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岳飛後裔在楓涇

岳飛後裔在楓涇背井離鄉 片居一隅 在楓涇鎮東南三公里處的新義村中,有個叫網埭浜的小村落,地處新義村東北部。小村落因中間一條名叫網埭浜的小河浜由東向西而建,分河南河北兩個村小組,分別為新義村二組(河北)和新義村三組(河南)。網埭浜原先叫網埭江,因為這浜原先與外面河道兩頭通的,東通以前楓涇鎮與興塔鎮的分界河徐涇港(現已兩鎮合併),西通隔壁村新華村的六家浜,解放後為了整平低洼土地,把西面一部分填平,形成一個浜,故改名網埭浜。這兩個小村子原來為新義村一組、二組,八十年代把新義村一分為二,西南部叫新義村,東北部叫徐涇村,同時把新義村一組又一分為二,散落在網埭浜西面的幾戶人家組成徐涇村一組,網埭浜河北處幾戶人家組成徐涇二組,而河南幾戶人家改成徐涇三組。2010年響應中央關於地方村鎮行政改制,又重新把兩個村合併起來,複名新義村,而坐落在網埭浜兩個村落,在地名上現叫新義村徐涇二組、新義村徐涇三組。 河北那小組主要由丁姓和陳姓組成,而河南新義村三組三十多戶人家,除了兩戶陳姓,三戶項姓外,其餘近三十戶全姓岳,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裡面朝黃土背朝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普普通通的農耕生活。這裡岳姓聽老者說,最早是從嘉興遷來,一家人,弟兄三在此建三套房,繁衍至今近兩百年。然而在我最近兩年的多方考查證實,原來這裡的岳姓竟然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後裔。消息一出,小村一下子炸開了鍋。岳飛出生河南湯陰,距此一千兩百多公里路,那麼岳飛後裔怎會在這裡呢?這一切要從岳飛三子岳霖以及孫子岳珂(岳霖三子)說起。 岳霖為岳飛三子,號商卿。宋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十五日, 生於宜興唐門軍中。岳飛遇害時,岳霖年十二歲,孝宗皇帝昭雪時,岳霖三十二歲。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二十三日,聖旨復岳霖為右承事郎。後又授南贛都督,食邑宜興。 淳熙三年, 岳霖任廣西欽州知縣,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皇帝便殿詔見岳霖時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 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稽首涕泣說:「仰蒙聖察撫念,故家臣不勝感激」!岳霖遂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岳飛的御札,手詔, 孝宗皇帝詔令准左藏南庫還之。 岳霖與朱喜、張拭為友,在各方的幫助下,即著手搜集岳飛遺文,修編成書。 因年老多病, 尚未完稿即病卒,其時岳霖在廣州做官(知廣州), 壽年六十二歲。臨終執其三子岳珂手遺囑:「先公之忠未顯,冤未白,事實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沒。余初罹大禍,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於見聞,訪於遺卒,掇拾而未及上,餘罪也。苟能卒父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故時三子岳珂(公元1183年—1243年)年方十歲,隨父官游。岳珂即隨家從嶺南護喪北歸,將父親安葬在宜興唐門。 1198年八月,岳珂參加洪州(今江西南昌)漕試中舉。嘉泰三年(1203年),岳珂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岳飛遺文,撰寫《籲天辨誣錄》、《天定錄》並五言百韻上書宋廷。第二年,岳珂赴京省試,開始在京都與岳飛的同事朋友的後代接觸,更廣泛搜集岳飛的遺事。開禧元年(1205年),岳珂作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侖從官九品二年,期間考中進士。嘉定十年(1217年)十月,岳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故宅在金陀坊(今嘉興市第一中學一帶,但早已無存)。嘉熙二年(1238年),官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嘉熙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岳珂拜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並晉陞為鄴侯。嘉熙四年七月,岳珂任權戶部尚書淮南、 江、 浙、荊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鎮姑蘇(當塗),官品為正三品,轉官為通議大夫。居於金佗坊時,因痛恨祖父被秦檜陷害,著有《籲天辯誣》、《天定錄》等書,結集為《金佗粹編》(28卷,續編30卷),為岳飛辯冤,是研究岳飛的重要資料。又著有《桯史》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詩稿》1卷、《續東幾詩餘》、《小戴記集解》(稿佚)、《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1卷等。嘉定七年(公元1214),在嘉興曾主修《嘉禾志》(未成書)。南宋寶慶年間,岳珂在金陀坊宅內始建岳氏家祠,祭祖父母,告慰子孫,岳珂也為岳氏嘉興支始祖,奉岳飛為始祖。

