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如何應對?看看專家怎麼說

性格懦弱、內向、孤僻,或家庭背景不一樣的學生更有可能成為受欺凌的對象。

在今年4月27日,廣州市發生了一起中學生因遭受校霸欺凌而墜樓自殺的事件。校園欺凌會帶來許多危害,不僅容易使受害者成績下滑,還會對其情緒和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其自殺。

除了中國,校園欺凌問題在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比如2015年11月在美國的得克薩斯州,一位十八歲的高中女學生Brandy Vela因為肥胖受同學欺凌,以致在家人面前舉槍自殺。警方調查還發現她的同學在臉書(Facebook)上給她申請了不同的假賬號,把她的手機號碼放在假賬號上,然後說她願意免費給予陌生人進行性服務。在法國也有超過70萬名學生在學校里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欺凌,法國電視劇Marion Fraisse講述的就是關於Marion在學校里遭到欺凌的故事。該故事取材於現實生活。

一、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

根據調查和研究,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學校教育缺失

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習難度大,考試所帶來的壓力容易使學生產生恐慌和恐懼的心理。許多學校只重視知識教育,而缺乏對學生的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流於形式,也沒有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這些都導致學生無法衡量自己的行為將造成的後果,欺凌現象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2. 教師缺少對學生的關愛

有些教師對學習不好的學生缺乏關愛,甚至孤立、歧視他們,或者向家長告狀,導致師生關係不融洽,使學生產生懼怕、壓抑甚至反抗心理。

3. 家庭教育缺失

如果學生家庭缺乏親情,對其缺少關愛,缺乏管理教育,就容易造成孩子沾染社會不良習氣,形成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研究表明(價值工程,P.252),父母與子女缺乏交流、對子女缺乏管教使得孩子形成心理創傷,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發。

4. 家長素質欠缺

在激烈的現代社會競爭中,許多家長變得浮躁、虛榮和功利,不能正確對待孩子及孩子在學校的學業成績,使孩子長期處於不良的家庭環境中,嚴重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5. 法律法規的缺失

學校對校園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處罰無力,不能讓施暴者受到應有的懲罰,縱容了施暴者的行為。由於現在提倡說服教育,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甚至公安司法機關已無法剝奪施暴者的受教育權,尤其是法律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可免除一切懲罰。

6. 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由於社會競爭激烈,很多人認為只有處處佔上風,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加之部分影視劇大力宣揚社會成人特權強權思想以及新聞媒體過分渲染,這在思想意識上起到了對欺凌行為慫恿和默許的作用,使得欺凌現象的更加頻發。Juan Luís Benítez和Fernando Justicia的研究表明,長期接觸涉及高度暴力的電影、電腦遊戲、音樂以及刊物的人與欺凌行為有關。

二、校園欺凌人群的特點

1. 哪一類學生更容易遭受校園欺凌?

一般來說,性格懦弱、內向、孤僻,或家庭背景不一樣的學生更有可能成為受欺凌的對象。另外,一些相對的弱勢群體,例如殘疾人、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欺負。根據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獲得的問卷調查結果,20%左右的學生每學期有多次被排擠、起綽號、被嘲笑、被諷刺的經歷。調查顯示,有差不多三億的工人每年離開家鄉到異地打工,這些工人的孩子一年難得有機會見到他們的父母,這些長期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往往非常內向,在學校中也是最容易被欺凌的對象。

2. 什麼樣的學生愛欺負人?

天生很少接受愛的教育、從小被家庭溺愛、缺乏包容心、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和支配他人的孩子,尤其是受到困難和挫折後,容易欺凌他人。在美國教育部以及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各自所做的調查中顯示:一些好勝心強和受到父母溺愛的孩子,很容易要麼過於自信,要求同伴服從;要麼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地隨意指使他人。

事實上很多欺凌他人的學生由於同伴的壓力,有時也成為被欺凌的對象。2012年廣東省的一項報告顯示:參與欺凌他人的中學生中,有五分之一也成為被欺凌的受害者。

三、有關校園欺凌的實證研究

西方許多研究發現,遭受欺凌的學生比沒有受欺凌的更容易出現問題行為,學習成績也會下滑。一項對中國東部某富裕省份的大、中、小城市的中學生進行有關校園欺凌行為的問卷調查和抽樣訪談結果發現,636名學生中,有55個中學生報告他們在過去的一年裡被欺凌過。統計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校園欺凌也會增加學生問題行為的發生概率,導致其學習成績下滑、情緒低落,嚴重的受害者會產生抑鬱,甚至可能自殺。

