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家庭]龐留安: 只為3000名留守兒童有個家

兩個平凡的農民,撐起了一個有眾多成員組成的大家庭;無疆的大愛,將浚縣善堂鎮石佛鋪村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和留守兒童聯繫了起來。自從1997年創辦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以來,石佛鋪村村民龐留安和妻子朱素紅累計為3000多名留守兒童傾注了大量心血。正是這份無私的愛,讓龐留安夫婦得到了社會的肯定。12月12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龐留安家庭因「愛小家同時愛大家,以實際行動樹立良好家風」獲評全國文明家庭」稱號,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

愛小家,悉心照顧患病父親

12月26日傍晚,記者見到龐留安時,他正在為「留守兒童之家」釘一些「上下樓梯,請勿擁擠」的提示牌。「孩子多了,安全問題就特別重要。趁現在孩子們沒過來,我得先把提示牌釘好。」龐留安說。

冬季天黑得早,如果不是周末的話,平時來「家」里讀書學習的留守兒童不多,這為龐留安夫婦留出了一點兒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家。

「家裡老人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我哥哥、妹妹都在外打工,幫不上忙。」龐留安說,他的父親今年已經75歲,近幾年又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和妻子只好每天擠出時間,交替照顧年邁的父親。

用「擠」來形容龐留安夫婦節省出來的時間並不為過。龐留安是善堂鎮迎陽鋪中心校教導處主任、畢業班班主任、語文教師和鄉村學校少年宮副主任,還是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的負責人。工作時間,他要給六年級的學生上語文課,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課餘時間,他要照料迎陽鋪村和石佛鋪村的留守兒童,幾乎沒有空閑時間。朱素紅承擔著全校的英語教學任務,本來空閑時間就不多,今年由於學校師資緊張,她還得兼顧一年級的語文課。於是,每天5時30分起床,下班後第一時間趕回「留守兒童之家」就成了龐留安夫婦幾乎固定不變的生活節奏。

「我父親還患有高血壓,每天都要吃藥,可他自己生活沒法完全自理,我和素紅就交替著去照顧他,給他喂飯、喂葯、剃鬚。」龐留安說,之所以夫妻倆要交替照顧,還是因為「留守兒童之家」得留人,「孩子們經常過來打球、盪鞦韆啥的,為了安全,總得留個人照應著。」

割捨不下村裡的 留守兒童

對留守在家的孩子們來說,龐留安和朱素紅的關心照顧就像父母一樣。11歲的張雨潔和6歲的張智恆姐弟倆就有這樣的感覺。因為就住在石佛鋪村,放學後,張雨潔經常跑到「留守兒童之家」看書。而還沒上小學的弟弟更是把這裡當成了家,整天在這裡玩耍。

張雨潔的父母都在山西打工,每年只有收秋、過年的時候才回家,有時甚至過年時也不回來,姐弟倆只能長期和姥姥一起生活。對於父母,姐弟倆並不願多說,在他們的印象里,父母的形象更多是在網路視頻時,屏幕中的一個個畫面。但現在,龐留安給了他們一個實實在在的、溫暖的家。「龐老師和朱老師會給我們講故事、輔導功課,不光是我,其他來這裡的同學也都很喜歡龐老師和朱老師。」張雨潔說。

「老人帶孩子還是沒法代替父母,且不論生活上的照顧,單單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就沒法彌補。」龐留安說,他和妻子都是教師,實在放心不下這些孩子,於是從1997年7月起,他們就讓自己的小家變成了孩子們的「大家」。20年來,這個家裡的孩子累計已有3000餘名。

家人的支持讓 他們堅持走下去

龐留安夫婦的愛心路已走了20年,在這條路上,離不開家人的支持。「我哥和妹妹都特別關心我們,雖然他們經常在外打工,但回家的時候,總是儘力幫我們照顧老父親。」龐留安說。

令龐留安慶幸的是,自己的岳父身體還不錯,對他們所做的事兒也非常支持。「我岳父經常說,『我能吃飽穿暖,照顧自己,你們好好忙自己的事業,把村裡的那些孩子照顧好』,這讓我特別感動。」龐留安說,除了岳父,自己的子女對他照顧留守兒童的事兒也非常支持,兒子大學畢業後在海軍服役,一年只能回來一次,但每次回來,都要選在寒暑假期間,幫忙照顧留守兒童,「上高三的女兒也很理解我們,一再提醒我們注意身體。」

「黨和國家給我們這麼高的榮譽,我說什麼也得把『留守兒童之家』辦好,把孩子們照顧好。」龐留安說。

推薦閱讀:

應不應該打孩子?
由於父母的影響,童年陰影很重怎麼辦?
是否父母們都很難避免的會對子女產生「債主心理」?
我人生中的悲與喜
如何跟老婆說以孩子為重,讓她不去上班?

TAG:兒童 | 家庭 | 文明 | 留守兒童 | 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