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低種姓總理的問鼎之路
在大選結果揭曉的5月16日,63歲的莫迪坐車前往位於西部古吉拉特邦的母親家中,看望母親並觸摸她的腳——這是印度教教徒向長輩親屬尋求祝福的傳統禮儀。隨後,母親在莫迪額頭上點硃砂,並喂糖給他。
次日傍晚,莫迪回到最後一場競選地點——瓦拉納西,在恆河邊參加祈禱儀式。聖城瓦拉納西,無論對於莫迪個人還是印度民眾,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這裡是印度教徒的聖地,一天之內可以見證人由生到死的過程。據說其人生的四大樂趣——住在聖城、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濕婆神,其中三項要在此地實現。
印度《德干先驅報》(Deccan Herald)高級編輯Dalip Singh認為,莫迪將瓦拉納西選作最後一場選舉要地,是在尋求一種象徵,「這標誌著一個從小地方出來的人,最終在最輝煌的地方得到印度人民的認可。」
「這麼多人選擇莫迪,不是因為人民黨多麼好,而是國大黨實在太糟糕了。」每個接受《鳳凰周刊》採訪的印度學者都表達了類似的想法。
印度有電視台在選舉後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投票給印度人民黨的人中,26%是因為莫迪才這麼投。在印度貝拿勒斯大學社會科學部主任Kamal Sheel看來,此次選舉最不同往常之處在於,個人替代了黨派。主要的全國性政黨都打造出了自己的政治明星,「就像西方選總統一樣」。
莫迪最大的政治資本,是在古吉拉特邦13年的治理成績。自2001年10月開始,莫迪連任四屆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在莫迪執政期間,其經濟實現迅猛增長,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外國企業投資方面尤為突出。為爭取外國投資和學習經驗,莫迪還多次訪問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從2002年4月至2012年3月,該邦年均GDP增速為10.27%,高於印度7.9%的平均值,工農業增長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不過,一位在古吉拉特邦任職七年的官員向本刊記者坦言,把古吉拉特模式的成功歸功於一個人顯然是誇張的,正如將2002年的悲劇性的穆斯林-印度教群體衝突事件全部歸罪於莫迪一樣。實際情況遠比媒體所宣揚的複雜。不過,他認為:「莫迪確實是一個有魄力的領袖,他敢於挑戰過去不可能的事物。」
莫迪也的確這樣做了。在宣誓就職的同日,莫迪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官僚體系,將內閣人數由上屆的71人降至45人,以期簡化決策流程。
「莫迪是一個果斷的領導人。人們選他,是因為覺得他能做出果斷的決策,領導國家走向正確的方向。」人民黨高級發言人Prakash Javadekar在位於德里的人民黨總部向本刊記者解釋,我們認為所有人民都是等同的,在年齡、性別、宗教等方面不存在任何歧視。
當問到是否擔心強硬的領袖會讓國家走向極端,大部分受訪對象都笑著搖搖頭。他們給出的理由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是古吉拉特邦自2003年以來一直和平安定,而且日益繁榮;二是憑藉聯邦體制和地方黨派,印度不會受某個人的支配。「印度這方面體制已經很成熟了,沒人能在這個國家實行獨裁。」Sheel教授說。
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歡慶莫迪的上台。
印度自由派人士和許多穆斯林對古吉拉特邦2002年的騷亂記憶猶新。當年在古吉拉特曾發生過慘烈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屠殺事件,造成上千人死亡,而莫迪是時任該邦首席部長,很多人認為他應該對該事件負責。事後,印度中央政府和古吉拉特邦政黨都分別組織了專門調查委員會。不過,從所公布的調查結果看,兩個委員會對於這起事件的看法似乎出入很大。至今也沒有足夠證據表明莫迪需要為此完全負責。
