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正、行正,遇到挫折認真反省,佛菩薩的感應就非常明顯

無論什麼樣的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要能忍受,堅持不退,才能維繫住。感恩一切護-持、協助的這些大德菩薩,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這個緣得來也是不容易。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這一切全是佛菩薩的加持,佛菩薩的安排。我們聽老師這些話,心就安定了-,不怕了,有佛菩薩做主,我們自己只要心正、行正,遇到挫折要認真反省、懺悔、改過自-新,佛菩薩的感應就非常明顯。

在這個時代,今天這個時代,艱難比過去增加了不止十倍,智慧、德行要超過我十倍,他在-這個洪流裡頭才能夠站得住腳,這都是真的。六十年前固然有挫折,沒有今天這麼嚴重,也-就是那個時候的人心還有一點倫理道德的觀念。現在沒有了,現在一切把利擺在第一位。那-個時候利是擺在第一位,很重了,但是還有可以說通的地方,今天沒有了,今天不相信了。-所以,距離傳統倫理道德、距離大乘佛菩薩的教誨是愈來愈遠,聖賢這些影響力愈來愈薄。-我們怎麼辦?是堅定做出好榜樣給人看,做出好榜樣,自己要吃苦,果清法師就是一個例子-,你們看到了。不吃苦行嗎?憑什麼贏得大家對他的讚歎、對他的景仰,真吃苦、真如法。-吃苦不如法,白吃了,那就是佛經上講的無益的苦行,佛不主張。這是什麼?叫代眾生苦,-不這樣做,大家不相信,做出來了他才相信、他才佩服你。

節錄自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四集)  2013/2/11 凈空法師主講

要禁得起考驗

忍辱重要,什麼都要能忍。我們受一點冤枉,別人毀謗、侮辱、障礙、陷害,跟歌利王割截身體,那差很遠。釋迦牟尼佛都能夠忍歌利王,我們遇到這一點小事,怎麼不能忍?那不能忍,你到底學的是什麼?你修的是什麼?你就完全錯了,要禁得起考驗。

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遇到一切人事物,全都是在考驗我們,六根接觸這個境界,起不起貪心?如果起貪心,你錯了,你功夫沒有了。逆境裡面,遇到人毀謗你,指著鼻子罵你,你怎麼樣?你馬上無明火就發出去了,這也就完了。一天到晚,從早到晚,在境界當中修清凈心,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瞋恚,念念心中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就對了,這就真修行。如果還有煩惱習氣,我們就錯了,要認真去懺悔,改過自新。換句話說,在你面前表演的這些人,全是菩薩、全是善知識,要感恩、要恭敬,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們細讀《六祖壇經》,你才發現六祖是真修行人,真的,順境裡頭不起貪戀,不起心、不動念。逆境裡頭,他的逆境多,他沒有背景,窮人家裡出身,父親早死,母子相依為命,苦不堪言。自己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砍柴、賣柴為生,樵夫。現在這個行業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有賣柴的、有賣水的。抗戰時候,城裡面沒有自來水,水一定要靠人挑。有人專門做這個行業,每一天在外面河邊上挑水,挑到城裡來賣,這些人生活非常苦、非常可憐。所以惠能大師貧賤出身,雖然二十四歲,五祖把衣缽傳給他,沒有人服氣,都說五祖糊塗,怎麼會把衣缽傳給他?大家去找他,要把衣缽奪回來,甚至於想把他害死。

他在獵人隊裡頭躲藏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這個事情被大家淡忘了,也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是死是活沒有人知道。十五年之後,他看到這些障礙沒有了,他才出來,被印宗法師發現。印宗是個了不起的人,沒有嫉妒心,聽說他是第六代祖,對他非常禮敬,請他把衣缽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惠能把衣缽展開。印宗很慈悲,給他剃度。所以六祖出家,剃度師是印宗。印宗給他剃度之後,回過頭來拜他為師,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的法子。他們兩個是這個關係,互為師徒。印宗在南方是很有名望的大法師,這轉過頭來拜他為師,水漲船高,六祖的身分地位立刻就提升了,印宗的功德不可思議。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個人,都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印宗是其中之一,無盡藏比丘尼也是其中之一。我們如果不知道這些戒律-儀規,最低限度的,《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要做到。二十四門威儀,就像儒家-的《弟子規》一樣,日常生活當中必須遵守的規則。六波羅蜜裡頭的戒,持戒,內容包括這-些東西。

「忍辱者,忍度」。布施、持戒是修德,行善積德,如果沒有忍辱,功德全都破壞掉了,有-福德,沒有功德。能忍辱,福德就變成功德;不能忍辱,功德就變成福德。梁武帝遇到達摩-祖師,梁武帝是歷史上著名的大護法,以國王的身分,在他境內造的寺院四百八十所,護持-出家人十幾萬人,所以他很自豪。達摩到中國來,兩個人見面,他就非常誇耀,問達摩祖師-,我做的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告訴他,並無功德。他就很生氣,立刻下令送客-。送客就請他出去,問都不問就送客了。這是什麼?一句話衝動。梁武帝後來後悔,但是面-子下不去,不好意思再請他。這是什麼?梁武帝所修的是福德,沒有功德。如果梁武帝能夠-謙虛、能夠恭敬、能夠忍辱,他修的是功德。這不能忍,不能忍就不能精進。忍辱是精進的-前方便,也是禪定的前方便,不能忍,怎麼能得定?

所以《金剛經》上講六波羅蜜,對於布施跟忍辱講得最多。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不讓功德變成福德,功德變成福德,就變質了。

節錄自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二集)  2012/8/21 凈空法師主講

推薦閱讀:

從反省看自己,會看見轉機
反省自己 勿責他人
日本天皇「8·15」首提「深刻反省」·杭州日報
2015漸行漸遠,這一年你經歷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又有何收穫?
夫妻和睦之道:化解矛盾,常常反省,攜手幸福路

TAG:挫折 | 菩薩 | 認真 | 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