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病」得不輕,但身處漩渦中的民眾從未放棄對抗 | 年度盤點

導讀

回望2016年,整個世界似乎「病」得不輕,身處其中的人們也被折騰得夠嗆。動蕩、恐襲、危機、醜聞、荒誕……這些負面辭彙似乎「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很多人賦予這一年的年度標籤。然而,「陰霾」之下卻不乏身處漩渦中的人們或有聲或無聲的對抗。

By 張星鈺、陳洋 | 撰稿羅慧雯 | 審編

土耳其1.1恐襲 圖源:美聯社

全世界都已經敲響了2017年的鐘聲,然而,這一年的開端卻讓人難以心安。2017年的鐘聲剛在土耳其敲響約一小時,當地一家夜總會裡響起的槍聲奪走了至少39條生命,近70人因此受傷。土耳其內政部長稱「這就是一場大屠殺,慘無人道。」

土耳其1.1恐襲 圖源:美聯社

回顧過去的2016年,整個世界也並不太平。刺蝟君也為這一年的國際新聞選取了兩個關鍵詞:「漩渦」與「對抗」。

關鍵詞一:漩渦

2016年的國際新聞時常瀰漫著一股讓人不安或悲觀的氣息。整個世界似乎陷入了混亂、彷徨與焦慮,民眾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彷彿被捲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而又如魔咒般難以自脫。

1、恐怖襲擊

「恐怖襲擊」、「極端組織」成了這一年難以迴避的關鍵詞。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幾乎各大洲都遭遇了不同規模的恐襲。

年初的比利時布魯塞爾連環爆炸襲擊又一次刺痛了歐洲乃至世界的神經,然而這場已造成31人死亡,300餘人受傷的暴恐卻並非終結。

5月23日,敘利亞西北部沿海城市傑卜萊赫塔爾圖斯遭遇多起自殺式襲擊,至少148人因此喪生。今年6月,將槍口瞄準性少數群體、造成近50人死亡的奧蘭多槍擊案更釀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去年遭遇了兩場大規模恐襲的法國也沒能倖免,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一輛卡車沖入南部旅遊城市尼斯步行街中,造成至少80人死亡。而身處亞非歐交界處的土耳其,從今年的1月到6月,各種爆炸襲擊就沒有間斷過,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至少130餘人因此喪生。

然而「恐怖主義」並未在土耳其就此收手,就在一個多星期前,土耳其大使在一場致辭中遭槍襲身亡。就在大使遭槍襲同日,德國柏林一聖誕集市遭卡車衝撞,至少48人喪生……

土耳其大使遭槍襲 圖源:路透社

圖-德國柏林恐襲 圖源:美聯社

而這些,僅僅是能稍微引發我們關注的冰山一角,多是發生在掌握著更多話語權的發達國家的恐怖襲擊。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爆炸、恐襲甚至更為猖獗。或許藉助2015年的統計能讓我們形成一個大體的概念。據《2016年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報告(Global Terrorism Index 2016)》顯示,2015年,光是伊拉克、奈及利亞、敘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這幾個國家因恐怖主義而死亡的人數就佔了全球的72%。而對於恐襲,不可忽視其背後影射的整個國際社會的分裂以及不同地區或群體之間的鴻溝。

2、醜聞

2016年,政要們也頻陷醜聞的漩渦。

在巴西,從3月初開始,民眾對於陷入貪腐醜聞的時任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的抗議愈演愈烈,該國歷史上的首位女性總統也最終因遭國會彈劾而下台。在韓國,同樣作為該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統的朴槿惠從10月中旬開始陷入「親信門」的醜聞之中並在韓國國內掀起巨大波瀾,儘管其前後發表了3次國民談話並向公眾道歉也未能扭轉局勢,朴槿惠最終也因國會的彈劾而被停職。在美國,總統大選話題貫穿全年。然而,從希拉里的「郵件門」到特朗普的侮辱女性言論等醜聞,關注美國大選進程的世界民眾似乎像是在看一場「鬧劇」。此外,一些「不可言說」的醜聞也將多國政要拉下馬。

朴槿惠

3、「震蕩」

2016年,由兩場投票引發的震蕩仍在持續發酵。

6月23日,英國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脫歐」一方獲得51.89%的選票取得了最終勝利。然而,隨之而來的不僅只有卡梅倫宣布辭職,英國社會開始出現 「悔脫歐(Regrexit)」的社會情緒,不少民眾為之前武斷的決定感到後悔,要求再次舉行公投。而當11月初美國大選選民投票結果出來,川普獲勝之後,不少美國人也一時無法接受,開始感到不安、憤怒、惶恐,抗議示威、衝突暴亂也開始湧現。沒有人知道,英國脫離了歐盟之後以及「不按常理出牌」、顛覆主流價值觀的特朗普正式當選之後,兩國人甚至是整個世界又會否被攪入又一個漩渦之中。

