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人生. 98
看清萬物本源悟出自在人生悟就是對世間種種現象,真;有小說,記一愛財如命之徒,進黃金山,山內遍地財寶;佛曰之二:人生最可憐乃嫉妒;佛曰之四:人生最大幸福乃放得下;受用終生;逆境的能力,有了病,也能正確對待,坦然處之,變有;一、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般人總是把對自己不友;二、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軀,身體上難;三、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人生最大的悲哀看清萬物本源 悟出自在人生悟就是對世間種種現象,真理的透徹了解,不為迷惑,開啟真智。悟,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保持自我並獲取幸福和成功。佛理睿智,盡解塵世孽緣;佛家真諦,感悟人生理義。人生在世,挫折是難免的。在困難面前,人的潛力是巨大的,如果能堅強、樂觀地面對人生,就能經受住考驗;如果再有博愛的心和寬廣的胸懷,那麼奇蹟就會發生。生命沒有什麼定義,生命也不需要定義。滿足與歡喜是真正的財富,你要追求成功,你要追求幸福,你要努力,你要得到一切的一切你想要擁有的。你要經歷它,感受它。 佛家講求悟。悟就是抓住因果關係,對事物發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領悟。人生於世,做過一些事,是對也好,錯也罷,還是論價值都不重要。關鍵在於悟,在於反思後的精進。活得明白,活得精彩,活得安心自在。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我們可以把生命每時每刻的不斷變遷看得清清楚楚,突破自我的局限,人生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凡是均有長有短、有陰有陽、有圓有缺、有利有弊、有勝有敗,人生需要忍耐,需要退卻,需要迂迴,需要超拔,面對挫折不急不躁,要經受人生的種種磨難和時代的考驗。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人們不僅要知道何時進取、衝擊,也要懂得如何忍耐、剋制,甚至退讓,才能求得全身遠禍,一生平安。 佛家人生感悟佛曰之一:人生最大財富乃健康。雖眾人皆知,但真正領悟,並非易事。試看古今中外之人,或為名所惑,或為利所動,或為官奔波,或為情煩惱。把名、利、祿、情,視為人生最高追求,素不知最大財富惟健康耳。有小說,記一愛財如命之徒,進黃金山,山內遍地財寶,徒驚喜若狂。終因貪得無厭,困於此山,山中又多了幾根白骨,豈不悲哉?!可見,健康最寶貴,乃人生最大財富。一旦想通了,什麼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為烏有。佛曰之二:人生最可憐乃嫉妒。嫉妒乃常遇之事,今日怕人超己,明日擔心落後他人,終日處在病態之中;而過往真正功成名就之人,都以嫉妒為可恥。歐陽修,北宋文壇領袖,當年識拔後生蘇東坡,有人便對歐陽修說:「東坡才情極富,若公識拔此人,只怕十年之後,天下人只知東坡而不知君也。」歐陽修一笑了之,依舊提拔。東坡脫穎而出後,更是感恩在心,他為歐陽修寫的悼文,名撼千古。 佛曰之三:人生最大敵人乃自己。此話最為重要。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如流氓、地痞、小人,此等衣冠禽獸之徒可惡之極,但看穿了,無非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能戰勝自己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怕的是患了病,茫然不知,處事猶豫不決,或過高估價自己,由此而自大;或過分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一旦戰勝自己,人生就會打開新的一頁。佛曰之四:人生最大幸福乃放得下。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鼓掌,有處世經驗者,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者更有自知之明。但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視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之,這就是一種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為樂事,便是一種極高境界。既來之,則安之,便是一種超脫,此種超脫又需多年磨練才能養成。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受用終生。歸納起來,便是擁有健康、拋棄嫉妒、戰勝自己、腳踏實地。這樣做人,便不會有煩惱,不會疾病滋生。人的疾病,既有病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後者對人的健康猶為重要。心理上有了承受逆境的能力,有了病,也能正確對待,坦然處之,變有病為無病。 佛家妙語,精誠之言一、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般人總是把對自己不友好的人,當成是自己的敵人,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因為外面的敵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備,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認識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處理。