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一二六集)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一二六集)

蔡禮旭老師 2013/7/2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1-002-126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教育界的同道、諸位學長,大家上午好。

好久不見,剛好七月初回到祖國大陸一趟。很巧,剛好我們大陸教育部底下有個教育課題,跟我們南京居美馨合辦,做暑期校長的培訓。有一百多個校長跟幼兒園的園長參與了四天的課程,讓自己確實頗多感觸,覺得人生的因緣都是自己的心感召,尤其,假如我們這念心是想要利益他人,確實會很感應。所謂「人有善願,天必從之」,老子也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且在這個大時代,我們有一點善心,就得到聖賢祖宗很大的護佑,不只護佑我們,甚至於連我們的家人都得到很好的護佑。這是這麼多年來,在我們自己同仁他的身上以及家庭可以感受得到的。

我在還沒有到大陸的海口,海口算我開始分享傳統文化的第一站,還沒去以前,我在台灣的報紙就看到,有個報道是報道法輪功的,說到「法輪功是比佛法更高的法」。其實我們學儒道釋的教誨,了解到佛家是平等法,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平等法,他這句話就證明他根本就不懂佛法。所以人有判斷力非常重要,不然會被嚴重誤導,尤其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尤其要依經典為標準。當時我看到這些人,為了修行可以連生命都不要,我就非常感嘆,這些人假如遇到古聖先賢的教誨,那他不怕死,我還怕死,所以他們的成就會比我還高。我就非常惋惜,起了這個念頭說,他們假如能聞到正統的老祖宗聖賢教誨,不知道會有多好,就起了這個念頭。

結果後來我到了海口去,在海口待了一年,後來就到北京又待了一年,到了廬江待了三年,到了馬來西亞待了五年。那一年也很感激當地老百姓的支持、信任,讓自己還有我們的同仁有很好的學習機會得以成長,所以這一方百姓對我們都很有恩德。後來我離開之後才知道,教室裡面參與課程的,有一半以上都練過法輪功。我當時心裡想,不要小看人的一個念頭。

我又有機會在台灣到監獄去分享,也給我很大的震撼。到女子監獄去,當時這些同學們(在台灣稱服刑人稱同學),這些同學們給我心靈很大的震撼在哪?她們聽課兩個小時目不轉睛,沒有一個人分心。為什麼對我震撼很大?因為我是小學老師。假如她們的小學老師,有把老祖宗的倫理道德教給她們,她們今天會不會在這裡?是啊,那我們有失職之處啊。當然我也勉勵她們,我說妳們今天兩個小時目不轉睛,妳們以後都用這樣的態度學習,妳們不成聖賢都難,「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所以自己對於這個監獄裡面的這些同學,我就覺得非常疼惜,在她們身上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又想起了師長說的,「人生總在遇緣不同」。所以這個世間只有可憐的人,沒有可惡的人。為什麼?從一個人不好的行為,我們不要執著在他這個當前的行為,我們往前看,他都是失了教育,失了家庭教育、失了學校教育,失了父母對他的愛,失了老師、失了社會對他的愛,他才會變成這樣,所以他是可憐的人;從他的未來去看,他繼續這樣造作罪業,他往後是萬劫不復,他也是可憐的人。

所以我們修學的人有前後眼,不會執著在他的一句話或一個行為就跟他對立,對他批判、對他嚴厲的懲罰,這個不是一個修身的人應該有的態度。修身的人不執著這個相,應該找原因、找根源。所以「仁者無敵」,仁慈的人會為他設想,憐憫他的過去,然後盡力幫助他的未來。所以當下感受到這些監獄裡的同學們都是這麼善良,自己也想以後有機會能不能多跟他們結這個傳統文化的緣。後來海口就開始「傳統文化進監獄」,我也剛好有機會參與,我們整個海口孝廉的團隊,包含廬江的團隊都一起配合了這個課程。所以人有這個心願,真的都會實現,所以跟諸位學長共勉,要常常發心,見義勇為。

你說,我現在能力不夠啊。首先你發這一念心,那個念力非常好,說不定你這個念力就可以觸動有能力的人,你講出來,有能力的人被你感動。就像白方禮老先生,他感動了多少人出來奉獻。可是你看,他有錢嗎?他有比我們好的體力嗎?他任何的條件都不如我們,可是他是傾其所有的付出,他的真誠感動了有緣的人,一起為下一代的教育奉獻,所以都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個心念。

