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凈宗學院戒學研習班學員問題解答(天因法師開示)

文字來源:http://www.lionccm.org/vinaya%20QA.htm正覺精舍

講座標題:澳洲凈宗學院戒學研習班學員問題解答

住持和尚慈悲,副院長慈悲,諸位比丘大德、尼師大姐慈悲,諸位在家菩薩,大家午安!請放掌。

今天下午學院安排學人,來跟諸位回答一些有關於對我們戒法上疑問的地方做解答。基本上來說,我們沒有真正去接觸戒法的時候,是會有很多的疑惑,不明白的地方,當我們漸次的去學習的時候,所有的法跟修行它是一致的。在《十住毘婆沙論》,龍樹菩薩說,依佛的慈悲喜捨流出大毘尼藏,毘尼藏(戒律)是佛以慈悲喜捨的心,慈就是與樂,給與眾生栽培成佛的種子。悲就是拔苦,救拔眾生墮三惡道。所以在戒法裡面,譬如說你犯一個小罪,你犯一個小罪地獄的果報很重,但是透過如法的作羯磨,當下地獄的果報拔除了。所以慈舟大師在他的開示裡面講,拔苦,沒有超過給與眾生懺重罪的,與樂,沒有超過給與眾生得到戒體,栽培成佛的種子。我們講要離苦得樂,修學佛法基本上的概念,離苦得樂。什麼是苦?造惡業是苦,將來果報一定要去承受的。什麼是樂?你真正沒有惡業的障礙,心裡沒有負擔是快樂。心裡要有負擔,給你再多的錢沒有用的,名分、地位再高沒有用的。學佛持戒,你真正能夠持戒,心裡沒有負擔。

我們那一天跟諸位所講的,引《大智度論》所說的,「持戒之人,其心不悔,心不悔故得喜樂,得喜樂故得一心,得一心故得實智,得實智故得厭心,得厭心故得離欲,得離欲故得解脫,得解脫故得涅槃」。最初來講的話,戒法很要緊。念佛的架構,定慧的功德,它要依止於戒法。我們得一心前面基本上來講要有喜樂,我們內心當中要沒有悔心,對我們的生活裡面毫無疑惑、心不悔,前面就是要持戒。所以我們念佛正需要如此。所以之下有一些問題,會跟我們所學的法門有相關的,到底持戒是不是能夠幫助我們念佛,還是說對我們念佛來講是一種夾雜,我想這個問題也有很多我們念佛的淨業學人內心想要了解的,我們就順著這個問題,辦公室給學人這個問題,我們就順著問題來說明。

問:01,如在家受持八關齋戒,如床不符合戒律,有無開緣之法?亦或不一定需準備符合戒律的床具?

答:八關齋戒裡面不坐臥高廣大床,基本上來說,第一個,我們根據《沙彌律儀》裡面所講的,廣不過三肘。三肘是多少?一肘是一尺八,三肘是五尺四。五尺四,要根據律藏來說的話,是周尺,周朝的尺,周朝的尺換算我們現在的公分來說的話,大約是二十四點六,一尺是二十四點六公分,諸位算算看,考考數學,二十四點六乘以五點四,這樣就知道幾公分,這個廣不要超過這樣的公分數,就不會犯這個廣。高是一尺六,一點六乘以二十四點六,這樣就知道是幾公分,大約是三十九公分左右。所以我們都了解一下。

我們在家居士在受八關齋戒,當然不能把床把它鋸開而符合,把那個床腳把它鋸斷。這一方面,高,太高了不行,我們怎麼辦?

應用上來說的話,床就是不要過高。廣,太大的話,你就在上面,床鋪上鋪一個大的浴巾,洗澡沐浴之後用的浴巾,把它鋪起來,睡覺就是這個範圍。對不起,晚上你要不好睡,超過了,跑出去了,就犯;就在那個範圍裡面,這樣的話還可以,方便。

要真正的話,你好好持戒會有很大的福報,可以買張床,我們需要有如法的,買一張床就放在小房間,受八關齋戒基本上夫妻要分房睡的,就到小房間去睡。一個就在原本的寮房裡面就在床上這樣鋪,冬天;夏天,基本上你就鋪在地板上也可以,木地板鋪一下也可以,這樣就能夠受持了。你看多麼樣善巧方便。所以都可以受持八關齋戒。這個是一個應變的情況。

在律藏裡面講,我們去外面過夜的時候,它才開許,譬如說我們出家眾去到俗人家,不能說你要將床鋪鋸一鋸,給師父睡,才如法,不能這樣要求。所以律藏它開許,可以,隨意的,就是居士準備什麼床,我們就睡什麼床,不犯的,可以,這律文有。所以我們在家居士受八關齋戒到外面去,有時候我們譬如說出國,有道心,還受八關齋戒,到飯店去的時候,不能要求要鋸床,所以也可以隨緣,不算犯戒的。盡量,我們要有那樣的福報,有小房間,一個家庭裡面可能有好幾個房間,就騰一間,就是準備受八關齋戒的時候,可以擺一張床,平常有時候客人來也可以用,自己受戒的時候也可以用,能夠符合於律制,高一尺六,廣五尺四,在律文裡面長不過八尺,《沙彌律儀》裡面,不過八尺。但是有的人很高,腳可能會伸出去。所以長這一方面,大部分來說的話,我們沒有那麼高,應該都可以符合那個規定,律藏制定的。好,這是第一點。

問:02,對應不飲酒戒來說,酵素是否可以飲用?

答:酵素,在酒戒裡面有三方面的,酒色、酒香、酒味,酒色、香、味這三方面。酒味就是酒精的成分,最主要是酒精的成分,喝了會醉的。發酵的東西那就要看程度,有的發酵起來真的喝下去頭暈暈的,臉都紅了,那個有酒精的成分,不可以喝的;要是沒有,不會,那是可以。所以基本上來說,酵素就是要看它酒味,就是酒精的成分,來斷定可不可以飲用。現前有這個養生的,提倡養生,做所謂的松露(松樹的葉子去浸泡的),它可以通血氣,這些要發酵過的,發酵的東西,或者是梅子,梅子去浸泡,發酵過的,酒精的成分有了,都不可以喝,喝了會醉人的。在律文裡面講,喝了會醉人的都不可以喝。另外一種,它的體是酒,喝了不會醉,但體就是酒,像雞尾酒,它很淡的,你喝不會醉,但是它就有酒精成分,也不可以的,不可以喝。

問:03,很多同修要發心受菩薩戒,但因為不通達戒律,唯恐犯戒造惡,得不償失,請法師開示釋疑,以示利弊。

答:我們早上也跟諸位也有解答這一個部分的,他犯戒,受了戒果報比不受的人還要嚴重。在佛《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講,提婆達多造了逆罪,墮落了,但是提婆達多因為最初出家,皈依三寶,有皈依三寶的功德,他下地獄很快的就出來了。在經典裡面講,受戒的人犯過下地獄他的時間縮短了,很快,沒有受戒的人下地獄時間很長。這樣都會下地獄,那該不該受?應該受,很快就出來了。我們早上說了,你沒有受戒的時候,你難道不造過嗎?你不受戒,你犯的過失更多,為什麼?自在,沒有戒法約束,反正我也沒有受戒,好像沒事情,叫掩耳盜鈴。其實受戒,從佛法的觀點來講,我們的六根對六塵就是薰習,我們學佛,你讀經、你聽經就是薰習善的種子,法這一方面的種子。你要沒有學佛,你做一個俗人,沒有學佛的人,你就是薰習六塵的境界、五欲的境界,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我們的果報,從唯識的觀點來講,由阿賴耶的種子成熟了,變現果報出來,「前異熟既盡,復生餘異熟」,由異熟,異熟就是我們的果報體,叫異熟果,這果報體沒有的時候,阿賴耶識的種子成熟了,它又現出一個果報來,就是種子。種子從哪裡來?我們現前第六意識種種的思惟造作,薰習在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所以修行,轉染成淨,就是你授受戒法在法上的學習,戒法你也是薰習。

