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佛教的區別
06-14
基督教: 第一,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種信條.基督教有某些特別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最好的例證就是魔鬼,正如雅各所說:「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各書二:19) 第二,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套道德律.基督教的本質並不等同道德律.當然,基督教是合乎道德律的.其實,世界上最高的道德價值盡在基督教所說之愛的定律中.但人類可以過正直的生活但卻仍然不是基督徒. 第三,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套禮儀,如果教派這個字的意義代表著「一個宗教崇拜的系統」和一大堆的禮儀.當然基督教有某些宗教儀式,例如福音書中提及的水禮及主餐,就是耶穌自己親自設立並由教會執行至今,兩者都是珍貴而有益的.再者,成為會友和參與教會聚會是基督徒生活的必須部分:正如禱告和讀經般同樣重要.但有可能參與這些外在的活動而仍然未達到基督教的核心. 如果基督教的本質既不是一種信條、一套道德律和一套禮儀:然則,基督教又是什麼呢?就是基督!基督教基本上不是某種體系,乃是一個人,以及和那個人所建立的個人關係.這樣其他東西就可以定位了——我們的信仰和品行、我們的會籍和聚會、我們個人和集體的敬拜.基督教若沒有基督,就像一個沒有圖畫的畫框、一個沒有首飾的首飾盒、一個沒有呼吸的軀體. 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是神啟示給眾先知,先知把神的話語寫出來,叫眾人知道神所說的,立約的應允.在舊約時代,祖先犯罪之後,神所啟示給先知,他們記錄下來,神為人類預備了救恩的計劃,就是神應允,差他的獨生愛子,降世為人,藉著主的十字架救贖,來拯救人類,完成了神對人類的救恩計劃,信神與神和好. 《聖經》分為兩部分,舊約,新約。舊約39卷書,新約27卷,舊約是預言新約的. 佛教: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牟尼世尊(佛教的教主)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能、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所專有,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用一句話來說,佛教就是佛讓人們止惡揚善、自凈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裡面的課程內容還要多.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佛教真的是教育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疑問就會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學才有師生的稱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根本的老師(本師),就是表示這個教育是他老人家創始的,他是第一位創辦人.學佛人自稱為「弟子」,弟子是中國古時候學生的自稱.由這些稱呼,我們知道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就宗教而言,上帝與信徒不是師生關係.佛門則是清清楚楚說明,佛與我們是師生關係;我們與菩薩是同學的關係——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我們是佛現在的學生.我們與菩薩是前後期同學,菩薩是我們的學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呼出家人為「和尚」,其實在一個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話,翻作「親教師」.就是親自教導我的老師,就像現在學校里的指導教授,他是直接指導我的,關係非常親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導我,就稱他為「法師」,這如同學校里的老師很多,但他沒有上過我的課,沒有指導過我.「和尚」與「法師」的差別就在這裡.這些稱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裡面沒有這種稱呼.由此可以證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隨便還說一下佛教與其他宗教的不同: 一般人都以為佛教只是世界上多種宗教的一種,凡是宗教,都是大同小異,其實佛法和其它的宗教有著大大的不同.這裡所謂的一般宗教,是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而言.這些宗教,在他們的教徒之間,也許認為彼此的教義相差很大,不能相容相通;但我們如用佛教的教義來和這些宗教的普遍宣傳的教義比較,則覺得他們的基本教義,實很少大不相同處,因此為易於說明起見,就將佛教以外的宗教系,列為一個系統,而拿佛法來和這個宗教系統作比較. 第一:佛法否認上帝造世界及最初的開始 所有一切的宗教,除佛教外,其他任何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相信有一個萬能的上帝,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上帝:上帝創造世界,創造人類,上帝什麼都能做,什麼都可以做. 