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強悍的軍隊
我國近代歷史上,如晚清王朝、北洋軍閥、中華民國的軍隊,和外國侵略者相比起來是顯孱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例如民國軍隊,各地駐軍甚至出現了「均分不到槍支」的狀況,這和當時中國的敵人——鋼鐵產量和工業總產值均是當時民國幾十倍的日本帝國相比,顯得拙劣無比。
然而,我們中國的先輩在戰鬥力不均等的情況下,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用大刀和步槍,用頑強的意志和鮮血汗水打敗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者,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下圖為抗戰時期日本兵裝備)
和中國近代史不同,中國古代冷兵器史上,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強大無比甲於天下的無敵鐵騎,這些軍隊在戰爭史上如一顆耀眼的明星,閃耀著中華民族曾經驕傲的智慧和力量。
漢朝鐵騎
漢朝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同為一個時代西方的羅馬帝國的武器比漢朝落後了整一代。羅馬人的遠距離投射武器是投槍,漢朝的遠距離殺傷武器是可便捷連發射程極遠精度極高的弓箭。
除了弓箭之外,漢軍的機動性、騎兵裝備、後勤、盾兵的單人作戰能力以及後來專門為了對付匈奴發明的戰車(武鋼車)戰術,都甲於天下。
漢軍的強敵——匈奴的騎射戰術也是當代一絕,如果戰術得當,其來去如風的軍隊特點完全不遜於漢軍的紮實作風。
然而,歷史證明匈奴畢竟稍遜一籌,因為他們碰到了戰略天才——衛青和霍去病。
衛青的以戰養戰戰略和霍去病的千里奔襲匈奴主力的戰術,徹底擊垮了當時的匈奴,從而迫使匈奴整個民族的西部大轉移,改變了整個世界史。
匈奴被漢軍擊潰以後,憑藉騎射戰術,席捲整個歐洲。當時阿提拉單于對付東西羅馬帝國軍隊的軍陣就是用如是法。因為羅馬人一人只能手持一盾,在100步以外或 高崗上只要朝空射箭,然後任箭下落殺人,羅馬人就必須用盾向上保護自己。 阿提拉單于的軍隊同時再平射,羅馬人的軍隊不能同時保護高空和對面的箭,就會大亂,此時匈奴的騎兵就會如烏雲一樣卷過去吃掉羅馬人。
公元445年阿提拉獨領匈奴,稱霸歐洲!王庭設於多瑙河以東的大草原上。此時的東西羅馬都要向阿提拉進貢。阿提拉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為不可戰勝之人。
很難想像,這樣一隻在西方眼中無敵的匈奴大軍,曾在東方被擊潰至如喪家之犬,幾近滅族。
2.漢.虎豹騎
曹操屬下最強大的軍隊編製,另曹操的敵人聞風喪膽,根據《三國志》的記載,稱其為「虎豹騎」是因為他的戰鬥力極強,作戰時像虎豹一樣勇猛。《魏書》:「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成員皆是百里挑一,誇張一點來說,在普通部隊中可以擔任將領的人在「虎豹騎」中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像一下他的戰鬥力之強是三國部隊中頂尖的。
後司馬氏篡權後,改編虎豹騎大小兵士,組建了橫掃天下的南征西征軍隊,三國統一,虎豹騎功不可沒。
在曹操健在時,幾乎每一場戰役,曹操都是在最關鍵時刻投入「虎豹騎」,這支部隊的攻堅能力和機動性極強,北征烏桓和追擊劉備於長坂時,「晝夜行三百里」,這個在當時是一個令人膽寒的存在。就連擅長馬戰的西涼馬超的軍隊也被其所敗。這支部隊是當代當之無愧的「王牌軍」。
3.南朝.白袍軍
中國古代軍史上有一句很著名的歌謠: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白袍,指的就是南朝名將陳慶之的白袍軍隊。
529年,陳慶之奉命領7000白袍軍北伐北魏,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攻無不克,所向披靡。攻克滎陽後,以7000軍力戰敗對7萬大軍擊敗邱大千,攻陷睢陽,接著浮水築壘,擊敗元暉業攻取考城,接著連敗楊昱,元顯等7萬部眾,後大敗元天穆三十萬大軍,順利佔領洛陽城。
在極短時間內,陳慶之創造了軍事史上最大的奇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毛澤東在多次閱讀《梁書-陳慶之列傳》後,不禁感慨這支橫掃天下無敵手的軍隊:「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4.南宋.岳家軍
宋時有句話:女真不過萬,過萬不可敵。
反映了當時宋軍對少數民族金軍的懼怕和女真兵強悍的戰鬥力。
然而,一支軍隊橫空出世,狠狠的撕碎了這個所謂的神話。
這就是岳飛所率領的岳家軍。
建炎三年至建安十年,岳飛的岳家軍大小七十餘戰,轉戰廣德、宜興地區 ,於清水亭等戰大敗金兵,一舉收復建康 ,又追擊金兀朮四戰四勝。大敗劉豫軍偽金勢力,收復六郡。擊破楊幺軍叛軍。後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數十萬主力。「旌旗所指,所向披靡」。金兀朮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家軍創建的背嵬軍為歷史上第一支特種部隊,戰鬥力之強,均可以一當十,每每戰事膠著之時,岳家軍必定投入背嵬軍打開局面,每仗必勝。至今已成古代傳奇。
