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之後,種族平等依然「在路上」

 馬丁·路德·金之後,種族平等依然「在路上」 2013年8月28日,華盛頓紀念堂。馬丁·路德·金髮表演講《我有一個夢想》整50年之際,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毫無意外地來到金博士當年發表演講的台階前,在兩萬民眾的見證下,向前輩致敬。

  奧巴馬說,五十年來,正因為有金博士這樣的民權人士的堅持和勇氣,才成就了他的白宮之路。

  馬丁·路德·金1968年被暗殺,但他作為民權運動的標誌一直為後人銘記。1986年里根總統宣布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聯邦法定假日,以紀念馬丁·路德·金博士的生日。馬丁·路德·金日是唯一一個紀念美國黑人的聯邦假日。這一天學校、政府和聯邦機構都不開放,還會有安靜的追思儀式以及為追悼金博士而舉行的隆重的紀念儀式。

  奧巴馬當選並連任總統本身,似乎已足以給馬丁·路德·金的種族平等「夢想」一個有力的回答。要知道,五十年前黑人仍是美國的次等公民,南方上百萬黑人的投票權還沒有保障,種族隔離政策在「隔離但平等」的荒誕名義下盛行。

  而在今天的美國,不僅政治人物再不可能有種族歧視言論,種族問題甚至已成為美國社會極為敏感的神經,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選擇各種「政治正確」的說法。

  種族問題遠沒「盡善盡美」

  黑人群體喜歡追溯祖上的「受苦受難史」,覺得種族歧視仍在暗中存在,而白人保守主義者則認為種族歧視的一頁已經翻篇——這正是美國目前許多深層次種族問題的癥結所在。

  今年5月份,美國名廚寶拉·迪恩(Paula Deen)由於承認自己曾使用令人憎恨的「黑鬼」一詞,而陷入輿論指責的狂潮。

  她的贊助商紛紛終止與她的合作,播出她美食節目的公司的態度具有代表性:「我們對任何種族歧視都是零容忍度!我們將不會和Paula續簽播出合同。」

  種族平等觀念,在當今美國社會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點。

  黑人的實際處境,在民權運動之後的幾十年中,的確有明顯改善。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8日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85%的美國人認為非洲裔處境好於50年前。法律上的種族歧視已經基本上被消除,少數族裔在教育、就業及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權利有了明顯的保障,許多黑人已經成為中產階級甚至是百萬富翁,黑人政治家也頻頻湧現。

  但是美國的種族問題,遠沒有得到盡善盡美的解決。制度化、明面化的種族歧視銷聲匿跡了,族群之間的隔閡與離心,卻像地下暗河一樣悄悄奔流。

  前段時間,槍殺17歲黑人少年馬丁的協警齊默爾曼被陪審團判處無罪後,就引發黑人團體的激烈反應,抗議人群反覆追問——如果開槍的是黑人而受害者是白人,情況又會怎樣?「黑白對立」的隱秘世界暴露無遺。

  一份民調顯示,71%的黑人認為該案件發生後,他們對美國司法系統的信心下降了,相比之下,只有24%的白人持相同觀點。

  齊默爾曼判決之後,奧巴馬雖然小心謹慎地稱:「我們是一個法治國家,陪審團已經做出決斷。」但他的膚色和有色人種投給他的選票決定了他不可能置身事外,去年馬丁案剛發生時,奧巴馬就說過「如果我有個兒子,他看上去應該像馬丁」,引起很大爭議。果然,7月19日,奧巴馬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這一判決讓人想起美國黑人經歷的種族歧視。又說,非洲裔美國人對此案倍感沉痛,因為他們「從一種難以忘卻的經歷和歷史」的角度看待此案。

  而批評者從一開始就指責奧巴馬製造了緊張氣氛,激化了種族矛盾。「總統參與其中,並將其轉變為一個政治事件。事實上這樣的案件,原本應該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處理。」共和黨眾議員史蒂夫·金評價道。

  黑人群體喜歡追溯祖上的「受苦受難史」,覺得種族歧視仍在暗中存在,而白人保守主義者則認為種族歧視的一頁已經翻篇,應該就事論事,否則會導致逆向歧視——這正是美國目前許多深層次種族問題的癥結所在。

  美國作家哈林頓在20世紀60年代初民權運動高漲時期寫過:「即便把美國全部有關種族歧視的法律一下子都廢除,種族問題仍將是國內道義上和政治上最迫切的問題之一。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還不僅僅是那一連串的不公正法令下的受難者。美國的經濟,美國的社會,美國的心理狀態,都帶有種族主義性質。」

  現在看來,這段預言格外準確。

  「種族政治」是消費「種族主義」

  共和黨的「南方戰略」相當成功,其手段一直在變化,最開始是支持「州權」,後來是反福利、減稅,但本質都是在消費種族主義。

  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黑人運動風起雲湧時,聯邦政府對黑人的訴求也總是積極反應,尤其是肯尼迪和約翰遜兩位總統執政期間。