我們最初當一個佛弟子就是要受戒,就要受戒的。受戒我們發心,我們中國的祖師智慧高,都教我們要發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心,就是發菩提心。薰習的種子,叫做成佛的種子。你有這個種子,將來才能夠得到佛法的緣幫助,產生了果報,叫因緣果報。因要得果報的時候,要有助緣的助長才可以的,你沒有栽培內因,緣幫不上忙的。所以佛法裡面講緣起,叫緣起正見。所有的法都要靠緣起,你念佛,你前面的資糧要有,你要有,要有資糧,所有因緣具足,你才能夠成就。阿羅漢裡面有待時解脫,有時解脫的阿羅漢、有不時解脫的阿羅漢,時是時節因緣,要時節因緣具足的時候才成就。所以緣起法,我們都生在緣起法裡面。持戒,按照緣起當中來說,就薰習種子。我們有受戒,我們有這個種子,發心的那個種子在,所以將來你還能夠遇佛法,還是由你栽培這個種子得解脫。所以受戒,我們不了解戒法,你受了戒就要認真學習,不能老是說怕犯戒。你認真學習,萬一有犯,我們趕快發露懺悔,具足慚愧心,你的道業就會進步。我們要沒有受戒,那就無慚無愧的,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反正沒有受戒,他不可能會進步的,反而墮落了。所以這一方面,希望我們當一個佛弟子,我們應該要思惟到這種道理。

所以佛所講的法是圓滿的,我們中國的祖師加以發明,有天台、唯識、中觀、華嚴、賢首,種種的祖師來發明裡面的那些道理,講很多,這些無非都是讓我們應用的,了解它就不會互相衝突,是相輔相成,所有的藥都是治病的。所以在《優婆塞戒經》的業品裡面講,好像一個人重病了,他要組合很多味藥湊合起來,才能治他的病,為什麼?因為他病很重,單一味藥不能治的,要湊合很多的藥。修行當中就要看自己的缺點,譬如瞋恚心,你要修慈悲觀,直接就對治它,修慈悲觀;貪,修不淨觀;愚痴,修因緣觀,對事理不明,修因緣觀。佛有很多的善巧方便,在人的應用,應用得當就是對的。

這是第三,講了之後我們應該發心受戒,我受一條戒也可以,受二條戒也可以,五戒可以分分受,梵網菩薩戒也可以分分受。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基本上來講現在沒有因緣受,都是方便的。為什麼?優婆塞戒它規定很嚴格的,在家居士基本上要受六重二十八輕,你要住在僧團裡面半年,然後考核。僧團考核可以了,種種的威儀、戒法學過了,具足威儀,他有這樣的資格,在佛法裡面來學習,有智慧、有這樣資格的時候,才允許他受,要二十位比丘來授。基本上現在這個授法都是方便的,六重二十八輕都是方便授的。其實你要根據世尊在《優婆塞戒經》裡面所講的,要二十位,他要住半年,在僧團裡面學習威儀,要了解這些戒法,要知道的。所以《優婆塞戒經》裡面的在家菩薩他可以蓄弟子,在家的弟子,基本上他要了解這些道理,怎麼護持僧團,這些他都要了解。好,接著我們再說明。

問:04,如已受戒,夢中違背教戒,是否也算破戒?

答:在《善見律》裡面說,夢要有真實,我的弟子沒有哪一個人可以成就解脫,因為夢不真實。第六意識有四種,都是第六意識,獨頭意識、明了意識、夢中意識、定中意識,這個都是屬於第六意識。基本上我們晚上作夢的時候沒有在睡覺,就是第六意識在動,作夢的時候叫夢中意識,夢中意識也是第六意識,但是它是昏昧的。要是真正修行的人,在夢中的時候他也有正念。我們在作夢當中沒有正念,犯戒,自己要慚愧,修行不夠,平常白天的時候正念不夠。這是給我們警惕的,但是不算犯戒,夢中意識不算犯戒。但是自己要檢校,就是說我這樣的情況,表示我白天的正念不夠,我應該要加強,要好好再提升。道心強,正念足,夢中有犯戒的行為,他馬上正念就出來,阿彌陀佛,就醒過來了,沒事。所以這一些都是考驗我們自己。所以基本上來講,要講到戒法裡面所說的,夢中的不算犯戒。

問:05,養家糊口,工作當中受持戒律,應注意什麼?

答:你所做的事不造惡業。所以在佛法裡面講,在家居士可以如法的販賣,可以如法做販賣的行為,可以的,但當中不能欺騙。如法的取得這一些財物來養活家庭,這個可以,不可以做惡律儀。惡律儀有很多,只要是造惡業的,都不可以。所以在家菩薩戒裡面,在家人有時候他要種田,他要灌溉,規定你這個水要過濾過的,要沒有蟲的水去灌溉,要過濾。盡量做旱稻,稻子有旱稻、有水稻二種,一種基本上它不用灌溉,種在山坡上。我們到泰國去有看到,旱稻。求陸地種,就是不用澆水的,不用灌溉水的,就是避免殺生。這一方面就是說,世尊的教制裡面告訴我們,在家居士他要養活家庭,可以,如法的經營都可以的,不要造惡業。只要造惡業,得不償失,你造了那個業,將來償還那個果報很重。所以基本上來講,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有造惡業的行為都可以。

【】問:06,動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懺悔可以嗎?

答:動念,意業的,責心懺,在佛前就可以責心懺。起了一念的瞋,某某人對不起我,哪天我要修理他,起了不好的念頭,趕快懺悔,在佛前責心懺。怎麼責心懺?向佛拜三拜,長跪合掌,說我弟子某甲,故起瞋心,今對佛菩薩面前自責心悔過。其他的念頭,不好的念頭都是這樣,自責心悔過,今對佛菩薩面前自責心悔過,一說,罪就滅了,再拜一拜,就地一拜,起來,再拜三拜,這樣子。

問:07,受戒後以往罪業是否消滅?

答:受戒,在受八關齋戒裡面,除五逆罪,一切的罪都能夠滅,受八關齋戒的利益裡面其中有一項是這樣。八關齋戒就是出家的,在家人的出家戒,修清淨梵行的,它功德大,除了五逆的罪,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殺和尚、破羯磨轉法輪僧(破僧),這五逆罪,這些罪不能滅的,其他的罪都可以滅。我們受菩薩戒,真正的發菩提心,連五逆罪都滅了,真正的發菩提心。但真正的發菩提心不容易,要透過學習,了解諸法實相的道理。從圓教的發菩提心來說,法界是一體的,本來一真法界的境界裡面是不動不變,沒有輪迴的事情,沒有眾生可得,沒有諸佛可得的,就是一真法界,完全一體的。菩提無發而發,稱性而發菩提心,發的當下就是不發,了解那個理,依止於法界理去發菩提心的。法界當中有什麼罪?沒有罪,法界當中一切的名相不能安立。「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生」,佛跟眾生是相對安立的,從迷悟來安立。所以《占察經》裡面講,眾生、菩薩、佛是依世俗的假名安立的,迷了我們的法身,叫做眾生;開始覺悟,透過修行,漸漸啟發出來一點點,叫菩薩;究竟得離無明睡,將本有的法身現出來,叫做佛。迷,眾生;稍許的覺悟,慢慢的覺悟的時候,菩薩;完全的覺悟,叫做佛。這個眾生、菩薩、佛是依世俗假名安立,法身本來不動,平等不二。而這個理很深,大家的眼神看起來就是這樣,很深,聽不大懂。但是佛法是最殊勝的,要滅罪就這樣子滅,法界當中沒有這些的,清淨無染的。《金剛經》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著相的眾生,要破,破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實相,當體就是真如,沒有離開真如有這些東西,離一心沒有一切境界可得,當體就是心性。說:師父,你是學戒的,你怎麼懂得這麼多道理?就奇怪了。戒定慧是一體的,為什麼你要把它切割?本來戒定慧就是一體的。所以我們講學佛,《難怪《法華經》說,佛以一味之雨,三草二木各得其潤。佛所講的法是圓融無礙的,眾生隨著自己的根機,所知道的就是相應他的根機的法,但佛陀是一味之雨,平等的。

所以,受戒後以往的罪業是否可滅?八關齋戒裡面有講,可以;發菩提心,真正的發菩提心,也可以滅罪。沒有到達那個程度,罪還不能滅,少許的折損,你只要發心受戒都有功德,它折損業力。我們平常經常的拜佛懺悔也是一樣,折損業力。慧思禪師在《大乘止觀》裡面講,我們修習空假中三觀,天台就是用空假中三觀,你在思惟諸法實相的時候,雖然你還沒有證聖果,但是那個罪業,有漏的生死的業力,它就是分分的滅除、分分的滅除。為什麼?因為我們在思惟諸法實相的當下,法界就是一個而己,基本上沒有其他的;但是第二念,我們又現出了凡夫的境界。所以那個罪業就是分分的滅、分分的滅,相應的當下就滅一點,相應的當下就滅一點。佛法是殊勝的,我們當佛弟子多有福報,三藏十二部經太殊勝了!念佛是殊勝,所有沒有哪一個不殊勝,不殊勝佛不會講的。

問:08犯十重戒、輕垢戒,拜懺要見好相方可再受戒嗎?或非見好相,沒有見好相,可否再受戒?

