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楊振寧九五華誕:他是為人類科學貢獻巨大的愛國者(圖)

2008年11月29日,楊振寧當選「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最有影響的海外專家」。當選理由是:在中美關係尚未解凍時期,帶動一大批華人學者回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獻計獻策,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貢獻;先後香港和美國發起成立三個基金會,成功地為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在海外募集數億元資金;推動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為清華引進計算機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等頂尖學者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題記:8月22日,南開大學借慶祝理論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之機,提前為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祝福九十五歲生日。楊振寧是對人類物理研究有著卓越貢獻的科學家,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今肥西縣)三河鎮,1957 年10月,與李政道一起榮獲諾貝爾獎。楊振寧先生把一生獻給科學事業及至晚年老邁還熱衷於社會活動,為祖國教育事業、科研事業貢獻餘生。時下許多人眼睛只盯著楊振寧個人生活問題,不顧歷史因素對楊振寧的一生進行無端的主觀指責,這是極端不公正的。

早年,楊振寧與父母合影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今屬肥西縣)。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小學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平,居於清華院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小學三年級。

1933年,小學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衚衕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離家在校寄宿,曾因考試偷看被罰。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1926年,楊振寧4歲

兒時的楊振寧與父母

小學時代的楊振寧

初中時的楊振寧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

1938年,楊振寧的西南聯大准考證

1939年,楊振寧西南聯大學籍卡片

1943年,楊振寧考清華大學第六屆赴美留學的准考證

1945年,楊振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為自傲,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鼓勵在台灣的岳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往中國大陸。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親自接機,安排休息數日後,轉機飛往北京定居。

1958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7年,楊振寧李政道等在芝加哥大學

楊振寧、鄧稼先、李政道

楊振寧、朱光亞、李政道

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在紐約迎娶杜致禮

楊振寧與夫人杜致禮

楊振寧夫人杜致禮

1957年,楊振寧攝於美國

楊振寧

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7年10月,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7年10月,楊振寧與諾獎獲得者

1957年部分諾貝爾獎獲得者合影,自左至右:博韋(Daniel Bovet,醫學獎)、塔德(Alexander Todd,化學獎)、加繆(Albert Camus,文學獎)、楊振寧(物理學獎)、李政道(物理學獎)

1957年,楊振寧杜致禮夫婦在諾貝爾獎頒獎宴會上共舞

1957年10月,楊振寧在諾貝爾頒獎後的晚宴上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

1957年10月,李政道、楊振寧兩家在普林斯頓大學合影。後排自左至右:楊振寧、楊振寧夫人杜致禮、李政道夫人秦惠君、李政道

楊振寧

楊振寧在工作中

楊振寧的諾貝爾獎章

1964年,加入美籍。

196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66年起,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艾伯特·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1970年,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赴港講學。

1971年夏,楊振寧回中國訪問,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回到美國發表題為《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印象》的演講,轟動異常。

1974年,楊振寧利用回上海探親的機會,開始了與復旦大學谷超豪等十幾位教師長達數年富有成果的合作,推動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同復旦簽訂交流協議。

1975年,楊振寧向國家建議加強科普工作,並建議引進《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版權。

1977年,楊振寧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任會長,促進中美關係。自費8000美金在《紐約時報》上整版刊登「致美國卡特總統公開信」及其他文章,敦促兩國建交。公開信全文用英文發表,旁邊加了八個中文字:「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1978年3月,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一年。

1981年,楊振寧在美國石溪分校設立了CEEC獎金,從美國和香港募集資金,專門支持中國各大學、各研究所人員到石溪做訪問學者,到90年代初,共有80餘名中國學者得到此獎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絕大部分按時回國到原單位服務。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榮譽講座教授。

1983年,楊振寧在香港發起創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基金會從成立到2007年結束的24年中,資助金額累計達2000多萬元港幣,資助基礎研究項目數百個,使一批中青年學者脫穎而出,同時還為中山大學建成一座研究大樓。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是在香港立法註冊的非謀利性機構,它的發起人是楊振寧教授。

1983年12月,楊振寧促成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體專業。

1985年,楊振寧倡議建立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同期,楊振寧促成了「吳健雄物理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個獎項。