特朗普成為《TIME》2016年度人物

「美利堅分眾國總統」

關鍵詞二:對抗

每年的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在今年世界人權日前夕,聯合國人權高專扎伊德卻表示,2016年於全球人權而言是災難性的一年,如果被悉心構建起來的人權系統以及法制持續地被踐踏侵蝕,最終每個人都將難逃一劫。

在2016年里,衝突、分裂、災難似乎成為了縈繞在全球各地的幽靈,難民危機、恐怖主義、群體歧視等事件層出不窮,人權和法治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侵蝕。不過在世界似乎已陷入混亂、動蕩之際,不少身處漩渦中的人都在盡自己的努力打破屏障,這些意欲掙脫「漩渦」的有聲或無聲的對抗同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上演。

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接連發生多起槍擊案。頻發的槍擊案的背後,是美國社會一直以來存在的警民矛盾與種族衝突。其中一起,當地時間7月6日,黑人駕駛員費蘭多·卡斯提爾在路上遭到警察截查,被連開四槍後身亡。社交網路也成了該槍擊案發酵的重要平台。與費蘭多·卡斯提爾德同行的女友用手機錄下了槍殺全過程,並上傳至Facebook。事發一天後,這10分鐘左右的視頻閱讀量超200萬次,分享量近30萬次。憤怒的美國民眾在當地時間7月9日晚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其間有5名警察遭到身份不明的槍手槍殺。

視頻截圖

當時美國副總統拜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亦通過Twitter來呼籲加大對黑人的保護。值得注意的是,希拉里在其推文中使用了「#BlackLivesMatter」的標籤。而這一標籤恰好是今年Twitter的十大熱門趨勢(Top 10 Twitter Trends of 2016)之一。

希拉里的twitter截圖

拜登的twitter截圖

「Black LivesMatter」是今年Twitter的十大熱門話題之一

這場對抗中,警民兩敗俱傷。不過我們也能看到,無論是街頭抗議還是在社交媒體發聲,面對槍襲、面對涉嫌種族歧視,人們並沒有停止對抗。

除非裔民眾在尋求著種族平等,華裔、拉丁美裔等也都走上街頭或是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當地時間11月19日,美國紐約皇后區近千名華人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排斥移民、西語裔、穆斯林、同性戀與婦女的言論舉行反歧視大遊行。今年10月,前紐約時報華裔編輯被斥「滾回中國」一事在社交媒體上掀起巨大波瀾,亞裔人以帶有#thisis2016 標籤的推文亦或是鏡頭前的自述有力地反擊著他們眼中的種族歧視。

談到了種族,就不得不聊一聊難民潮。2016年,這場可能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仍在持續,上百萬人顛沛流離,而他們的尋求的是如何在亂世中找到一隅安身之地。

面對著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的局面外加暴恐頻發,歐洲多個國家紛紛決定加強對邊境的管控。在希臘馬其頓關閉邊境、控制每日入境難民數量後,據路透社報道,在今年3月初即有超過1.3萬的難民滯留在馬其頓與希臘的邊境一側。當地時間3月2日,這些滯留的群體即在邊境的柵欄和鐵絲網後舉行抗議和示威,期待能夠進入馬其頓得到政府庇佑。這個場景被法新社的記者記錄了下來,成為了2016年度照片之一。

法新社2016年度照片之一

在這樣的政府控制和民眾期許發生衝突之時,群眾在街頭拉出的帶著「Refugees Welcome」字樣的橫幅卻足以暖人心。聯合國難民署也出來發聲,關閉邊境僅僅是政府的權益之計,如此不近人情的行為是行不通的。而在地球的另一邊,熱情的里約用一場體育盛事給難民傳遞著人情味。由來自敘利亞、剛果、衣索比亞、南蘇丹的10名難民組成的代表團成為了一條獨特的風景線。國際奧運會主席巴赫稱,這群離開了祖國的運動員,將給全世界的難民帶來希望,將向全世界傳遞一個信號,難民也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