答:我們前幾天有講到,犯重戒當中有分成失戒體,不失戒體。失戒體分成二種,需要見好相,不需要見好相。我們再重複再講一遍,跟諸位複習一下。以上品纏犯前面的殺盜淫妄四重、四根本,在聲聞律當中來講的話,這四條重戒是道果的根本,一破則聖道不能成就的。還好有懺悔法,大乘當中叫開自新之路,有想要自新改過的,世尊在經典裡面開出了大乘的懺悔法。殺盜淫妄四根本以上品纏犯,就失去戒體了。失去戒體有二類,一個需要見好相的,另外一個不需要見好相。不需要見好相的,那就是屬於六重,後面的六重。前面的四重,上品纏犯,失戒體,要見好相。後面的六重,以上品纏犯的時候,失戒體,但不用見好相,直接向四位出家眾懺悔,接著重受,重新再受戒,他戒體沒有了,失去戒體了。另外不失戒體,用中下品的煩惱犯根本罪,中下品的,那不失戒體,不失戒體就要懺悔。下品纏犯,對一個出家眾,出家師父比丘、比丘尼都可以,懺悔。中品的煩惱要對三個人,犯根本的,他所有的緣統統具足,是所謂的犯根本,但不失戒體,要對三個出家師父來懺悔。這是講十重戒。輕垢罪來講的話,基本上都是對一人懺悔的,對一位出家師父,比丘或者比丘尼師父懺悔。這樣我們在家居士,菩薩們知道了,大家了解。

懺悔法當中,大乘的懺悔法裡面,它確實可以滅罪。我們講取相懺,我們前面講的犯四重戒,這個時候要修取相懺。什麼叫取相懺?不是我取這相來懺,不是,是我們在拜懺,根據懺的儀軌,該要長跪合掌要長跪合掌,該拜的時候要拜,根據儀軌這麼做,認真的把心安住,慚愧心生起來,真正的憶念我這樣的過失是不對的,我以後不再犯了,認真的拜,因為那裡面就是佛菩薩,拜佛菩薩,有發露的文。基本上來講,後面的文,發露的文就是天台的五悔法門,所謂的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就五悔,這五種都是懺悔,就是懺悔裡面叫做五悔法門。蕅益大師的占察懺,我們那個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後面的文也是具足五悔法門。中國的祖師是有智慧的,這個懺法都是我們祖師根據經文裡面把它作出來的,真正滅罪。我們透過拜懺之後得到瑞相,什麼瑞相?依我們菩薩戒來講的話,佛來摩頂、見光、見花,種種異相,夢見我吐了很多東西,我去上淨房,這些都是屬於瑞相。要保險,好一點,自己感覺還不夠,再繼續拜,見光、見花,見到蓮花,拜的時候當下。以前我們的同學他有拜八十八佛,拜的當下起來的時候見到前面一片都是光明,那就見光,那也滅業。在家居士修懺的時候,拜大悲懺,念觀世音菩薩,他要睡覺的時候,晚上要養息,一躺下馬上就見到觀世音菩薩,那罪也滅了,表示滅罪。取相懺的滅罪其實是伏業,把這個罪業伏住了,真正的滅業要到初果,登聖果的時候才真的滅業了,取相懺就是伏住。所以蕅益大師在《梵網懺悔行法》裡面講,犯戒的罪,雖由取相懺滅,但是業道還在,除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或者你入涅槃,不然世間的因果你還要去承受。所以真正的滅就是要入聖道,得聖道的時候是滅。但是取相懺,把那個業種子伏住,不再動了,那叫取相懺,取瑞相證明自己的罪業滅了,這個意思。

問:09我們接著第九,愚痴,不懂戒法、佛法,去年一次受了五戒、菩薩戒,後來聽經才知道這樣不如法,屬於越級。這次是否可單受五戒,或者二者都受,有益於今後修行嗎?

答:在《菩薩善戒經》裡面,戒它要次第受,先受五戒,接著就是出家的戒法,沙彌戒、比丘戒,最後面受菩薩戒。《梵網經》當中沒有這樣的次第,《梵網經》當中有菩薩沙彌,所以它就是沒有這樣的次第。我們在受法當中,發大心的人,他可以馬上承受,根機大的,根機深的,深厚的。也有根機淺的,那就是次第。怎麼講次第,有什麼好處?我們先受五戒,如實的受持,日常生活依戒而行,習慣了,持戒這樁事情好像沒什麼不習慣的,很習慣,這個時候你受菩薩戒容易守持,就加一個發大心,發菩提心而已,戒條比較細一點。

但是在受菩薩戒當中有二個條件,第一個是發菩提心,第二要具足菩薩種性。什麼叫菩薩種性?簡單來講,就是你無量劫來所累積的善根。我們受菩薩戒的時候戒師會問,汝發菩提心未?汝是菩薩否?是菩薩。你說我不是菩薩,你這個善根不夠。我是菩薩,表示有承當性,這個叫菩薩種性。你基本上來講可以這樣回答,就是你可以受持菩薩戒法,就是你種性就具足,漸次的再學習,聽經聞法,因為菩薩戒法就分布在經跟論裡面的。但我們針對性的,第一個就學菩薩戒條裡面的開遮持犯的道理,先學習它。所以你一次五戒受完馬上受菩薩戒,也可以,看根機。要是我對菩薩戒的承當性還不夠,不妨先受五戒,以後再受菩薩戒。但是有的菩薩他會想,機會難得,非一次把它吃下來不可,統統吃下來,慢慢消化,這樣也很好。薰習,第一次受可能不一定非常成功、會做得很好,但是漸次你往前面學習,佛法的薰習,你過去在三寶裡面栽培的種子,那個善根,善根在唯識學裡面就是種子,就是我們過去在三寶裡面所薰習的種子,因為你透過學習法,把那個種子薰薰薰薰上來,漸次的感覺智慧也開了,事情不是那麼不好做,感覺生活上也能夠調的過來,會有這樣的情況產生,最初沒有受太可惜了,怎麼沒有受?我們想不要有後悔的心,當下二種戒統統受了,也可以。這些都看我們自己個人發心的程度,但是受了戒之後一定要學習戒法。所以我們後面會講其他的問題,鼓勵大家。

問:10,八關齋戒當中,因工作關係會衝突,或需要吃飯,或出入不適合場地,受菩薩戒者,在此境時應拒事,不予理會,或者當非去不可的時候,可不可以存心就是隨緣妙用,恆順眾生,(學維摩詰居士),而為有緣者聞法,可不可以這樣?

答:我不曉得你是哪一尊佛來轉世的,所以我也不曉得你的功夫到哪個地方。基本上來講,我們凡夫,有這個境界就有這樣的心念。所以修道第一個,在經典裡面都是這樣,菩薩要住在阿蘭若當中修學聖道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裡面講,住在森林裡面,他自己想,這個地方只有我一個人,很可怕。世尊就開導,你看那個樹也是自己在那個地方,它也不可怕。我們呢?我們身體也是無記性的,執著有我,就有恐怖,有罣礙、有恐怖,就不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以要沒有罣礙。所以基本上來說,因工作的關係衝突,需要吃飯,就是應酬,出入不適合的場地,就不要去,不適合我們的場地不要去,沒有那個功夫。受菩薩戒者,在這種境界的時候應該拒事,不予理會,盡量我們避免。我們前面講,我們為了配合修行,就如法的經營,如法的經營事業可以。有時候我們就放不下,我當一個經理,我不去怎麼可以,被炒魷魚了怎麼辦?礙於我們的工作。這個時候你就要把你的六根統統關起來,耳朵關起來,眼根關起來,統統要關起來,要關好,要關起來。所以這個地方說,存心是隨緣妙用,恆順眾生。不起心、不動念,恕你無罪;要不是的話,那還是有過失,回來怎麼辦?懺,你不得已你就好好懺悔,有犯過我就懺悔。

問:11,請問在網路前可以受戒嗎?哪些戒可以在網路上受?看光碟可以受戒嗎?