可是佛法卻不承認有這麼一個創造世界萬能全能的上帝,因為佛法在基本理論上,根本不承認有一個創造世界的最初開始. 一般宗教的「宇宙原始」論,即是犯了這個錯誤.將漫漫無究無盡的宇宙「因果大相續流」硬生生地憑著自己的有限性的意思將它截斷,硬說有個開始.因為有這麼一個最初開始的假想,所以接著就弄出一個創造世界的萬能上帝來.問題是:上帝如果是萬能而又慈悲,他老人家為什麼不把他自己創造出不的我們這些苦痛的眾生,當皮球一樣,一腳踢上極樂天堂,豈不痛快!可是事實上,他沒有這樣做. 實則上帝也是思想上的假定.上帝這個概念.是由於古代人民震懾於宇宙間許多不能解釋的現象,如雷電、地震、海嘯、瘟疫等而來.人類創造出來這個「神的」觀念,不僅對宇宙現象的奇妙,有了解釋,同時也滿足了人類實際的需要,使他們得到了「安全感」.這種觀念,在人類政治社會的進展上有它的價值.可是要談真理,這種人為的假定,就很難自圓其說.佛法不但說明「最初的開始」是人類有限性思維的產物,而且告訴我們,這個創造世界,造人造物的上帝,也是人類思想中的幻想.佛法的智慧因此超過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義,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最大的一個區別. 第二: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但其他宗教,卻絕不許可人成上帝 佛教里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薩,也有天神;但是佛教里的至尊的佛卻與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說明這一點,我想先對「佛」下個簡單的定義.通常我們簡稱釋迦牟尼佛為佛.(上面已經說過)在歷史學家的眼光里,釋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餘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裡,釋迦牟尼佛是這個世界裡佛教的創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里,釋迦牟尼佛是萬萬千千,在無盡世界中,無量諸佛中的一位佛.我這裡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下的「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裡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要憑自己的努力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 佛不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萬能上帝不同,釋迦牟尼佛且告訴我們:這個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只有像平靜的湖面上起了波濤,失去了明鏡似的水面一樣;人類戀著於外境及現象,與假定的諸般設想,為所謂生存、名利、情愛、權力疲於奔命,一直到老死,還不覺悟,因此埋沒了本具的佛性;使其本具的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及無限的能力,不能同時達到最圓滿的境地,不能從煩惱苦痛中解放出來.佛陀(釋迦牟尼佛)說法應世的目的,即是在教導眾生,開顯其本具的佛性.佛的悲願,是要使人人及一切眾生都成為和自己一樣至善至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類及眾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 其他的宗教則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上帝和人是永遠二個對立的單位.上帝是上帝,人是人.這位萬能的上帝,是一切教示的中心.人要信奉上帝,才能得上帝的救,人要得到了上帝的恩典,死後可以上天堂,去和上帝住在一起.可是人卻永遠不能成為上帝,上帝與人之間,始終有一條鴻溝.基督教和回教中,有所謂神秘主義派,雖也能達到很高的所謂:與上帝合一的境界;但此「合一」 「Unification with God」,始終意味著一個二元,人畢竟不能完全成為上帝,只能與上帝「合一」而已,此一對立「Dichtomy」概念,實為其基本教義的限定所形成.因此許多有高深境界的耶教聖哲,如埃克爾(Master Eckhart)及回教聖哲阿哈那佳(Ai Hallaj)皆被指為異端.前者受到教會的嚴厲譴責,後者竟身遭遇害而被處死. 佛不以自己成佛為滿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導大家如何成佛.這一個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懷抱,其偉大及深廣處,確在一般宗教之上.總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為使自己從生死痛苦中解脫出來,為使一切眾生從生死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應該珍惜佛陀傳給我們的教導方法,加倍努力,開顯我們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圓滿境地的人格. 第三:佛法是一個具有包含性和圓通性的教理,其他的宗教,卻多半是具有排外性的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建築在人人平等,眾生皆有佛性的理論上.