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衛國風雲》之第三十二回 聘楚國 襄公受教142

公元前542年十二月,為履行宋國蒙門盟約,衛襄公去楚國朝拜楚孺子王郟敖,同時向楚國繳納貢幣,衛大夫北宮佗陪同前往。途中,衛國君臣路過鄭國北林,鄭大夫印段奉鄭簡公之命到北林慰問了衛襄公一行,印段用規範的聘問之禮和慰勞之辭拜會衛國君臣。衛襄公很受感動,就令北宮佗到鄭國都城回拜鄭國君臣。朝拜時,鄭大夫子羽作為陪同,大夫馮簡子與太叔以大禮出城迎接。拜會完畢,北宮佗回來對衛襄公說:「鄭國人很有禮節,此數世之福也。其後無大國可討也。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禮之於政,猶熱欲濯也,濯以救熱,何患之有?」意思是說禮儀在政事中正像用水洗澡一樣,可以洗去因天氣帶來的炎熱,像鄭國這麼有禮儀的國家,可以用禮儀消除因其他疏忽帶來的麻煩,鄭國不會有什麼大的禍患。衛襄公覺得北宮佗的話很有道理,對鄭國的禮儀讚歎了許久。

一路曉行夜宿,衛襄公君臣來到了楚國,拜見過楚孺子王郟敖,又繳納了貢幣。郟敖也以禮殷勤接待,並讓朝臣與襄公晤面。北宮佗見楚令尹公子圍儀錶威嚴,儼然一副君主的模樣,就對衛襄公說道:「令尹貌似君矣,將有他志焉。雖獲其志,不能終也。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令尹將不免於禍患。」衛襄公感到很奇怪,就問北宮佗:「何以知之?」北宮佗回答說:「詩曰: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意思就是老百姓不願意讓不受尊重的人高居上位,他就不可能得到善終。

衛襄公又向北宮佗詢問道:「何為威儀?」北宮佗回答衛襄公說:「有威可畏謂之威,有儀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於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其族,宜其家。《周書》數文王之德: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言畏而愛之也。昔紂王囚文王於羑里,諸侯從之於囚,紂王懼而歸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蠻夷率服,可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之,可謂則之。文王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此可謂之有威儀也。」北宮佗對衛襄公說了這麼多話,意在告誡襄公,作為一國之君,一言一行都要為人師表,為國人做出表率,讓人們對他既畏懼又崇敬,人人競相效仿,達到天下大治。衛襄公聽了北宮佗的這一通長篇大論,沉吟良久,若有所思。北宮佗又稱北宮文子,是衛國宮室後裔,北宮氏家族,北宮括之子,在衛國世代為卿。

春秋時期的鄭國地處列國之中心,國力相當於一個中等諸侯國,不算弱小也稱不上強大,時常受到晉楚兩大國的欺負和討伐。南方的楚國就隔三差五地跑到鄭國折騰一番,弄得鄭國人整日擔驚受怕,苦不堪言。為了求得國內和平,鄭簡公將鄭國貴族公孫段的女兒許配給了楚國公子圍,企圖交厚於楚國。公元前541年正月,公子圍的聘使到了鄭國,要到公孫段家迎娶新娘,楚國大夫伍舉做他的副使,他帶的娶親隊伍浩浩蕩蕩,還邀會諸侯到鄭國虢地與之會晤,以尋宋國蒙門之約。此時,公子圍已是楚國令尹,成了楚國的二號人物。

是年三月,諸國大夫應邀到虢地會盟。盟會上,公子圍使用了君王使用的飾品和器物,車駕前後各有兩名衛兵扈從,儀仗也非常威風。這反常的行為引起了鄭國執政大夫子產的懷疑,他根據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初步判定公子圍帶兵迎親動機不純,當機決定將其拒於城之門外。公子圍帶眾人來鄭國迎親,本來打算借娶親之機入城襲擊鄭國,公子圍要求住進鄭國都城內的館舍中。鄭國令軍士執戈登陴堅守城池,拒絕他們帶兵入城;又讓經常出使外國的子羽與他們交涉,讓他們住在國都外的旅館裡。公子圍無奈,只得與眾軍士住在城外。

楚國向鄭國行了聘禮,將要率人入城迎親。子產甚為憂慮,使子羽辭之曰:「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城外空地上聽命。」公子圍命大宰伯州犁對曰:「君辱貺婚寡大夫圍,謂圍將使公孫段撫有而室,圍在國內布几筵,告於庄王、共王之廟而來。若在野外賜婚,是委君貺於草莽也,寡大夫圍亦不得列於國內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享矇騙其先君之名,將不得為寡君老,寡大夫圍則無以返國復矣。唯大夫圖之。」子羽回答說:「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公孫段之祧乎?」楚大夫伍舉知道鄭國對他們已經產生了戒心,國內也早已做了充分防備,料定迎在親期間難以施展手段,於是就承諾不攜帶任何兵器,請求讓他們提著空袋子進城迎親。鄭國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同意公子圍進城迎親,如期兌現了婚約。經歷了一場波折後,這樁政治婚姻才算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史臣賦詩嘲諷公子圍曰:

驕橫跋扈性乖張,何事威儀效楚王?

