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金字塔為中國移民所建
06-14
公元9世紀的阿拉伯流傳著一句諺語:「人怕時間,時間怕金字塔。」這裡指的是埃及金字塔。然而,就在埃及金字塔出現的同時,秘魯卡拉的「新世界金字塔」也相繼豎起,成為了同一個時代的競爭者。 改寫歷史的新發現 2001年,考古學家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因為他們在秘魯發現了據稱是美洲最早的城市廢墟,足以改寫新世界的歷史。它坐落在利馬以北200千米的卡拉爾,全部由石頭砌成,其中有六座古老的金字塔分布在城市中心,還有一個圓形劇場和複雜的居民建築群環繞在周圍。它出現的時間早在公元前2627年,與埃及大金字塔的修建時間幾乎在同一時期。它沒有受到先前或未來文化影響的痕迹,因此被考古人員稱為「美洲文明的搖籃」或「新世界文明的誕生地」。 我們知道,埃及的大金字塔建於古埃及的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在漫長的4000餘年裡都是世界最高的人造石山。美洲瑪雅人的金字塔建於公元250年,伊利諾的卡霍克亞土墩出現在公元1100年,墨西哥的阿茲台克金字塔則更晚,在公元1400年。雖然後三者都出自美洲,但只有新發現的秘魯金字塔在時間上與埃及金字塔相匹配。 古老的金字塔就像一本書,述說著古文明的黎明。但它們又是沒有文字的書,這裡的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沒有陶片、黃金或墓穴,甚至沒有任何傳說,它的一切對考古學家來講是一個謎。通過考古學家的努力,我們才得以一頁一頁地翻開它所講述的故事。相對來講,儘管埃及金字塔同樣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但在大約2500年前,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傳說。為了比較秘魯金字塔的建造過程,我們不妨先看一看有關埃及大金字塔的傳說與事實。 埃及金字塔的傳說 希羅多德親自考察過大金字塔,它原高146米,底座邊長230米,堆積著260萬立方米的石塊。根據傳說和測量,希羅多德勾畫出了一個奴隸被強制勞動的建造場面:一些人被強迫從阿拉伯山丘的採石場里將石塊拖到尼羅河,在那裡它們又被拖過河並由其他人拖到利比亞的山丘上。這項工作每3個月輪換一次,一次10萬人。因此,一年就是40萬人。「強迫」的說法進入了好萊塢的影片,教材中也往往持這種看法,但這不過是2000餘年前流傳的一個假說。對於傳說中如此之眾的勞工,儘管希羅多德沒有親眼看到,但似乎持相信的態度,再加上埃及僧侶曾告訴他建造金字塔耗費了大量的銀子,於是他推測消耗在鐵器和衣食上的數量也十分巨大。 在時間上,被強迫的勞工用10年時間修造「軌道」將石塊運到吉薩,又經過20年建成大金字塔,總共用了30年時間。希羅多德推測的建築方法是「階梯式」的,是通過一種提升石頭的槓桿「起重機」將石塊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不過,今天的考古學家認為,「10萬之眾」和「木製槓桿」都不現實。 希羅多德認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奴隸,但考古學家認為他們是拿報酬的工人。當然,他們的報酬不是工資,而是穀物、麵包、啤酒、食油和布料等,每10天發放一次。從找到的衡器看,報酬之多並不像是對待奴隸。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扎希·哈瓦斯認為,當時的國王還允許那些工人以及貧窮的埃及人埋葬在他的旁邊,而「這是令人興奮的」,在古代埃及也是不常見到的,「他們不是奴隸」。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想知道古代的埃及人是怎樣將巨大的岩石累積起來,而且必須在法老死亡之前完成。20世紀90年代,一支由埃及和美國的考古學者組成的考察隊,對大金字塔的建造進行了考察,揭開了歷盡幾個世紀的謎。 根據考察隊的推測,10萬人的數字似乎太高,他們估計全部工程平均動用了13200勞動力,最高時達到40000人,進行了兩三年的準備,用5年時間建造完成,另用2年時間進行斜面拆除、裝飾和其他輔助工作。他們根據一年工作280天計算,也只需要10年時間,一代人就可以完成。 雷赫納是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學家,專攻埃及學,是埃及人歡迎的學者。他曾經試驗性地在吉薩建立了一座高約9米的金字塔,由12個人累積2噸的石塊。結果,他估計法老們只需要10000勞動力就可以建造金字塔。