但是,西方世界在這個問題上對莫迪幾乎採取了一致的強硬立場,他們以莫迪違背宗教自由為名一直把莫迪視為「政治上的不可接觸者」,美國甚至堅決拒絕莫迪入境。直到2014年印度大選前,西方國家才逐漸開始與莫迪接觸。
不管涉及莫迪的爭議有多大,有一點似乎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莫迪對中國有一份特殊感情。由於歐美國家把他視為政治上的「不可接觸者」,這種背景下中國不僅邀請其訪華,而且給予他高規格接待,他對此一直懷有好感。莫迪對中國的看法比較正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故事一直激勵著他,注重經濟發展和在招商引資上的實用主義路線,令外媒把古吉拉特邦譽為「印度的廣東」。
競選開始後,莫迪也在嘗試與印度教極端主義進行切割,多次宣稱自己是印度教愛國主義者,而不只是印度教主義者。莫迪在公開場合表示:「對於人民黨,在信仰一事上,政教分離是約定俗成的。這樣做是為了團結人民,並促進發展。」
圍繞著莫迪的爭議從未停止過。在施政方針、族群衝突中的責任問題之外,莫迪的出身和婚姻狀況,也都被喜好爭辯的印度人和發達的印度傳媒業,拿出來翻來覆去地討論。
在多數印度人的印象中,莫迪從未結婚。他在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一任時,曾說過「我是單身,我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古吉拉特」。今年2月在競選集會上,莫迪還不停強調沒有家庭拖累,使得自己成為一個非常理想的政客。他說,「我是單身,我能為誰腐敗?」
然而,在印度大選拉開帷幕的4月初時,有印度媒體報道:莫迪承認娶過名為賈斯郝達本的妻子。一時間,舉國上下一片嘩然,「莫迪欺騙公眾」成為了國大黨掛在嘴邊的辭彙,這一事情還提供了許多指責的彈藥:「如果一個男人不能照顧他的妻子,他有什麼能力管理國家?」
對此,莫迪的哥哥澄清道:莫迪的婚姻是在17歲時由父親根據傳統習俗安排,屬童婚範疇,在印度法律上不予承認,而且由於莫迪當時強烈抵制並逃婚,這個婚姻實際上名存實亡。
「要打造一個新印度,建立一個高效現代化的政府,沒有腐敗,讓印度擁有更多寬敞的道路、村莊通電、老百姓收入提高、打造更多的交通樞紐和大城市,讓印度能夠與中國媲美......」莫迪口才極佳,他不僅能幹,也極善於推銷自己的理念。
莫迪的家庭屬於印度低種姓的Ghanchis,這是一個以榨油為主的種姓。但莫迪的父親一直在火車站開茶攤。莫迪小時候經常去幫父親賣茶,早年的歷練使他的溝通技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2005年,記者通過其私人秘書庫馬爾採訪到莫迪時,確實能感受到他是一個非常好的傾聽者。
莫迪在競選期間,就多次利用自己曾是茶童的身份,組織全國各地的茶販政治集會,為自己以及印度人民黨造勢。在以往的印度競選集會中,各政黨為吸引更多選民大多需要施以各種小恩小惠,但莫迪的政治集會卻是另外一種情況,為防止人滿為患,主辦者不得不對參會者採取收費方式。
或許與自己不斷地推銷以及古吉拉特的成功有關,莫迪不僅日益受到印度經濟精英的稱讚,在印度許多城市裡的中產階級以及年輕人都成為莫迪的狂熱支持者。莫迪的粉絲超越了印度政治傳統中地理、政治和社會階層的界限。
他們對於莫迪所提出的建設一個著眼於人才、傳統、旅遊、貿易和技術的「新印度」充滿期待。儘管人們對莫迪能否把古吉拉特的經濟成就擴展到整個印度並沒有十分的把握,但是從地方走進中央的莫迪,所顯現出來的治理才能及政治決斷力,足以使其成為目前印度最有號召力的政治家。
特約撰稿員/唐璐 記者/漆菲(發自印度新德里,瓦拉納西)
本文刊載於《鳳凰周刊》2014年第17期總第510期
推薦閱讀:
※【惟我獨尊】在周恩來總理的遺體前
※★周恩來[周總理]★周恩來的一次融冰之晤
※??清明節到了,他沒有子女,讓我們祭奠一下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吧!
※「十里長街送總理」靈車首次展出 內景曝光
※揭周恩來總理一生有驚人「六無」(組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