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胃脘痛及治療方法

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胃脘痛及治療方法

胸椎小關節紊亂又稱胸椎小關節錯縫,包括胸椎關節突關節、肋椎關節失衡。胸椎周圍軟組織比較薄弱,胸椎側彎側凸、小關節紊亂及周圍軟組織損傷而引起的胃脘痛的患者臨床並不少見。近幾年來,筆者運用整脊正骨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的胃脘痛126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收集年齡在13~74歲的門診和住院患者126例,其中男57例,女69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74歲,平均43.8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12年。1.2臨床表現病例均符合胸椎小關節紊亂症判斷指標[1-2]:有急慢性脊背損傷史;有急慢性脊背疼痛或脊背累、沉重等不適感,觸診自上而下順序檢查胸椎棘突有壓痛、叩擊痛或偏歪,棘突隆起或凹陷。韌帶鈍厚或剝離,棘突、棘突間和棘旁軟組織可有不同範圍和程度的損傷與疼痛;胸椎X線平片可排除結核、腫痛、骨折、炎症等疾患。就診時均伴有胃脘部疼痛,常伴痞悶脹滿、噯氣、泛酸、嘈雜、噁心嘔吐等症;纖維胃鏡、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及組織病理活檢等排除胃、十二指腸粘膜炎症、潰瘍等病變;大便或嘔吐物隱血試驗陰性,排除消化道出血。1.2治療方法1.2.1理筋先尋找陽性反應性結節或索條,用拇指、大魚際、掌根或指面交替在某一特定病變部位上,自上而下做迴旋揉捻,以患者感覺輕微的痛、可以忍受為度。其作用力應透達到深部肌層,注意指或掌應緊貼皮膚不移,使皮下組織隨指或掌的揉動而動,不要在皮膚上來回搓動,用力要均勻,因勢利導,輕重結合,要很好地做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剛柔相濟,先輕後重,逐漸增加力度,剛寓於緩穩操作之柔中,力要緩穩柔和,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態,從而達到治療和緩解病患。1.2.2整脊正骨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用拇指在患椎棘旁作上下分理,然後視患椎所在節段,分別採用正骨手法。①膝頂複位法[3],適用於胸椎上段後關節紊亂。患者端坐低凳上,雙手自然垂放,醫者雙手自患者兩肩外側環抱患者上胸,雙手掌在患者胸骨上端指交叉相握,囑患者略後仰背靠醫者右膝前,頭置於醫者右肩,醫者上身略前俯,右肩頂住患椎棘突,在患者深吸氣後呼氣時,醫者雙手用力往後下方壓,右膝同時往上頂推,此時可聽到「咯」的一聲,手法告畢。②俯卧掌推法[3],適用於胸椎中下段後關節紊亂。患者俯卧,胸前墊一軟枕,兩上肢置於身旁,自然放鬆,醫者部於患者左側,右手掌根部按壓在患椎棘突,左手放於右手背上,囑患者作深吸氣,在呼氣末時,醫者手掌(與脊柱呈45°方向)向前下方推按,此時可聽到「咯」的一場,手法告畢。1.2.3穴位點按繼上法調理之後,醫者以拇指作相應夾脊穴和阿是穴的揉按,如點按胃俞、脾俞、背部夾脊穴、上脘、中脘、梁門等穴,辨證加取足三里、腎俞、太沖、三陰交、腰陽關、血海、陽陵泉等。以上手法每日1次,15天為1療程。2治療結果2.1療效標準(自擬)臨床治癒:脊背疼痛及胃腸癥狀均消除。顯效:脊背癥狀消除,胃腸癥狀明顯減輕。有效:脊背癥狀及胃腸癥狀均有改善。無效:脊背癥狀減輕而胃腸癥狀無改變。2.2治療結果臨床治癒87例,佔69.0%;顯效21例,占重16.7%;有效12例,佔9.5%;無效6例,佔4.8%。總有效率95.2%。3 討論近年來,不少學者在採用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患者並發的胃腸癥狀隨著脊背局部癥狀的改善而發生改變,相應的報道也日益增多,這提示胸椎小關節紊亂是引起某些胃腸病症的原因之一。筆者從2004年4月~2007年10月近3年期間臨床觀察和收集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並發胃腸功能紊亂、胃脘痛病例126例,運用正骨整脊手法治療後,都有不同程度改善胃腸癥狀。說明了胸椎小關節紊亂與胃腸功能性疾病的發生有一定關係。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功能性胃腸疾病有其解剖生理學基礎:調節胃腸道舒縮和分泌功能的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起於胸5~12脊髓節段,並隨相應脊神經穿過椎間孔,椎旁交感神經節又與肋骨小頭唇齒相依,在脊背受到急慢性損傷時,可引起胸椎小關節的錯動移位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損傷,進而使毗鄰的交感神經一方面受到骨性的擠壓,另一方面受到周圍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的刺激,影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交感-副交感的平衡失調,進而影響著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功能,從而產生相應的胃腸癥狀[4]。有學者提出「神經胃腸病學」[5]概念。認為在解剖學上,胃的內臟神經支配由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組成。胃前壁內臟初級傳入神經元分布的脊神經節節段為胸1~腰3。胃的交感神經來源於脊髓胸6~10節段,感覺神經支配來自迷走神經節及脊神經節,兩類神經節細胞的纖維混合在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中到達胃[6]。胃及十二指腸由第5~8交感神經胸節支配,其纖維經內臟大神經至腹腔叢,沿腹腔動脈支而行,與動脈一同分布於胃及十二指腸[7]。當胸椎發生小關節紊亂錯位,交感神經節脊纖維受炎症刺激使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興奮與抑制失調,胃酸分泌減少可形成胃、十二指腸炎。而壓迫則使迷走神經相對興奮引起胃痙攣及胃酸分必增多,導致潰瘍形成。胸椎小關節紊亂所致的胃脘痛發生、發展與脊柱側凸側彎、胸椎小關節紊亂(肋小頭關節、肋橫突關節及胸椎後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損傷有密切關係。當胸椎及周圍組織發生改變,使固有的生理平衡失衡,勢必刺激相應植物神經,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誘發胃脘痛而引起一系列癥狀。當胃脘痛發生後,又反過來使椎周生物力學平衡被進一步破壞,二者互為因果[8]。整脊正骨手法能有效的糾正脊柱不正,即時恢復胸椎及周圍組織力學平衡,可整復錯動移位的胸椎小關節和理順棘旁肌肉韌帶,使骨正筋柔,消除脊柱周圍軟組織痙攣,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血脈通暢,「通則不痛」,從而減輕或消除交感神經所受到的不良刺激,恢復或改善其生理功能,進而調節胃腸道的生理活動,使胃脘痛等癥狀迅速消除。


推薦閱讀:

假童子勿送替身,不可不知的假童子(童女)化解方法
跑步很難堅持?!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聽君一席話,不如讀一小時原著
讀經的方法
18種增加橫財偏財運的方法,10個人,9個都不知道

TAG:治療方法 | 方法 | 治療 | 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