雖然2016年充斥著苦難和動蕩,然而個體或群體對於「糟糕現實」的對抗卻讓希望和愛更為恆久彌新。

Google年度視頻中「 Rufugees Welcome」 的截圖

此外,性少數群體及其聲援者亦在對抗著外來的歧視甚至恨意。

在今年6月的奧蘭多槍擊案中,奧馬爾·馬丁持槍在佛羅里達最大的同性戀酒吧中射殺了49人,這也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殺案。FBI的調查顯示槍手的動機可能與其痛恨同性戀的情結有關。案發正值 「同性戀驕傲月」,紐約、芝加哥等城市舉行了大規模的同性戀遊行,聲援奧蘭多槍擊案的受害者,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也出現在了遊行隊伍中。

幾個月後,當地時間10月20日,英國政府啟動《圖靈法案》,赦免1967年前因《猥褻法》而被定罪的同性戀與雙性戀男性。但是在BBC的採訪中,有的受訪者卻明確表示反對使用「赦免」這一概念,因為接受赦免便意味著有罪。而CNET也在其報道中指出,如果將這一法案的適用範圍擴張到每一個個體,那麼英方政府是不會同意的。

這邊,英國政府向因反同法而被定罪的男子們道歉,而在世界另一端的哥倫比亞,LGBT群體的抗爭最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政府承認同性戀婚姻合法。當地時間4月7日,哥倫比亞最高憲法法院以6比3的法官票數裁決應允許同性結婚,因此哥倫比亞成為了全球第二十一個允許同性婚姻的國家。根據哥倫比亞的媒體 El Espectador報道,在該裁定被公開後,LGBT的支持者攜帶著彩虹旗聚集在法院外,高呼「Equal in taxes, equal in rights!」

2016年,我們見證了這個世界的分裂。很多時候給人們帶來悲慟或是恐慌的並非「天災」,而是「人禍」——因立場與價值觀的分歧對立、權力地位的不對等等割裂因素引發對峙、歧視、仇恨進而造成的悲劇。盤點難免會選擇性地忽略某些人或事,但即便這個漩渦沒辦法被描繪得足夠完整,幸而漩渦之中與之抗衡的力量總在一點點積聚著改變。

刺蝟相關文章鏈接:

2016年度動亂盤點

一日之內兩起「恐襲」,過去的2016,整個世界都身處漩渦之中

德國柏林聖誕集市恐襲

柏林恐襲,撕裂了德國的輿論場,媒體罕見封殺網民評論

奧蘭多槍襲

從美國史上最嚴重槍擊案到機場爆燃,我們如此接近恐怖與死亡| 觀察

比利時暴恐

比利時暴恐:他們從未向恐怖低頭

比利時女孩:我感到有些麻木,又覺得如此荒謬| 布魯塞爾暴恐襲擊親歷記

美國大選

民意調查頻頻被打臉?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 深度

風波不斷,網紅總統的推特還能想發就發嗎?

開會前4個小時還在對罵,這次川普與紐約時報聊了些什麼?

川普:你讓我像個傻瓜,應該道歉。《紐約時報》:懶得理你,繼續揭露你!

我們在美國親歷的大選:幾乎所有美國大學生都為結果傷心,甚至流淚|海外傳媒學子

攜天下主流媒體之力者未能笑傲江湖,善用社交媒體者卻得了天下

希拉里真的大勢已去?

川大爺和希大媽深度互撕的背後,是醜聞與媒體在互搭梯子

這是美國大選辯論最壞的時代,這是事實核查新聞最好的時代?

川普威脅起訴《紐約時報》,時報硬氣回應:沒在怕的!

台上特朗普口若懸河,台下媒體啪啪打臉,事實核查會成新趨勢?

逗逼特朗普為什麼在中國這麼紅?丨深度

朴槿惠「親信門」

嫁給國家的女人最終成為讓國家絕望的人 | 域外

我在韓國梨花大學留學,坑總統的事兒,從校園裡出現木馬開始| 自述

英國脫歐

小英和歐萌離婚記?英國脫歐變成段子手們的狂歡

要脫了?英國脫歐和你有這些關係!

前紐約時報編輯被斥「滾回中國」

「滾回中國」之後,頭版刊發公開信的紐約時報還要搞個大新聞?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媒體

微博 @刺蝟公社

合作、轉載事宜請聯繫微信號yunlugong

投稿郵箱ciweigongshe@126.com

網站www.ciweigongshe.net

推薦閱讀:

中國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視頻集錦
珍貴!晚清十大名臣真人照片,最後一位被評為世界三大偉人之一
盤點世界27宗最 太神奇了!(一)
教你28招,讓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都喜歡上你,祝你好運!!!
微解讀丨南海仲裁,為何世界各國都不支持美日?

TAG:世界 | 盤點 | 民眾 | 放棄 | 年度盤點 | 漩渦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