幫你分析豬場用藥的現實問題,提高用藥的技術能力(上)

獸葯的作用是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除此之外,獸葯還兼具有調節動物生理機能、促生長和繁殖的作用,最終改善和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

養豬離不開獸葯,但是要是完全依賴獸葯,則不僅養不好豬,還會造成養豬成本的大幅提升。在國內現在的規模化豬場,按出欄一頭商品豬計算,疫苗和獸葯所佔的份額為60~150元。在相同飼養水平的前提下,每頭豬的藥費可能相差90元左右,在微利時代,這就是利潤。但這並不意味著藥費高的場生產成本一定高,藥費低的場生產成本一定低。

豬場需要開源節流,將飼養成本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這些成本包括飼料、疫苗、藥物、人工、水電、種豬的引進、豬舍等硬體設施的折舊等。不管用藥多少,藥品的價格多少,只要母豬的繁殖性能和商品豬的生長性能提高,就有可能使得每公斤增重成本降低。只有健康的豬群才能正常繁殖和生長,只有增加產出,才有可能降低飼養成本。一味地節省飼料、疫苗和藥物,往往會影響產出。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作為豬場獸醫或者管理者,不僅需要了解獸葯的基本知識,而且還要了解豬場疾病的發生規律,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飼養管理,並不斷改善環境條件,降低發病率。在能夠防病治病的前提下,盡量少用藥。在保證成本不變的前提下,盡量提高豬的生產性能。即疫苗和藥物是豬場防病治病的工具,用好了,事半功倍;若用不好,則不僅不能防病、治病,反而會大大提高豬場的生產成本。不要讓不良的用藥習慣「吃掉」豬場的利潤。以下是豬場常見的不良用藥習慣:

第一是觀念誤區

藥物的作是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但每種藥物都有其「適應症」,還沒有「包治百病」的藥物。很多豬場老闆、管理者或獸醫將藥物或疫苗當作保持豬場穩定的唯一手段,認為用了疫苗就不會發病,用上藥物就能治好病,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的改善。與之相反的是,有些豬場,特別是小規模的豬場,認為養豬只免疫好幾種疫苗就可以了,只要不引起死亡就行;或者過分強調治療,能治好一頭豬,花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第二是用藥方法不當

藥物的給藥方法或途徑很多,如口服、注射、噴霧或者局部用藥等。每一種藥物都有其特性,需要根據其特點選擇給藥方法。在群體用藥方面,混飼或者混飲是最常用的給藥方法。

混飼給葯時。很多豬場存在攪拌不勻的問題,特別是小豬場,沒有專業的攪拌設備,還用原始的鐵鍬,在料車上或地面上攪拌。殊不知,飼養員的耐心是有限的,很少有人會按要求攪拌足夠的時間。後果就是有的豬吃不到足夠的藥物,預防治療效果不理想,有些豬吃到了過多的藥物,有可能引起中毒,特別是那些安全範圍比較窄的藥物。

飲水給葯時。沒有考慮到水質,更重要的是有些藥物水溶性不好,按專業的講更沒有考慮到藥物溶水後的穩定性。一方面浪費了藥物,耽誤了治療,另一方面可堵塞水管。很多溶水的藥物,特別是抗生素是做成鹽的,在配伍時必須考慮藥物的酸鹼性,以免同時加入飲水中造成中和,而影響到溶解度。飲水加藥還有一個常見的錯誤,即全天給葯和分時給葯,全天給葯是指將全天的藥量加到飲水中;分時給葯則是將全天加藥的總量分一次或幾次加到飲水中,這在使用加藥桶混飲時易混淆或者遺忘。一些水溶液中不穩定的藥物,最好分幾次混飲,以免失效。建議有條件的豬場安裝飲水加藥器。另外,同樣的產品,由於生產工藝不同,不同廠家的產品溶解性、溶水後的穩定性差別很大,所以效果也有很大差別。

注射給葯雖是最準確的給藥方法,但根據藥物代謝動力學或者藥物的半衰期,有些藥物需要每天注射2~3次才有效,如青黴素等。有些豬場將抗生素溶液或預混劑溶解後給豬注射,可能不一定引起豬死亡,但注射液或注射劑的純度比預混劑高很多,濫用可能造成不可預料的損失。