答:這是現代的科技,佛在世的時候沒有說在網路裡面受戒的,基本上沒有,在律藏看不到可以網路受戒,所以應該來講是不可以。所以在《俱舍論》裡面講,五戒、八關齋戒都要在師長面前受,《成實論》假名宗可以通自誓受。《俱舍論》講要在師長前受,什麼道理?它講一個道理,就是說爾後這位在家居士他要犯戒的時候,他想我這麼做我對不起我的師父給我受戒,我不能犯,有警策的作用,他生慚愧心。假名宗,就是我們四分律,《成實論》裡面講,接俗之教不可約限。我們在家居士,開緣裡面講,要是沒有辦法到寺院去受,譬如說他上班,受了去上班就遲到,不行,怎麼辦?早上起來天亮的時候在佛前自誓受,自誓受戒。自誓受戒,我們基本上這一次應用,和尚跟諸位授的那個文就是自誓受的文,八關齋戒,那個是自誓受的文,把那個阿闍黎改成世尊,改成世尊就可以了,這是通許的。

所以沒有在網路裡面可以受,你基本上上網查不到的。也不能擺一張相片,在相片前面受,這個都不行。就是自誓受跟對師長受,像印祖,我們看印祖《文鈔》裡面,有很多居士要去印祖那邊,請印祖幫他受戒,太遠了,印祖就給他回信,你自己在佛前自誓受戒。因為五戒通自誓受,沒有法師的地方他可以在佛前,這個時候真的是擺佛像,在佛前自誓受戒,有師長從師長受。所以道宣律祖在南山三大部裡面講,有師長不從師長受,而在佛前自誓受,不得戒。為什麼?佛法,我們七眾弟子,出家是我們在家所護持、所供養、所學習的對象,叫出家師父。七眾當中以比丘為綱領,再來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這個地方基本上沒有比丘的時候,比丘尼可以為人授戒;沒有上二眾的時候,式叉摩那可以為人授戒,為在家居士授戒;沒有上三眾,那時沙彌也可以授;再沒有,沙彌尼也可以為在家居士授戒。這是建立佛法的倫常。你自己都可以在佛前受了,漸漸的你對出家師父不會恭敬,就斷了我們的善根,不對的,這不是世尊的心意。所以所有的戒法都在比丘的僧團所制定的,為什麼?就是比丘要負責教導的義務。整個佛法就是金字塔形的,最頂端的;不能大家齊頭式的,齊頭式的這個團體一定亂。所以七眾是這樣排列下來的,以比丘為主,接著沒有就是比丘尼,一直到沙彌、沙彌尼,都可以為在家居士授戒。沙彌尼也可以說法,沙彌戒裡面,說法,登獅子座,這個都開許,可以的,講經說法都可以。佛在世的時候,證阿羅漢的沙彌都有,很多。

所以這一方面,我們當一個佛弟子,要隨順佛的教制,這樣才能夠真正護持到佛法。我們在家居士,縱然有很高的智慧,他要恭敬出家眾。佛在世的時候,須達長者證三果,基本上他可以教導比丘,在教導比丘的時候是怎麼樣?他要先跟比丘頂禮,不能坐,要站著跟比丘說法的,教導。毘舍佉母,鹿子母就是毘舍佉母,毘舍佉母她已經證三果,她有三十二個小孩,三十二個小孩都出家證阿羅漢的,每一個都是阿羅漢,毘舍佉母她多麼恭敬出家眾,護持比丘、比丘尼。我們要學習這個戒法裡面,雨浴衣,那個因緣就是毘舍佉母祈求世尊,她要護持遠來的比丘,要供給他飲食,下雨的時候,看到比丘、比丘尼在淋雨,她要供給雨衣,下雨的時候可以用,她向世尊祈求八個願,就是護持比丘、比丘尼的願。你看聖者,這些比丘、比丘尼不一定都是聖人,凡夫,但是他出家,他就是在家居士修福的對象。

經典裡面很多,在家居士證初果的,比丘有病了,需要和合那個肉,請奴婢去買肉,但是今天斷殺,買不到肉,自己割大腿的肉煮藥配藥給病比丘吃,割捨血肉,都要修福,這樣才是真正的法,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護持到佛法。人家不信佛的人看,出家眾這麼樣的偉大,聖人都還護持,人家會對三寶生起信心,這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當佛弟子,你要了解正確的法,我們做對了才真正護持到法,做錯了本身就是破法,我們就是破法的人,那過失很重,不好。想必我們來學佛要得利益,不是要得過失的,每一個大家都是這樣的發心,這樣的用心,我們就要學習正確,對出家師父們就要恭敬,乃至剛剃度的沙彌也要恭敬。不能說,這當我的兒子都還太小,不行,輕視就有過失的,不可以這樣。所以基本上我們都要好好的學習戒法,了解威儀軌則,才不會造惡業,才真正護持到佛法。

問:12,弟子是一名在家佛弟子,還有很多工作在身,避免不了一些應酬,中國酒文化很濃厚(還要強調一下,我們中國的酒文化很濃厚。大禹王的臣子儀狄是第一個造酒的人,儀狄,他第一個造酒,獻給大禹王。一喝,不對了,他就想,以後的國家君主因為酒而傷身破國的人不知要有多少。真正是這樣,後來你看那一些敗家子,要把那個朝代毀敗都是放逸的,基本上都是放逸的。所以大禹王,儀狄要討好大禹王,大禹王是明君,就把他貶出去了。所以中國酒文化濃厚,這種文化不要也好),經常是無酒不成席的。另工作期間不太適合素麵朝天,對人不尊敬,會稍許塗一些潤膚霜。但弟子淺知受戒的殊勝,及護持戒體的功德,請師父開示,如何如法處理這些事情,這樣能受菩薩戒嗎?

答:就是那個酒戒,你要真的沒辦法避免,酒戒就先不要受。但是我告訴你,酒是愚痴的因,本身你喝酒是栽培愚痴的因。所以《大智度論》裡面講飲酒有三十五種過失,其他的經典講有三十六種過失,《四分律》講有十種的過失,當中有一個都是種愚痴的因,那不好。所以盡量我們避免,我們要表明我們的身分,我們是佛弟子。我們在台灣有一個居士,他是一個大企業家的特別祕書,董事長要出去都要帶他出去的。他學佛,他表明他是佛弟子,董事長沒有給他炒魷魚,而且對他很好,很敬重他,因為為人端正。出去基本上要交代,把我們的祕書照顧好,菜要炒好的,不能有其他不好的東西,陪他出去不喝酒的,也有這樣的。所以基本上來講,不一定說事情沒有喝酒不行。我們要漸次的,善巧方便,他可以接受,我們是學佛的,這一些我們都避免。塗一些潤膚霜,基本上沒有打扮的太那個,就是我們要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禪宗經常要找本來的面目,恢復我們本來面目,就是淡淡的就OK,不要太多,一點點。所以這樣應該可以處理你的問題。

問:13,在清理花園的時候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答:我們講破戒,嚴重的話,四根本,但是所有的戒,我們在戒法裡面分成什麼?戒跟威儀,輕的戒是屬於威儀,重的戒就是叫破戒、破威儀,分二種,但是威儀也是戒,所以有時候通的來說,小戒也叫做破戒。我們平常所認知的破戒就是說四根本,其他威儀懺悔就清淨了,對一個師父懺,基本上就清淨了。所以傷害小動物,懺悔就清淨了。但是我們要知道,殺是有性罪也有遮罪,犯遮罪,懺悔就清淨;性罪,就是你跟牠之間的關係,誤傷有誤傷的果報。《成實論》裡面講,頭陀行的比丘,他用功的關係,不小心殺生,是誤殺。後來這個比丘在山裡面打坐,這一個被傷害的眾生在轉生之後當野豬,牠的果報就是當野豬,不是因為被殺了當野豬,是牠的果報,這個身體(果報體)沒有了,在投生的時候當野豬。這個野豬,我們講豬的習慣性嘴巴喜歡這裡敲一敲、那裡敲一敲,所以野豬在山上鼻子就去敲那個石頭,這石頭從山上掉下來把比丘壓死了,也是誤殺,野豬也不是要殺那個比丘。這是講誤殺有誤殺的果報,彼此之間的。他因為不是煩惱所產生,所以他不下三惡道。但是彼此之間的因果在,要償還的,這一點我們要小心。所以要求生極樂世界原因也在這個地方。所以誤傷,基本上依我們的戒法當中,誤傷就是責心懺,責心懺就可以。要是沒有正念,明明看到了,但是就是沒有那個正念,把牠弄死了,那要對首懺,跟故心的情況差一級,要對師父懺悔。

問:14,家人不吃素,煮肉及請朋友吃飯,是否破戒?