1846年修訂的嘉興金陀支《岳氏宗譜》

《岳氏宗譜》中的岳飛遺像

《岳氏宗譜》中的岳飛三子岳霖遺像

《岳氏宗譜》中的岳飛之孫、岳霖三子岳珂遺像 南宋亡後,七世孫岳琳義不臣元,依岳飛墓而居;其妻程氏攜次子岳茂之回嘉興金陀坊祖居,改姓名為樂咸。岳茂之長子貴一遷居嘉興長水鄉,次子賢一仍居金陀坊。明洪武初複姓為岳,貴一之後裔遷回金陀坊祖居。傳至十二世岳懋,為元代榮壽官;傳至十七世岳九皋,官通議大夫,資治尹都察院右付都御使;其弟岳九德,明封資政大夫,正治上卿,通政司使,南京兵部尚書;此支之後裔盛於明萬曆年間,十八世岳和聲、岳駿聲、岳元聲三兄弟先後高中進士科舉人,岳九皋子岳和聲萬曆十九年(1591年)科舉人,萬曆二十年科進士,封藩王,都察院右付都御使,巡撫順延綬等地方署理,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有政績,欽賜蟒金奉,卒後贈諭葬。岳九德長子岳駿聲,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科舉人,萬曆三十八年科進士、銀台,歷任七省漕儲備道太常寺正卿通政使加二品服奉,贈刑部尚書。岳九德次子岳元聲,明萬曆十年(1582年)科舉人,萬曆十一年科進士,南京兵部佐侍郎,贈尚書,任司馬,有政績,卒後贈諭葬,岳元聲墓在秀水縣河溪,其後裔多居嘉興,嘉興岳氏因岳珂居金佗分派而定嘉興岳珂金佗支。清代岳鑒、岳鴻逹、岳鴻慶,現代外交家岳昭瓊及嘉興地區岳姓等都為其族,現已傳30餘代。近代著名花鳥畫家桐鄉濮院鎮岳石塵(岳飛二十八世)曾畫《雙壽圖》贈鄧小平同志,畫《衛國松石圖》並書「滿江紅」贈老山前線戰士。

《岳氏宗譜》中的岳元聲遺像

《岳氏宗譜》中的岳和聲遺像

《岳氏宗譜》中的岳駿聲遺像 明萬曆年間,岳和聲、岳駿聲、岳元聲三兄弟因岳氏家祠狹小,在三塔茶禪寺東,新建岳氏家祠。清康熙《嘉興府志》載,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攻佔嘉興時,搶掠婦女數十人囚於岳王祠中,祠中守僧杖義相救,放走眾女。清兵將僧綁於石柱,亂箭射死,血沁入石,留痕石柱。血印僧捨生救人,血印石柱便成眾人崇敬憑弔之處。岳氏祠後毀於清初。清乾隆初,岳飛二十三世孫岳鑒,經過30多年的努力,在乾隆五十二年(1728)重建 。當時岳王祠規模宏大,有正殿、寢殿和偏殿,供奉岳飛祖父母,岳飛夫婦及子女、部將等。岳王祠中還建有岳氏支祠,祭岳珂及嘉興一族,又稱金陀祠,成為岳氏南宗的宗祠。清咸豐年間,岳王祠在戰亂時被毀,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1925年,岳王祠東新建血印禪寺。 據《嘉興市地名志》載:「三塔與血印柱之間,舊有岳王祠。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岳飛後裔岳元聲所建。清兵南下時,祠被毀。清乾隆時,岳建鑒經三十餘年努力,重建岳王祠,松柏聳立祠前,圍牆上書硃色大字『精忠報國』。岳王祠系岳飛家祠。祠內有岳氏一些文物,尤以岳珂親制銅爵最為珍貴,系宋寧宗時物。銅爵上鐫『精忠報國』系岳珂書。南宋滅亡後,曾幾次失而復得。清道光時,銅爵復存祠中,抗戰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戰期間遺失,解放後祠坍廢。