  隨著各項民權法案、總統命令和最高法院一些重要判決的宣布,制度化的種族主義走向終結。不僅歧視性政策被廢除,而且政府出台一系列「肯定性行動」,以補救種族歧視、種族隔離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比如強制性規定政府部門、企業、大學對少數族裔傾斜,優先錄取。

  但是種族隔離廢除之後,種族政治卻換了一種面貌出現,尼克松發明並為共和黨沿用了幾十年的「南方戰略」就是典型。

  尼克松的競選顧問凱文·菲利普斯1970年說:「從現在開始,共和黨永遠不會獲得超過10%至20%的黑人選票,共和黨根本不需要更多。在南方註冊為民主黨的黑人越多,厭惡黑人的白人就會越早退出民主黨,成為共和黨。這就是選票。如果沒有黑人的刺激,白人就又會回到當地民主黨舒適的懷抱里。」

  就這樣,共和黨利用南方白人對民權運動進展的不滿,把南部各州從民主黨手裡爭取過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後,幾乎每一屆共和黨總統都會有種族主義象徵性動作。

  比如1988年,老布希在競選中不斷地談起當時一件黑人強姦白人婦女的案件,來激起白人的恐懼,他的競選謀士承認「只要我們在南方一再談這個案子,我們就會贏」。

  共和黨的「南方戰略」相當成功,南部各州從民主黨的票倉,變成共和黨的鐵票區。共和黨「南方戰略」手段一直在變化,最開始是支持「州權」,後來是反福利、減稅,但本質都是在消費種族主義。

  這利用的是許多白人對黑人表面接受、實則疏離的心態。

  據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調查,僅有9.4%的白人能說出一個黑人朋友的姓名,絕大多數白人沒有黑人好友。

  這些年,這種狀況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美國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儘管美國少數族裔的比例在增加,但僅有10%的婚姻是跨種族的。2012年美國大選前,美聯社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1%的美國人明確表現出對非裔的反感情緒。

  族群間不信任仍是挑戰

  「肯定性行動」最初是為了補歷史舊賬,但長期演化,逐漸成為黑人群體的「既得利益」。不僅白人覺得不公平,一些黑人精英也有意見。

  上世紀70年代之後,一種新型的種族態度模式出現,被稱為「放任無為的種族主義」。

  經濟學家喬治·傑爾德在1981年出版的《財富與貧困》中稱,聯邦政府無須採取行動幫助黑人,因為在美國實際上已難以再看到真正的種族主義處於強有力的地位,美國已清除了歧視。許多白人如他一樣,認為黑人的困難處境是自身造成的。

  但不能忘記約翰遜總統1965年5月的演說:「你總不能把曾經多年被鐵鏈禁錮而行動蹣跚的人,讓他獲得自由,帶他到賽跑的起跑線上,然後說:『你現在有充分自由去同其他所有人競爭了』,而你卻自認為是做到完全公平不偏不倚。」

  不過問題來了,如果說上世紀60年代公共政策需要對黑人進行照顧,幫助他們「追上起跑線」,那1980年呢、2000年呢、2010年呢……補償何時是個頭?

  在這方面黑白兩方的態度是對比鮮明的。在1990年一次全國性的調查中,69%的白人反對在高等教育中實施主要面向黑人的肯定性行動,而黑人中只有26%反對。

  在白人的壓力之下,「肯定性行動」已經有了後退。1996年,美國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亞州根據選民的投票,正式廢除了其州立大學錄取新生時考慮「族裔」因素的做法。同年,得克薩斯州也根據法院裁定,取締了這一政策。

  「肯定性行動」最初是為了補歷史舊賬,但長期演化,逐漸成為黑人群體的「既得利益」。不僅白人覺得不公平,一些黑人精英也有意見,認為自己憑本事也能勝出,但由於「肯定性行動」的存在,讓別人誤認為是被照顧的結果。但大部分黑人仍然認為歷史舊賬沒有還完,自身仍是弱勢群體,「肯定性行動」應該繼續。

  早在2008年奧巴馬當選總統之初,就有媒體探討「民權運動是否已經結束」,而直到「我有一個夢想」發表50周年之際,奧巴馬仍不得不承認,「種族間的經濟水平差距正在擴大」。

  沒人會指望一個黑人總統的上台或一個紀念性的日子,就能宣告積累幾百年的種族問題徹底解決。

  但無論如何,從政治權利的絕對不平等,到經濟狀況的相對差距,歷史鴻溝已經跨越。未來更具挑戰的,是族群間的不信任堅冰如何打破,怎樣讓時刻緊繃的「種族弦」放鬆。□程仕才

推薦閱讀:

TAG:種族 | 平等 | 馬丁·路德·金 | 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