藥物選擇。治療全身感染的藥物必須進入血液循環才有效,若選用途徑給葯,這些藥物應該使能夠經胃腸道吸收的,或者不被胃腸道破壞(如青黴素容易被胃酸破壞)。如氨基糖苷類藥物(新黴素、慶大黴素等)、粘桿菌素等混料或混飲是不適合用於全身感染治療或預防的。

第三是不按說明使用

過期或變質藥物。藥品都有保質期,根據藥物的穩定性,其保質期有的長有的短。一旦超過保質期,則藥物的效價就會變差。管理混亂的豬場,一次性購進大量藥品,在倉庫里不知存放了多長時間,想用的時候可能已經過了有效期。

不安要求保存。如生物製品一般要求低溫(常在2~8℃)保存,大部分獸葯的保存條件是密封、避光和陰涼。有些藥物見光分解,有些藥物遇熱失效,有些藥物容易吸潮。曾經有豬場將開封的消毒藥放置在強烈陽光下。

用藥劑量不足。對已發病的豬群用預防劑量,不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延誤了治療時機。在豬發病後,採食量明顯降低的情況下使用常規劑量的藥物也是用藥不足的一種常見情況;母豬在限飼的情況下用藥,常規劑量添加也達不到用藥效果。有些養豬企業為了降低用藥成本,不按說明書或者不按指導用藥,將推薦劑量減半使用,從而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也是造成浪費的原因之一。有些豬場的獸醫基礎理論知識欠缺,或者責任心不強,算錯用藥劑量(很多將10%或20%的製劑當作純粉添加),劑量肯定不足。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藥品生產企業為了讓用戶從價格上接受,故意推薦低劑量。

用藥過量。有些豬場認為,要儘快達到治療效果,大劑量用藥可以提高療效,在很多情況下是這樣,因為有些抗生素具有濃度依賴性殺菌效果。但若藥物的安全範圍窄,則可能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甚至中毒現象。因為是葯三分毒。

療程不足。一般情況下,抗生素需要連用幾天,個別疾病的治療甚至需要至少半個月。在注射給葯時最常發生療程不夠,因為獸醫、飼養員都喜歡少幹活。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細菌的增殖,依靠機體將細菌清除。使用一次或幾次抗生素有可能癥狀緩解,但體內仍有細菌存在,停葯後這些細菌有可能復活,並大量繁殖。所以,一般疾病的治療需要在臨床癥狀消失後繼續使用抗生素1~2天。s

第四是亂配伍

很多情況下,使用單一的抗生素藥效不強,因此在臨床上經常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生素配伍的情況。有些藥物配伍使用可以產生協同作用,可降低每一單品的使用劑量,並減輕副作用;但有些藥物配伍使用不能產生協同作用,有時產生拮抗,甚至毒性加強。在有些豬場,飼料中同時添加5種以上的藥物,說不準那種藥物具有副作用,或者配伍禁忌,從而加大了用藥風險。

第五是無診斷就用藥

治療需要先診斷。一般情況下,每個豬場的疾病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每種抗生素也有其適應症,在沒有診斷的情況下,或者不根據自己豬場的發病特點而選擇藥物,往往起到應有的作用,造成浪費。當然,在不能確診的情況下用藥是為了儘早產生治療效果,降低損失。有些豬場喜歡根據葯敏試驗結果選擇藥物,不敏感的藥物一定無效,但有時敏感的藥物不一定有效。實驗室的葯敏試驗只能是一個參考,有時甚至是誤導,因為同一個有效成分的製劑,在體外抑菌效果可能相差不大,但由於原輔料不同、製藥工藝不同,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差異很大;同樣,其藥物代謝動力學也不完全一樣(如藥物高峰、有效濃度的維持時間的等),因而其抗菌作用或者藥效有天壤之別。這與給葯途徑、給藥劑量、藥物代謝動力學有關。


推薦閱讀:

留學轉化為技術移民的成功率有多大·每日商報
技術夏季將至,警防脹氣奪走你的發財母豬和肥豬!
馬里奧·曼祖基奇大壯的技術生涯是什麼?
200項誘捕技術精選97-11
均線快速上漲形技術圖形(圖解)

TAG:現實 | 技術 | 能力 | 提高 | 現實問題 | 用藥 | 問題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