1960年,楊振寧一家與父母在日內瓦團聚

1966年,楊振寧與杜致禮攝於普林斯頓住宅院中

1967年,楊振寧接受媒體採訪

1971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前夕,楊振寧回國,是第一個回訪新中國的華裔科學家。1973年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81年,楊振寧在蘭州大學講課

1986年,美國總統里根頒予楊振寧美國國家科學獎

1999年,張勁夫會見楊振寧

上世紀八十年代,楊振寧與母親

1986年,應邀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多次接母來港共聚。

1993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同年,楊振寧被聘為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2007年2月在該校捐資獎學金。

1994年,楊振寧擔任顧問的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創立,推動中國的科技研究工作,獎勵在科技領域有成就的學者。

1994年,榮獲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之波維爾獎。

1994年,與首位華人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創立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兩人同任所長。

1995年,應聘擔任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1996年,獲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1996年1月,楊振寧被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首次授予國家級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1997年7月1日清晨零時,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加了回歸盛典。

1997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1997年5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國際編號為342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楊振寧星」。

1997年12月,楊振寧、丁肇中發起的清華北美教育基金會,1998年獲美國國稅局批准,享有免除美國聯邦所得稅待遇。其成立的目的為:擴大清華大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爭取海外有識之士對清華教育事業的支持與幫助,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

1999年5月,楊振寧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將理論物理研究所命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該校授予一等榮譽博士學位;同年,楊振寧決定將其大量文章、信札、手稿及獎章慷慨捐贈予香港中文大學,當中包括著名的諾貝爾獎章,設於港中大校園的楊振寧學術資料館因而成立。

1999年5月,在楊振寧等人發起和倡議下,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註冊登記。

2000年3月16日,他建議在名校設立美國問題研究所,在美國著名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增進美國知識界對中國的了解。

2000年10月29日,在南京大學進行學術訪問的楊振寧,欣然捐資在該校設立「楊振寧獎學金」,以獎勵具有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優秀本科生,獎學金基金總額為50萬元。楊振寧表示以後他還會繼續追加。同年,楊振寧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楊振寧獎學金」,表揚研究及學術成績優秀的中大同學,直到2012年為止,已有二百零九名本科生及十五名研究生獲得該獎學金。

2002年,擔任邵逸夫獎評審委員會主席。

楊振寧現任妻子翁帆

翁帆與楊振寧及夫人杜致禮合影

2003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

2004年4月21日,清華大學設立「楊振寧講座基金。

2004年7月17日,楊振寧在北京大學,向1200多名赴京參加「全國台聯2004年台胞青年夏令營」的台灣學子演講。當講到「七七事變」後的經歷時,楊先生動情地對台灣學子說:「哪位如果再到北京來參觀,我建議你們到盧溝橋去看看,因為盧溝橋是日本人攻打華北放第一槍的地方。」

2004年9月13日,81歲的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開始為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他說:「每一次課前。我要花兩個小時認真備課。我要了解學生的進度。」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學特聘教授。

2004年11月12日,楊振寧在山東大學演講時強調,中國只有一個,「合則盛,分則衰」。

2005年4月2日,楊振寧在海南大學捐資設立「楊振寧特困優秀生獎學金」,用於資助海南大學每年20名品學兼優特困生順利完成學業。

2005年5月,楊振寧奔赴香港為清華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籌款。

2007年5月20日,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將其所屬的一切資產無償贈送給中山大學。該基金會的發起人是楊振寧。

2007年9月22日,楊振寧度過85歲生日,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舉行了一個楊振寧銅像致贈儀式。

2011年4月20日,濤哥在清華大學會見楊振寧,得知他年近九旬還在帶研究生並給本科生講課,連聲稱道,並請他注意保重身體。

翁帆與杜致禮驚人相似

2004年12月24日,楊振寧與翁帆登記結婚。

2005年6月13日,楊振寧先生來到附小,與師生一起參加升旗儀式。並與附小學生親切交流。

2005年,楊振寧為母校昆明一中(原昆華中學)題字

2006年11月13日,楊振寧在香港浸會大學與神學家對話

2006年11月13日,楊振寧在香港浸會大學與神學家對話

2006年11月13日,楊振寧在香港浸會大學(左起) 鄭慕智先生、吳清輝校長、Revd. Dr. John C. Polkinghorne、楊振寧教授、江丕盛教授