紀律嚴明,是岳家軍最鮮明的特點,「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口號建立起了強大的軍隊凝聚力,贏得了民心。岳飛已成民族英雄,岳家軍已成人民心中真正的無敵「正義之師」。
5.元.蒙古騎兵
這是當時世界上真正無敵的存在。地球人都知道,成吉思汗和他的後代們依靠蒙古騎兵,打下了前所未有廣大的疆土。
蒙古騎兵的無敵,在當時體現在四個方面:
1.戰馬:蒙古騎兵的機動性舉世無雙,一邊作戰一邊行軍,每天能推進80公里;歐洲騎士單純行軍也只能完成一半路程。戰馬是蒙古軍隊所向披靡的關鍵因素之一。蒙古馬矮小精壯,皮厚毛粗,耐受力極強,可忍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能在雪地里覓食,斷糧時,士兵可靠母馬的馬奶充饑。
2.武器:蒙古人當時使用的蒙古複合反曲弓(弓背由木材、牛角和肌腱複合製成)的性能比歐洲當時最好的英國長弓(榆木或紫杉木製成)還優越,被稱為冷兵器時代的機關槍,蒙古弓拉力至少166磅,有效射程320米,箭頭平日均泡馬糞,中者無不感染而死,這也算是細菌戰的先鋒了。
而與蒙古交戰的中東歐軍隊用的更可能是十字弩,發射頻率、射程和殺傷力遠遜於長弓和蒙古弓。
3.戰術:蒙古人創造的「癩皮狗」戰術,以逐步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為主,野戰無敵。歐洲騎士文化強調光明正大的打法,個人英雄主義泛濫,戰術呆板。蒙古採用的多種騎兵戰術(正面打擊、兩翼包抄、佯退、開口等),蒙古輕騎兵會從重騎兵隊列之間的空隙衝出向敵軍齊射,這種射擊沒有具體瞄準目標,只是以高頻大量的輪射打擊敵軍,有時還能造成混亂。輕騎兵完成任務返回重騎身後,重騎兵趁勢發起衝鋒,同時兩翼的輕騎兵(往往藉助煙霧和塵土等掩護)包抄到敵軍的側翼乃至身後,與重騎兵一起形成合圍之勢。
如遇到嚴陣以待的強大敵軍,蒙古則利用機動性使出邊打邊跑邊射的散游戰術,敵人將很快面臨打不到,跑不了的致命境地。在當時世界,蒙古軍在野戰中橫掃中原關外以及歐洲,無一敵手。
4.強大而冷血的兵員素質。軍事立國的蒙古非常重視軍隊人才的長期培養。蒙古兒童從四五歲起就送到戈壁里的學校練習射箭和騎馬,到十五歲應徵入伍時,已具備優異的騎射能力。,訓練嚴格殘酷。戰爭時,一個完善的蒙古軍隊完全可以不靠後勤僅靠吃馬奶、食馬肉甚至備人肉乾糧單獨完成作戰任務。也因為蒙古軍隊重視「以戰養戰」「不留俘虜浪費糧食」,以至於造成了很多慘絕人寰的屠城,給當時的生產力造成極大危害。
6.明.北伐明軍
蒙古騎兵雖然無敵,但所有戰術、裝備、陣型都會隨著歷史車輪的進步而被淘汰,時到明初,成吉思汗的子孫們便遇到了剋星,被打的滿地找牙。
隨著歷史的變遷,蒙古軍隊的吃老本和不思進取,使他們在遇到常遇春、徐達、藍玉、朱棣率領的漢軍時付出了慘重代價。明軍統帥和漢人謀士長期對蒙古戰法研究和創新,使得明軍能夠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當年無敵天下的蒙古鐵騎遇到明朝漢軍時,會發現迎接他們的不再是忙於奔命的敵人,而是聞所未聞的火炮、火槍和長矛中央突進戰術。
歷史的車輪碾碎了蒙古鐵騎,蒙古勢力被明朝北伐軍甚至一度趕到了捕魚兒海以北,以往龐大的帝國如紙一般被撕碎,從此一蹶不振,明盛時期,蒙古人數十戶甚至「求一鐵鍋而不得」,凄慘至此,令人嗟嘆。
7.明朝.戚家軍
這是中國歷史上為了對抗沿海日本強盜(倭寇)的一支奇軍,堪稱精銳中的精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在首輔張居正的支持下,戚家軍得以組建發展,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所創」鴛鴦陣」是遭遇戰陣型之首。
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三千餘,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五千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經仙游、王倉坪、蔡丕嶺四戰,共斬殺真倭兩萬餘,福建倭寇被一掃而空,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擊敗吳平手下的海盜三萬餘人,吳平逃亡海上。至此,沿海倭寇禍害幾滅絕。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三千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戚家軍火槍隊易步為騎,成為中國第一支火槍騎兵隊。戚繼光督陣薊遼期間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斬首數萬,這是冷兵器時期極端恐怖的戰績。
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在戚繼光去世後統帥戚家軍余部與建州努爾哈赤的後金軍在渾河戰役中血戰大凌河,以數千火槍兵擊斃滿清兩白旗兩黃旗精銳上萬人,後金皇太極以重金收買被俘的明軍漢奸炮手,發炮轟擊明軍陣地,戚家軍余部在漢奸炮隊轟擊之下苦撐數日,最終彈盡糧絕,寧死不降,全軍覆沒。
推薦閱讀:
※古代的太監與宮女原來是通過這些方式來入宮的
※為什麼古人的人均壽命那麼低。?
※風水圖文百科-中國古代環境文化百科3000問
※幾種中國古代玉器傳統紋樣
※有沒有什麼意境極美讀來感觸頗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