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光明論壇·溫故】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作者:於建福 《光明日報》( 2017年02月13日02版)

  【光明論壇·溫故】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中強調:「法律的生命也在於公平正義,各國和國際司法機構應該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真正做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語出儒家經典《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這是殷代仁者箕子從紂王囚室里放出來後,在回答周武王如何循天理以治天下的諮詢時所發表的卓見:為政者應處事公正,沒有偏私和陂曲,遵循先王正義而行;沒有亂為私好或謬賞惡人,遵循先王正道而行;沒有亂為私惡或濫罰善人,遵循先王之正路而行。沒有徇私枉法或結黨營私,先王所行之道就會寬廣順暢;沒有阿黨與偏私,王者所立之道就會井然有序;沒有處事反覆無常,先王所立之道就會正直而通暢。君王聚合民眾有其準則;民眾歸順君王也有其準則。概言之,「王道」乃聖王所立所行的大中至正、「無偏無黨」、天下歸仁的「至德要道」。

  成就「王道」,宜「法先王」。孔子鑒於「政由五伯,諸侯恣行,淫侈不軌,賊臣篡子滋起」而作《春秋》,「明王道」,「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效法傳承古聖王之道為己任,首倡「中庸」至德,「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構建王道仁學,謀求「天下為公」「天下歸仁」的大同盛世。面對「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的殘酷現實,有感於「王者之不作」「民之憔悴於虐政」,孟子「言必稱堯舜」,呼籲統一天下、消除暴政的賢君儘早出現;主張為君為臣者必守「規矩」且「法堯舜」,為君者應效法堯而盡君道,切不可殘害民眾;為臣者應事君以敬,效法舜而盡臣道。

  成就「王道」,必「以德行仁」,讓民眾心悅而誠服。儒家「法先王」所推行的「無偏無黨」之「王道」,有別於假借仁義而偏離正義的「霸道」。在孟子看來:「以德行仁者王」,依靠道德,施行仁義而統一天下的叫做「王」,商湯、文王便是如此,會令百姓心悅誠服,就像孔子的弟子信服孔子一樣;「以力假仁者霸」,依靠武力假借仁義之名而統一天下的叫做「霸」,靠武力使人服從,並不是真心服從,只是力量不足以抗衡。

  成就「王道」,必「行仁政」,興教化。孟子主張效法先王而「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確信「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如果施行仁政來統一天下,沒有誰能夠阻擋得了。行「仁政」的起點就是解決民生問題:「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讓生有所養,死得安葬,不留任何遺憾;行「王道」根本之策在於興辦教育,明於孝悌,百姓溫飽無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成就「王道」,必基於人心人情,合乎禮義與道義。《新序·善謀》稱:「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禮義。」基於人心,顧及人情,而不放縱人情,必以禮義節制;以禮義節制人情也不可超過限度,否則會使人產生隔膜,進而偏離王道政治。將人情和禮義有機結合,乃行王道之坦途。成就「王道」,須協調禮、樂、政、刑四者關係而不偏廢。此即《禮記·樂記》所謂:「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悸,則王道備矣!」若能用「禮」來節制人們的性情,用「樂」來調和人們的言論,用「政令」推行政事,用「刑法」防禍於未然,禮、樂、政、刑四者相互作用而不相衝突,那麼,「王道」政治就得以完備。

  成就「王道」,必「公」必「正」必「誠」。《呂氏春秋·貴公》提出:「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宋儒程顥明言:「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偏者,霸者之事也……故誠心而王則王矣,假之而霸則霸矣。」王霸之別在王者「心正」,奉天理之公正,懷以誠正之心;霸者用其私心,而偏離仁義,必失公道。

  21世紀人類正致力於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傳統文化智慧寶庫中「以德服人」「尚中貴和」「無偏無黨」的「王道」政治,「天下為公」「天下歸仁」「協和萬邦」的價值理念,「民胞物與」「修己以安人」「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修其身而天下平」的聖賢之道,必將為破解人類面臨的功利偏私、貪婪無度、道德失范、公正危機、秩序混亂之難題,抑制諛上欺下、畏強凌弱、頤指氣使、巧取豪奪、恣意妄為的「霸權」行徑而提供理論借鑒,為攜手構建「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提供道義支持。

(作者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中國孔子研究院尼山學者)


推薦閱讀:

盛放不一樣的煙火丨政治學人圓桌論壇 第012期
漫天雪論壇對聯酬唱版出對句(二)
國內幾十個最著名的論壇

TAG: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