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德元帥小傳 13

抗日的炮聲響了  1937年1月13日,朱德隨中共中央進駐延安。這時,西安事變已和平解決,國共合作抗日已不僅是中共單方面的主張和全國人民的希望,且亦為國民黨方面難以拒絕了。這一時期,朱德除大量閱讀馬列著作和歷史著作外,主要的精力用在按照中央方針,積極推動蔣介石抗日及抗日的準備工作上。1937年元月1日,他接見《紅色中華》報記者,發表談話指出:「紅軍主張完全與全國人民一致,用全力謀國內各黨派各軍隊之聯合,共同向著中華民族最大敵人日本帝國主義進攻,而不願自相殘殺之內戰再延一時一刻」;並申明紅軍絕對遵守對國民黨軍隊「互不侵犯的原則」,希望國民黨將領遵守蔣介石「撤兵之命令」。《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239頁。2月21日,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一個實際上接受中國共產黨主張的決議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從國內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革命的性質和鬥爭的對象都發生了變化。朱德認為在新的情況下,各項工作都不應固執於過去的經驗,而要加以必要的改變和提高。為了「提高紅軍軍事學識,總結國內戰爭的寶貴經驗與學習新的軍事知識,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民族革命戰爭」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組織軍事研究委員會問題致各兵團首長電(1937年6月30日),存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朱德、毛澤東、林彪、蕭勁光、李德5人組成軍事研究委員會,朱德任主任。朱德很注重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總方針下,轉變工作方法方式,研究對日作戰的戰略戰術。他指出:「現在最主要的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我們的任務是聯合全國一切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242頁。他說:抗日戰爭必定是一場持久的戰爭,「據我們的經驗與估計來看,抗日戰爭不是一年半載與一兩次戰役就能解決的。戰爭的時間必會長久,戰線必定會很寬。那麼我們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就是預備軍的動員如何,預備軍的組織如何。」《朱德將軍講演》(1937年4月),《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國代表大會文獻》。預備軍的動員和組織,就是充分發動群眾、武裝群眾的問題。6月,他在接見來延安訪問的美國學者T.A.彼森時指出:「中國要打敗日本,必須靠全國的工人和農民的力量。惟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開展這場群眾運動。因此,南京必須跟我們合作。這場戰爭必定是一場總體戰……只有群眾性的人民抗戰,才能打贏這場戰爭。」〔美〕T.A.彼森:《訪問朱德》(1937年6月23日),《文獻和研究》,1986年彙編本。朱德特別重視游擊戰爭的研究。6月9日,他在中共白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游擊戰爭是抗戰的一個力量;黨校與紅大要加強訓練游擊戰爭的幹部,以後要派一批幹部到地方去當教師,游擊隊的隊長、政委主要要從當地創造,在游擊戰爭的實踐中是可以培養出這方面的幹部的。他還指出:在沒有大山的地區也可以依靠群眾,利用村莊、地溝、山邊等有利地形打游擊。有把握的就打,沒有把握的就不打,最要緊的是要爭取最大多數群眾。另外,對日本兵也要爭取。朱德:《在白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37年6月9日),《白區工作會議記錄》第2號。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第二天,朱德、毛澤東與紅軍其他將領聯名先後致電駐守平津的第二十九軍領導人宋哲元、張自忠等,表示紅軍願與二十九軍共同抗日,為國效命。同時,還命令各部紅軍「限十天完成各項抗日的準備工作,聽候出動命令」。14日,他奮筆題寫了抒發胸懷的誓詞:「日本強盜奪我東三省,復圖占外蒙,又侵我華北,非滅亡我全國不止。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當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衛國家,是我天職!」《朱德手跡選》,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頁。次日,他寫了《實行對日抗戰》一文指出:盧溝橋事變是燃起的第二個「九一八」的號炮,而今「和平已到了絕望時期,國難已到了最後關頭!現在,擺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黃帝子孫面前的問題,只有對日本強盜實行抗戰」《解放》第1卷第12期,1937年7月26日。;並論述了日本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抗戰是唯一的出路,最後勝利必然屬於中國等重要問題。18日,朱德離開延安,前往陝西涇陽縣雲陽鎮紅軍總部,著手改編紅軍。8月初,中共中央決定,朱德、周恩來、葉劍英去南京同蔣介石談判國共合作和紅軍改編的有關問題。11日,朱德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談話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抗日戰爭在戰略上是持久的防禦戰,在戰術上則應採取攻勢。在正面集中兵力太多,必受損失,必須到敵人的側翼活動。敵人作戰離不開交通線,我們則應離開交通線,進行運動戰,在運動中殺傷敵人。在抗戰中發動民眾甚為重要,在戰區應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把民眾組織起來。游擊戰是抗戰中的重要因素,游擊隊在敵後積極活動,敵人就不得不派兵守衛其後方,這就牽制了它的大量兵力。他建議國民黨軍事當局舉辦游擊訓練班,並預言,日軍為分散中國當局對華北的注意力,將會聲東擊西在上海發動戰爭朱德在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談話會上的發言記錄(1937年8月11日),存中央檔案館。。對於朱德這番具有真知灼見的意見,蔣介石並沒有聽進去多少,他所關心的只是紅軍早日參戰,幫他打仗;卻又在紅軍改編後的指揮和人事問題上設置種種障礙,不肯承認紅軍的獨立地位,妄想乘機并吞紅軍。