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第三十講
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17年10月11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不好大喜功。
指不誇功,不叫苦。
不誇功。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稍有成就,或為他人、為眾生做了一些事情,就貢高傲慢,覺得自己跟普通人不一樣了,了不起了,不能有這種想法。
首先,我們很多學佛、修行人,都是凡夫,水平不相上下,都在六道中輪迴,都有業力的束縛,有我執,有煩惱,所以沒有什麼可貢高傲慢的;其次,即使你再有成就,有功德,有利他心,能為了眾生、為了他人,奉獻自我,但跟佛菩薩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也沒什麼可貢高傲慢的。
其實我們很容易犯這種毛病,比如有些學佛人,參加了一些佛事活動或者掌握了一些佛法的理論知識,覺得自己是老菩薩、老居士或者是老師父了,就開始看不起別人,這是不正確的,不能有這種心態。
貢高傲慢時,應該審視一下自己:雖然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但都是一知半解的,不值得自傲;雖然參加了一些法事、佛事活動,但也沒有什麼;雖然發菩提心了,為眾生付出了一些,也做了一些利益他人的事,但是跟佛菩薩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不應有貢高傲慢之心。
誇耀自己,宣揚自己所做的善事,都是不如法的,是損壞善根的因素之一。
善根、功德在何種情況下會受到損壞?第一,善根、功德不及時迴向;第二,迴向不如法。有些人做了一些功德、善事,迴向給自己或親人,對於大乘修行人來說,是不如法的,這樣迴向,善根、功德會變小。
如果迴向給無量無邊的眾生,善根也會變得無量無邊。如果迴向給菩提,善根、功德會究竟圓滿。如果迴向給自己,願自己健康長壽,迴向給親人或身邊的幾個人,都是自私的,善根、功德會很小。
另外,為了自己,宣揚所做的善根、功德,讓更多的人知道,善根、功德也會受到損壞。但如果是為了弘法,為了利益眾生,可以宣揚;如果是為了讓更多人隨喜或參與,也可以宣揚。這是有區別的。
不叫苦。在世間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帆風順的,學佛修行也是一樣,我們在學佛修行,修菩提心,利益他人的過程中,會接觸各種性格和業力的人,也要經歷艱難困苦、嚴寒酷暑等對境,若因此而怨天尤人,甚至退失道心,都是不應該的。因為看似我們在利益他人,幫助他人,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積累善根,利益他人是圓滿自己的一種方法。
上師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講過:「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我們在幫助他人時,有時不被他人理解,被人恩將仇報,這時心裡會產生怨恨,甚至會退失道心,這是一種不理智的做法,還是不明理。如果明理,有智慧,就會明白這都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他人。
我弘法十年,才有了今天的發展,這個成績離不開很多人的付出,尤其是剛開始弘法時,有些居士放棄了工作,全心全意幫助我做弘法的事情,這樣的人有很多。但是我從來沒有表揚過他們,因為我覺得,他們都應該是明白道理的人,知道這些事情都是為自己做的,而且是一個大乘修行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你有弘法利生的能力,就去弘法;如果沒有弘法的能力,就協助上師弘法,這也是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現在的義工我也是這樣講的。
菩提心是你自己要發的,不是別人強加的。如果你的發心能到位,你做這些事情都是消除業障、積累資糧的,這樣你的命運自然會改變,福報自然會圓滿——最終受益者還是自己。
很多人有這種心態:「我做了很多事,付出了很多,但是上師從不表揚我,也不給我加持品。」 「我為大家做了這麼多事,但是大家既不感恩我,也不支持我,這樣我無法做下去了。」於是就放棄了。其實這都是不如法的,是缺乏智慧的。如果有智慧就會明白,這都是自己的事,你有這麼好的機緣,有這麼好的種資糧的福田(恩田或者悲田),是宿世修來的福報,都是為自己做的,這樣做是正確的。
這幾天,天氣確實有點冷,早上第一座有點早,晚上第四座有點晚,有點辛苦,有些人就堅持不住了。其實來這裡參加百日共修,是為了求法。也有人發了菩提心,為了眾生起早貪黑地修持佛法,沒有別的目的。雖然有點辛苦,有點冷,但是通過這些艱難,可以消除很多的業障,很多的災難,因為學佛修行越艱難,業消的越快。
有些人想舒舒服服、輕輕鬆鬆的學佛修行。但是在優越的環境中學修,成就的速度很慢——消業很慢,積累資糧的速度也很慢,最終不會成就的。我們可以看看歷代祖師們的傳記,無論是印度的、藏地的,還是漢地的祖師,都是經歷了極大的苦難才成就的,沒有一個是舒舒服服成就的。所以為了求法,為了眾生,大家應該多忍受一些艱難困苦。
大殿里這麼暖和,條件這麼好,大家穿的衣服這麼厚,都是新的。雖然天氣稍微冷了一點,但是大家可以多穿點,而且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殿里,這裡很暖和的。跟我們那個時候在喇榮學法的時候相比較,有天壤之別。以前我們在喇榮修法時,衣服都是舊的,破的,哪有這麼好的條件?
