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玉器】 遠古文明之光——興隆窪文化遺址與東亞最早的玉器(上)

遠古文明之光——興隆窪文化遺址與東亞最早的玉器(上)

遠古文明之光——興隆窪文化遺址與東亞最早的玉器

中國內蒙古興隆窪遺址。古老的制玉技術以此為中心向周邊傳播。往東北方向,是黑龍江(俄羅斯稱阿穆爾河)、松花江流域,在中國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和俄羅斯濱海地區(原為大清帝國領土,女真人的居住地之一)均發現了最古老的玉器。往東方向,跨過日本海,在日本本洲島西岸附近的桑野和三引遺址也發現了同類的玉器,不過,它們的年代均晚於興隆窪玉器。

1992年揭露成排的房址(東南——西北)。

1992年用熱氣球高空拍攝聚落的環壕及房址(北——南)。

1993年發掘的探方(東南——西北)。

興隆窪遺址第117號墓。

1992年秋,從興隆窪遺址發現了第一對玉玦飾,出土在117號墓人頭骨的兩側,據此確認早期的玦飾就是耳環。

興隆窪遺址第135號墓。

1994年十月一日從135號墓出土一對大型玉玦,製作精美,直徑約6厘米,是迄今發現興隆窪文化玦飾中最宏大的傑作,堪稱「玦王」。

興隆窪聚落首領式房址(180號房址)。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奇觀:也就是墓葬和房屋在一起,然後是人與他心愛的動物埋葬在一起。在這位墓主人的身邊,是一公一母兩頭豬。

興隆窪聚落首領式墓葬(118號墓葬)。118號墓是所有居室墓中規格最高的一座。墓主人是五十多歲首領式的男性獵人,隨葬品豐富,主要包括:主人生前愛用的狩獵工具,一些刃部嵌有骨梗石刃鏢,共伴出土715件細石葉,為骨梗石刃鏢刃部更新的備用,可供死後長期使用。骨梗石刃鏢很可能主要是一種狩獵的工具,顯示狩獵經濟佔一定的重要性。生產工具有木工用石斧、隨身穿孔用骨尖狀、刃器和飲用的陶杯。此外,還有一對玉玦耳飾及石管項飾。右手背上壓著圓蚌飾,似為法器。人骨的右側,放置一對完整雌雄的豬,具有明顯祈求獵物繁盛之意(或者作為種豬帶去另一個世界)?

興隆窪118號墓葬出土遺物:1、骨尖狀器;2、細石葉;3、厲石;4、骨鏢;5、石斧;6、石管;7、玉玦;8、陶杯。

興隆窪遺址面積達50000平方米,是現今所知興隆窪文化中期最大的中心性聚落。

遺址從地表可觀察到房址灰圈遺迹(圖中灰暗的部分。北——南)

興隆窪遺址七號墓。M7主人為約25歲男性,左肩和右肱骨各出土一件玉玦,胸部及右腕出土以人頭蓋骨製成的牌飾。

興隆窪遺址四號墓。M4主人為女童,頭骨立置,周圍散落很多石管,右眼眶內嵌入一件玉玦,另一玦出自填土。

四號墓小女孩的頭骨,她的項圈和她戴的耳環。不知什麼原因,一隻耳環(玉玦)掉進了頭骨的眼窩之中。出土時,頭骨是豎放著的。

距今約8000年前,我國東北及俄羅斯東南部一帶,均流行平底筒形罐與半地穴居住房址的組合,其中以興隆窪文化中心性聚落的規模最為宏大。圖為興隆溝第一地點東區10號半地穴房址及出土平底陶器群。

這些陶器很原始,海南的黎族婦女仍在使用這樣的工藝制陶。

興隆窪和興隆溝遺址的位置。興隆窪聚落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部,地處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右岸。1983年至1993年,先後進行過6次發掘,揭露總面積三萬餘平方米,共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180餘座,灰坑400餘座、居室墓葬30餘座,同時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以及獸骨、人骨、植物遺骸資料等,由此正式提出了「興隆窪文化」的命名(年代為8200——7200年)。興隆窪聚落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個完整揭露出房址、灰坑和圍壕等全部居住性遺迹的史前聚落。興隆溝聚落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部,地處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左岸,東南距離興隆窪遺址13公里。1982年初冬發現。1998年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與敖漢旗博物館聯合進行複查,確認興隆溝遺址分為三個地點,分別屬於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及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第一地點位於興隆溝村西南約1公里地的坡地上,發掘前地表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灰土圈,春耕過後灰土圈尤為明顯,共確認灰土圈145個。所有灰土圖均沿東北——西南方向成排分布,三區緊鄰,但又各自分開,布局清楚,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聚落。2001至2003年對部分房址遺迹進行重點發掘,共揭露面積5600餘平方米。