而當時的埃及人口在100萬~150萬,因為當時留下來的麵包製造房、啤酒釀造場、村莊排水系統等遺址可以證明這一點,完成這一工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過去,人們認為埃及沒有城市,居民只是沿著尼羅河居住。但雷赫納推測,金字塔也許並不僅僅是一項沙漠中的工程,而是當時埃及的城市中心,這座「金字塔城」的人口至少有30000人,金字塔的建造成為古埃及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如果按希羅多德所說是10萬人建造了金字塔,那它將是歷史上「最大的埃及」。就算僅僅是這個數字的一半,遺迹也不可能消失得沒有蹤跡,他們會留下垃圾、陶器以及動物和家禽的骨頭等等。為了檢驗這個說法,多年來雷赫納四處挖掘,其發現的細節如魚鉤、穀倉、麵包房、坑道、陶器等等,可以使我們想像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至於人們如何將石塊移到高處,希羅多德認為是利用木料製作的槓桿系統,但是考古學家認為這在實際中不可行。不過,即便是在今天,考古學家還是沒有徹底了解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也沒有統一的解釋。在希羅多德的故事中還提到當時的工具中有鐵器,但考古學家認為當時只有銅而沒有鐵。 透視新大陸的金字塔 沉默的石頭不會說話,但無聲的金字塔卻述說著當年的故事。儘管沒有迷人的古老傳說,但是考古學家依然給我們描繪出了秘魯金字塔的建造過程,而且與埃及金字塔有著完全不同的建造方式。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使用了銅器,而古卡拉爾人沒有任何金屬工具的幫助。他們用蘆葦編織的袋子將約32千克重的石塊從800米外的河床上收集起來,堆積在金字塔的地基上,就像今天的人們壘起沙袋堤防。地基面積比今天的兩個足球場還要大,一直壘到六層樓那麼高,呈階梯狀。同時,他們在石頭壘起的土牆中間填充河中的小石塊。而正是這些被丟棄在金字塔碎石中的蘆葦袋碎片,使考古學家測量出了它的精確修築時間。 由於4000餘年的風沙鋪蓋在這些古老的金字塔上,使它們一眼看上去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徵,倒十分像巨大的土墩。其中最大的一座底長152米、寬137米、高18米,是埃及大金字塔高度的1/8。 這些坐落在南美洲安第斯山麓丘陵上的金字塔,將我們已知的美洲城市文明提早了1500年。 同時,考古學家還給我們描繪了這個古老文明的社會狀況。在這些金字塔的扁平頂上有房間和火坑,據推測,可能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因為在一個奠基處,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只有18個月的男孩的遺體,這反映出他們擁有和其他印加人一樣的習俗,將小男孩獻祭給他們的神祗。如果這個說法正確,那就意味著這裡的群落是在神權政治的統治之下。當金字塔建成後,古卡拉爾人把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灰漿覆蓋起來,有粉紅色、米黃色、淺灰色、白色和黃色等,這可能是某種榮耀的標記。 同時,它們也可能反映出正在形成的社會等級,每個階層都有可能歸屬自己的大小不等的金字塔。這是因為每個金字塔附近都有一群人為設計的居民建築物,居住著不同社會地位的社區居民。金字塔腳下的環形廣場可以容納數百人,那些可以看到外面景緻的大石屋可能屬於上流階層,用磚頭建成的房子可能屬於中層社會,而周圍用藤條和泥巴建造的房子則可能是奴隸或者是普通農民的居所。 同時,這些石頭建築也表現出了古卡拉爾人相當水平的建築學、工程學和幾何學知識。它們在同一個時期內建造完成,說明在修築這些金字塔的過程中有一個集權中心,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說服人們興建這項工程。 儘管考古學家烏勒早在1905年就知道,卡拉爾是一個考古遺址,但它卻被長期忽略,因為尋找擁有黃金財寶的遺址對當時的人來講更有吸引力。直到1941年,人們才開始了對它的第一次挖掘,20世紀70年代這些石頭堆積起來的矩形階梯金字塔結構才被辨別出來,90年代才重新受到重視,南美洲的古代史也因此而重新改寫。 這就是我們初步了解到的一個曾不知曉的古老文明,和埃及金字塔一樣,秘魯金字塔記錄了古代美洲人的偉大創舉。不知為何,人類從原始時期就喜歡堆砌向山一樣的東西,埃及的農耕社會建造出了金字塔,印度的農耕社會喜歡修建浮屠,草原上游牧民族用石塊堆積成敖包。南美洲也是農耕社會,他們像埃及人一樣,喜歡修建金字塔,雖然他們與埃及人之間應該沒有任何聯繫。南美洲修建金字塔的民族有很多,最著名的是瑪雅人的金字塔。