答:在菩薩戒裡面,煮葷食犯輕垢罪。要是說我們在家居士,家裡可能只有你學佛,你吃素,你要料理家庭,難免都要煮這些葷的。我們就是不要買活的眾生回來,基本上買死的眾生回來處理,懺悔,我們半月誦戒的時候就能夠懺悔。沒有因緣對師父懺悔,懺悔要對師父,不能對在家,在家對在家不可以,因為羯磨法、懺悔法只有出家眾學的,在家眾沒有學這個法,基本上要對出家師父來懺悔。要沒有因緣,我們就在佛前發露,等有因緣遇到師父,一懺悔就清淨了。這一些都是屬於遮罪,一懺悔就清淨。

問:15,犯了菩薩戒要向法師懺悔,但我們那裡(就是住的地方那一個區域)沒有法師,應該怎麼做?

答:剛剛所講,先發露,等有因緣遇到師父,就向師父懺悔,這樣就好。發露就是罪不再延伸。在《瑜伽師地論》裡面講,業性的道理有四種特性,第一個,業不作不得;已作不亡;業會增長廣大;業決定一切。業會增長廣大這個道理,就是你造善業、你造惡業,這當中沒有後悔的心,那個業力就像滾雪球一樣,它會一直輾轉增上。所以基本上我們有罪就要發露,一發露那個罪就停下來了,它不會再增廣。好像一個人生了膿瘡,你要不治療它就要潰爛,乃至整個手整個腳都要鋸斷。造善業也一樣的,你發歡喜心,你造善業,你供養三寶,護持三寶,歡喜心,沒有後悔的心,基本上這個果報,這個業力一直在增長的。這個是業的特性,裡面有一個,業會增長廣大。所以我們當佛弟子要知道這個道理,你造善業,歡喜心,滿心的歡喜,沒有後悔,那你非常殊勝。造惡業,要趕快發露,那個業就停下來了,再一懺悔就清淨了。發露就好像草你把它挖起來,把那個根把它朝天,朝太陽曬一曬,它不會再生長了,發露就是這樣的。基本上我們發露過失,像昨天我們菩薩們做懺悔,給大家做懺悔,把事情講出來,你心裡就輕鬆了。所以聽法師講,我們昨天一懺悔,有一位蓮友,十幾年的憂鬱症好了,病好了,昨天晚上就好了,很神奇,戒太殊勝了。發露過失,把我們內心那些隱憂的問題統統講出來,就沒有負擔了,病好了。學佛得憂鬱症會給人家笑的,為什麼?不專心用功,打妄想,想東想西的。你真正的學佛,心專注在法上,所有的這些罪業統統一直息滅掉。

問:16,已受過菩薩戒的居士,如果父母、家人往生了,在葬禮期間應該穿白色孝服,還是穿海青搭縵衣?

答:你要做法會是吧?你在家就要隨順世俗的法,要穿白衣、孝服都可以。我們出家眾當中,三大部裡面,自己的父母親往生,你不要搭衣都可以頂禮的,可以拜的,那是你的父母。你不能講,我是師父。他就是你的父母,世俗諦,還是要拜。你看世尊,淨飯王往生他抬棺,他示現給我們看,大孝釋迦尊。

問:17受八關齋戒期間可以擦防曬霜嗎?

答:可以,這一些是無所謂,不要有香味的都可以的。

問:18,學戒的在家同修,尤其是女眾,彼此間該如何稱呼,是稱師兄或者師姐?

答:你是女眾,你不是男眾,所以叫師姐,就互相這樣稱呼,男眾稱師兄。師兄、師姐是我們在家居士彼此之間的稱呼,我們稱出家師父,不能說我跟這個師父學習,他有剃度的弟子,我們跟他好像是師兄弟,不是這樣。你皈依三寶,所有的出家眾都是你的師父,要了解這一點。不能說我跟老和尚學習,你跟老和尚出家,我們就是師兄弟,不是這樣的。你皈依三寶,那個僧寶就是所有的出家眾,乃至沙彌你都要叫師父的,某某師父,要這樣的。這樣在佛法裡面不亂規矩,才能夠真正護持到佛法,才有功德。

問:19,如果八關齋戒未得戒體,是否影響受五戒得戒體(個別而論,五戒是五戒,八關齋戒是八關齋戒)。如果未得八關齋戒的戒體,在八關齋期間,無論如何精進,都不得利益嗎?

答:你在用功的時候,基本上第六意識在善法來學習,阿賴耶就薰習善法,還是得利益。我們平常沒有受戒的時候,我們用功就得利益。戒就是栽培,薰習那個種子,我們基本上來講,我發心受戒,在三寶面前薰習的那個力量是最強的、最殊勝的,受戒的時候,所以那個種子不一樣。其他的叫做善法的種子,我們受戒的時候所納受的也是種子,但是是叫戒體,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心所結成的菩提願心的種子,不太一樣的。

所以當我們所謂的盡形壽,聲聞戒的戒體叫盡形壽,你捨命的時候戒體沒有了,但是阿賴耶識的種子還在,菩薩戒叫戒體,下一輩子就是叫戒體,我們下一輩子再來,叫做種子,有種子在的,但不叫戒體。而實際上它所薰的就是菩提願心的種子,是聲聞律,它講到第六識,聲聞的戒法,聲聞的教理,講到第六識而已,沒有七識、阿賴耶,大乘才講阿賴耶。所以基本上來講,它講第六識的,講到第六識而已,所以下一輩子他沒有所謂的戒體這樁事。但依大乘的觀點智慧去看,就是那個種子還是在阿賴耶裡面的,所以我們下一輩子當中再來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學習佛法,這個種子還會起現行,修道,它幫助我們的。所以熏種,我們在受戒的時候,發心的熏種很要緊,不要打妄想,我家裡面什麼事情還沒做好,打妄想,熏的種子不好,不具足的,要專心的在受戒的事上面發菩提心,真正的發菩提心。

問:第二十,以前墮過胎,現在發心受五戒,會有遮難嗎?

答:六遮,我們受持八關齋戒有問六種的遮難,沒有受戒前你那個叫世間的惡業,基本上它不障礙我們發心受戒的。你要有受過戒你墮胎,那犯重戒,那個就會遮障,基本上那受戒就不能得戒的,要透過懺悔才可以,懺悔之後才可以。所以這些道理我們都了解它。

我們時間現在已經到了六點半,時間過得很快,學人認為我可以把它回答完,但是還沒回答一半,我們有五十八個問題,再加上有特別的問題。所以沒有回答完,怎麼辦?問問諸位,怎麼辦?我們後面還有沒有什麼課?這個課是最重要的課,我們再繼續上,再繼續上下來。我們就講快一點,但是要講仔細,要快、要仔細就不容易,我們就嘗試著這麼去做。

問:第二十一,請問,受戒以後,家裡面的財務是我在打理,有時候瞞著先生拿錢去做善事,因為先生沒有學佛,這樣算不算偷盜?

答:盜戒裡面有一個情形,你們二個人同夥共財的,不分彼此的,這個時候你自己去做善事你拿錢出去,這是無所謂的。我們就問,妳買菜的時候有沒有告訴他?沒有。妳處理一些家庭瑣碎的事有沒有告訴他?沒有。妳做善事是什麼?修福,護持三寶,也是為了他,為了這個家庭能夠好一點,能夠有福報,所以基本上這不算偷盜。妳要拿去買化妝品怎麼辦,妳有沒有告訴他?也沒有。所以這一些就是說,妳反而護持三寶做善事給他增加福報,那也是好事,所以這個不算是偷盜。盡量就能夠漸漸的,我們自己學佛,把本分事做好,在家人也要這樣子,不能一學佛就鬧革命。就是家裡面你要守本分,把自己本分事做好,另外家裡的人就會感覺學佛很好,沒有變怪人,反而很正常,他感覺學佛很好,漸漸的也把他給度了,那就是全面性的,大家都學佛,那就非常好。

問:第二十二,有時候要去參加法會或聽課,也不敢明講,這樣算不算打妄語?