主要是心不夠穩定,可能參加百日共修的時間有點長了,有點想家了,然後找很多理由和借口。我覺得為了獲得成就,應該多去受苦受累,心甘情願的接受這一切,才是正確的。
不暴躁易怒。
大乘修行人遇到對境時,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較討厭的、跟自己緣份不太好的人或事情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心態。遇到這些容易產生嗔恨心的對境時,不能生氣,不能憤怒。有些人脾氣特別暴躁,平時應該多對治,多修一些有針對性的法門,這樣能好一些。
遇到對境時,不能生起嗔恨心,要以智慧保護心態,有的人遇到對境時就忍,雖然一忍再忍,但最後還是沒忍住爆發了。這樣也可以,但是不究竟,要以智慧保護心態。如果生起嗔恨心,發脾氣,真正的受害者是自己,因為你剛才的心情還很好的,現在遇到了對境,發脾氣了,心情被擾亂了,心裡就不愉快了,心態就不好了。
我們是發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要時時刻刻保持心態平靜,保護心地清凈。人一旦發怒,心地就不清凈了,相續就被染污了,對一個發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來說,是很大的損失。
要修復相續的清凈很難,而破壞卻很容易。當你發脾氣時,心裡會生起極大的嗔恨心,會誹謗人,罵人,打人,傷害人,這樣又造業了,跟眾生結了惡緣。
學佛修行人一定要有智慧,我們現在在因地,不能跟眾生結惡緣,如果像剛才說的那樣,將來要感受惡果。為什麼我們現在會遇到那麼多的壞人?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來傷害我們?都是因為自己曾經跟這些人結下過惡緣,現在果報成熟了。
有些人沒有仇人,也沒有人來傷害他,比如那些大德高僧;還有很多修行人,沒有對境。比如我,從小到大,沒有仇人,我不記得有誰傷害過我。如果你有這樣的因緣,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跟這些人結過惡緣。
如果現在再跟這些眾生結惡緣,將來還要感受很嚴重的果報,當你明白這些道理,並思維這些道理後,就不會發怒,心裡就不會產生嗔恨心。但是只明白道理也不行,還要反覆地思維,反覆串習,直至深信不疑,生起定解,有了這種定力後,才能淡定,才能如如不動,才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種對境。否則雖然道理明白,但是真正遇到了對境,還是很難做到如如不動,在對境當中會失敗的。
智慧有聞慧、思慧、修慧,這三種智慧的力量是不一樣的:剛才我講的這些道理,聽明白了叫聞慧;通過思維明白了叫思慧;通過修行產生了定解,叫修慧。相續中有了修慧才有對治力,雖然不能說聞慧、思慧沒有對治力,但是力量比較弱。
