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原來是這樣學習武術的!

武術, 古人, 學習

古人原來是這樣學習武術的!我喜歡武術,鍾愛有加。但是,我對一個問題一直感興趣:古人是怎麼樣學習武術的?今天,看了一些資料,融會貫通,才知道,原來,古人是這樣學習武術的!這兩天有緣,在網上收集到了網友輯錄的部分李紫劍老師講授的《軌跡拳資料》,感覺有些說法很有道理,均轉帖收入了我的博客中。大家如果對軌跡拳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地址:(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59389371_0_1.html)今天,靜心研讀其中的一部分文章。在其《答武學修證問》一文中,當讀到李紫劍老師所說:「我接觸過不少傳統武術流派,過去大家的練法基本上都是先從大樣(大形)開始,比劃得差不多了,再「捏架子」——規範動作。接下來在單式強化練習時,才進行局部雕琢,基本功也就自然而然,貫穿始終了。」在心中深有同感,感到似曾相識。這確實是古人學習武術的一般方法。我以前在論壇中,轉發過我所推崇的焦建國老師所講解的老架達摩劍。今年年初,有幸買到了一本趙連和和陳鐵生先生合著的《達摩劍》,即是焦建國老師講解視頻中題頭所出現的幾頁1930年出版的那本老架達摩劍的影印本。正是因為當年這本書的出版,才有了達摩劍當年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這本書我已經對照視頻,細緻反覆研讀了幾遍,感覺受益確實非淺。記得有位武術界前輩說過,要學習中國傳統武術,最好去學習在民國初期時所出版的那批武術著作,那其中,確有真東西,很多是歷代前輩幾代人實戰經驗的總結,實非那些現代人所想當然創編的所謂『套路』可以比擬。」我對此深表贊同。老架《達摩劍》即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已流傳數代。之所以稱之為老架,推言之定有新架。至於新架『達摩劍』,網上有很多,在百度中一搜,有不少,有興趣,你可以去對照看看。我的感覺是,新架不知源自何方,其套路動作,不知其所云,與老架之價值,實不可同日而語。關於古人學習武術的一般方法,在《達摩劍。劍術釋義。總說》中,著作者說:「故武術(從全文上下聯繫看,這裡好像是指練傳統武術套路)亦有層次,初則求其熟記,次則求其動作敏捷。既(已經)敏捷矣,而身手眼步法,猶未盡善,必每式用一番心思,一一改正。此則萬不能敏捷者,洎形式上已改正,乃再求其敏捷。既能敏捷,更當求其用力得勁處,與禦敵制敵之方,而劍術乃底於成。既忌作輟(間斷,中斷),尤忌躐等(越級)。」,「學劍固不能躐等。然一經熟習,則起舞時意中目中,必須每劍皆具制人思想,寓有形於無形之中,對敵時乃不至於手忙腳亂。(意思與『練時似有人,用時似無人』相同。)」。「練習與對敵有異。練習時必須按照劍路圖,一步不可走亂,以正始基。至對敵時,又當隨機變換。惟變換之法,亦必有道,仍是一絲不紊(亂)。」「故武術家須懂得一『快』字,方許妙才。上下式關聯之妙,亦可於此等處證之。」筆者以前在論壇中所發武術研究論文《武術套路要這樣練才管用!》中曾說起:「武術套路的內容,就是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的動作(招勢)組合。」「古代武術家之所以創編套路,主要是為了把武術攻防格鬥技術的精華動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連起來,以鞏固其攻防經驗,以便於記憶、掌握和傳承。」「古人在創編套路時,都有一定的使用意義,也就是說每一招數都有具體的攻防內容,使用目的非常明確。」「習練兵器,必須要有兵器的使用意識。武術兵器套路的創造、設計,在過去冷兵器的時代,都是為了對抗使用的,一招一式都有明顯的攻防含義。兵器的每個招式,都有實在的攻防內容,都有明確的攻防含義。如果不知道兵器招數的意義,要練好兵器是不可能的。只有認識、理解了兵器每個招式都有的實在的攻防內容和它的含意,才能更好地將兵器的練好。」「在傳統武術中,在套路練習初期,多是分開來一招一式練習,讓學習者體會運氣使力、攻防技擊的含義。而這種練習反覆不斷地進行,正是為了在實戰中,能夠條件反射式地使出相應的招式,也可以仔細體會招式的功效。」「只要研習熟練,在任何情況下,不必經過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應,發出相應的動作。此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以熟知打不知」。這也正是中華傳統武術實戰技擊的精奧所在。」「要堅持不輟。學習武術,必須要保證訓練不間斷地長期進行。初學者掌握技、戰術,實質上是暫時性神經聯繫的建立,是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的形成。