2007年,85歲楊振寧

2007年9月,楊振寧夫婦出席香港中大楊振寧銅像剪綵儀式

2007年9月,楊振寧在香港中大展示諾獎手稿和獎章

2008年4月27日,楊振寧受聘鄭州大學名譽教授

2009年8月22日,楊振寧攜夫人觀「新中國美術60年」大展

2009年9月,楊振寧在南京美葯星公司

2009年12月21日,楊振寧夫婦造訪潮州韓山師範學院

2011年07月30日,北京,「盛世崑崙詩賦中國——盛中國、劉詩昆雙雄音樂會」在北京舉行。楊振寧夫婦應邀出席觀看演出

2012年,楊振寧九十歲生日

2012年6月,楊振寧在清華大學慶祝90歲生日,並獲得了校方贈送的刻有其重大貢獻的黑水晶一尊。黑水晶上刻有杜甫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水晶四周鐫刻著楊振寧的四個重要學術貢獻:「規範場理論」、「宇稱不守恆理論」和他在統計力學、高溫超導方面的成就。同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舉行一系列活動恭賀楊振寧教授九秩榮慶,包括科普講座、學術研討會及祝壽晚宴,以表達大學同仁對楊教授的尊敬和愛護,楊振寧偕夫人出席活動,接受中大師生及親朋好友的祝賀。

2013年10月,楊振寧做客西南聯大講壇。

2015年3月,被授予台灣大學名譽理學博士學位;同月,澳門大學在清華大學向楊振寧頒授2014年度榮譽博士學位,楊振寧表示非常榮幸得到澳大最高的榮譽。

2016年8月26日,楊振寧偕翁帆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其收藏的3件熊秉明頂級雕塑作品。

2016年12月8日,2016影響中國年度科技人物頒獎,由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開獎,獲獎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

2017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教授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楊振寧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2012年4月18日,楊振寧在中國農業大學

2012年6月,楊振寧與《物理》編輯部主編王進萍在清華大學大禮堂

2013年,楊振寧出席清華附小畢業典禮

2013年,楊振寧夫婦在台灣清華

2013年,楊振寧獲得求是獎

2013年5月15日,楊振寧與莫言

2013年5月24日,楊振寧應邀出席中科年會,在遊覽貴州龍宮

2013年10月14日,楊振寧夫婦在雲南麗水

2013年10月15日,楊振寧出席雲南師範大學「武之樓」命名儀式"

2013年10月15日,楊振寧在雲南師範大學為父親楊武之像揭幕

2014年6月,楊振寧夫婦在東莞理工學院

2014年,著名油畫家沈佺為楊振寧畫像

2015年,楊振寧夫婦回合肥

2015年3月19日,台灣大學向楊振寧頒發榮譽理學博士

2015年3月19日,台灣大學向楊振寧頒發榮譽理學博士

2016年1月,在未來科學大獎啟動儀式上楊振寧與黃曉明對話

2016年10月16日,楊振寧與查懋聲為張益唐教授頒求是獎

2016年12月,在清華大學東潤公益基金會論壇上致辭

2016年12月8日,2016影響中國年度科技人物頒獎典禮現場,由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開獎,妻子翁帆陪同。

2016年底,放棄美國國籍的楊振寧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8月20日至22日,包括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在內的30餘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數十位知名學者齊聚南開大學,參加由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舉辦的物理前沿會議,慶祝理論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

2017年8月22日,楊振寧95歲生日:30餘院士賀壽 歡迎其恢復中國國籍

2017年8月22日,南開共賀理論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 ,提前祝福楊振寧先生九五華誕,范曾作畫感言:「我平生最大幸福,是認識兩位偉大的科學家陳省身先生和楊振寧先生。」
推薦閱讀:

呂后一族風光之後是怎樣覆滅的?呂后又為大漢做出什麼貢獻?
王培生對中華武學的重大貢獻(下)
(21)[轉載]王薌齋先生的貢獻與他的武道體系
儒家文明對啟蒙運動的貢獻
【轉】對弘法有重大貢獻的憲嘎大師!

TAG:科學 | 人類 | 愛國 | 楊振寧 | 為人 | 貢獻 | 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