有些人說:「道理上我都明白,但行動上做不到啊!」這也是正常的,因為明白和明白不同。也許你現在在聞慧的階段,或者正在思慧的階段(現在在思慧階段的人很少),處於不同階段的智慧力量是不同的。
我們現在都是看書時很明白,聽課時很明白,但是沒有思維過,所以只有聞慧,沒有思慧。我們為什麼要上座,為什麼要觀修?因為只有經過反覆思維,反覆觀察,才能產生智慧——這叫思慧,再通過不斷的修鍊,產生修慧——修慧才有對治力,而且力量比較強。
如果站在眾生的角度,這些眾生都受我執煩惱的控制,由業力牽引,也是迫不得已的,也是沒有辦法的,《入菩薩行論》里講,他們也很可憐,也是不自由的,這樣想,就不會對他們生嗔恨心,明白這些道理、真相,以智慧去對治,以智慧去保護自己的相續,是很重要的,是一個真正的大乘學佛人應該做的事情。
不喜怒無常。
有的人一會兒高興,一會兒不高興,一會兒心情好,一會兒心情不好。一個發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不能像藏地春天的天氣一樣,一會兒晴,一會兒雨的變化無常。喜怒無常的人就好像藏地春天的天氣。
從世間的角度講,穩重也是最重要的。《二規教言論》里講了做人的規矩、品德共十二種,其中智慧和穩重是做人的根本,就好比是大樹的根。其實一切都沒有什麼,困難是暫時的,失敗是暫時的,勝利、成功也是暫時的,都是暫時的——對境都是無常的,沒有永恆不變的。
做人要穩重,學佛也要穩重,在修法的過程中,心態也是要穩重的。我經常跟大家講,有的人學佛憑感覺,有的人學佛憑覺受。憑感覺的,有一點感覺時就覺得很好,很精進;當沒有感覺時就放棄。憑覺受的,在打坐的過程中稍微有一點覺受,就覺得很好,覺得自己已經差不多了;當沒有覺受時,就喪失了信心,動搖了決心。這是學佛修行最大的障礙,因為感覺是不可靠的,覺受也是不可靠的。
有感覺也好,沒有感覺也好,好的覺受也好,不好的覺受也好,都應該平等對待,不應該執著,不應該患得患失。學佛修行首先要樹立目標;目標明確了,需要尋找一個正確的方法;有了正確的方法,就下定決心,而且堅定不移。不能憑感覺好不好,或有覺受沒有覺受,因為這些都是不可靠的,都不是永久的,都會變的。
憑自己的感覺做事,社會上的這種人很多,尤其是學佛人中特別多,這樣做是錯誤的。一個學佛修行人首先要確立目標:你學佛修行是為了求人天福報,還是為了求自我解脫,或是想成佛度眾生?
佛講有三種發心即「三士道」:上士道的發心動機是為了成佛度眾生,中士道的發心動機是求自我解脫,下士道的發心動機是求人天福報,然後還要六道輪迴。
學佛先要確立目標,看自己是哪種動機,哪種發心,自己是哪種人:是想成佛度眾生,還是想自我解脫,或是想求人天福報?目標確定了之後,再確定實現目標的方法,因為方法有很多。可我們東學西學,東抓西抓,卻什麼都沒抓到。
有些人覺得:「我不懂什麼叫自我解脫,也不懂什麼叫彼岸,我就喜歡錢,就想發財。」你想發財也可以,想求人天福報,要修人天乘。
佛傳講了人天乘的見解、修行、行為、結果,如果你一心一意求人天福報,修持人天乘,今生今世,乃至生生世世都可以獲得人天福報。這是毋容置疑的。不能東抓西抓,東學西學,漂浮不定!