包含我在二00五年,我住在北京,當時跟非常多所大學進行傳統文化的分享。北大、清華、農業大學,還有我們前溫總理他的母校地質大學,我在那裡剛好有分享一個學期的課程。這些大學生也給我很大的震動,他們學習非常認真。我記得在地質大學分享的時候,他們那個專注讓我震動,都可以感覺到兩句話中間那個停頓,假如有根針掉下來都可以聽到響聲,這樣的好學。所以我就起個念頭,大學生這麼肯學,更多的老師,更多的企業家、成功人士,趕快跟他們分享傳統文化。我見人就講,比方企業家學傳統文化,「你們是成功人士代表,你們趕緊去大學講。」

結果我這次要飛回馬來西亞,路經廣州機場,剛好機場的報紙就寫了,廣東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在廣東省是最好的學校)規定,每個大一新生,進校以前要做三十個小時的義工,還有進校以前要把《弟子規》學過。學校現在也很重視傳統文化。去年的十月,山西大同大學他們對大一新生進行為期七天左右的傳統文化培訓。他們已經做第五年了,從二00九年開始做起。剛好去年他們把它全程錄像,李越老師跟我都有去參與。結果錄像下來,他們說到,現在在不少大學,學校拿這套光碟在給學生做傳統文化的培訓。我聽了很歡喜,當時的心願又能有發展。所以人發心很好,都能滿我們的願。

那這次到南京去,也是因為我之前有起過這樣的心願。因為我的父母都是師範學院畢業,台南師範學院。我當時考上了,跟我爸爸媽媽開個玩笑,說我今天考上了,我升級了。升什麼級呢?變成我爸爸媽媽的學弟了。剛好我的二叔二嬸,我二叔是初中老師,二嬸是小學老師,三嬸也是師範學院畢業,我的姑姑是小學老師,我的姑丈是大學老師,我的二姐是大學老師,我的大堂弟夫妻是小學老師,我的大表姐是高中老師。所以我們這個家族裡面,超過一半都在學校服務,所以就覺得自己對教育界有一份責任。但是自己十年前就從教育界退下來了,走分享傳統文化的路。

結果這次本來是要去北京,後來因緣變化去了南京,剛好參與了這個課程,也滿了我的一個心願。剛好這個課程他們也是全程錄像,因為這個課題組他們錄像之後,在他們底下的學校都要以這套光碟去做學習,所以就倍感珍惜這個緣分。我跟這一百多個校長、幼兒園園長分享的題目是「做孩子一生的貴人」。我看到這一百多個教育界的同道,這個「同道」是我在馬來西亞學的,我覺得這個名詞太好了,趕快拿回祖國去。同道中人,同樣的目標、同樣的方向、同樣的使命,就是要振興師道、振興中華文化、恢復知識分子的氣節。知識分子在古代最受尊重,士農工商。社會為什麼尊重知識分子?因為知識分子以天下的興亡為己任,所以值得人尊重。

而看到這些教育界的同道,我不止看到了一百多個人,諸位學長,你猜我看到多少人?我估計了一下,最少一、二十萬人。因為一百多個校長,有的學校上千人的學生,而且他們眼前就有一、二十萬,他們往後的教育歲月還有十年,還有二十年。請問大家,受他們影響的學生、家庭會有多少?不少哦。為什麼說「影響的學生跟家庭」?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都非常清楚,請問教父母重要,還是教小孩重要?父母,他才能身教,他才能跟老師很好的親師配合,把學生教好。他不懂,跟老師唱反調,不適得其反?

而教育界的同仁懂教育、懂傳統文化的教育,可是現在整個華人社會,傳統文化斷了兩、三代人的承傳,縱使家庭裡有影響,都沒有經典的教授了,只是一種身教的影響,慢慢慢慢到我們這一代,幾乎身教都很難了,因為不懂了。所以要力挽狂瀾,必須從懂教育的人去承擔。小學老師、學校老師、幼兒園老師都是懂教育的,那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假如下一代沒有教好,我們的社會就沒有未來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領著納稅人錢的教育界同道。我們領納稅人的錢,我們為國家、民族負責,我們為下一代有沒有人才負責任,所以才稱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一代的人類有沒有靈魂,這是老師的天職。