我們對自己的貪慾往往禁止不了,脾氣、瞋恨也化解不了,於是自己成為自己的敵人,處處招愆怨、惹災禍,所以人生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二、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軀,身體上難免會有老、病、死。其實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麼?是自私。人由於自私,不能擴大心量,不能進步成就,不能升華自己,所以一個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無病無痛以外,還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三、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沒有勢,也不是沒有地位,沒有職業等等。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不明理,不能認清世間的真相,不能認清人我的關係,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緣、因果,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四、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一般人犯了錯誤,如果是事情上的錯誤,還可以改正。最大的錯誤就是邪見,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誤解,認識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還自以為是,這是現代社會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五、人生最大的失敗是驕慢: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一個人如果自高自大、貢高我慢,不管走到哪裡里,都不會受歡迎,所以驕傲、傲慢是人生最大的失敗。六、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慾望:有人說,世間充滿憂悲苦惱,因為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滿煩惱、痛苦。什麼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說是飢餓,有人說是情愛,其實真正的煩惱痛苦是慾望。譬如我們對於錢財、美色、飲食的慾望,對於權力、名位的慾望,凡是與我有關係的都希望擁有。因此慾望叢生,當這些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生起了煩惱。所以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慾望。七、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時就怨天尤人,上怨蒼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幫忙。對眷屬、朋友、國家、社會都怨尤。甚至煩惱怨恨的時候,拿起家裡的茶杯桌椅來摔,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無明。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屬,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氣,真是何苦。八、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生死是人生的兩件大事,也是最大的憂慮。生時爭名奪利,爾虞我詐;一旦無常來臨,又恐事業、愛情、財富都將轉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時死時,隨時憂心忡忡,真是人生的大憂慮。九、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我們最大的過失,就是侵犯。侵犯人家的生命、財富,侵犯人家的名節,所謂殺盜邪淫,惡莫大焉。十、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讓我們感到苦惱不已,但是所謂「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何必爭來擾去,徒增苦惱!十一、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一個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長得很漂亮,也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寧可沒有才幹、沒有學問,但是不能沒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真正的美德。十二、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人要有勇氣,勇氣不是跟人家打架、毆鬥,也不是跟人家爭執、計較,最大的勇氣是自我認錯。覺得我不應該說這一句話,我不應該做這一件事,我不應該妨礙你。能懺悔認錯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十三、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穫。