因此在佛教中,找不出像基督教十誡中的第一條:「你不可相信假神」之類的教義.基督教徒,以回教徒或印度教徒等等所信奉的神為邪神,回教徒或印度教徒,也認基督教徒的上帝為邪神.彼此都說,你不可信奉假神.問題是哪一個宗教的神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呢?這一個爭端,競致用戰爭去求解決,十字軍東征,和基督教的新舊教戰爭,都是歷史上的實例.佛教就沒有這種毛病.佛法相信佛性平等,人人都可成佛,所以沒有排外和專橫的氣氛.進一步說:佛教的大包涵性與大容納性,能包涵容納一切宗教的教義.任何宗教中所講的理論,佛法中都具足.但佛法中不共的高深道理,卻有很多在其他宗教中找不出來.例如就慈悲救世這一點來說:佛教不但與其他宗教有共同的講法,還進一步有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的說法.廣大菩提心和無盡莊嚴的菩薩行願,以及甚深廣大的空慧學,也是在任何宗教教義中找不出來的.佛法絕不詆毀其他宗教.佛法相信眾生根器不同,教導之法,自不能同一.各種宗教與哲學,皆有其價值和功用,各種宗教,皆能在某一時間空間中,對某一類眾生發生教化與利益的作用.依循任何一種好的宗教,都可以使人在現世和未來世得到利益安樂.但如果要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的條件.佛法認為一切宗教,只有深淺的區分,頗少邪正的差別.對任何一個問題,佛法都有幾種不同深度的解說,來適應各種眾生的需要.佛法這種包涵容攝萬象的特性,真是廣大無邊,不盡其際,難測其底. 再舉例來說:大凡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們,都能了解和容攝低級智慧的境界;但低智人,卻難夢相,更不能了解或涵攝大智慧人的境界.物理學家能了解涵攝普通人的常識,但普通人卻不能了解,更談不上涵攝物理學家們的見解與境界.唯大海水可納百川,亦唯深廣的佛法,能攝盡涵藏一切其他教法. 第四: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煩惱和有我見的;佛卻是無煩惱的大自在解脫者 一般宗教都說:如果人不信從上帝,或是觸犯了上帝,上帝就會發怒,會處罰人,甚至於會將他永遠打入地獄受苦.在各種宗教的記載中,很容易見到上帝震怒,降災懲罰世人這一類的故事和訓誡.基督教的最後裁判尤其令人害怕;因為這個最後審判,可能將你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如果這些話是真實的,人類當真太不幸了.上帝最初就不該造人,而被製造出來的人,因不信上帝,或未受洗禮,就被這慈悲的上帝,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真是一件令人不可了解的事.我們姑且先退一萬步,假定有這麼一個全能上帝存在.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上帝的性格,上帝如果會發怒送人入地獄,他就是一個有嗔恨心和報復心的人.嗔恨心就表示他的嗔煩惱種子,尚未斷盡.比如各位現在在聽我的演講,也許此時此刻,並沒有發怒——最少我希望如此.但這並不表示,各位沒有發怒的能力.假使我此刻走下台來,無緣無故的在你臉上,打一個耳光,你馬上會發怒.這說明貪、嗔、痴的潛能(種子),常常存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不容消滅,一遇外緣,馬上就起現行.因此,不管人也好,神也好,他如果會發怒,會懲罰忤逆他的人,他就是尚未斷盡嗔煩惱種子的人.他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凡夫.根本還未解脫,更說不上是圓滿至善的神! 佛不會發怒,不審判眾生;佛不會發脾氣,送人入地獄.如果人會入地獄,那是他自己的業力,送他去的,決不是佛懲罰他而將他送入的.佛不但不送人入地獄,佛還要入地獄去救他出來!所以,佛法決不會恐嚇人說:「你不要冒犯佛陀,否則佛陀發了怒,就會送你入地獄」.相反的,佛法卻鼓勵人,入地獄去度眾生.地藏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這種精神的表現!我們如果把佛陀的品德,和其他宗教上的上帝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佛陀的超勝和偉大了. 第五: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多半是獨斷性和獨裁性的 因為佛法的基本教義,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寬容性和包涵性,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現的,只是寬容和民主精神,與其他宗教的獨斷和不容忍精神,造成一個鮮明的對照.在佛教史上,固然沒有宗教迫害和異端裁判等等事迹,而相反的,佛教和各宗各派,都有絕對自由的發言權,都可以隨便發揮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批評其他宗派的主張.其民主精神和重真理的態度,發揮到盡致時,竟至於「呵佛罵祖」;這種精神,何等徹底!何等豪放!在哪一種其他宗教里,找得到這些表現呢!在其他宗教里,上帝或教主所說的話,是神聖不可過問的.上帝的話,錯也好,不對也好,教徒只許全部接受.但佛法卻不然,佛教徒對佛陀所說的話,可接受或不接受.因為佛陀所說的道理,因佛教徒根基智慧的不一律,往往是多方面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說的某一部份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份的道理.