所以四天當中講了四個重點。第一,針對「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解釋這個講題。我們對講題體悟得更深,對接下來吸收的心態就愈好、愈相應。比方我曾經在海口,有個太太走進來,剛好很巧,我們在海口二00四年七月份辦了第一次的「幸福人生講座」,五天的培訓,她沒有報名,她可能剛好經過就走進教室。教室擺了一本《教師手冊》,她一打開來看到學《弟子規》,她說:「噢,《弟子規》,小孩學的。」蓋起來就出去了。她對「弟子規」三個字,她只用表面去理解。

什麼是「弟子」?在家是父母的弟子;在學校是老師的弟子;在社會是領導的弟子,各行各業你也要拜師父學習;在整個民族,我們是祖先跟聖賢人的弟子。那這個「弟子」就很廣了,你要是好弟子,你才能吸收父母、老師跟領導的智慧跟經驗。誰不應該學?不學《弟子規》就不具備弟子的態度,就不可能承傳父母、老師、領導、祖先的智慧,那他不聽老人言,他就吃虧在眼前,所以不學《弟子規》的人鐵定吃虧。她假如知道不學吃虧,那她就不會走了。所以解釋這個題目是第一個重點。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請問什麼時候開始做?誰來做?如何做?要做到什麼程度?這個都非常值得思考,我們都把它想清楚了,那學起來不一樣。為什麼?搞明白了就知道,這句句對我都很重要,不是講給別人聽的。什麼時候開始做?Rightnow(現在)。我回到馬來西亞頻道又有點要講幾句英文比較親切。當下做,為什麼?我們隨時在影響自己,也在影響身邊的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自愛,你不馬上做就不自愛。第二,愛人,我們自己都做錯了,怎麼去做人家的貴人?所以當下就要做,就要有這種責任感,這才是真正對得起我們生命當中的家人、朋友、學生,對得起我們生命當中的有緣人,這叫道義人生。

誰來做?君、親、師都要做。君,領導者;親,長輩、父母、家人;師,老師,這三個重要的角色。再延伸開來,每個人都要做,因為我們對社會有責任,我們做了,社會風氣就因為我們而改善,看到的人都感動,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每個地球人、每個華人、每個國人的責任。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做,尤其君親師這三個角色。

如何做?要做孩子的貴人,首先要做誰的貴人?要做自己啊。自己都不自愛,怎麼愛人?自己都不自助,怎麼助人?所以必須先身修而後家齊,得先正己才能化人。所以怎麼做?君子務本,先從格物,先從修身開始做起。我們要做孩子的貴人,我們要先深入聖賢教誨,我們先要做個聖賢的好弟子,我們才可以做人家的貴人。我們不是一個好弟子,怎麼成為一個好老師?所以這個如何做要務本。

做到什麼程度?其實真誠心去做就是圓滿。「再給我三年,再給我五年,我一定要怎麼樣」,其實,至誠感通。白方禮老先生又沒有多高的學歷,也沒有多少地位、財富,他就是憑著一個真心。所以「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全力去做,就是圓滿的功德。當然有一份期許,不斷鞭策自己勇猛精進更好。這個是「做」。

「孩子」,孩子指的是誰呢?我們要從傳統文化的經典當中,學到振興師道的智慧。我們面對「孩子」兩個字,難道只是考慮我的孩子嗎?還是考慮到我的學生?還是考慮到整個民族的下一代?還是放眼到全天下的孩子?其實我們冷靜看一看,現在全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率節節攀升。假如教育的方法對了,為什麼培養不出人才?所以《養正遺規》講道,「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才」,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夠出真正的人才。

這個時代,中華民族喪失民族自信心。我們擁有五千年教育的智慧、理念,五千年的方法、經驗,五千年的效果,代代都出聖賢,光是清朝都出了不少聖賢人。為什麼到我們這幾代,現在連出孝子都很困難?因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可是整個外國社會,現在的教育偏重什麼?知識跟技能,把根本的道德倫理不夠重視,捨本逐末。德者本也,財者、知識,末也,那本末倒置,怎麼可能成就得了很多的棟梁之才?但是你現在有這樣正確的認知,人家也不一定相信你,所以必須做出榜樣出來,做出好的效果出來才行。