也許有人想:「我不求人天福報,因為那還是六道輪迴,還是不離痛苦、無常的本性。我也不懂成佛,也沒有必要度眾生,我能度自己就不錯了。六道輪迴太苦了,我要超脫輪迴,我要自我解脫,我要成就阿羅漢,或者獨覺佛……」這樣想也可以,只要能把目標定下來,不再東學西學,漂浮不定。
你求自我解脫,想成就阿羅漢、獨覺佛,都是自己的選擇,佛不可能勉強眾生。因為要得到佛法的功德和利益,要靠眾生自己的福德和善根。如果眾生的福德和善根不夠,佛法再殊勝,即使是大乘佛法,也不能利益眾生。所以,眾生自己的根基和福德是很重要的。
求自我解脫,佛也不會反對。佛在世時就攝受了很多類似的眾生,他們都求自我解脫,最後都成就了阿羅漢。佛法里有一整套的見解、修行、行為、結果。按佛講的這些方法修持,叫解脫道。
解脫道有兩個:一個是聲聞乘,一個是緣覺乘。如果你修持聲聞乘,將來可以成為阿羅漢;如果你修持緣覺乘,將來可以成為獨覺佛。這兩個都是小乘,都是解脫道,選擇哪個都可以。有的學佛人總想逃避,想到無人的地方獨居,這種人特別適合修緣覺乘,將來可以成為獨覺佛。
如果想求自我解脫,佛也有一整套成就的方法,必須按這個方法修持,才能達到目標。不能自己胡亂摸索,否則,苦修了一輩子,最後得到的結果卻與目標背道而馳,會大失所望的。
我不是這種人,我哪有這麼自私自利,我是要成佛度眾生的……」這是上士道的發心。成佛後才可以普度眾生,才可以轉法輪;轉法輪後才有自己的教法,才能真正度眾生。如果不傳法,不可能有自己的教法。
現在我們修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這是釋迦牟尼佛的事業,我們是給釋迦牟尼佛打工的。如果我們真正想普度眾生,就要努力修持,讓自己成佛,然後轉法輪,有自己的教法,在自己的教法下,利益眾生,普度眾生。
成佛有三種選擇,可以分為遠道、近道、捷徑道。遠道指菩薩乘,如果選擇此乘,通過精進修行最後也能成佛。近道,包括外密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內密的瑪哈瑜伽、阿努瑜伽。瑪哈瑜伽、阿努瑜伽是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
現在也有修外密的,但是外密弘揚的面不是很廣,很多都已經失傳了。但有些人不一定真正有這個法的傳承,可能是道聽途說,知道有這樣的修法。
現在有人說什麼「我在修本尊」,其實真正修本尊的方法是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很殊勝,但是成就不是很容易,屬於成佛的近道。
捷徑道,指阿底瑜伽——無上光明大圓滿,這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而且是幾個月或幾年就能成佛的方法。
上師如意寶在《勝利道歌》里講,真正修持大圓滿法的要訣,六個月就能成佛。但也不一定,對這種隨時隨地都會成佛的人來說,有的可能需要七天,有的可能需要幾個月,有的可能需要幾年。
捷徑道,就是光明大圓滿。如果大家對大圓滿有信心,按傳承依次第修行,今生就可以虹身成就。修此法,應該對上師有無比的信心,也不能懷疑今生會不會成佛,否則還是不夠資格。
如果不懷疑:「我有法,有上師,今生一定能成佛,雖然我不確定這種奇蹟何時會發生,但是一定會發生!」如果能對此堅定不移,有一天奇蹟一定會發生,那時你立即會茅塞頓開,親見諸法的究竟實相,當下你的妄念和分別都會消失,這時赤裸裸的佛性就會出現,這也有捷徑道。
尤其是在我們這些同修道友中,有很多人對大圓滿法有無比的信心,有些人對此懷疑:「我也不了解大圓滿……」還懷疑別人,「怎麼能對大圓滿法生起信心呢?」會有這種根基的人。
當時密勒日巴不知道有個瑪爾巴上師,否則不會先到另外一個上師那裡接受他的傳承、學法。但是他一聽到瑪爾巴上師的名字,心裡就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有種無比的信心,他立即確定了,這才是與自己宿世有緣的上師,自己一定要去找他,去跟隨他,他是很肯定的。
現在有人問我:「上師,我宿世有緣的上師是哪位啊?」我現在也不好說,如果你的因緣到了,你自己就能確定宿世有緣的上師,因為你對他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以前我到漢地時,有人到我這來問,自己有沒有見性,有沒有開悟。我跟他說,你有沒有見性,有沒有開悟,自己內心的覺受,心理狀態,自己應該最清楚,我怎麼知道!