什麼是最大的收穫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穫。 十五、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什麼人最富有?什麼人最貧窮?貧窮的人是隨時想從別人那裡獲得,富有的人則是心存感謝,時時想要施與別人。所以,一個人能夠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擁有者了。 十六、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什麼是最大的修養呢?就是寬容。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待人要寬厚、要包容,不管別人待你好與不好,都能諒解,都能包容,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十七、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尊嚴,為此什麼都可以犧牲,但是在犧牲折磨的最後關頭還是要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所以每一個人對自己做人的尊嚴,要重視它,要保有它。 十八、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一般人總是從外在的物慾感官上尋求快樂。譬如一句讚美的話,就歡喜半天,但是讚美的歡喜一下就過去了;希望得到金錢的歡喜,但是金錢如水流,霎時用盡;希望得到旅行的歡喜,但是千里萬里眨眼過去,歡喜也會消失。唯有一種歡喜是永恆的,那就是法樂。法樂就是知識上、見解上、修行上、禪悅上的快樂,是能終身保有,永不逸失的。十九、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財富、名位是大家所熱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財富、名位,卻失去了平安,這樣的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意義。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謂平安就是福。二十、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我們經常聽到佛教徒勸人要發心。到底要發什麼心呢?要發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眾。譬如我說一句話對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對大家有利益,我修橋鋪路,只要能利益大眾,我就會發心去做,這是最大的發心。一縷佛光燃亮了希望 一盞心燈照亮著行程。宇宙與人生,只有平淡才是真實而恆常的。此外,「富貴風前燭,功名瓦上霜」,任你鶼鰈情深、義氣干雲、勛業彪炳、任俠豪情,都如同過眼雲煙、夢幻泡影。只有淡泊寧靜,才能於悠然自得中陶然忘機,澄澈性靈,還我天真,拓開光風霽月襟懷,綻射皎潔無瑕光輝,坐看白雲卷舒、鳶飛魚躍。此種淡泊平懷,便是人生的真味!一念心清凈,處處蓮花開,一花一凈土,一土一如來!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心勞日拙就是地獄。篇篇雋永,字字珠璣,闡釋佛禪智能,探討人生哲理。使讀者在欣賞此經典著作的同時,深刻地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禪的因緣;日漸的在生活中感受到禪的存在,體會到禪的意境,禪的意志,禪的宗旨。佛,不以敬畏,而是拈花微笑,去頓悟。汲取瞬間的領悟,不經意間,但可得之法門,滲透生命的玄機,能由一物而知天下,能由小事而識大理。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佛語悟人生,佛心看世界。煩躁的心只有沉浸在智慧中時才能獲得安寧,只有覺悟了的冷,才冷在滾滾紅塵中修心養性!<br />佛是一種境界,禪是一種生活,如果我們細細品味,就會感覺品佛讀禪,雖不求皈依三寶,卻借佛得到喧囂塵世中的一道清泉,一道靈光。於是在頓悟中我們獲得心靈的洗禮,如若憎懂狀態的當頭棒喝。人心總是輕易地從浮動處失去自我,總是輕易地滲入各種私心雜念,又總是被是非名利所糾纏,如果我們能讓自己靜坐凝思,把所有的私心雜念,是非名利統統拋棄,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限美好。天藍草綠,花開花謝,一切都如此美好,只要心平氣靜,那麼生活就能漸入佳境。六祖慧能禪師曾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為菩提,只是生活為心蒙上塵埃,只要我們用佛心智慧去清掃便自現寧靜天地。這禪言佛語讓人警醒之時,便是一種覺悟。 覺悟了人心從浮動處獲得純善的本性,那麼隨著靜坐凝思,一切雜念都會隨著天際的自然消失;覺悟了就隨著雨點的滴落,感受心被清洗;覺悟了就聽到鳥兒的呢喃,升騰一種喜悅的意念;覺悟了就會看到花兒飄落,有一種開朗的心情。覺悟了時,任何地方都是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機。這就是「心砥菩提亦空明,靜坐凝思天地空。」置身充斥迷惘的都市,你會發現,唯有覺悟了生命的真諦,才能充實度過生活的每一個浮雲之日;覺悟了世界的另一個樣子,生活的難題和煩惱即迎刃而解;覺悟了善惡之別,才能更加寬容和慈悲,樂觀而幽默??佛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遠在天邊,只要覺悟了,你就是佛,就能以一顆佛心面對看似複雜,實則靜的世界,就能享受快樂平和的人生。