東北吉林松花江中學,他們重視倫理道德,在呂傑校長、王琦老師他們全心的投入之下,影響非常非常多的學校。我想,去參觀過他們學校的學校應該有幾百間。現在我們馬來西亞華小,興華華小幾所華小都在做樣板,也有不少學校到他們貴校去參觀,這在這個時代非常重要。所以對於傳統文化復興貢獻最大的,就是做出榜樣的人,做出榜樣的學校、家庭、單位,這個最可貴。因為他們做好了,就給所有學習、還有沒有學習的人堅定的信心,不會人家幾句話他就漏氣,他就洩氣了。「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太重要了。

我們現在漢學院的使命很重要,要辦一條龍的學校。這是完全依照老祖宗傳統文化來教育子弟,從四歲開始培養起,讀一、二十年的書。我們看古代,十八歲可以做縣長了,現在十八歲可以幹什麼?可以聽話就不錯了,還做縣長?所以假如能夠依照老祖宗教誨,把這個一條龍的實驗做出來,幫助的「孩子」是什麼?讓全世界的人對中華文化都有信心。

所以我們以胸懷天下的人,還有他們的下一代,這樣的心量來學習傳統文化當中的師道,我想吸收是不一樣的。同樣讀一篇經文,同樣學一部經,每個人的學習效果一不一樣?決定不一樣。不是經典的影響,不是上課老師的影響,而是每個人的心量,跟心量成正比。打個比喻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上天下雨,在我們吉隆坡下一場雨,老天爺有沒有說,某某地區每天給我上香,那個地方多下一點;某個地方都沒有給我上香,下少一點。沒有,老天爺是公平的。而這場甘露下下來,草吸收了,大樹也吸收了,吸收的量一不一樣?不一樣。小樹吸了幾滴,大樹盤根錯節,可能不知道吸了多少公升水都不止。所以不是上天決定的,誰決定的?這些萬物它自己決定的。那樹愈大,代表我們心量愈大,吸收的就愈多。所以不要羨慕別人的學習效果比我們好,要從根本。一羨慕,又不懂得擴寬心量。

這次到大陸去,聽到一個名詞,聽說已經流行很久了,我第一次聽到,叫「羨慕嫉妒恨」,有這個詞,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好像沒聽過。這五個字挺有意思的,表現出人的心理變化。羨慕,一開始羨慕,慢慢羨慕久了,變什麼?「哼,有什麼了不起!」嫉妒。嫉妒再嚴重,恨了,採取行動找他麻煩。橫批:「沒學過弟子規」。為什麼?「見人善,即思齊」,他就不會往這裡發展了。所以聖教很重要,為什麼?因為這五個字大家都在講,講到最後變什麼?這種心理反應叫正常,其實它是不正常。應該叫「羨慕效法學習」,然後「契入」,這樣才對。所以上天是公平的,看我們自己的心量,所以量大不止福大,量大智慧提升得也快,因為他吸收得快。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怎麼才做得了他「一生」的貴人?父母、老師、領導者,他的著眼是什麼?不是他眼前的成績、分數跟學歷而已,是著眼在成就他一輩子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要有這種眼光,最好是有范仲淹的眼光。范公在他家門前種了兩顆松樹,叫君子樹,他很有信心自己傳承的家道,他說「清蔭大庇」,就是他這個樹的樹蔭,可以庇蔭後代,「期與千年」,我千年以後的子孫還受到我的庇蔭,還依照我的教誨在做。確實,范公的後代現在非常優秀,已經八、九百年了。

人要發願吶,對自己的家庭、後代子孫要發願。范公是個好榜樣,他不止看一生,他看千年。孔老夫子的後代兩千五百多年了。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福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整個道統由他老人家傳承下來,那利益的中華兒女沒法計算。哪個聖賢、哪個中華兒女懂得做人的道理,不是受孔子的福蔭呢?所以這「一生」,我們就要問自己:我們為人父母、為人師,我們的眼光深不深遠,能不能高瞻遠矚?