在我們的同修道友中,有很多人一聽到「大圓滿法」這幾個字,就熱淚盈眶,汗毛豎立,立即生起了極大的信心。這就說明他們是修持大圓滿法的上上根基者,儘管他們年齡大,沒有文化。但是一個大圓滿法的利根者不一定有文化,也不一定年輕漂亮,而是善根是否成熟的問題。
如果有人對大圓滿法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對大圓滿法堅定不移,此人今生一定能成就,一定能即身成佛,這點不用懷疑。
也許有人想:「我現在只是一個普通凡夫,有這麼多毛病,存在這麼多問題。」其實這都不是問題,當你的因緣到了,真正開悟見性的那天,你的一切業障會立即消除,一切福報會當下圓滿,這就是成佛的捷徑道。所以不要懷疑自己,否則還是根基差。
我們還有一個法門,藏傳凈土法。它是顯宗里最捷徑的法門,也是捷徑道,是今生解脫的方法,主要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靠自己的信心。大家不要懷疑,一定要堅定信念。
有的人懷疑:「我將來怎麼辦?臨終時怎麼辦?」如果顧慮這些,還是善根不夠成熟,信心不夠強大。
成佛的道路有三個法門可供選擇:般若乘也叫菩薩乘,是遠道;密乘里有近道和捷徑道。近道指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將來也會傳講,也會修持,但不是我們主要學修的法門,我們主要學修的法門是光明大圓滿。
如果對光明大圓滿法具有信心,可以選擇大圓滿法。大圓滿法有前行和正行,我們今年整理髮布的《學修手冊》里有詳細的說明,次第清晰明確,直接依此修持即可。
我們首先要把學佛的目標確定下來,然後找到有傳承、有次第的方法。這是很重要的,有了正確的目標和方法,條件都具足之後,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地學修就可以了。
不要太在乎感覺和覺受,好或不好,有或沒有都無需理會,讓它自然生、自然滅,這樣不會影響到你,更不會傷害到你。
莫追求聲譽。
學佛修行人不要追求聲譽。這些世間的福報都是暫時的,都是輪迴的根,所以不要追求。
其實聲名遠揚並非好事,按世俗的眼光來看,那些明星相貌出眾,條件優越,還擁有大量的粉絲,有些粉絲甚至可以為他們捨棄生命。但我卻覺得他們非常痛苦和可憐,就是因為他們有聲譽,家喻戶曉,所以他們的生活、工作和人生毫無自由。
再說動物,即使再珍貴、再漂亮並且很有價值,人類也很重視它們,但是不可能有快樂和幸福,因為它們被關在籠子裡面,沒有自由!
