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與窮人,差別不僅在於錢
本文系融360專欄作者「張一梵」原創作品,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場,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任何人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都要找到一個引路人,藉由這個引路人,找到一個認識世界的鑰匙,從而開啟新的可能。
對於我的引路人水湄物語來說,她的書和文章是我案頭上的讀物,經常拿出來讀一讀,總會有一些新的收穫。
最近,我重新閱讀了她的《誰說鹹魚沒有夢想》。
這是一本很適合入門的理財讀物,全書通俗易懂,沒有多少專業辭彙,哪怕你是零基礎的小白,也不會有認知障礙。
雖然水湄擁有很多年投資經歷,但她有一種抽絲剝繭的能力,她能把投資理財與買衣服聯繫起來,也能將投資產品與談戀愛結合起來……
真正讓你感受到,理財是一種生活態度,理財就是在理生活。
這次讀完這本書,這三點讓我印象深刻,讓我再次認識到,富人與窮人的區別絕不僅僅是錢。
1、數字化的思維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賬本,我們總得精打細算,盤算著怎麼才能過得更好。
不管是事業上遇到的瓶頸,還是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是眼花繚亂的理財產品,我們很容易被表面迷惑住,看不到事情本質。
在書中,水湄提到了一個例子:點球成金。
這是一部由同名書籍改編的電影,布拉德·皮特飾演奧克蘭運動家的經理人,他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挖掘有價值的球員。
按照傳統的模式,要根據球員速度、體能等條件評估球員價值,可是皮特演的經理人,偏偏劍走偏鋒。
他依賴一個經濟系剛畢業的學生,靠著嚴密的數據分析,挖掘出了一大堆被傳統模式低估的球員,創造出了一個奇蹟。
如果將這個遷移到投資領域,不管什麼樣的投資產品,數字化背後的投資收益、風險評估,能告訴你產品的真相。
這就是數字化思維的魅力所在。
事實上,生活中小到每天的計劃,大到購房置業、人生目標,處處都充滿著數字化思維的影子。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制定了一個目標:2017年底,買一套房子。
這算不算是一個目標呢?當然算,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這個目標不夠清晰、明確,比較模糊,房子面積、價值幾何都隻字未提。
歸根結底,目標還不夠清晰化。
按照SMART的原則,制定目標的時候要清晰明確。結合剛才提到的數字化思維,我們可以把目標定為:2017年底,在某城購置一套100萬的房子。
如果把這目標貨幣化的話,是不是更直接具體一些,方便你去拆解目標,也方便我們衡量目標的完成度。
2、對待金錢的態度
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富人會越來越富,而窮人越來越窮呢,不可思議的是,這種馬太效應在現實中輪番上演。
而對待金錢的態度,包括花錢和賺錢的態度,富人窮人則大相徑庭,這直接影響著他們的人生高度。
富人更傾向於花錢買時間,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比如家裡的家用電器出現故障,會找專門的維修師傅。
而窮人則不然,寧願多花點時間也不願意掏錢,他們往往自己嘗試,到頭來不但修不好,還會耽誤大量時間。
李笑來在得到專欄提到過一個概念,注意力是最稀缺的,我們把時間放在哪裡,最後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另外一方面,則體現在賺錢上。
窮人多認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賺到很多錢,而且她們把錢當成了最終的目的,出賣自己的時間去賺錢。
而富人則把錢當作一種資源,通過這種資源去撬動更多的資源,比如投資、比如整合資源,讓錢為其工作,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
原來,有錢人想的真的和我們不一樣。
3、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凡投資理財的人,都會強調這一點。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實在是少見。
大多數人都是見風就是雨,跟風聽消息。想要做到獨立思考,就要抵抗各種誘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水湄舉了一個小熊(她丈夫)的例子,在小熊偶像塞斯·卡拉曼拋售惠普的時候,他沒有選擇跟風拋售,而是堅持自己的判斷與,最後獲利很豐厚。
對自己思考的堅持,這本身就是獨立思考的表現。
不過,現實生活當中充斥著大量的伸手黨,在被不斷收割著智商稅。
我經常去一些理財社區瀏覽帖子,對於那些分享通過股票、基金賺錢的帖子,有不少跟帖都是追要股票代碼、基金代碼。
妄圖直接跟著別人買入賺錢,殊不知別人買了賺錢,你自己買就不一定賺錢,伸手黨很容易被收割智商稅。
每個人的現實情況不相同,價值判斷和選擇自然不一樣,不論是選擇投資產品,還是選擇人生伴侶,都要基於自己的情況選擇。
富人與窮人,差別絕不在於錢,而在於錢之外。
推薦閱讀:
※負利率時代: 窮人地獄、富人天堂、老人墳墓
※窮人的時間用來購買休閑娛樂,富人每天拚命工作16小時,你屬於那種人?
※為什麼說「窮人喝酒,富人飲茶!」
※為什麼窮人致窮,富人致富
※怎樣將自己偽裝成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