這項研究還發現,55個被欺凌的學生中,僅有3名學生成績達到班級中上等水平,且沒有行為問題(如吸煙、喝酒、打架鬥毆等)。研究對這些學生的家庭、學校和社區等一系列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學校對欺凌行為的嚴格管理,家庭里積極的親子互動,以及孩子在家裡的主動性,可以有效地減少校園欺凌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訪談中,遭受欺凌的學生被問及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一般來說,女孩子傾向於尋求他人的幫助,而男孩子則傾向於自已解決問題。比如,一個女孩子談到當她被一個「壞學生」索要錢的時候,她感到非常害怕,某天,當她預感到類似事情又會在她放學後發生時,她就提前將這事告訴了班上的同學和老師,結果當天她的老師及時趕到制止了這事。而為了避免以後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她將這事告訴了父母,她的父親就堅持每天放學接她回家,儘管學校離家很遠。

而當男學生遭受欺凌時,他們沒有選擇告訴其他人,而是試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訪談結果表明和欺凌者進行溝通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兩個非常奏效的方法。例如,一個男孩談到他被其他同學欺凌時,他就直接告訴欺凌者自己的感受,那些欺凌者知道後就不再欺凌他了。有些男孩說如果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就離這些「校園霸王」遠一些。其中一個男孩說,如果不去惹這些「校霸」,其實他們也不會欺負他的,因此,對他來說,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去惹事。

四、「校園欺凌引致學生自殺」的連鎖反應

就校園欺凌的預防與應對策略而言,國際社會以社會生態框架作為主流理論,包括微觀(家庭、同伴、學校)、中觀(家庭-學校關係)到宏觀(政策制度)三大系統。大量研究證實,小至學生之間的同理心培育、父母教養行為的教育、教師對校園暴力的發現及轉介意識,大至家校合作關係、教育部門的政策指引都對降低校園欺凌起到積極作用。針對這次香江實驗中學的慘案,可從以下兩個角度剖析目前我國在校園暴力應對策略上相對滯後的漏洞:

1. 積極應對:學校危機處理機制尚未建立

學校危機事件包括學生、教職員自殺或自傷行為、意外死亡、嚴重受傷,或者暴力事故以及自然災害等。面對「校園霸凌引致學生自殺」,校方應該主動正面回應,成立以校長為首並由學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教職員/家長/社區傳媒聯絡人等組成的危機處理小組,建立標準化的應急機制和危機介入流程,在師生層面為受影響的學生和教職員安排適時適切的介入和心理支援,教導應對策略;在家長層面及時慰問並支援死者家屬;在傳媒層面及時處理新聞採訪報道;在行政層面通報上級主管教育部門等。

2. 及早預防: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輔導服務亟待完善

學生遭受校園欺凌對其在學校的學業、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都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就受害學生的抑鬱情緒和自殺意向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和疏導是學校社會工作的重要環節。以香港的學生輔導服務為例,當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時,學校社工會根據《實務手冊》首先評估介入,對受害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若情況嚴重則轉介給專門的青少年心理輔導服務或臨床心理學家;同時社工會以認知-行為療法對不同類型的欺凌者(操控型、反應型)進行行為矯正和追蹤輔導,對家長以及旁觀學生進行反欺凌知識的普及教育工作。

在更廣義的層面,我國《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已於2016年11月出台實施,在政策方針上給予了明確指引,然而具體落實應對校園欺凌,更需要家長、學生、學校、社區四維度多方合作共同營造「零暴力」的校園成長環境,校方應從學生為本的角度出發提供更為專業化、個性化的輔導服務,從意識源頭開始杜絕「校園欺凌引致學生自殺」的連鎖反應。

*本文作者李海濱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微信ID:IPP-REVIEW)研究員。羅維、曾輝、林珅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微信ID:IPP-REVIEW)研究助理。

編輯:IPP傳播。

關於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創建。IPP擁有一支以鄭永年教授為領軍的研究團隊,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諮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微信ID:IPP-REVIEW

國家高端智庫

中國情懷 國際視野

推薦閱讀:

有福之人的10種心態,看看你有嗎!
齊齊哈爾好幾十種狗都不讓養了 快看看你家是否有?
震驚!看看中國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好男人該具備的十條特質,看看你的男人符合幾條
歷屆港姐冠軍 看看誰嫁得最好?

TAG:校園 | 專家 | 怎麼 | 校園欺凌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