弒君戮侄遂異志,最終難逃頭懸樑。

衛大夫齊惡參加了這次虢地會盟。當時,諸國大夫對公子圍的這種無禮和僭越行為議論紛紛,說公子圍如此張揚,將來必有禍患。衛大夫齊惡不同意這種說法,在與諸國大夫爭論時,他說:「苟或知之,雖憂何害?」意思是說事先知道有憂患,但提前做了防備,就是有憂患又會有什麼危害呢?虢地盟會結束後,鄭大夫子羽和子皮對各國大夫的議論作了一番評價,他們認為魯叔孫豹和宋向戌說得很好,而齊、衛、陳三國大夫就恐怕難免於災難。衛大夫齊惡雖有憂患感,但沒有認識到它的危害,災禍就必然會降臨到他的頭上。後來的事實果然被鄭國兩大夫言中,齊氏一門被衛靈公翦滅殆盡。

公元前540年春,晉平公派正卿韓起出使魯、齊、衛三國,意欲加強與盟國的友好關係。韓起從齊國返回晉國,途中訪問了衛國,衛襄公在宮中設宴招待了他。酒席間,衛大夫北宮佗為韓起朗誦了詩歌《淇奧》,這是讚美衛國先君衛武公功德的一首詩,北宮佗的用意是用武公來比喻韓起。韓起聽罷,很受感動,也馬上吟哦了衛文公的《木瓜》一詩作為回報,意思是他將要厚報衛襄公給他的恩惠。是年,楚令尹公子圍殺了侄兒郟敖而自立,是為楚靈王,北宮佗的判斷十分準確。是年,北宮佗率兵隨晉、魯、齊、宋、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諸侯大夫討伐鄭國。

公元前538年夏,楚靈王威風八面,邀請各國諸侯在楚國申地舉行會盟,企圖以會盟的形式謀求霸主地位,但賴國、羅國、傅國、魯國、曹國和邾國都不買楚靈王的賬,沒有參與申地之會,衛襄公託辭身體患病也沒有赴會。盟會上,楚靈王不以為意,處處表現出驕縱跋扈的習氣,當場侮辱諸侯使臣,殺死無辜的下屬,對赴會諸侯也毫無禮貌。是年,楚靈王聯合蔡、陳、許、頓、胡、沈、淮夷等國出兵攻吳,楚令尹屈申率軍圍攻吳國故都朱方,破城後俘獲了齊逃逸大夫慶封,楚靈王誅殺了慶封及其家族。其後,諸侯之軍攻打賴國,破城後滅亡賴國。賴國,其開國始祖叔穎,周文王之子,因為伐紂有功,被封在賴地,今湖北隨縣東北。是年,繒國投降楚國。繒國,為與夏同姓封國,故城遺址位於今山東省蒼山縣境內。是年冬,吳國大舉反攻,先後攻下了楚國的棘邑、櫟邑、麻邑等地。次年,楚國聯合越國攻打吳國,大敗於鵲岸,今之安徽銅陵一帶。

公元前536年夏,宋國發生了一場內訌,宋國貴族華氏發動叛亂,宋平公派兵攻打華氏,宋大夫華合比出奔衛國避難。公元前535年夏四月初一日,衛國和魯國都看到了日食。古代人很迷信,認為發生日食是上天要降禍於人間的徵兆。晉平公向大夫伯瑕詢問:「誰將承受日食之禍?」伯瑕回答平公說:「衛魯皆受其禍,衛禍大而魯小。」晉平公感到不可思議,接著又問伯瑕:「何故?」伯瑕回答說:「日食由衛至魯,故衛國災難大於魯國。災大者咎其衛君,魯國將折其上卿。」晉平公還是不理解,繼續詢問伯瑕道:「詩曰:彼日而食,於何不臧。何也?」伯瑕只得繼續向平公解釋:「不善理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為善,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故為政不可不慎也。為政務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晉平公聽罷這番話,深以為然。後來的發生的事情果如伯瑕所言,是年八月,衛襄公病死;十一月,魯大夫季孫宿卒於魯地張本。