1846年修訂的嘉興《金陀祠事錄》

咸豐元年嘉興岳王祠被御賜「顯忠祠」

「岳王祠」全圖

「岳王祠」內庭圖

按祠產顯示,當時「岳王祠」佔地規模達一百二十畝之多。

岳家捐出的義田就有四百畝之多

毀於文革時期的嘉興「岳王祠」,照片來源於嘉興檔案館。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851年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特別是攻佔嘉興城四年多,對嘉興地區的岳家是個災難性的打擊。經過考查,在《嘉興府志》發現,1851年太平天國爆發,佔領嘉興四年,後又被清政府圍城剿滅,以及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戰事連連,當時的嘉興瀕於毀滅,老百姓是四處逃難。查繼佐《國壽錄》說:當時「城中被屠,郭外數十里無人跡」。宜興胡山作《煙雨樓詞》說:「乾坤龍戰烽煙起……忽見義旗橫zhui李……可惜一夕響嗚笳,十萬義師血剖( )……烈焰高燒萬井空,雨散煙消巨炮中。迴廊曲檻只聚礫,畫棟朱檐付祝融。……」。錢謙益《題吳巨手( )齋詩》也說:「嘉禾城頭降黑雲,宣公橋上起霹雷……骨拒骸枝血流赤……華觀瓊台長榮獲,幾家高戶無蛛網,是處空梁少燕泥……」。道光十八年(1838年)嘉興為112.2438萬人,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僅為29.2687萬人,可想而知,那段時間嘉興的人口死亡人數與流失人數有多嚴重。同時太平軍到嘉興後為了得到老百姓的擁護,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給封建地主以沉重打擊,許多官僚地主、大地主逃亡,佃農便成為土地的主人,「富室多中落,田易主,佃自有而耕之者,十有七八」,又規定徵收田賦「糧戶(地主)逃避……令佃戶輸納」,土地使用權和收穫支配權,就轉到佃農手裡。根據《金陀祠事錄》記載,當時岳家在嘉興城是第二旺族,明代岳飛十八世岳和聲、岳駿聲、岳元聲三兄弟同為進士,置有大量田地、且在三塔路上擴建當時岳珂所建的「岳王祠」,規模宏大,祠產達一百二十畝之多。所以岳家首當其衝,遭受沉重打擊,家人們不得不離開城區,向嘉興四周桐鄉、濮院、洪合、王江涇、嘉善等郊縣逃難。同時家譜上早已記載十八世就有岳飛後裔遷至嘉善魏塘,而我們村裡始遷祖岳金福、岳祥馨等正是那個時期遷移過來的(1951年前楓涇一部分本屬嘉興管轄)。始遷祖岳金福、岳祥馨等與嘉興金佗支《岳氏宗譜》記載的人物、時間等全部吻合,由於當時是逃難,所以先祖們並沒有記錄當時的具體情況,隨著時間流失,一代一代在新義村繁衍至今。

光緒丁丑年(1879年)版《嘉興府志》

光緒壬辰年(1892年)重修的《嘉善縣誌》記載嘉善北區有岳姓,並有岳王祠,藏有岳忠武王戰裙刀器等。

《岳氏家譜》記載洪熙元年(1425年)明朝十一世就有宗泰遷嘉善南區

《岳氏家譜》世系圖顯示的我村始遷祖「岳金福」和「岳祥馨」大名,「岳金福」和「岳祥馨」同一先祖為十五世「岳鳴遠」

《岳氏家譜》記載「岳金福」生於1797年,並於1812年生昭恭

《岳氏家譜》記載「岳祥馨」道光十五年(1835)年生 1956年,國家文物局長鄭振鐸和大作家巴金,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來嘉興視察,認為岳王祠「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岳石塵也在2000年前後多次建議重建岳王祠。2006年7月,嘉興市政協向有關部門遞交了恢復岳王祠的提案。2010年9月,岳王祠重建工程開工,幾度興廢的岳王祠終於「復活」了。

2010年開工,2012年竣工重建的嘉興岳王祠


推薦閱讀:

岳飛:一片忠魂萬古存
100年前的杭州民生百態,岳飛廟裡的秦檜和張俊和現在不同!
岳飛怎麼死的?令牌十三道,含冤風波亭1
「抗金名將」張俊到底應不應跪在岳飛墳前?兼說岳墳前跪像的變遷
【歷史追憶】岳飛與張俊的恩恩怨怨

TAG: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