覺悟了就擁有了佛的智慧,就能從容面對生活,面對內心。將佛的智慧融入精神,融入生活和工作當中,就可以把生活、工作推向更高的意境,使精神更加充實,道德更加高尚,感情更加純潔,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品讀佛家經典小故事,讓你在輕鬆自然的享受中領悟佛的獨特思想魅力,讓你知道,佛雖不可視觸,卻可以由心感悟,所謂不立文字,自入人心。本書中每一則故事都充盈了佛家智慧,佛教經典,隱含無窮的人生真諦,讓你就此而悟,立地成佛。把生死看的淡了就會無懼 把錢看的淡了就會瀟洒人生 ,把感情看的淡了 就會無為無謂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隨心所至,便成樓台,逐意隨行,自成寶相. 最近從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句頗具道家思想的一句話,或許因為大學專業的緣故,一直以來就比較喜歡國學,喜歡儒家的處世哲理,也喜歡道家修身養性哲學,也信仰佛家大徹大悟從善的的釋然,記得曾有一位很有國學功底的朋友和我探討過這樣一句話:少儒,中道,老釋。儒、道、釋均乃大智,應熟思於常日,不拘時空,因事而異。但再想想,雖不盡然,仍有一定道理,值得回味。如果說儒家和道家屬於哲學的範疇,那麼釋家應該屬於信仰的行列。如果說儒家講的是社會,道家講的是自然,那麼佛家講的是人生。有人說當代一些中國人之所以可以壞的徹底、貪的醜陋,是因為缺乏信仰,無所畏懼。我想有一定道理。信仰的缺失泯滅了敬畏之心,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對前塵後世的敬畏。上善若水,水善利而萬物不爭,一切順其自然,泰然自若的心境,中道以養性,得以淡然處之,失以順其天時。老莊不像孔子,清風拂袖,怡然自得。繁華世間,入世芸芸,卻有幾人能如己所願?此時,出世的哲學令人豁然開朗: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少私寡慾,知足知止;知和處下,以柔勝剛;清靜無為,順其自然。理解了道家思想,其實也就是在光怪陸離、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給自己的心靈保留一片空白的凈土,這樣才不至於讓自己迷途,寵辱不驚,靜聽花開花落,去雕無意,觀雲捲雲舒。佛家的思想精髓:無緣大慈,通體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為了挽救眾生,出世,則是教一切眾生認識生命宇宙的真諦,脫離苦海,到達彼岸「沒有苦難,疾病,戰爭,貧富差別,不生不死,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佛的境界」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他們的楷模;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無為而治,順其自然,不強求,不逆天;佛教其實也是「以人為本」的宗教,佛教有「五乘佛法」,所謂「五乘」,是指「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五乘佛法」是佛陀為了教化眾生,依不同根性的眾生所施設的五種不同層次的實踐法門。也就是說,對方是什麼根器,佛陀就施予什麼教化,因此在「五乘佛法」里,佛陀為「人乘」性格者說受持三皈五戒,可脫離三途而生人道;為「天乘」性格者說修十善法,可生天界;為「聲聞乘」性格者說修四諦法,可脫離三界而成阿羅漢;為「緣覺乘」性格者說修十二緣起法,可脫離三界而成辟支佛;為「菩薩乘」性格者說行六度法,可越三界二乘的境界,得無上究竟的成佛果位。佛學的博大精深,非哲學所能形容,用妙智來形容都不足!很多人都說佛學是使人消極的,逃避現實的!其實不然,真正理解佛學的人明白,佛學並不是教人消極,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對待眾生事物,佛家也講精進,世尊教化我們諸惡不做,以善為本,多做善事!不求名利而為善,以空的佛心做善,這裡說空並非眾生所說的沒有,空指的是天空雁過無痕的空,不執著的放在心中,心性依然明凈!就用上了觀,觀是什麼了,觀就是照,照自己的佛性,性是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的!每個人都有佛性!只是被六塵所擾,給掩蓋了,六根六塵六識,十八因緣都是外界的,他們都是由性的驅使下才能存在的,只是世人誤以為是十八因緣才是我,我是真實存在的,世人所說的我,其實並非我,世人所說我,有生有滅的,如水中月鏡中花不存在的,不會永恆的,就像一場夢,醒來了,什麼都沒有了,生老病死再所難免,惟佛性才是永恆,看不見摸不著,無窮無盡的,只要明心了,就能見性!不住生相!既能見性,有些人口口聲聲我信佛,孰不知他並非信佛,而是迷,迷什麼了,求神拜佛祈求名利財富,那也是痴,也是慾念,所以不能明心見性,方證菩提,所以世尊教化我們,舍下,隨緣自在!心性也重要!禪宗講頓悟漸悟,凈土宗講佛號得悟,密宗講持咒得悟,這些都是一些修道的方法,不管修哪個,這裡都離不開照,照心性,不是只有口,不用心的修持,所以心性非常重要,真心修道,不是在修的時候就理解照做,不修道的時候,就無所謂,不想,不照了,但也不要刻意的去做,那也是一種痴念,惟真心領悟接受自然解脫,念起不留念,活念,並非死念無情,積極救度眾生,樂觀活潑學佛,自度度人,不執外相,明心見性不法執,願眾生髮心性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你最有好感或最喜愛或最尊重的佛、菩薩或善知識是哪位,你個人最中意的修行法門是哪個?
※在修行中,您是如何落實戒定慧的?
※佛教的心智修養——內觀
※《地藏法門大氣電波傳播》
※佛教慈悲理念及其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