衛襄公死後,晉國沒有派人前往弔唁。晉國的大夫們對范士鞅說:「衛人事晉最睦,晉不禮焉,庇其賊人而取其土地,故諸侯有貳心。詩曰:鶺鴒在原,兄弟急難。詩又曰: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兄弟不睦,有喪不弔,何況遠人,誰敢歸之?今我不禮於衛君之嗣,衛人必然叛我,是晉國自絕於諸侯也。」范士鞅又把這番言辭告訴了晉正卿韓起,當時韓起主政晉國。韓起聽罷,覺得大夫們說的有道理,就採納了晉大夫和士鞅的建議,遂派遣范士鞅去衛國弔唁衛襄公,還把過去侵佔衛國的戚邑及懿氏的土地歸還給了衛國。衛大夫齊惡到周朝向周景王報喪,並請周景王頒布誥文肯定衛襄公。周景王派郕簡公到衛國弔唁,並發文告追命了衛襄公。文告曰:「叔父升天,在我先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亞圉?」高圉、亞圉都是周王室的先人,是殷商時代著名的賢哲人士。周景王對死去的衛襄公給了很大的面子。

衛襄公的夫人姜氏沒有兒子,他寵愛的一個叫婤姶的侍妾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叫孟縶,孟縶患有足疾,平時走路一顛一拐,無法正常行走。晉韓起為政朝聘於諸侯的那一年,即公元前540年,婤姶又為衛襄公生下了次子公子元。當初,婤姶懷上公子元的時候,就假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見衛國先君康叔對她說:「汝將生子,將有衛國,取名曰元。」她把這番謊話告訴了大夫孔成子,孔成子又把這番謊話告訴了衛襄公,衛襄公聽了這番謊話,高興地說道:「此天意也!取名曰元。」衛襄公病死時,公子元的年齡還不到六歲,衛國朝廷正在為立誰為君發生著一場爭議。相國孔成子對人說,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見衛康叔對他說:「立元為君,余將使孔羈之孫圉和史苟相之。」孔圉的家族是衛國世家,相國孔成子是孔圉的曾祖父,史苟則是當朝大夫史朝的兒子。大夫史朝也夢見康叔對自己說:「余將命爾子苟與孔烝鋤之曾孫圉相元。」史朝趕忙找到孔成子,把自己的夢境告訴了他,兩夢情況相合,孔成子假裝感到很驚奇。

立君這事不是小事,掌握衛國政權的孔成子也不敢馬虎,他就用《周易》來占筮這事。占筮前,孔成子祝告說:「元希望享有衛國,主持國家。」占筮的結果是得到了《屯》卦。卦曰:元享;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卦辭的意思是說,佔到此卦,可舉行大享的祭禮,是有利於占問的;不可有所往;有利於建立諸侯。孔成子心裡不踏實,他又祝告說:「我還是想立孟縶,希望能得到神靈的允許。」結果得到的《屯》卦變成了《比》卦。卦曰: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卦辭是說,佔到此卦則吉;原來的占筮善,占向長期的吉凶則無災患;不安之國,即不願臣服的諸侯國,後來到的有凶禍。《比》卦講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比關係,卦辭是講諸侯與國王之間的臣屬關係,諸侯應親比臣服於國王,否則則凶。到底該誰享有衛國,本文作者也糊裡糊塗。

孔成子拿不定主意,就把卦象拿給史朝看,史朝說:「元亨,即元將享國,又何疑焉?」孔成子說:「元,不是說長子嗎?」史朝回答孔成子說:「康叔為元取名,就可以說是長者了。孟縶不能叫做長者,他不能列為宗主。繇辭說:利建侯。嫡子嗣位則吉利,還建立什麼侯?立侯就不是嗣位。兩次卦像都是那麼說的,您還是立元為好。康叔命令了我們,兩次卦像又告訴了我們。占筮和夢境又相吻合,這是周武王所經歷過的,為什麼不聽從呢?腿腳有毛病的人,只能待在家裡閑居。國君要主持國家,親臨祭祀,奉養百姓,事奉鬼神,要參加朝覲和諸侯會見,又哪裡能夠閑居呢?各人應按照他所有利的方面去做,不也可以嗎?」其後,兩人借夢說事,又在密室里嘀嘀咕咕說了不少私房話,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廢長立幼,擁立公子元為君。是年冬十二月,衛人安葬了衛襄公。明年初,孔成子和史朝擁立剛滿六歲的姬元即位,是為衛靈公,衛國的第二十八任國君,以孔圉和史苟為大夫輔佐靈公,孔成子和史朝兩位老臣留朝輔政。真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得來全不費工夫。後人有詩嘲諷二公曰:

立君非同尋常事,緣何因夢占筮之?

廢長立幼取禍道,安知二公不徇私?


推薦閱讀:

巒頭著作《地理啖蔗錄》袁守定撰| - 龍行天下風水論壇[原名:神州風水主論壇]中國風水網,堪輿學,風水學,風水知識,風水學習,名人風水,風水寶地,陰宅風水,陽宅風水。 - Powered by PHPWind.net
【國風】第八期同題比賽(三十二) | 謝姝 (晴兮)
詩經·國風·檜風 (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卷八 八之三〔國風〕
中國風水〈〈尋龍點穴〉〉十五秘訣

TAG:風雲 | 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