答:基本上,你講其他的事情就是妄語,但是你為了學法,要懺一下,不是那一種不好的心念去欺騙的,為了學佛,懺一下,懺一懺。是否犯戒?算犯。怎麼懺?對師父懺悔就可以,對一個師父懺悔就可以。

問:第二十三,因身體問題,醫生開藥方裡面有些動物的成分,請問能吃嗎?

答:在菩薩戒裡面講,我們要有病,乃至虎的骨頭,需要這些動物的,是藥,它可以的,只要你不是殺生得來的。比方說你為了藥,你去殺生來配藥,這個不行。現成的,因為身體需要,去配藥,可以,是可以的。在這一方面我們盡量就是說用其他的藥可以代替,作用、效果也相同,我們就用用其他的藥。要是說非得用這樣的藥不可,你為了治病,可以的,不要殺生就好。

問:第二十四,怎樣才能得到戒體,不會觀想能得戒體嗎?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戒體?

答:怎麼才能得戒體?受戒的觀想法,我們基本上沒有受戒前,所有的境界都是我們犯過的境界,現在你要受戒,就是在所有的境界當中反過來,就要斷惡、要修善,要度一切眾生。什麼叫度眾生?用斷惡修善的道理自行而化他,教導人家,這叫度眾生。不是說我可不敢,度眾生的事情是師父的事情,我是在家居士,我怎麼度眾生。度眾生就是說將我們自己斷惡修善的方法去影響其他的人,教導他,就是度眾生。所緣的境界也是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菩薩戒來講,就十方世界當中的十法界都包含在裡頭,普遍的對這些境界而發起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修一切善,無善不修,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叫發菩提心。發了這樣的心,緣境發菩提心,接著其次做觀想,發心是正因,觀想是幫助加強,在阿賴耶識薰習的種子再加強。所以基本上你只要有發心,發菩提心,對著這些境界去發心,就可以得戒體,你要加上觀想,會觀想,那更殊勝。

觀想的層次,在三大部裡面,第一個觀想十法界的妙善戒法,由心業力。什麼叫妙善戒法?就是所有的境界都是我們持戒得功德的境界,這個境界,我們發心要斷惡修善,這個就是我們的妙善戒法。由心業力,由我們的內心,業,就是一種造作,由內心的造作,轉惡為善。我們的心在緣那個境界,心是有情,外在的境界是無情,無情的境界會隨著有情的心而轉動,在緣起當中,法爾如是,會產生那個善法,震動。你就觀想,這所有的善法由我們發心的力量,所有善法統統震動。震動怎麼震?像大地震動。諸位有沒有見過地震?大陸的內地可能沒有感受到地震過,就是地震,像地震一樣,觀想震動,善法震動。第二番,前面還是一樣,緣境、發心、做觀想,觀想的時候,就觀想那個震動之後,有那個善法如雲如蓋湧升虛空充滿整個法界,覆蓋在我們受戒的人頭頂上面。怎麼觀想?就觀想像下過雨山上忽然之間從樹梢就升起那個雲,就一下子飄飄飄就聚成整個大片的雲,你就取那個境界,一動接著就善法湧升虛空,如雲如蓋覆蓋在頭頂上面。第三遍的時候,還是緣境、發菩提心、做觀想,就觀想覆蓋在我們頭頂上面的妙善戒法,就變成像漏斗的形狀,倒三角的形狀,由我們的頂門入於整個身心充滿整個正報,納受成為戒體,這樣觀想。這個要訓練,平常的時候就要訓練,訓練有素,大家就如實的這樣作觀,得戒體,沒問題。你發心,緣境、發菩提心,那是最主要的,觀想是加強那個印象,加強阿賴耶識種子的薰習。

再來,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戒體?你要作夢的時候,要本身惡的境界現前馬上能夠抗拒,那就是有戒體。戒體也叫做非色非心法,無表色,所以我們沒有感覺。基本上有的人他觀想的時候,當下整個寒毛皆豎,那一種情況就是那個善根整個上來了,那個戒體就有了。所以這一方面我們也不用猜它,說到底有還是沒有,不用猜,如實的觀想,它在緣起當中自然就有,自然就會有的。因為我們第六意識,你不要說受戒,平常時候第六意識在動,阿賴耶就在薰習種子。所以當下你在受戒的時候發菩提心就是薰種,第六意識在思惟的時候,阿賴耶第八識就薰種了,那就是戒體,揀別於平常的善法,不一樣的。所以和尚在解釋「宗體篇」裡面,戒有二義,第一個有本期誓,第二遍該生境,普遍該攝所有的境界發菩提心,跟平常的善法不一樣的。

20140907-54 問:如怕守不住菩薩戒,可否在好環境用心守持,而到惡劣環境就捨戒?

答:守持戒法環境好,固然用心持好,縱是到了惡劣環境,也應當堅守戒法。如此亦能顯出自己道心,不因環境而變節。平常能把戒相學好,進而身體力行,久久薰修,自然面對惡境,不被境遷。又者學佛受戒之後,生活要單純,持戒就比較容易,生活若是太複雜就不容易持戒。因此,為了自己要進步成就種種的功德,就是要把雜緣斷除,這樣守戒就守得好,用功也能夠提升。

20140907-54 問:我們今生能受戒學戒,是否上一世都有學戒或者守過菩薩戒,才有這因緣?

答:從緣起的角度來講,我們過去生決定有親近過三寶,受過戒法,阿賴耶識中都有種子在,所以今生會再學佛受戒。若是今生對戒法懈怠不喜,就是前生栽培的因不好。今生栽培可不可以?可以的,現前第六意識是造業的主因,你可以是正念,也可以是妄念,所以可以透過學習漸漸的把不正確的觀念導正過來。正確了知戒法對修學佛法的重要性,有戒有定慧,便得第一道。因此持戒念佛,現生決定可以超脫火宅,生彼寶池蓮華之中。好自珍敬!

20140907-53 問:學菩薩戒或五戒一定要戒煙嗎?抽煙對個人往生跟學佛會有怎樣的過患?

答:毘尼中分成戒和威儀,雖然戒條中沒有列出不可抽煙,而屬壞威儀。又者煙草中有麻醉的作用,會上癮,這怎能不禁止!抽煙怎像佛弟子?至於對往生有否障礙?沒有厭離娑婆的心,放縱習氣就會有障礙。所以,在戒法中,飲酒、食五辛、抽煙、嚼檳榔,都禁止不可。不應認為戒條沒列出的就可以作,如安非他命戒條雖沒列出,也不可以吃啊!抽煙、嚼檳榔,沒有威儀。沒有信佛的人看了,你們學佛跟我們還不是一樣,這不值得我恭敬學習的。所以真心學佛,身口意三業都可以攝受眾生。我們看佛菩薩就是非常莊嚴,就歡喜禮拜,這是所學習效法的境界。因此真心學佛,威儀要好自莊嚴。

20140907-52 請問受八關齋戒期間,若穿皮鞋或穿羊毛衣,是否會破戒?

答:若殺生取其皮毛則犯殺戒,破戒。現在問到穿著,律藏中開許寒冷的地方可以穿皮鞋、皮衣。因為沒著用皮製品無法禦寒,所以佛才開許,但是在熱帶的地方這些東西都不可以用。又著羊毛衣假使是殺生來作成的則不可穿著,若是剪綿羊的毛來做的,基本上不涉及殺生是可以的。而《楞嚴經》中連這些物品都不著用,因不跟眾生結緣。但是氣溫真的冷不穿這些物品無法用功,為了用功你穿著也是可以,不會有所謂破戒的問題,除非你去殺生,那就會犯戒。

20140907-51 問:發心受五戒、菩薩戒後,要如何修行持戒,行持戒法,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不小心犯戒了,又該如何懺悔?

答:受戒後,發心要持戒,第一就得學習戒法,了解戒相持、犯、開、遮,日常言行舉止,遇境逢緣要小心謹慎,依戒而行,三業清淨,得大利益。戒行清淨,你再念佛,心容易跟佛號相應,而得一心。如果不小心犯了戒,就要如法懺悔,要依所犯是重還是輕,懺法不同。如果是起心動念,意業的過失,在佛前責心懺,罪就可以滅除;動作身口的過失,則入於對首懺,要對比丘或比丘尼師父懺悔。所犯是輕的過失,對一位師父懺悔;重的,則須對四位師父懺悔,然後再拜懺,對治業道罪。

【】20140907-50 問:學佛前曾造作的惡業,要如何懺除,才能幫助自己受戒得戒體?

