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成語典故(系列)

亂世經典——春秋戰國成語典故(系列)脫穎而出  公元前260年,秦國大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主帥趙括戰死,趙四十萬大軍被白起一夜坑殺,趙舉國震驚。正當白起欲乘勝消滅趙國時,趙國也同樣採取反間計,使應侯范雎進諫秦王同意趙國請降。秦王聽從了范雎之計接受趙國之降,隨後命白起班師。可時間僅僅過了幾個月,因趙並未履行投降約定,秦軍再次命大將王陵率軍十萬大舉伐趙,趙軍則全線收縮,堅壁清野退守邯鄲。大軍久攻邯鄲不下,秦王欲令白起再次挂帥出征,但白起抗命不從,秦王大怒,賜白起自盡,令鄭安平帶兵五萬前往邯鄲助戰。此時趙都邯鄲岌岌可危,為了求援,平原君趙勝決定親赴楚國,說服楚王「合從」抗秦。於是有了毛遂自薦的故事。    平原君趙勝乃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封於平原縣,故稱平原君。也是著名的戰國四君之一,家裡食客頗多,有個殺妾謝客的故事說的就是平原君。一次有個跛子食客經過樓下被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後,小妾可能覺得跛子走路的姿勢好笑,於是大笑起來。第二天跛子便到平原君面前請求殺了這個小妾。平原君認為這個要求太過分而沒有理會,於是門客們認為平原君重女色輕士人,沒幾天門客因此走了一半多。經查問平原君大驚,便殺了這個小妾,親自登門向跛子道歉,於是門客們才陸陸續續的回來,平原君門下才有食客三千餘人。這次平原君自薦到楚國遊說楚王,便想在其門下食客中選得文武兼備者二十人同往。可平原君將三千門客逐個過了一遍,要麼文者不能武,要麼武者不能文,選來選去,符合平原君要求的只有十九人。  平原君看著門下亂鬨哄的一堆人,搖了搖頭說:「枉我趙勝養士數十年,號稱門下能人三千,難道就再沒有一個能跟我使楚之人?」聽到平原君如此嘆息,在下坐中有位食客站了起來說道:「臣毛遂乃大梁人士,到您的門下已三年了。既然您選了半天也沒選到最後一位合適的人選,不如讓我去給您湊個數如何?」平原君仔細地端詳了毛遂很長時間才說:「先生說到我趙勝門下已三年多了,可我卻還不太熟悉先生。一般來說,在這個世界上賢能的士人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穎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先生在我趙勝門下這麼長時間了,左右人等沒有一個人說過稱道先生的話,我自然也從未聽到過有誰讚許過先生,我想這是不是因為先生的確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呢?這次出使楚國的事情很重要,隨我同去的人也必須是真正的能人才行,就算是湊不足二十人之數也不能胡亂找個人充數呀,我看先生還是留下吧!」  聽了平原君的話,毛遂很不高興,向前一步大聲說道:「君之話差矣,雖然平時我的確不顯山露水,那是我不在囊中,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早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豈只露穎而已?如今我自請處於囊中,就一定會脫穎而出!」儘管平原君仍然不相信毛遂之語,但看其勇氣可嘉,便不顧其他十九個人的嘲笑帶著毛遂一起出使楚國。  平原君見到楚王后便說起「合從」抗秦的諸多好處。楚王聽罷搖了搖頭:「今日之天下大勢,秦強而列國俱弱,各國都想自保,您所說的『合從』之策怕是不行呀。雖說合六國之力可能強於秦國很多,但秦兵一戰便拔上黨十七城,坑殺趙兵四十餘萬,合韓、趙二國之力,都不能敵武安君白起之萬一,可見若秦國進攻哪個國家都易如反掌呀。如今秦楚剛剛通好,您便想讓寡人『合從』救趙。果如此,秦必遷怒於楚,那我楚國豈不是替趙國扛災嗎?」堂上平原君可謂費盡口舌,可楚王還是因懼怕秦國而遲疑不決。  毛遂在階下有些看不下去了,大步走到殿前向平原君說:「『合從』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能說明白,可您早上入朝說到現在都中午了,怎麼還沒說動楚王?」楚王大怒:「你是什麼人?」平原君趕緊答道:「大王息怒,這是臣的門客毛遂。」楚王知是平原君門客,臉色稍緩和了一下:「寡人正與你家主人談論軍國大事,恐怕還輪不到先生髮言吧?」於是揮袖讓毛遂退下。毛遂並沒有被楚王嚇住,不但不退反而又走前幾步說道:「『合從』之計乃天下大事,天下人皆有權議之!大王之所以能呵叱臣下,無非仗著楚國人多勢眾,可現在十步之內,連大王的性命都捏於臣下之手,大王手下再兵強馬壯又有何用?再者說打狗還得看主人,我家主人都未發話,大王便不應該如此呵叱小人吧?」楚王想了想覺得毛遂言之有理,只好客氣地對毛遂說:「先生有何見教呢?」毛遂於是面對楚王侃侃而談:「楚國方圓五千餘里,從文、武開始稱王,一度雄霸天下,被各國尊為盟主。可自從秦國崛起後,幾度大敗楚兵,連大王先人楚懷王都被秦國囚禁致死!秦國武安君白起那小子,屢次率兵攻打楚國,先取鄢城再奪郢都,逼得大王數次遷都。這等奇恥大辱,就算三歲的小孩子都羞於啟齒,難道大王能不以為然?今日我家主人提出『合從』之議,表面上看好象是為了救趙而來,實際是在為楚國報仇雪恨,大王連這點都看不出來嗎?」楚王聽罷立即起立向毛遂深施一禮:「若不是先生教誨,寡人幾忘國恥!」毛遂趕緊問楚王:「大王之意已決?」楚王點了點頭:「我意已決!」於是與平原君歃血為盟,訂立從約,隨即命春申君率八萬大軍救趙。  平原君看了看同往的十九位所謂文武雙全的門客,感慨道:「諸君初時都笑毛遂無用,現在看來,先生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楚王發兵,毛遂非但不似諸君所言無用之人,在我看來先生之舌甚至強於百萬之師!我自以為閱人無數,今天卻把毛遂先生看走了眼,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對天下士人品頭論足了!」毛遂從此成為了平原君的上客。  咱們國家有個古老的傳統,那就是謙虛。大家都認為謙虛是一種有修養的表現,一個人只有謙虛,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連毛主席都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象毛遂這種大言不慚者少之又少。我想千百年來毛遂的故事只所以仍能被人津津樂道,與中國人人人都想如此做卻人人都不敢如此說不無關係。其實人就應該象毛遂那樣,認為自己行儘管可以大聲說出來,我想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過度的謙虛豈不是虛偽?當然,人們還是應該正確判斷自己的能力,做什麼事都應該量力而行,否則如趙括般沒有一點自知之明,最終只能落得個害己又害人的下場。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虎落平陽被犬欺,有什麼典故?
大白象王與他的兩位夫人 流水長者救千魚─佛典故事
黃庭堅有哪些「用典」讓你大呼「妙啊」?
30個最經典的外國文學典故!(嚴重漲知識)
周杰倫《土耳其冰淇淋》里的「商角征羽宮」是什麼意思?

TAG:典故 | 成語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