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住過楊小樓的笤帚衚衕

楊小樓故居位於西城區笤帚衚衕39號(老門牌號20號)。

楊小樓有「武生宗帥」的盛譽,稱楊派。

笤帚衚衕介紹牌和不遠處的「京劇發祥地」地標石處都有楊小樓故居介紹。1938年,楊小樓在此病逝。

網上介紹楊小樓的資料:

楊小樓(1878—1938年),名三元。楊月樓之子。安徽懷寧人。幼入小榮椿科班學藝,從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十七歲出科,在京、津兩地搭班,充當配角。後發憤用功,得義父譚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壽、張淇林、牛松山等的指點,並拜渝菊笙為師,技藝漸進。二十四歲搭入寶勝和班,以「小楊猴子」之名露演,名聲漸起。又與譚鑫培同在同慶班,經譚氏獎掖,成為挑大樑的武生演員。二十九歲時入昇平署為外學民籍學生,備受慈禧賞識。他與譚鑫培、陳德霖、王瑤卿、黃潤甫、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高慶奎、余叔岩、郝壽臣等人合作,先後組建陶詠、桐馨、小興、崇林、雙勝、永勝等班,聲譽鵲起。在當時和梅蘭芳、余叔岩並稱為「三賢」,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帥」的盛譽。楊小樓在藝術上繼承家學,師法俞(菊笙)楊(隆壽),同時博採眾長,打下武生表演技藝的全面基礎,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楊派」。楊小樓的嗓音消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風範,咬字清楚真切,間有京音,行腔樸直無華。唱念注意準確表達角色的感情。從現存的《霸王別姬》、《夜奔》、《野豬林·結拜》等戲的唱片中,可以領略到他唱念的神韻。楊小樓武打步法準確靈敏,無空招廢式,更能恰當貼切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著力體現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戲文唱」的楊派特點。因此,他的長靠戲《長坂坡》、《挑滑車》、《鐵籠山》,箭衣戲《狀元印》、《八大鎚》、《艷陽樓》,短打戲《連環套》、《駱馬湖》、《安天會》,崑曲戲《夜奔》、《寧武關》、《麒麟閣》,老生戲《法門寺》、《四郎探母》、《戰太平》,無一不精。晚期他還排演了《野豬林》、《康郎山》等戲。楊派武生傳人有孫毓堃、劉宗楊、高盛麟、沈華軒、周瑞安等人,李萬春、李少春、王金璐、厲慧良等皆宗法楊派。

到現場看,39號兩旁長出兩個「耳朵房」,壓縮了衚衕的寬度,非到正面看不見房門。

笤帚衚衕39號

笤帚衚衕


推薦閱讀:

民間通用祭文大全! - 景文之約的角落 - 西祠衚衕
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四合院麻小,半條衚衕都是它家的!味列三甲
遊走北京的衚衕(六)

TAG:衚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