答:拜懺。沒有受戒前所犯的罪過叫世間的惡業,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三種合刊》裡面講,沒有受戒前叫做惡業,基本上真誠的拜懺一個禮拜,不須要見好相就可以受戒。懺法:禮拜大悲懺、八十八佛、占察懺、法華三昧懺等,依各人所相應皆可。

【】20140907-49 問:弟子在受八關齋戒的第二天已破了不非時食,因在廚房出坡的時候,看到飯勺和菜碗上有飯粒和剩菜,不敢浪費十方供養,就吃掉了。

答:東西可以吃,丟掉是浪費,撿起來叫惜福。世尊制不非時食,非時吃東西,那不叫惜福,要守持戒法才正確。可以把它洗乾淨存放回去,明天再吃,那才叫惜福,我們應該要這樣處理才對。而不是順手放在嘴裡吃掉它,這樣是犯戒,乖違佛制。

20140907-48 問:五戒犯戒的輕重,如何細分定義,還是只是簡單詮釋,從字意上直譯?

答:《五戒相經箋要》中犯相的解釋很多,《在家備覽》中解釋也很多,這都有待我們努力的去學習它,而主要說明業性的道理,有制教罪和業道罪的不同。制教中由具足諸緣成就犯戒,而分出開、遮、持、犯的差別,其中很微細。必須要透過學習才能了解的。

20140907-47 問:弟子住小道場,出家人就弟子一人,帶居士念佛,如何受持好戒法?

答:你念佛不妨也可以學戒,將戒法好好的教育在家居士,在家居士得到教育,就知道怎麼護持師父修行,得功德。出家直接修解脫的因,在家結解脫的緣,就是護持。當然我們的觀念,在家好好念佛也是修解脫的因,能夠好好持戒也是修解脫的因。就護持三寶方面來說,就是結解脫的緣,沒有這樣的因緣,將來遇不到三寶的。

20140907-46 問:犯重罪應向四位出家師父懺悔,犯輕罪則向一位出家師父懺悔,請問為何不向佛菩薩懺悔?

答:僧人能弘法,法不能自己弘揚,末法之時候,住持三寶中僧寶很重要,佛、法這二寶不能自己弘揚,要靠僧寶來弘揚的。所以法就賦予僧團,出家比丘、比丘尼來弘揚。因此受戒、懺罪都要對著比丘、比丘尼來進行,此時能讓我們產生慚愧心、警覺心。你對佛菩薩,佛菩薩也不會教誡你,說善男子、善女人不要再犯了,沒有。但是出家師父會呵責、教誡你,以後不要再犯了!自己答:依教奉行!,如此有遮止我們再犯的作用,這個就是利益啊。又能夠為你做證明,自己坦誠發露,所有的罪整個翻滾出來,就把它破壞清除了。

【】20140907-45 問:捨食的做法是什麼,如何捨食?

答:這是出家眾的戒法。佛在世的時候,比丘沒有隔天的飲食。南傳的比丘天天要托缽,托缽回來吃剩的就倒給狗貓吃,比丘是不蓄存的。佛法傳到我們中國,因為風俗習慣不同,托缽是比較沒法實行,因此祖師建立叢林,就有廚房,齋堂等等,過著開緣的生活。雖然如是,而其中也有戒法的制定。佛在世的時候,因為比丘生病,要照顧病比丘,沒辦法天天去托缽,有時病人須要適合的飲食,需要自己煮食,因此也是由這樣因緣而有廚房的產生。

基本上來講,我們要護持師父的戒法,譬如說,居士早上供養飲食,在供養的當下有所謂的手法,這個法會保持到過午之前都在,過午之後手法會失去。因為護戒,師父吃剩的東西,基本上是不蓄,因此要捨食給護持的淨人或居士,就跟淨人說:殘食捨給你。當下淨人也可以轉供養常住,就說:供養常住。轉變成是常住的飲食,大眾就不會犯戒。隔天淨人再供養(手受),就如同新得的。另外過了午之後,居士供養如法的非時漿,如過濾清澄的果汁、蜜水等,經手受後,在四十八分鐘內喝完就可以。假如沒喝完,超過時間手法就失去了,如果要再喝怎麼辦?法失去了,要將非時漿先捨給居士,然後居士重新供養,手法可以再有四十八分鐘。這都是生活上的一些威儀,是戒法的範圍,我們居士了解了,能發心護持師父們的戒法,那功德無量。

20140907-44 問:受戒時由高僧大德作為授戒師,和由一般法師作為授戒師,有什麼區別?

答:在菩薩戒中輕垢戒第十八條,無解作師戒,戒文中說明,為人授戒就是要懂得戒法,而且作菩薩戒師還要更具禪定,慧藏窮玄,要了解般若波羅蜜,我空法空的道理,就是要具足通達三學,而不在於是大德或法師。

【】20140907-43 問:受了五戒,將來若不能受持,該如何捨戒?

答:受了戒就好好守持,要真的環境因緣不能守持的時候,可以捨戒。怎麼捨?對一個聽懂你的話的人,講一遍捨戒文,戒就捨了,對方不一定須學佛受戒的人。在律藏裡面講,隨得白衣、外道,能了解你的言語,都可以構成捨戒。跟對方說︰我某甲(如︰鄭成大)捨哪一條戒(如︰不殺生戒)。對方聽懂了,那一條戒就捨了。

【】20140907-42 問:弟子即將搬到父母家裡面去住,而父親會把他的房間和床給我們用,父親的床是高廣大床,弟子若要更換,又恐老人家生煩惱心,請問如何做才好?

答:先跟令尊溝通好再換,換下來可以給小孩用,或放在客房給客人來的時候應用,也沒有浪費。

【】【】20140907-41 問:不受五戒而有做到五戒,是否能得到戒體?

答:沒有戒體。五戒必須從出家五眾前受,才可得戒。而得戒要有二個條件:第一有本期誓,第二遍該生境。有本期誓,最初我們在出家師父面前要期誓願,要發心盡形壽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而這樣的發心是遍該生境,普遍該攝所有眾生的境界。所以《多論》中說,你在受戒時內心對眾生的境界有所揀別的話,不能得戒體。譬如說殺生戒,你做揀別,人我不殺,蟑螂、螞蟻我可要殺,那就不得戒。所有犯過的境界統統要遮止,要善淨心器必不為惡,才能夠得戒體。所以平常沒受戒所作不殺生等是善業,而沒有戒體。因此行善是好人,能發心進受五戒,就可稱為佛弟子。

【】20140907-40 問:受五戒後離婚,算破戒嗎?

答:離婚不攝屬在戒條中,沒有所謂破戒的問題。

【】20140907-39 問:朋友在弟子的公司放了葡萄酒,有人買酒,弟子代收貨款及發貨,請問這樣是否犯酒戒?

答:在菩薩戒裡面,過酒器與人飲酒,有五百世沒有手的果報,所以不能作的。雖然利潤不歸你,但是替人家賣酒,這是種來生沒有手的果報。雖不結重,然而也要犯賣酒的輕垢罪。

20140907-38 問:弟子給員工發放的福利,經常讓他們用發票來沖抵(就是給他福利,但是你要拿發票回來沖抵),那就不用計稅,算不算犯盜戒?

答:這一方面比較細,基本上來講,我們就是要正常,不要拿員工的發票來自己沖抵稅金,這都有漏稅的情況,當然就會犯戒。我們做佛弟子,老老實實的,該繳我們就繳。

20140907-37 問:弟子有一個小公司,由於客戶欠款,我一直不能給供應商按時付款,請問算不算犯盜戒?算不算妄語?

答:因為你沒有虧損他,只是晚一點付款給他而已,不算盜。將原因解釋給對方了解,晚付款也不算是妄語。

【】20140907-36 問:在寺院擔任執事的女居士,可以對來寺院參觀學習的法師提出批評指責嗎?

答:不好。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妳跟法師很熟悉的,可以私底下做規勸。若不是,應請其他的法師來講比較適合,因為自己處的地位是在家居士。假使出家眾有不對妳批評指責出家眾,妳也是有過失,所有的業是自作自受的。可請其他的師父講,或者自己用委婉的言語,提出應該怎麼做比較好,講話的口氣也要好一點才是。

【】20140907-35 問:請問我們是先受戒,還是先學習戒律,了解戒律之後再受五戒、菩薩戒?

