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仫佬族服飾】平時多跣足,外出穿草鞋

仫佬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及其附近的宜山、柳城、都安、忻城等縣。仫佬族服飾崇尚黑、藍兩色。過去無論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均穿著自紡、自織、自染、自縫的黑、藍色土布衣。

清末民初,仫佬族男子穿無領有衽琵琶襟短上衣,寬襟大袖,下穿及踝長褲。婦女穿寬身闊袖大襟衣,衣長遮臀,或至膝蓋,袖和前襟釘扣的一邊,都沿三道鑲邊,邊上的兩道,寬約一分半,裡邊的一道,寬約一寸半,下穿繡花筒裙或長褲。

以後,男子上裝漸漸改穿對襟,身袖都縮窄變短。婦女上衣逐漸不再鑲邊,襟袖也略微短窄。富貴人家還穿有風領的衣服,一般平民是不允許穿的。

仫佬族無論男女,平時多跣足,外出穿草鞋。傳統的尖頭女鞋,上綉草蟲花朵,精工製作。仫佬族男帽有兩種,青年人戴6片三角形合成的青布帽,因形似碗,故名「碗帽」,老人戴硬殼平頂「碗帽」。老年婦女包頭布;中青年婦女戴頭勒(又稱抹額)或扎較窄的頭巾。未嫁的姑娘剪髮或梳辮,出嫁後結髻,少婦前額有劉海。

仫佬族婦女多喜歡佩戴耳環、手鐲、戒指等銀質或玉質首飾。背嬰兒的背帶喜用各色絲線綉出各種花卉蟲鳥,精美鮮艷,栩栩如生。

仫佬族群眾喜穿草鞋,是因為草鞋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穿上它行走起來輕鬆自如。仫佬人編的草鞋品種繁多,有牛筋榔草鞋、九層皮草鞋、龍鬚草草鞋、爛皮藤草鞋、黃麻草鞋、禾桿心草鞋、竹麻草鞋、棉線草鞋及絨線草鞋等。

在眾多的草鞋中,竹麻草鞋、棉線草鞋、絨線草鞋是最具特色的,至今仍在沿用。竹麻草鞋是一種竹編草鞋,製作方法是先將嫩竹放到火上烤軟,然後用刀刮皮,抽絲,輕捶後晾乾。編織時需用一根腰帶、一張彎弓、一把小凳,小凳前置一個丁字形小架,上掛4根麻綱。先織鞋頭,再織鞋身,安上5個鞋手,將相連鞋身的兩個鞋梁分別穿過鞋手即成。此鞋製作簡便,經久耐用,適宜於在崎嶇的山路和苔蘚石道上行走。棉線草鞋和絨線草鞋製作精細,式樣如同草鞋,但鞋底多用布,鞋面多用五顏六色的棉線或絨線編織而成。棉線草鞋是男青年「走坡」、趕圩時穿的。絨線草鞋鞋尖上還有一個大絨球,是女青年「走坡」、趕圩時穿的。棉線草鞋和絨線草鞋是仫佬族未婚男女青年的標誌。在走坡場上,只要見穿絨線草鞋的姑娘,小夥子便可唱歌向她求愛。

(責任編輯:一步之遙)


推薦閱讀:

搭配套路太多記不住?那就素衣配花裙吧
中國歷代服飾大全 五
中日韓服飾辨識
唐代庶民男子服飾

TAG:服飾 | 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