「一生的貴人」,這個「貴」,貴在哪?貴在念念為學生的一生、為他的後代子孫著想,這個太值得人尊重,這個才叫貴。「知足者富」,「人敬」,人家打從內心尊敬你,這個才叫尊貴的人。不是你很有地位,人家在你的面前恭恭敬敬的,你一離開,對你頗多怨言,做這種貴人也沒什麼意思。這是就這個題目跟大家的交流。

第二個重點,跟所有教育界的同道期勉生命的意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古聖先賢教給我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實這句話就把人生的意義講得非常清楚了。人生意義何在?「明明德」,就是完美自己,把自己的智慧、德能、福分,圓滿的恢復,自愛;「在親民」,愛人、愛學生、愛生命當中的有緣人;愛自己跟愛別人做到圓滿了,「止於至善」。

所以一個人真的冷靜思考人生,要留留得下來的,就像孔子留下了兩千五百多年的風範,這個才有意義。很多人留錢下來,變成孩子的禍根,兄弟姐妹就為了爭這個錢財,告上法院,那沒有智慧。留留得下來的德行風範,努力帶得走的。身體都帶不走,諸位長輩、諸位教育界的同道、諸位學長,您有沒有看過哪個人死了之後把身體帶走?沒有。身體都帶不走,身外之物呢?更帶不走。但多少人,終其一生幾十年都追求身外之物,都是帶不走的,耗了一生,然後愈追求愈貪心。

所以孔子提醒我們,「君子有三戒」。年少的時候,「血氣未定,戒之在色」,確確實實不趕快教育青少年,真的被色慾毀了身體、毀了一生,思想觀念都偏邪了。《弟子規》要趕緊教,「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不懂得欣賞、效法別人,反而對立、競爭、爭鬥起來,造了很多罪業,團體都不和諧。「及其老也」,年紀大了,「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患得患失,一開口就要跟人家比這一生做了什麼,或者就要比我兒子賺多少錢、我女兒學歷多高。啊呀,累死了,愈活愈累,愈活愈笑不出來。不讀經典,開不了人生的慧眼,會愈活愈墮落。

所以努力留得下來的,家道家風、一生的德行風範;努力帶得走的,靈性的提升、靈性的智慧,一生所行的善事,都帶得走。所以第二個重點,生命的意義。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很可憐,沒有經典的教誨,開不了慧眼,把人生的意義都在追求名利、追求慾望。現在整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拜金叫「利」,享樂叫「欲」,利慾薰心,最後就麻木不仁,不管妻兒、不管父母,就在那裡縱欲。所以現在人為什麼文明病那麼多?身體亂搞,罪業又多,哪有可能健康長壽?哪有可能五福臨門?第三個嚴重的,叫極端個人主義,自私,都不會為人家想。一自私,再發展就競爭;再發展,鬥爭;再發展,戰爭。現在那麼多家庭、團體,甚至是整個國與國的衝突,根源就是自私自利,把病根找到才能解決問題。整個生命的意義都走錯了,所以挽救靈魂要靠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第三個重點就是分析到人類的苦難,苦難在哪?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整個人生的方向完全往墮落在走。努力有結果,不一定會有好結果,就走錯路了。

第四,我們既知人類的苦難,那「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怎麼幫助這個社會?第四個重點,「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學校的校長,「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父母是「君」,教化「民」,是他的家人、子弟,「成俗」,變成他的家風;一個老師教學生,學生是「民」,好好教育他們「成俗」,變成班風;一個校長教育老師跟學生,成為他的校風;國家領導人帶頭。我們非常欣慰,我們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應該是「法治頻道」,現在都在播傳統倫理道德的節目,這個在全世界都是創舉,很少有國家電視台帶頭來弘揚聖教。「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師長老人家說到,要救這個世界,兩種人:第一,國家領導人;第二,媒體負責人。現在我們中國習主席帶頭,又指示媒體來弘揚聖教。所以以前的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也不得不是中國人的世紀,因為中華文化、儒釋道的教誨,才能帶領世界的人走回穩定幸福的家庭、人生狀態。這個不是我說的,一九七0年代湯恩比教授講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就是中國文化的教誨。

