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涅槃之路(三)——觀自在

涅槃之路(三)——觀自在

作者:吉祥天機

人體是由無數的細胞構成的,人的本質,是超越細胞這個形態的,沒有人會認為損失一些細胞,自己就不再存在。而宇宙則是由無數的生命構成,生命的本質,則是超越人這個形態的,對生命的本質來說,外在個體的物質體消亡,不會影響生命的存在。——兩種狀況何其相似,然而人可以看透前一種狀況,卻看不透後一種狀況,因為人還沒有超越自己的物質身體。這樣的人必然要經歷無常和輪迴,正如人體上的細胞不斷新陳代謝一樣,人一旦沒有從個體上覺悟到生命的本質,就必然要經歷無常和生死——就像一個不正常的人,為一個細胞的消亡而自以為死亡,正常人必然會大笑他「杞人憂天」。

人是一種超越了細胞組織器官的生命,人不會因為損失一個細胞、一點組織、更換一些器官,就覺得不再是自己,但人一旦更換一個人體形態,就會覺得自己已經死去,認為新的生命體只是另一個生命的新生。在宇宙中各類高級生命形態中,越處於高端的生命形態,就越超脫個體的局限。

宇宙的高級生命到底是什麼呢?人的眼睛是無法看到的,這個「無法看到」,並非是無形,而是對它沒有意識。舉個例子,人類的世界五彩繽紛,那麼假如人體內一個原子有了意識,它看到的世界,也是人眼中的五彩繽紛嗎?——它只會看到原子,全宇宙都是跟它一樣的原子!人類世界的繽紛是客觀的,原子看到的原子世界也是客觀的,如果要說真實性,人類的繽紛世界,比原子世界更真實嗎?

高級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如此,例如,你可以把一個群體、組織、機構……看作是一個生命體嗎?超脫每個人看總體,你會發現每一個「群落」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有自己的發展意志。對人來說,不承認有這種宏觀的生命體,正如對原子來說,看不到繽紛世界一樣。每一個國家、組織、機構、群體……都是大大小小的生命意識形態!

所以,人本質是平等的,但實際上,人因為所處的位置,而顯得不平等。因為每個人代表的場能不同,例如你可能敢惹一個農民,但你敢惹一個大官嗎?農民和官員在生物本質上來說是平等的,但由於他們所在的位置不同,而代表了不同的場能,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用肉體來看,你要透過每個人的形體,看到他們所代表的場。當大官退休,當從場退下來,當然你會再次發現,他開始接近農民了,因為他在從場裡面脫離,他看到了自己的「真實」。————當人在一個場裡面的時候,會用這個場來考慮問題,會膽氣十足,會囂張跋扈,會……他們偏離了自己的本性而不自知。一個修道人儘可能不參與各類場,就在於他們追求的是本真,他們看透了這種狀態。古人說「生你之門死你戶」,滋潤你,給予你的,往往就是最後讓你死亡的,溫水煮青蛙的道理,不可謂不深刻。

修鍊的人也一樣,很多修鍊的人,就是聯合起來,形成團體、組織、宗教,一旦形成這種架構,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被放大,就可以借用場能,就可以做到個體做不到的事情。麒麟文化的傳功方式用組場布氣,帶功給功的方式,就是因為尊師洞徹了生命的這種群落的架構方式,利用這種架構方式,有可能讓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借用場能,發揮超越個人能力的事情。當麒麟文化大行其道的時候,一個普通人學習7天功法,就能夠發揮普通人幾年的修鍊效果,這不可不謂是一個偉大的實驗,當然這種實驗要用智慧引導,一旦被利益熏心者控制,為禍也不是一般的深遠。

麒麟文化的傳功方式,給修鍊者帶來了體驗和基礎,如果能夠借用這個基礎,努力領悟修鍊,一個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修鍊到進化到一個很高的層次上。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和領悟,一個人就會淪落成為維護這個特定「群落」的信徒、狂熱者。這無疑是很可悲的,尊師的大智慧創造了這種速成的模式,製造出了穿越煩惱之海的大法船,然而很多沒有智慧的人,則緊緊抱著木頭不肯下船,他們完全沒有明白尊師大道的根本含義,即使尊師已經把終極之路指明了:徹悟自我本來面目,身心徹底解放。

明白者會脫離高級生命形態的控制,脫離給自己帶來力量和利益的群體,走向個體,走向修道。燕雀焉知鴻鵠之志,一個修道人,就是佛家所說的大丈夫,一個大丈夫,不是力量很大的人,而是一個能夠為自己身心做主的人;而普通人沒有意識到,為他們做主的,是場能、是高級生形態。即前面所說的各類的高級生命意識形態,這些高級生命形態,他們的物質部分,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正是我們的一群群的人,構成了這些高級生命形態的外在表現方式。

人們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自見,就算知見到了,也不敢於脫離,因為他們的生命意義就建立在這上面,他們的驕傲、傲慢、暴力、野蠻、輕狂……都來自背後龐大的力量的支持,脫離這些力量的人,就如同老子所說的:「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你能想像到一個修道人,畏畏縮縮,戰戰兢兢在人世間如履薄冰嗎?或者能夠理解莊子感悟到的庖丁解牛,「牛」到底是什麼,如何讓自己游刃在其中?——世間皆牛人,唯我游刃間。