229號房址北部。居住面出土玉玦、鹿角及陶罐。

興隆溝遺非環壕聚落地表呈現的房址灰圈遺迹。

內蒙古白音長汗遺願環壕聚落。這些環壕可能起到防止洪澇以及外敵入侵的作用。

興隆溝遺址第一地點非環壕聚落地表房址灰圈。

興隆窪遺址第一期陶器群。

興隆窪遺址第一期遺物:石磨盤、石磨棒、石產、石刀、鹿角、骨匕、骨錐及牙器。

居室葬:興隆溝遺址22號房址西北部。居住面出土男女及小孩4具人骨及大量陶器。

興隆溝遺址5號房址西南部成組獸頭。包括12個豬頭和3個鹿頭。獸頭前額多數有人工開孔。

小河西文化石磨盤、石磨棒(榆樹山遺址)及環狀石器(西梁遺址)。小河西文化因敖漢旗小河西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是中國東北地區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經過正式發掘的同類遺址有敖漢西梁、榆樹山等,其年代距今8500年以遠。

小山遺址出土趙寶溝文化陶尊形器及石斧。趙寶溝文化因敖漢趙寶溝遺址的發掘而得名,經過正式發掘的同類遺址還有敖漢小山、翁牛物旗小善德溝、林西縣水泉等,其年代為距今7000——6400年。

內蒙古紅山遺址。紅山文化因赤峰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該遺址早在1935年由日本人進行發掘。1954年尹達先生在其著《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正式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同時還闡明了紅山文化在研究長城南北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相互關係中的重要作用。經過正式發掘的遺址或墓地主要有赤峰西水泉、蜘蛛山、敖漢旗西台、巴林右旗那斯台、喀左縣東山嘴、建平和凌源兩縣交界處的年河梁等,其年代為距今6500——5000年。

興隆溝遺址第一地點。

興隆溝遺址第一地點A區出土陶罐、陶缽、陶杯、鹿角及骨錐。

興隆溝遺址第二期陶罐、陶缽、陶杯。

興隆窪遺址第二期石鏟、餅形石器、骨梗石刃刀及牙器。

興隆窪遺址176號房址內埋入117號墓。墓主人兩耳側出土玉玦一對。填土內有條狀蚌飾和人面形蚌飾。

小河西文化陶杯、陶罐、陶塑人面、骨匕、骨錐、骨梗石刃刀、牙器及角器。

小河西文化石鏟、石斧、餅形石器及箭桿整直器。

小山遺址出土趙寶溝文化陶罐、假圈足盤、環狀石器及石磨棒。

興隆窪遺址出土紅山文化第一期陶罐、斜口陶器及陶缽。在興隆窪遺址,有少數紅山文化房址打破興隆窪文化的房址。

興隆窪遺址第二地點出土紅山文化第四期三系彩陶壺、彩陶雍、器蓋及彩陶罐。

紅山文化第三期陶器(右一那斯台,其餘為西台遺址)。

興隆窪遺址出土的玉石飾物。

俄羅斯阿爾泰Denisova洞穴出土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38000年前高嶺岩臘石墜飾。

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內展示赤陶雙人婦女像。前方婦女穿戴一對玦飾,耳拉長及兩肩,是現今所知年代較早玦飾穿戴最寫實的例子。

民族學者調查黎族金屬大耳環穿戴方式。測定海南省樂東保定村黎族婦女陳扣良女士耳垂上開孔的長度。陳扣良女士耳上穿戴銀制耳環的狀態。

俄羅斯阿爾泰Denisova洞穴出土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8000年前飾物。

二十世紀初日本考古學者在大阪國府遺址女性頭骨側發現一對玦飾。

海南樂東保定村王色開女士耳垂。耳垂及肩,三次被拉斷。二十一世紀初的海南黎族,仍留下我國最後一代耳垂狀似雞腸的女性。

興隆窪遺址117號墓出土的一對玦飾。

興隆窪遺址135號墓出土的一對玦飾。

興隆窪遺址142號墓出土的一對玦飾。

興隆窪遺址118號墓出土的一對玦飾。

興隆溝遺址7號墓出土的一對玦飾。

王家營子水泉出土玦飾。

中國和日本考學者模擬上古工藝對玉石進行沙繩切割的實驗。

線切割實驗考古與玉玦飾玦口方式的確認。a實驗一:砂繩由側沿單向切割。切割後玦口的形態。b實驗二:砂繩由內向外切割。切割後玦口的形態。c日本桑野遺址出土的一對玉玦飾KW65、66的玦口製作,與實驗一切割方式相同。d俄羅斯ChertovyVorota遺址一件玦飾玦口製作,與實驗二切割方式相同。

東亞玉石線切割技術分布示意圖。史前線切割技術在東北起後,再向四方擴散。目前對玉器線切割技術分布的北限認識不多,至少包括俄羅斯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及濱海洲一帶。西面在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晚期(3300bc)及長江上游表銅時代(1000bc)也有些發現。南限方面則較明顯,其界限大約在長江以至嶺南。東南亞中南半島以至菲律賓和台灣都並不在線切割技術範圍之內。(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古文中有哪些讓你淚目的句子呢?
「喜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古文經中為何出現了偽書?又是如何辯偽的?偽書古文經又有哪些價值和危害?
鍾會字士季,「會」和「士季」有什麼聯繫嗎?春秋時晉國也有個名「會」字「士季」的人,這是巧合嗎?
廣為流傳的前半句,不為人知的後半句,後半句完全顛覆前半句的意思?

TAG:文化 | 文明 | 古文 | 東亞 | 古文明 | 遠古 | 遺址 | 玉器 | 遠古文明 | 文明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