當然,「教學為先」,教什麼?教倫理道德,人恥於作惡;教因果教育,人不敢作惡。倫理道德最重要的,教五倫、八德。而事實上,因果教育在哪裡?沒有一件事不是因果教育。今天這個同學成績很好是結果,原因是什麼?他用功,他上課專心,他上課不看其他的書,他收穫就大,必有原因;他尊重老師,這個就是因。《弟子規》每句都是因果。為什麼?「父母呼,應勿緩」是因,他以後到學校去聽老師話是果,他以後到單位去聽領導的話是果。「聞譽恐,聞過欣」是因,「直諒士,漸相親」是果。哪有一件事離因果?包含我們自己冷靜觀察身邊的親戚朋友,就可以知道,「積善之家」是因,「必有餘慶」是果。孔老夫子、范公他們的家庭、家道承傳這麼久是果,因就是他們積了厚德跟他的風範。包含古今中外,其實整部《二十五史》,中國所有歷史就是一部因果史。多少留名青史的聖賢人後代非常好,你看鮑叔牙推薦管仲,他後代歷史當中都有記載,十幾世都是名大夫,後代很有福報。

剛好我這次還到了江蘇常州,有個企業家他是做淨水處理的。我看他樂在工作,他每次把那個染污的水,用他的方法變清淨了,他就像個小孩一樣高興,「啊,太好了,人可以喝到好水了。」而且他精通《易經》,剛好他被邀請到馬來西亞來,要指導這個淨水。結果他出門前卜了一卦,他姓李,這一卦,代表他這次來馬來西亞,這個生意應該做不成,他卜的卦。結果他就起了個念頭,他說縱使做不成,我也應該把中國最頂尖的淨水技術傳到馬來西亞,來利益華人、利益這一方的人民,他就起了這個念頭。結果這個生意談成了,簽了契約。

本來談不成,怎麼談成了?大家看到沒有,怎麼改變命運?量大,心量,心念的力量,他是為了一個國家的人民健康著想,這一念心,就轉了這個因緣。所以很多國家領導人要參加選舉,都去請教師長,也是擔心「我會不會選不上?」師長告訴他,你只要發心,「我上任之後要愛民如子,要把最好的聖賢教誨去弘揚、去承傳」,你本來選不上也選得上。所以人要改命運,要發廣大的誓願來利益眾生。所以聽師長說,當時台灣不少官員去找過師長,師長都是這麼勸勉他。

我突然就想到這個李總,他這一念心證明了人發願之後,因緣可以轉變。我去常州到他們家,他們非常熱情招待。他是學《易經》的,我也跟他開玩笑,我說我們今天坐這一桌吃飯,也應該卜個卦。因為他坐我右邊,另外一位姓劉的總經理劉總,一個坐我左邊,一個坐我右邊。我說這一卦非常好,為什麼?漢朝是劉家的天下,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所以這一卦叫重現漢唐,所以傳統文化要從你們常州發揚光大。我看他們每個人都抬頭挺胸,都很有責任感。

所以俗話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閱人無數,還要廣交天下士,從他們身上學到非常可貴的做人的美德。所以這個教學為先,要怎麼形成風俗?得要領導者帶頭,現在得要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來帶頭。

第五個重點,要談的就是振興師道,就是師道尊嚴,這是第五個重點。師道怎麼恢復尊嚴?一定要恢復,因為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兩股精神,就是孝道跟師道。宗廟、祠堂教孝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祠堂教倫理、教孝道;孔廟教道德、倫理道德;城隍廟教因果報應。這是我們老祖先教育的高度智慧。現在城隍廟沒有了,祠堂現在變小家庭,所以現在很多地方建百姓宗祠、萬姓宗祠,非常難得。

師道如何能夠振興起來?因為沒有師道,人不尊重老師,他怎麼可以得到學問的利益?因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師長老人家用心良苦,提醒我們這兩個字是關鍵,所以後面又加了,「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而且還舉了我們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一個歷史人物,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例子。他聽他的老師講課,只聽了差不多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聽了半部《金剛經》的講解,他就開悟了。根本在哪?開悟是結果,根本是他萬分的誠敬,他受的利益就是這麼大,當時他才二十四歲。所以人要有高度的智慧不一定是要晚年,根本還是誠敬的心決定的。

學生要尊重老師,他才能受益,所以師道重要;但我們老師要自重,人才會尊重。老師不尊重自己的天命,失了職守,怎麼可能贏得父母、家長、學生、社會大眾的信任?最近一些報道也讓我們非常憂心、非常痛心,教育界有些害群之馬,做了一些事情,對學生有很大的損害。當時我就想到「德有傷,貽親羞」,他這個道德有損傷,不只他個人、他的家庭蒙羞,整個教育界都被他拖下水,所以他這個罪業非常非常的重。更嚴重的是,家長、學生假如不信任老師,他就不可能學道了。

而我們剛剛也講,這個世間沒有惡人,只有可憐的人,這些犯錯的教育界人員,他們造的罪業太大太大。他們也曾經帶著使命走入教育界,但是沒有經典、聖人的引導,他們變成了追求他的利慾,才造下了這個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現在讓他們回頭最重要。事情都已經發生了,要趕緊教育他們,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啊!