正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8月13日,正像朱德所預見的那樣,日軍突然向上海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蔣介石知道與日軍的和平是不可能了,這才不得不放棄并吞紅軍的幻想,同意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19日,朱德返回陝西雲陽紅軍總部,完成紅軍改編工作後,與彭德懷率全體指戰員發布了《留別西北同胞》、《為東下抗日告同胞書》和《告抗日友軍將士書》,表達了新改編的八路軍與全國同胞和友軍團結抗日的決心。22日,由原紅一方面軍改編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作為抗日先遣隊,率先於陝西三原誓師出發,向晉東北抗日前線開進。  朱德在雲陽安排好紅軍的改編、出動事宜後,即趕赴洛川縣馮家村參加8月22日至24日在那裡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朱德在會上作了幾次重要發言,關於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他認為:我們應「爭取獨立性,我們是主導體」;對於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係問題,他指出:民族矛盾是主要的,在國共合作條件下,「我們要謹防扒手,但過分防了也會限制自己,看清楚,我們自有辦法」。他主張出兵後要謹慎用兵,注意保存實力;同時指出:「保存的方法應是積極的、向前的、發展的……只有積極的活動,才能發展群眾戰」;「持久戰單憑消耗是不可能的……主要的是發動廣大群眾,軍事上是發動廣大游擊戰爭」。他指出:要爭取在華北的國民黨軍隊與我軍共同抗日,爭取他們能在華北多抵抗一段時間,但是,「即使友軍都退下來,而我們(也)能在華北支持……華北方面地勢上也有可能發展游擊戰爭。因此,爭取群眾工作,首先爭取(華北)這一萬萬人」。關於戰略布局,他說:「我們重點爭取太行山及其以東」地區;「局勢變化,可能我們有一部去綏東」。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記錄(1937年8月),存中央檔案館。這個設想比當時普遍認為紅軍主力應集中在恆山山脈的意見顯然大膽多了;後來,隨著形勢的發展,經過八路軍的努力,終於實現了朱德的這個設想。  洛川會議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正式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由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總指揮;下轄一一五、一二〇、一二九3個師,由林彪、賀龍、劉伯承分任師長;同時,成立了中共中央軍委前方分會(後稱華北軍分會),由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書記。9月6日,朱德、彭德懷率八路軍總部冒雨從雲陽鎮出發,經蒲城、澄城、合陽,在韓城芝川鎮東渡黃河入晉,在侯馬鎮轉乘火車北上。出發前一天,朱德先後給四川的親屬寫了兩封信,在這之前,他與家鄉中斷聯繫已10年了。這些家書反映了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者一心為革命的高尚情操。他在信中除打探親人下落、敘說自己正奔赴抗日戰場,表示有信心打敗日本侵犯軍外,要求家裡培養親屬中年輕一代走上革命戰線,強調要「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苦耐勞之人,無妨多來」;並說明,人民軍隊待遇平等,「我為了保持革命軍隊的良規,從來也沒有要過一文錢,任何閑散人來,公家及我均難招待」。《朱德手跡選》,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第297頁。  正當朱德率領八路軍向抗日前線進軍途中,八路軍奉命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但是,八路軍的名稱已迅速在全國各地廣大人民群眾中傳頌,所以,雖然它已改名,但大家仍習慣稱它為八路軍,直到抗戰勝利。9月13日,晉北重鎮大同失陷,接著,陽原、蔚縣、淶源相繼失守,日軍正向雁門關、平型關進逼。此時,被稱作山西土皇帝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已焦急地等待朱德前來幫他擺脫困境。21日,朱德一到太原,就同已在太原的周恩來一起被邀連夜驅車前往設在代縣太和嶺口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與閻錫山會晤,就八路軍在晉綏的活動方針、配合作戰等問題交換意見,並達成了協議。  23日,朱德與閻錫山會談後抵達五台縣南茹村八路軍總部駐地。這時敵軍正向平型關攻擊,他即電令位於平型關東南冉庄附近的一一五師「即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但須控制一部於靈丘以南,保障自己的右側」朱德、彭德懷關於側擊平型關之敵的部署致林彪電(1937年9月23日),存中央檔案館。。同時,他把準備在平型關對日作戰的安排電告毛澤東和蔣介石。一一五師接到總部電令後,於24日夜冒大雨摸黑向平型關附近的石岩台前進,拂曉前佔領了通向平型關的公路兩側高地,於5時半發起攻擊,激戰一天,殲敵1000多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和敵軍的秘密文件。這是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中國軍隊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平型關戰鬥第二天,朱德趕赴戰場視察並總結了經驗。他在總部對慕名前來採訪的史沫特萊、周立波、舒群等中外記者分析了日軍的強點和弱點。他指出,日軍的強點,一是武器較好,並善於發揚火力。二是作戰頑強,不肯繳槍。對此,他解釋說,因為他們殺死很多中國老百姓,怕我們報復,他們的長官就是這樣欺騙他們的。三是能按計划行事,退卻快,援軍也來得很快。他們的弱點,一是戰鬥精神差,二是防守時不善於做工事,警戒疏忽。三是爬山不如中國兵。四是膽怯,怕肉搏戰。不久,他在一次講話中又指出:「我們以劣勢武器要戰勝現代化的強敵,在戰術上就必須善於靈巧機動的使用自己的兵力和兵器,發揮自己旺盛的攻擊精神,選擇有利陣地與時機,抓住敵人弱點,集中最優勢兵力和兵器,採用秘密、迅速的動作,出敵不意,突然襲擊,進行肉搏,堅決消滅之,否則,即難於成功。」《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頁。
推薦閱讀:

朱德的家教和家風
歷史朱德總司令率200人救出衛立煌,這怕是一場最輝煌的戰鬥了!
考證:朱德走出太行的最後一站
胡錦濤: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06年12月1日)
為何建國後很少提起朱德?

TAG: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