答:能夠先學習戒法再受,當然是最好,但是有受戒機緣,也可以先受自己做得到的戒條,受戒後好好的去學習它,了解更多之後,可以增受戒,將能守持的戒條更受起來,不能守持的戒條時機因緣還不成熟,不受也無妨。受戒的次第,理應先守持五戒一段時間,生活上可以習慣了,再進受菩薩戒,如此才能夠受持。若是前面沒有守五戒的基礎,要守菩薩戒就不容易。假如已經先受菩薩戒了那就要趕快聽戒,把戒條聽清楚,不會、不懂的要請問師父,在家蓮友若是了解戒法的,也可以請問,基本上如此我們才能夠圓滿去受持戒法。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先解而後行,大根機的人即解即行,那是很特別,平常人要先解而後行;戒法也是如此。

【】20140907-34 問:已受八關齋戒,衣服有花色,沒有素衣服,算犯戒嗎?

答:受八關齋戒要穿樸素一點的衣服,當然不一定要穿居士服,樸素一點就可以,不要大花大紅的。因為我們凡夫六根對六塵,有什麼境界就有什麼念頭,要是穿咖啡色,素雅的顏色,眼見色時,心就會比較寂靜。要是眼看到穿著花花綠綠的,心就會比較躁動,這會影響我們修行的,諸位自己觀察觀察就知道。穿花衣服雖不正犯戒條,而對修行有所影響,也不應穿著。

問:用了淡淡香味的洗手液、臉霜等,算犯戒嗎?若算,當如何懺悔?

答:不香油塗身,包含洗手、洗臉、淨身,皆能使用沒有味道的素皂為好,守持戒法最初不嚴格,到最後面就散掉了。有香味就是下品罪這屬遮罪,對師父懺悔,即能滅除。輕戒是護持重戒的,不可忽視。

20140907-33 問:受菩薩戒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答:就是發菩提心、有菩薩種性,二個,這二個是它的基本條件。

20140907-32 問:生活境緣非常多樣、複雜,如何做到活潑自在的嚴持戒律?

答:活潑自在,又能持好戒,那就不容易。持戒是要比較拘謹一點。我們看佛是很自在、安詳,慈眼視眾生。學佛,要拘謹一點,具足威儀,然後好好學習,可以靈活應用。我們對於戒法的開遮持犯了解了,自己曉得這樣是犯戒、這樣不犯戒,不要踰越範圍,在戒法的範圍當中去應用它,才不會造惡業障礙修學佛法。認真學習開遮持犯的道理也可以靈活應用的,它也不是很呆板的。

【】20140907-31 問:持戒的總原則是什麼?

答:少欲知足,少欲則少煩惱,知足則常樂。我們凡夫會犯過失就是多欲,有了還要更多,不能知足,貪得無厭就會造惡業。少欲知足是持戒的一個總原則。還有要輕重等持。這點很要緊,實際上認真持戒的時候是如此,輕的戒、微細的戒能夠守持,你的心就細了,心細的時候,漸次的會看到你的念頭,起心動念什麼念頭你都很清楚,乃至於念頭要上來,你可以看得到,心要動了,馬上趕快念佛,把惡念頭轉過去。要是粗裡粗氣的,打妄想了之後才知道打妄想,來不及了,要犯過了。所以心要細,持輕的戒是對治習氣,能夠輕重等持最好。說我沒辦法,不行。那你就盡量去做,做得愈圓滿愈好。你都可以發心成佛了,怎麼五條戒沒辦法全受呢?

【】20140907-30 問:弟子以前受過五戒、菩薩戒,這次弟子想重新再受。但弟子的先生開公司,難免有偷稅、漏稅的情況,弟子又無法改變,請問這樣算不算犯戒?

答:關於這種情形,要是自己親手做帳目,管理這些錢財,難免有同犯。所以這一方面我們盡量改變,要繳稅就應該繳。不然的話,這一條盜戒,你可以先不受,不受就不會犯戒。但是殺盜婬妄的性戒,都有二種過失,業道罪與犯戒罪。縱不受戒,犯偷盜只是沒有犯戒罪,而還是有業道罪。因此應該不要造偷盜的業因才是正確,發心去改變他才對。

20140907-29 問:受了菩薩戒,起心動念不善,讓他人生煩惱心,請問是否算犯戒?

答:起心動念的不善,起不善的念頭,要在佛前責心懺。我們要經常保持正念,經常薰習佛法,經常的念佛、拜佛,每天做這些佛法的事業,這很要緊,能夠真心用功。念頭是因為習氣,有等流習,你能經常用功,用正念反薰,漸漸妄想、妄念就會減少,乃至無。

【】20140907-28 問:我媽八十三歲了,吃素念佛三十年左右,因身體原因,這幾年不會說整句的話,但整天阿彌陀佛不離口。她已受過五戒,我想請她在家受八關齋戒,請問要如何受?

答:就依清公和尚為諸位授的儀軌,在佛前自誓受也可以。

20140907-27 問:世尊開示,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現時值末法,如何正確理解末法時期戒律的作用跟淨土的關係?

答:淨土成就,世尊沒有告訴你不用持戒,戒定慧三學都需要的。我們講淨土念佛,事一心不亂,從伏煩惱到斷見思惑,基本上裡面就有定、有慧,有慧才能斷煩惱;理一心不亂,破無明證法身,那都是有慧、有定,但是前面呢?前面要有戒,沒有戒的基本,定慧的功德得不到。平常我們講帶業往生,帶業種不帶現行。就是到伏煩惱,事一心不亂到伏煩惱,所謂的伏煩惱,你日常生活當中不起雜念,沒有造惡的心,所有的心統統調伏了,帶業種子,不帶現行。要是說我們還在造惡業,平常有很多的違犯,那不行的。你倒不如直接持戒,持戒就把這些統統遮止了,接著心安理得好好念佛,這個功夫就更容易成就。修行就是道力跟業力在搏鬥,你要沒有道力,業力就要束縛你。所以我們持戒就是斷惡修善,有斷惡修善的基礎,再往上提升就超越了,你念佛就直接往生極樂世界。

【】【】20140907-26 問: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在功夫之淺深,並沒有講戒律可以提高品位,應如何正確理解?

答:《觀經》的三輩往生,中品中生、中品上生,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持一日一夜清淨的沙彌戒,經文裡面都有,誰說持戒不能提升品位。再來,蕅益大師講這個是一個千古的判決,道理就是如此的,往生不往生在你有沒有信心、願力。但是蕅益大師在要解中也講,念佛是正行,戒定慧是助行,要正助合行。所以印光大師講,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接著老實念佛,還是持戒念佛,一樣的。持戒,《觀經》裡面就告訴你,中品中生、中品上生,這個都是持戒的。所以你能夠持戒念佛,最起碼在中品的,乃至上品,不在下品。所以這是有它的根據。

【】20140907-25 問:弟子曾到某寺院掛單,外出時帶了寺院的水,是否犯了盜罪?

答:要補貼,補貼給常住

問:事後師父說怕居士們犯類似的錯誤,寺院代繳了水電費。

答:代繳了水電費,你還是沒有拿出來繳,所以你要補貼。

問:這樣是不是就沒有罪呢?

答:還要補貼的。無知,不曉得的,我們不曉得的基本上有很多的事情。所以道宣律祖在三大部裡面,在「別行篇」當中,我們入寺法式,進入寺院的法則軌式怎麼樣,裡面有很多道理,那個都是我們要學習的。裡面有一個,你到寺院去要離開了,掃掃廁所,打掃環境,這些種種的護持,乃至於我們稍許補貼,補貼常住,因為怕自己會侵損到常住,是要這樣做的。不要說這樣我們沒有錢的人我們怎麼到寺院去親近?沒關係,你就進來打掃環境,幫忙打掃環境也可以,可以修到一點福,需要這樣。

推薦閱讀:

丨譯文丨常見3種顱內囊性並強化壁結節腫塊【影像學院J156】
中國佛學院基礎考試問卷(二)
五運又自大寒始_德道根文化園地 老子學院
參謀指揮學院的工作能力方法
聽風對聯學院羅浮居士老師對聯第二講講義

TAG:法師 | 學院 | 問題 | 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