訓練中斷,就會使建立起來的暫時性神經聯繫逐漸減弱、中斷,條件反射減退,使技、戰術生疏,以致接連失誤,影響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反覆練習,是鞏固民已掌握的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套路與散招的關係。中國傳統武術有套路和對抗格鬥兩種運動表現形式。套路是由招勢構成的。武術套路,就是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的動作(招勢)組合。其中,套路主要為武術的學習、訓練和演練形式,對抗格鬥為武術的實戰運用形式。換句話說,武術學習訓練,用套路;實戰,則用散招。對抗格鬥,以散招為實用表現形式。」等,就是這個道理,與他們的論述,基本都是一個意思。李紫劍老師說:「為了方便記憶,前人才依『聯想記憶』的模式把相關動作編成長串,於是就有了套路。」。「套路事實上就是一本書。書上有好多知識,並且肯定都有用,但是臨到具體運用時,必須審時度勢,該用啥用哈,決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所以古人才說習武是「整學、單練、亂用」。也就是說,先學會整個套路,然後一招一式地分開進行強化練習,到實戰時適合用什麼就用什麼。」我對此深表贊同,確是真知灼見。因此,從古人學習武術的規律來說,古人在學習武術時,多注重學習套路。其方法是,先從整體上把套路掌握,能打下來,然後,再規範動作,再拆散招,求單勢運用。就像李紫劍老師所說:「傳統武術流派,過去大家的練法基本上都是先從大樣(大形)開始,比劃得差不多了,再「捏架子」——規範動作。接下來在單式強化練習時,才進行局部雕琢,基本功也就自然而然,貫穿始終了。」基本功是為套路服務的,都體現在套路動作中。在學習規範套路動作的過程中,就把身法、步法等等基本功都學習掌握了。然而,其中也有例外,正因為套路是依「『聯想記憶』的模式把相關動作編成長串」而產生,因此,有很多人在學習套路後,在實戰中,也自覺不自覺地下意識按套路『聯想記憶』順序打出動作,無法適應實戰應隨機應變使用出套路中相應動作招勢的要求,為了克服這個常見病,因此,在傳統武術中,也有很多老師在教學時,在套路練習初期,多是分開來一招一式練習,以讓學習者體會運氣使力、攻防技擊的含義。然後,再連成套練習和複習。在中國傳統武術教學中,武術學習訓練,用套路;實戰,則用散招。比較「先總後分」和「先分後總」這兩種傳統武術的套路教學方式,各有優點和道理。「先總後分」可加快系統學習和掌握,然後再慢慢細細消化;「先分後總」可以仔細體會招式的功效,並儘快應用於實戰。而其最終目的和功效,則都是相同的,即是通過對單勢散招這種練習反覆不斷地進行,正是為了在實戰中,能夠條件反射式地使出相應的招式。」「只要研習熟練,在任何情況下,不必經過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應,發出相應的動作。此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以熟知打不知」。這也正是中華傳統武術實戰技擊的精奧所在。至於《達摩劍》中所說,「既忌作輟(間斷,中斷)」,則與筆者所說的「反覆練習,是鞏固民已掌握的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一個道理:「初學者掌握技、戰術,實質上是暫時性神經聯繫的建立,是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的形成。訓練中斷,就會使建立起來的暫時性神經聯繫逐漸減弱、中斷,條件反射減退,使技、戰術生疏,以致接連失誤,影響技、戰術水平的提高。」這就叫「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不離手」,只有這種練習多了,才會形成條件反射,在實戰中,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熟知打不知」,面對各種攻擊,不必經過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應,發出相應的攻防動作,以達到克敵制勝的終極目的。而這一點,也正是中華傳統武術實戰技擊的精奧之所在。在讀書時,心中偶有所得,有感而發,整理出來,與各位探討。小文淺見,僅供參考。歡迎拍磚。

收藏 分享0

  • 0
  • 0
  • 支持
  • 推薦閱讀:

    俠女柔情.情願為你這樣守候
    99.99%的人都不懂的秘訣,20㎡客廳這樣擺帶4個功能區!
    胸罩bra要這樣選,這麼穿!穿出好身材~
    那些有趣的國界線 原來一些國家的邊境可以這樣
    戀愛時, 這樣做的男人就是自己「犯賤」

    TAG:學習 | 武術 | 古人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