所以我們第五個綱領要跟大家交流的,師道尊嚴。首先第一點,我們要自重,要了解教師的重要性。教師的重要性我們從經典來體會,我們剛一起學過「教化」這個單元,我們翻到二百一十八句,一百三十頁,再來複習一下,我們一起念一下:「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孔子養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

接下來我們會舉幾句經典當中的教誨,來體會教師的重要,這是第一句。一開始就講,人民不懂得禮義,國家有了法律實行不了,甚至實行了,社會治安也不見得會比較好。我們冷靜看一看,現在犯罪率高的地方,難道是法律比較不健全嗎?我們不舉其他的,舉美國就好。美國的法律健全狀況決定排在前面,可是它的犯罪率很高。假如不教化,法律是症狀解,症狀是輔助,不從根本解決,問題一定還會層出不窮。所以老子提醒我們,「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法律非常嚴苛的地方,盜賊還是很多。

接下來說明了法律能將不孝的人處死,卻不能使人效法孔子、曾子他們的孝行,他們的情操。法能夠處罰這些竊盜的人,但是卻不能像人有伯夷、叔齊這樣廉潔的德風。所以更明顯的體會到,根本還是要靠教化。舉了最好的榜樣,「孔子養徒三千人」,培養了學生三千人,各個都可以做到「入孝出悌」,在家恪盡孝道,出外恭敬長上。「言為文章」,說出來的話都成為人們依循的做人準則。「行為儀表」,行為都成為大眾的表率。三千人啊,這都影響一方、教化一方。「教之所成也」,這些都是教化的結果。我們現在從事教育工作,社會大眾都缺乏傳統文化教育,每個人念完這段話,都要期許自己做現代的孔子。

跟大家做個歷史上的探討,六祖惠能大師教了四十三個學生成就,才把禪宗弘傳到全中國,四十三個。現在中華文化,不只是佛家、不只是一個宗派的復興,是什麼?是儒釋道全部都面臨危急存亡之際,這個法脈都快斷了。大家用數學算一算,要多少人來承傳?這個四十三要乘以多少?乘兩個零不過分吧?乘三個零不過分吧?那不管多少人,其他是誰我們不罣礙,其中一定有誰?我看到大家額頭發亮,大家這個願心發出來,大地震動,大地都被感動,有願必成。「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是第一句。

第二句,讓我們複習好幾年前,我們一起學習古文,我們學了七十二次,還挺巧,剛好七十二節課,其中有學了《禮記?學記》,就告訴我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你看古代的帝王,自始至終常以教育為念,把教育擺在第一位,這個才是最根本。所有部長、宰相不能事事,代理宰相就是禮部尚書(教育部長),所有其他的部都為了服務這個教育。「人不學,不知道」,古人在這句話當中又讓我們教育同仁學什麼?要會比喻,要會譬喻,要會說故事。「玉不琢」,用玉來比喻,很具體,就「不成器」,所以人也要琢磨,人也要培養鍛鍊,才能成才。這句話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聖賢教育,都需要老師的教導,這個世間不可能有無師自通的人,都是透過善知識的教導。這句也提醒我們老師的重要,重要在他是給人慧命。父母給我們身命,老師、教育界的人要給人慧命。

