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十位降將,李成棟有爭議,祖大壽很可惜
讀過明史的朋友對「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的確,明朝非常有血性,無論是對北邊的游牧民族入侵,還是對西方殖民者的侵擾,大明都是毫不客氣地給予反擊。但是,在明朝末年,有變節行為,投降清軍的大明將領亦不在少數。在此,縱橫國史就來給各位說說這十位變節的明軍將領,洪承疇很無恥,祖大壽最無奈!
第十位、李永芳。作為第一位投降後金的明軍將領,李永芳所起到的破壞性還是相當大的。原為明軍游擊的他,雖然官職不是很高,但他卻起到了示範性作用,開了明軍將領投降後金的惡例。此外,他還娶貝勒阿巴泰之女為妻,甘願做馬前卒,舉起屠刀指向自己的同胞。後來,他又拒絕遼東巡撫王化貞的策反,瀋陽、遼陽的丟失與此不無關係。
第九位、孔有德。海盜出身的孔有德原本是皮島守將毛文龍的部下,是抗擊後金的一員優秀將領,史稱他「驍勇善斗,臨陣先登,為諸將冠」。後來,因毛文龍被殺,以及在軍餉補給等問題上與朝廷發生衝突,接連發動吳橋兵變和登萊之亂,緊接著便投降後金,被封為恭順王。順治六年,孔有德被封為定南王,出征廣西,剿滅各地八桂大地各路起義軍。順治九年,孔有德被名將李定國擊敗,於桂林自焚而死。
第八位、劉澤清。出身行伍的劉澤清在崇禎年間因抵抗後金入侵以及鎮壓農民軍立下赫赫戰功,很快便從一員小兵升為總兵。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逼近北京,時任山東總兵的劉澤清按兵不動,以致北京陷落,明朝滅亡。後來,劉澤清防守揚州、淮安等江北重鎮,拱衛南明弘光政權,誰知清軍一南下他便立刻投降,以致史可法孤軍作戰,不幸犧牲。不久,劉澤清反叛清軍,暗中聯絡各地義軍,行動失敗後,被凌遲處死!
第七位、劉良佐。崇禎年間,曾在宿松、廬州等皖北地區統兵與農民軍作戰,斬獲頗多,累功至總兵。崇禎十五年,劉良佐會同鳳陽總兵黃得功在潛山大敗張獻忠,迫使其逃往四川。南明立國於金陵時,劉良佐為江北四鎮總兵之一,但其軍紀敗壞,時常擾民,而且與高傑矛盾很深。弘光帝被俘虜後,劉良佐直接帶著10萬軍隊投降豫親王多鐸,然後揮戈江陰,攻破城池。
第六位、左夢庚。若說明末最懦弱,最沒骨氣的將領,左夢庚當之無愧!要知道,他的老子左良玉也算是驍將一枚,經常吊打張獻忠等農民軍首領,並受封為寧南伯,平賊大將軍。可是,左夢庚連他老子一半的血性都沒有,清軍南下武昌時,手握八十萬大軍的左夢庚居然向人數不到一萬的阿濟格投降,實乃千古未有之奇聞也!可悲、可嘆、可恨!
第五位、李成棟。這是一位爭議比較大的人物,用「忠」或「奸」都很難以概括他傳奇而又可恨與悲壯的一生。李成棟早年參加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後來追隨高傑歸順明朝,高傑死後,轉投清軍。投靠清軍後,李成棟參與「揚州十日」,主持「嘉定三屠」,攻滅南明隆武帝和紹武帝,罪大惡極!不久,李成棟反叛清朝,重新歸順南明,在信豐一戰中,溺水身亡!
第四位、吳三桂。這絕對是一位臭名昭著的降將,若不是因為他「衝冠一怒為紅顏」,估計清軍一輩子都得待在關外這冰天雪地里。清軍入關後,吳三桂甘願做馬前卒,揮師南下追擊李自成,剿滅各地反清義軍。此外,吳三桂還派兵深入緬甸境內,活捉永曆皇帝,並將他絞死。
第三位、洪承疇。在明清兩代都能身居高位的洪承疇絕對是最無恥,無可恨的降將,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一、建議清軍入關,為多爾袞全盤謀劃。其二、制定大清開國典章制度,穩定政權。其三、鎮壓南明忠義之士,向自己曾經的同僚舉起屠刀。其四、經略西南五省,打斷南明復興之路。
第二位、祖大壽。薊遼督師袁崇煥曾經說過,五年平遼計劃能否實現,祖大壽是關鍵人物之一。從事實上來看,祖大壽算是比較忠於大明的將領之一。大凌河被困時,為了保全將士和居民性命,他假意投降皇太極,然後跑回錦州,繼續抵抗十幾年。松錦戰敗後,錦州彈盡糧絕,甚至出現人人相食之局面,為此祖大壽再次投降。但是,祖大壽投降後並沒有為清軍獻計獻策,也沒有向自己的故友舉起屠刀,這著實可貴!
第一位、孫可望。在順治年間,南明軍隊曾一度如同秋風掃落葉般席捲四川、雲南、貴州、兩廣、兩湖等地,定南王孔有德戰死桂林,敬謹親王尼堪在衡陽被擊斃,清軍為之震動。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作為南明軍事上主要支柱的孫可望因與李定國交惡而直接叛投清軍,並將西南軍事布防圖盡數獻出,大明復興的希望就此破滅!
您的關注、轉載、分享、收藏是「縱橫國史」創作的力量,您的評論、交流和指正是「縱橫國史」進步的推力。註:轉載時請註明出處,謝謝!
推薦閱讀:
※評說頗有爭議的多爾袞
※名家丨陳海良:中國當代書壇無可爭議的實力派!
※關曉彤發言引發了什麼爭議?
※跑步速度的最爭議議題──是步頻是步幅,還是兩全其美
※微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