在佛經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向弟子及聽講的人說:我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總是勸導聽眾,研究真理,注重理性,從沒有用威嚇強迫口吻或手段來叫人聽從的.<<妙法蓮花經>>上明白的載著:在佛要講上乘難信的佛法時,竟有五千聽眾,自以為已經得到了解脫了的,不願聽講,離席而去.佛陀不但沒有發怒,追究或責罰,而只是說:「他們機緣還沒有成熟,與其聽了不相信引起反感,增加罪業,還不如讓他們離開,也是好的」這是何等包涵,民主及偉大! 第六:佛法的愛是無限的;其他宗教的愛,是有限的 基督教的聖經上說:「你要愛你的鄰居」,「你要愛你的仇敵」.這些訓示,都是很偉大的.由於基督教的教義,已統超越了國家,種族人類和現世,所以能夠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義,雖多能超越國、族、人類和現世,卻不能超宗教.愛仇敵可以,但是決不能愛異教徒!一切可以忍讓寬恕,但一涉及上帝和宗教,不寬容不博愛的精神,就馬上暴露出來了.最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異教徒,不也是上帝造出來的人類嗎?同是上帝的「子女」,為什麼無端製造了出來,又要送他們下地獄去永遠受苦?他的博愛,究竟在哪裡呢?佛法的博愛和大悲,則是無限的,絕對的,無條件的.佛法的愛,不只及於全人類,而且及於全生物.佛法不但叫人要愛仇敵,而且叫人要愛異教徒.恆沙(印度恆河的沙,這是佛經里常常引用代表極多數的意思)眾生,若不度盡,誓不成佛!進一步從哲理的觀點來說佛法的愛,它是超越一切相的.這超越一切相的愛,和不可思議的空性合一,於了達一切法不可得中,無緣大悲,任運興起;這個空悲不二的哲學,是佛教教義中,最高深最不可思議之處.這些教義,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 諸法與此心的無生空性,是法爾現成的.情感至極的同體大悲,也是本來具足的.悟證諸法空性時,大悲心會不假做作,任運生起,這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事情!對於被無明習氣所覆蓋,不能開顯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會生起無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見我們眾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覺得眾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巳的不夠圓滿,所以他會自然地盡未來劫,去成熟一切眾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業.有修證的學佛人,能常常有「我與諸佛同一體的」境界,而十方諸佛卻時時刻刻在「我與眾生同一體」的境界中.唯有從這種高深的法爾境界里興起的大悲與博愛,方才是平等的,無偏私的,最徹底的,最圓滿的,和超越一切分別和限量的愛. 第七:佛法所教的往生凈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一般不夠了解佛法的人說:基督教祈禱上帝,死後登天堂,和佛教念佛往生凈土,並沒有什麼不同,這話表面上看來,好像不錯,但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別. 其他宗教里所宣傳的天堂,地獄,似乎是和這個人世間相對立的處所,天堂,人世及地獄,似乎包括了整個宇宙.人世是暫時的考驗場,天堂或地獄,才是真正人生之終點.這是一個有限的及消極的論調.佛教所講的凈土,卻根本與此不同,佛法的宇宙觀是無限的.大乘佛教,在開顯諸佛廣大莊嚴法界時,明白地說明宇宙的無限性.恆河沙數世界,也僅是無盡法界中的一粟罷了.所以其他宗教里的天堂,只有一個,而佛法中的凈土,卻多得不可思議.像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只不過是廣大無邊,無窮無盡的法界中的一處凈土罷了.進而言之,佛法中了義的凈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東方,也可以生在南方...維摩詰經里說:「心凈則國土凈.」你能自凈其心,此土即是凈土.所以往生凈土,與投身這個世界,本質上並無不同,也絕對不是一切的終點. 其他宗教里所講的登天堂,所謂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樂的.佛法根據因果的原理.認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無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堂去享受,將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後,還是要掉下來的.像仰天射箭一樣,勢力盡了之後,箭就又回跌下來.佛法的往生凈土,是說憑藉著你的善因,你就能夠到一個良好的修行環境(凈土)里去而已.在諸佛宏願的感應下,整個環境都能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願力,並不一定永遠住在這個凈土,而是要到他方無盡世界去和再到這個世界來度脫眾生. 總結的說:往天堂去享樂實在是有限宇宙論者的自私和消極的幻戀;而往生凈土再去修行,則是無盡悲願菩薩的方便莊嚴! 之所以有那麼多的禁忌(可以說是戒律吧)是讓人時刻想到這些,努力學到這些,然後諸惡莫做,自凈其意,短除一切雜念及一切行為,放下一切。然後一心學佛,修十善業,證菩提道,涅磐成佛,超脫三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