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奇的中藥世界:一、人葯合一——陰陽與四氣,五行與五味
06-14
一、人葯合一——陰陽與四氣,五行與五味 在前面兩章中,筆者與大家聊了聊奇妙的中醫哲學,總結出了「五行辯病位、陰陽辯病性」的快速辨證法。學會了奇妙的中醫哲學,通過快速辨證法辨別出具體病證以後,我們下一步該做什麼呢?我們怎樣才能調理具體的病證呢?筆者的回答是:我們可以利用飲食、經絡和中藥調理陰陽,使陰陽重新平衡起來。如果說前面兩章是講述了如何用中醫的理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話,那麼在後面幾章中我們就要開始用中醫的方法解決問題了。 筆者小時侯有一段時間經常看到表哥家喝一種中藥,藥渣滓堆在後院里滿滿一堆。媽媽告訴筆者表哥家是因為結婚三年還沒有寶寶才吃中藥的。半年後,寶寶就在瀰漫的中藥味中來到了表哥家。那時筆者就覺得這個中藥真是神奇呀,竟然能生出寶寶來!那麼中藥為什麼能這麼神奇呢?中藥到底是什麼東西呀?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在第二章《奇妙的中醫哲學》中尋找答案。在第二章中筆者論述過「氣一元論」的理念,即世間萬物都是由氣化生而來。中藥作為世間萬物之一,當然也是由氣而生的。中藥之所以能治病救人,是由於人與中藥的本源同一,人與中藥的本源都是氣,即人葯合一。從這個理論上講,可以說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質都可以成為中藥,此話不假,但是由於一些物質我們人體無法吸收,或者說食用後會引起不適,所以目前定為中藥的物質並不多,筆者所能了解的約800種左右。為了尋找這些中藥,我們的祖先可是付出很大代價的,這個代價甚至是生命。最早的時候有個叫神農的人,為了尋找治病救人的中藥,踏遍千山萬水嘗遍百草辨別中藥的屬性,最終由於誤吃了一種有具毒的草葉而死去。到了明代,又有一個叫李時珍的人,踏著神農走過的道路去尋找中藥,化了40年的時間寫就了《本草綱目》。所以說尋找發現中藥的過程是一個淚與血的艱難過程,可以說每一種中藥都有一個故事。 那麼神農與李時珍等人是怎樣鑒定一種中藥的呢?當神農把一種綠葉放在嘴裡咀嚼的時候,他是在回味什麼呢?當李時珍將一種樹根磨碎後放進口中咀嚼的時候,他又是在品嘗什麼呢?筆者的回答是:他們在品嘗回味百草的四氣五味。四氣五味是中醫術語,所謂四氣是指物質的溫熱寒涼等屬性。所謂無味是指物質的酸苦甘辛咸等屬性。神農與李時珍等人之所以要品嘗回味百草的四氣五味是因為他們要弄清楚百草的陰陽屬性與五行屬性。如果弄清出了百草的陰陽屬性與五行屬性就可以知道這些百草可以調理哪個臟腑的哪種陰陽。因為按照陰陽來劃分,四氣中的涼與寒屬於陰,溫與熱屬陽。按照五行來劃分,五味中的酸屬木,苦屬火,甘(甜)屬土,辛(辣)屬金,咸屬水。如果一種樹葉是酸的,涼的,那麼這種樹葉就可以補肝上的陰氣,調理肝陰不足證,因為酸屬木,肝也屬木。此外,神農與李時珍還要通過嘗百草來知道百草的毒性。有些植物雖然四氣五味明顯可以作為中藥,但由於這些植物有毒,用藥的時候就必須格外小心把握分寸了。還有些植物既不寒涼又不溫熱,超出了四氣的範疇,所以不能用來調理陰陽,但可以用來同時補充人體臟腑的陰陽之氣,譬如人蔘、党參等。筆者認為,中藥除了四氣五味的屬性外,還應該有一種屬性——五色屬性。所謂五色屬性是指中藥的五種顏色,即青、紅、黃、白、黑。這五種顏色用五行劃分分別是:青屬木,入肝經;紅屬火,入心經;黃屬土,入脾經;白屬金,入肺經;黑屬水,入腎經。中藥的五色與五味決定了中藥的歸經,中藥的四氣決定了中藥的陰陽。譬如說人蔘味甘、微苦,色白,性平,所以人蔘應該是入脾、心、肺經,兼補陰陽之氣的(甘屬土入脾經,苦屬火入心經,白色屬金入肺經,性平則陰陽兼補)。後面我們要講的通過飲食調理40種基本病證就是利用食物的五色五味與四氣的屬性來進行的。 那麼中藥調理臟腑陰陽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筆者對中藥調理臟腑陰陽的過程描述如下:中藥被我們吃到肚子里後,在脾胃中陽氣的作用下,生成藥氣(如果中藥四氣是性溫或性熱的,則生成偏陽的葯氣,如果中藥四氣是性涼或性寒的,則生成偏陰的葯氣),葯氣通過三焦與經絡進入相應的臟腑以調理陰陽。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華青 | 中藥專家到中醫博士的蛻變
※冬季喝茶延壽抗癌功效倍增的小方法有哪些?
※中藥學填空第5天
※大話神龜 | 了解中藥龜甲與鱉甲
※警惕!吃感冒藥也上癮,家中藥物要看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