接著又具體在《禮記?學記》的經文裡談到老師的重要,也是用譬喻。我給大家念一段,大家一定可以想得起來:「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古時候的學者,他們很善於分析、比較事物,然後觸類旁通,很會藉由這個比較,然後把一些道理彰顯出來。比方鼓,鼓的聲音,「無當」就是不屬於,它不屬於「宮商角徵羽」五音,但是五音沒有鼓,就不能很和諧的奏鳴,整個彈奏出來,所以這個鼓聲很重要。「水無當於五色」,水本身不屬於「青黃赤黑白」這基本的五色,但是在畫國畫的時候,沒有水的調和,這五色不能鮮明,很有味道。學者並不屬於五官,這「五官」有一個說法,司徒、司空、司馬、司士、司寇,很重要的五個官職。「五官弗得不治」,但五官,他們不經過學習,他們不能很好的去治理好國家、扮演好他的角色。剛好我們上個單元學的「為政」的第九個「法古」。「法古」的第一句就告訴我們,學習這些古代好的教訓,「學古入官」,學習古訓才能很好的治理好這些政務。而且「議事以制」,還要根據古代的典章制度來議論政事。「政乃弗迷」,這樣辦政治就不會迷惑錯誤。都是要經過這些典章制度、這些寶貴的經驗來承傳,所以「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老師不屬於五服的範圍。「五服」是指人類親疏遠近的五種關係。表現在哪?穿喪服。第一叫斬衰,這個喪服代表要守孝三年,自己的父母親去世了,守孝三年;第二個叫齊衰,像祖父母去世了,這個要守孝一年;還有大功、小功、緦麻。大功是守孝九個月,小功五個月,緦麻三個月,就指這五種親疏關係。老師雖然不屬於這五種關係,但是五種關係沒有老師的教誨,他們不能這麼親愛。所以父母教孩子尊重老師,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個是最關鍵的。

所以從這段的譬喻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個社會沒有老師的教導,人們不懂五倫,不懂得去孝父母、去愛親人,那衝突就會不斷。而雖然師不屬於這五種關係,但我們中華民族重實質,所以自己的老師去世了,心喪三年。雖然沒有形式,但是也是守孝三年,因為一句老話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第三句。

第四句,我們舉漢朝的大儒楊雄講的話,「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這個孩子從小有沒有能紮下倫理道德的根基,影響他的一生。所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漢朝大儒就在強調了。因為孩子到學校去,他講話從「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慢慢的會「我們老師說」,代表老師在他心目當中是非常崇高的,我們要珍惜孩子的信任,珍惜跟孩子這一段法緣。

第五,我們不舉經句,我們舉我們眼前的聖賢人,我們馬六甲沈慕羽老先生。沈老留給我們的一種期許,就是為師者,他是文化承傳的重要責任者,文化承傳要靠老師。我記得當時能夠拜見沈老,當時候老人家雖然短短的相聚,對我們一生都有很深的影響。老人家首先邀請我們唱了一首抗日愛國歌曲,而且是他老人家親自彈風琴,我們一起唱的,那種忠貞愛國的情操,讓我們印象深刻。接著沈老講,「當老師是沒有『錢』途的行業」,這個要寫一下,不然會誤會,「但是卻是最重要的行業,因為文化承傳要靠老師。」

香港有個華裔寫了一篇文章說道,中國人擁有全世界最悠久的文化,但是因為文化沒有承傳,卻變成最短視的民族,短視到為了幾百塊、幾千塊可以傷害自己的至親父母。其實我看到這段最深的感覺,就是文化一不承傳,整個民族靈魂快速墮落。後來又聽到沈老這段話,終身難忘!而我在二00二年見到我一位長者盧叔叔,盧叔叔他非常疼愛我們,真的,看到我們肯學傳統文化,把我們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疼愛有加。因為這些長者深刻體會文化承傳的重要,他把為國家、民族培養人才,擺得比他的孩子更前面。他們那種胸懷確實讓我們非常的仰慕、欽佩。這五句跟大家做一個交流分享。

接著第二個重點,尊師方能重道,尊重老師才能尊重道德學問。第一句跟大家分享的經句也是我們《禮記?學記》裡的經文,我們再複習一下:「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這是經文上就可以展現出來。所以在古代,皇帝不以君臣之禮相待的,只有兩種臣子。第一,就是這個臣子跟他的祖先長得很像,每次祭祀就請這個人上去,不以臣子相待。為什麼?下次他要上去了,就提不起恭敬了。所以這個不以臣子之禮待他,因為他以後要代表祖先在那裡給我們禮拜。第二,就是面對自己的老師,是以主人跟客人,東道主,東西坐,所以老師叫「西席」,這也是表現出尊重老師的態度。

好,這節課我們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轉載]學習對聯(308)
為什麼看課本特別容易犯困?
【觀點】澳門的正確認識 香港需學習
(318)風水實戰學習記錄四
Quizlet學習工具

TAG:學習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