由於建築材料是石頭,所以容易保存,也最早成名。不過,南美洲還有許多其他民族修建的金字塔,比如墨西哥的金字塔(也是石頭建造的),還有秘魯的金字塔(土做的)。下文來自:孤獨川陵修復的秘魯金字塔,全部又中國移民所建 【2】秘魯的金字塔秘魯沿海的氣候非常特別,終年氣候乾燥,溫度多保持在10-20度之間,因此秘魯的金字塔大多數是泥土修建的。工人先把泥土製成泥磚,然後層層疊疊地堆放在一起,變成為了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的用途類似,秘魯金字塔也是儲存遺體的地方,同時也是宗教祭祀場所。所不同的是,埃及金字塔首先是墳墓,祭祀不是它的主要功能。而秘魯金字塔的附帶功能是儲存遺體,它的主要功能是祭祀、貿易、集會等等,相當於一個綜合性大廣場。因此秘魯金字塔的出土文物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研究南美早期人類活動的寶貴資料。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3】入口出的告示牌:太極拳培訓班的廣告。這說明秘魯的中國移民確實多。從建築的精緻程度上看,秘魯的金字塔不如瑪雅人在熱帶雨林中修建的精緻。從規模上看,秘魯金字塔又不如墨西哥的金字塔龐大。不過,秘魯金字塔可能是唯一和中國人「有關聯」的金字塔,主要原因是南美洲有大量的中國移民,他們從清末就開始陸陸續續移民到新大陸。當時人們並不重視秘魯金字塔,而且有些金字塔長期風化後已經面目全非,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座長滿荒草的小山丘。有山的地方風水好,因此不少中國移民便在這裡修建墳墓。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裡就是金字塔。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4】金字塔下有中國人修建的墳墓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5.1】中國移民在金字塔下修建的墳墓,旁邊的牌子上有西班牙文的說明。根據說明,這樣的墓穴在秘魯其他的金字塔也能找到。看上去這些墳墓都相當簡陋,這和當時華人在秘魯的地位有關係。早期的移民基本都是勞工,待遇和生活條件都很差,李鴻章還專門就此事向秘魯政府施壓,要求改變對中國勞工的不平等待遇。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5.2】中國移民的墳墓。翻看過資料,對此事的報道少之又少,可以說是沒有。我這篇文章算是「首創」了。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6】這個金字塔位於利馬的市區,因此被改建為一座遺址公園。遺址旁還有一座餐廳,讓人們一邊欣賞金字塔,一邊進餐。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7】製造泥磚的過程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8】金字塔上的泥磚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9】金字塔附近種植的玉米(還有蝸牛呢)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10】在金字塔下有一座很大的廣場,據說是是當時人們交易的市場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11】走去金字塔的頂部,這個設計和埃及金字塔很不同。埃及金字塔你必須爬上去。 中國移民在秘魯金字塔里的墓穴(圖)【12】從金字塔頂部俯瞰「帕拉伊索」考古遺址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的沿海地區,是利馬最大和最古老的考古遺址,其中包括12座金字塔,於1965年被法國考古學家弗德里克·格爾發現。遺址中的建築物廢墟為考古學家研究前印加文化和建築技術提供了寶貴資料,2002年,這一考古遺址被宣布為秘魯國家文化遺產。為了重現它的價值,秘魯當局於2012年12月開始對遺址進行大規模修復工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今日最大聲:一些美國大片特地迎合中國觀眾,很虛偽
※中國農曆傳統節日
※楊力講易經: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和主幹 - - 香港風水網
※【文化常識】國人必知的77個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