那麼一個修道人,修鍊的到底是什麼,他們成就的到底是什麼?佛祖用最接近底層的語言告訴我,修道或者修佛,其實就是為了解脫種種苦,解脫無常變化,回歸到自我本性中,即自我本來面目中,也即是佛性、道體。人們身在場能控制中,無法領悟到這些語言的含義,雖千篇萬卷,卻沒有真正能夠打動他們心靈的,因為他們處於特定的場中,處於特定的迷信執著中,處於狂熱中,他們看到的只是這個場讓他們看到的,讓他們想到的,他們沒有個人的智慧,他們如同傀儡,被操縱而不自知,處於深刻的催眠狀態中,所以佛祖才把眾生的成就叫做「覺悟」、「覺醒」。

如何在人世間覺醒呢?如果你只有一個被執著、被牽扯的意識,你看不到自己。你還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意識,不受外界影響的超卓意識。這就是奧修大師提出的「觀照覺知」,也是菩薩修鍊的「觀自在」。一個人之所以看不透真相,不是因為他們不勤奮,不是因為他們不能吃苦,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眼睛,有目如盲,越努力,越被指引到高級生命形態的意願中,為他人作嫁衣。為了有足夠的誘惑力,任何一個付出越多的人、越失去自我的人,越能夠被高級生命所「犒賞」,這種犒賞方式就是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讓這樣的人能夠借用的力量越來越大,讓這樣的人的身份地位越來越高……這些其實都是人拿命換來的。作為修道人,尊重這些人的付出,而生憐憫慈悲心,也適當做出提醒警示,能有觸動的,幫助他們,麻木不仁的,就祝福他們。世界仍然照轉,每個人的選擇都有其深刻的前因後果,修道人並非改天換地,強迫人們改變意志,一個修道人,恆順眾生,隨緣普度。

外在的紛擾,永無止境,被掌控而組合在一起的生命形態無窮無盡,而最高級的帝釋天,甚至掌控幾乎這個世界的所有物質和精神的存在——把這個世界的一切加在一起,就是帝釋天。然而帝釋天也有管不到的地方,就是阿羅漢、菩薩、佛,這三者並非特定層次的生命,因此不屬於三十三天,他們可能是販夫走卒,可能是高官達貴,可能是任何一個普通人,他們的身體在這個世界,但他們已經不再是表面上的隨波逐流,他們皈依於他們的生命的本質核心——那個跟帝釋天同一個根源的本質、也是跟這個宇宙同樣的本質。所以在佛經的描述中他們得到了包括帝釋天在內的所有高級生命形態的讚歎和供奉,這些都是形象的說法,實際上這個世界是唯物的,唯心也是一種唯物、是沒有被人理解透的「唯物」。

一個修道人的最終目標,就是回歸到生命的本質中,在那個核心,一切存在唯心示現,心想事成,當然,誰在心想事成呢?已經不再是表面上這個隨波逐流的形態了在胡思亂想了,而是完全覺悟了自我本質的生命。這個生命本質,完全跟宇宙本質契合,心物辯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他們根本不需要改變物質世界的任何一點點,想想看,人們為什麼要改變世界,就是因為他們不滿足、不快樂;當你極度喜樂,一切圓滿自在的時候,你別說改變,連一丁點這個念頭都不會有。這就是凈土,修成佛道,回歸生命的本質,就是自心凈土,自在凈土。

這條修道成佛之路的基礎,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正如前面所說,人之所以不能覺醒,是因為他們的所有意識,都不斷被外在表面和膚淺的物質波動所吸引和催眠,因此,要突破這種「睡眠」,就必須培養一個獨立的意識,這個意識在佛家稱之為「觀照」,稱之為「明心見性」,稱之為「本尊」,在道家稱之為「金丹」,稱之為「真意」,稱之為「陽神」……這些名稱間的區別,只不過標示出了這個獨立意識的純粹程度罷了。

一個普通人要修鍊這個意識很簡單,就是如此:在人生的任何時候,不需要去改變你現在的任何狀態,只需要分出非常小的一點點意識,維繫在自己身體上,觀看體察到自己身體在任何時刻的姿態。雖然有很多法門也是類似這種設計,但有的是要維繫在佛號上,有的是維繫在咒語上,有的是維繫在氣感中,有的是維繫在本尊觀想中,有的維繫在自己的自我催眠式的發願中……但這些設計都會干擾日常生活,而普通人也很難做到這種高要求,往往不是知難而退,就是頭破血流後放棄。這些設計,都會讓你嚴重干擾世俗生活,這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但如果只是維繫身體的姿態這樣的微小意識,則對生活影響非常小,一段時間以後,即使不再留意,也能夠本能分出這點意識出來。

當你能夠分出這麼一點點脫離生活事物糾纏的意識,就會開始產生智慧。因為愚痴是因為迷惑,迷惑是因為身心被催眠和牽引,一旦意識能夠一分為二,培養這個剛分出來的渺小的意識,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小程度的「覺醒」,自己的一個意識,會體察到另一個意識的狀況,如果只有單一狀態,一個人是永遠無法看清自己的。這一點如果努力,幾個月內就會有效果。難點就在於保持這個微小意識的「微小」,正因為微小,才不會干擾生活,才會潛移默化,打開智慧;但人們總是喜歡一口吃出大胖子,往往喜歡「強化」,殊不知強化的時候,你還是在用一個意識做事情,關鍵在於分心二用,一個意識面對外在表面的世俗過程,而一個意識則解脫出來,在之後的修行中逐漸跟生命的本質核心建立聯繫。

所謂「上士聞道,勤而習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笑而置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祝願每個看到本篇的朋友,都能夠勤起修習,早日覺悟,脫離世俗的痴迷之苦。


推薦閱讀:

《大涅槃禪》 梵行品第二十(2)
什麼是涅槃?
不二法門 之 涅槃、世間,正道、邪道,實、不實
追求涅槃的南傳佛教信徒是什麼心態?
《涅槃經》第08品 梵行(5)

TAG: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