同樣,那些名人,雖然他們很有價值,也備受關注,但是他們卻生活在一個世人無法看到的籠子里——名聲就是這個隱形的籠子,他們在裡面毫無自由,非常痛苦。
社會上有很多人做夢都想成名、當名星,這是顛倒的,如果沒有看破、放下,真正當上了名人也是痛苦。不只是名聲,世間的福報都是這樣的,如果看破了、放下了就不會有事,也不會為之束縛了。
有些大德高僧雖名聲卓著,卻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人身自由,更沒有影響他們的內心,他們的心情依然是快樂的。因為他們已經超越了這一切,這些世間的福報不會束縛他們,雖然有聲譽,但對他們來說不是籠子,無法束縛他們。
當我們看破了、放下了,真正超越了、自在了,也可以擁有這些世間的福報,我們可以用它來利益眾生、弘揚佛教。我曾經講過,為自己是不可以有世間八法的,但為眾生可以有世間八法,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超越了、自在了,聲譽也可以有,可以用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弘法利生的事業也需要聲譽,需要條件,要有實力和能力,否則會很難。
真正想要弘法利生,追求聲譽是可以的。但為自己是不可以的。因為如果你還沒有超越,沒有獲得自在,這些福報會束縛你,會變成你精神上的壓力,如同一個小小的籠子,讓你無法自由飛翔。雖然人類都有這樣的夢想,想在空中展翅翱翔,但是很難。因為我們都把自己關在小小的籠子里。
將此盛五濁,轉為菩提道,
竅訣甘露藏,乃傳自金洲。
現在是末法時期,五濁熾盛,五濁指:劫濁、見濁、眾生濁、煩惱濁、命濁。濁是狹窄之意。
現在已是劫濁,人的壽命日漸縮短,邪思邪見繁多,眾生苦不堪言,煩惱、業力非常深重,短命多病。
即使是末法時期,是佛法里講的五濁盛世,也要將它轉為菩提道,如果你能珍惜人身,珍惜佛法,讓自己今生解脫、即身成佛,這樣就可以將五濁轉為菩提道。
現在的時代與以前大不相同,仁義道德淪喪,有很多不好的現象,邪思邪見也特別的重。你們平時身處紅塵,最了解當今社會。眾生災難不斷,煩惱重重。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煩惱層出不窮,與十幾年前相比,有天壤之別。
十幾年前我們這裡還有人載歌載舞,自娛自樂,現在幾乎看不到、聽不到了。雖然現在的生活水平,家庭條件都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內心的煩惱卻比以前更重了。現在每個人,包括那些小孩子,心裡都有很大的壓力。
雖然物質發達了,但精神卻越來越落後了,物質的發展變成了壓力,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又怎會有唱歌跳舞的心情?以前經常是自娛自樂,一邊幹活一邊唱歌調劑一下,現在壓根兒聽不到、看不到這種情況了。這就說明了現在人內心的壓力越來越大了,煩惱越來越重了,這不是好的現象。
命濁,壽命也是如此。也許你們會想:科學數據顯示人類的壽命增長了。若在幾年或幾十年的短期中做比較,也許有增有減,但總體來說人的壽命在減少,而且會越來越短,不會增長。因為現在已經到了末法時期——劫濁。
在這樣的一個末法時期,五濁惡世,對一個學佛修行人來說很不利。但如果能精進,能珍惜人身、珍惜佛法、珍惜善知識、珍惜修行機緣,五濁可以轉為菩提道。雖然很糟糕,但我們可以轉為道用,變成自己成就的助緣,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樣可以成就。
「竅訣甘露藏」:把五濁轉為菩提道用的竅訣。《修心七要》的詞句雖然不是很多,但我們講了很長時間,講了很多五濁轉為菩提道的竅訣。
修持菩提心的竅訣,把這些五濁轉為道用的竅訣,即使是在家居士,在生活、工作中也一樣可以修持佛法,一樣可以修持大乘佛法,一樣可以不舍菩提心,「竅訣甘露藏」來自哪裡呢?一定是佛傳講的。
恰達瓦格西是舊噶當派的一位格西。舊噶當派的創始人阿底峽尊者有許多上師,但是他生命中主要有三位大恩上師,金洲大師是其中之一。阿底峽尊者菩提心的修持方法等竅訣,主要來自於金洲上師。
舊噶當派的格西都很有修行,他們對菩提心的修法非常重視,有很多不共的竅訣。《修心七要》里講的都是他們主要的修持菩提心的竅訣,這都來自金洲大師,金洲大師傳給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傳給恰達瓦格西,這樣傳承下來的。
由昔修業醒,自眾信為因,
能輕苦譏毀,請調我執教,
今死亦無憾。
這是迴向。
《修心七要》是恰達瓦格西的著作,恰達瓦格西說他今生遇到佛法,得到了這麼殊勝的竅訣,是他往昔(前世)修持佛法、積累資糧的「修業醒」(蘇醒)。
前世他肯定修過佛法、積累過資糧,今生有了這些的蘇醒。他今生遇到了大乘佛法,能得到這麼多的竅訣,這是他宿世修來的福報、善根,才有這樣殊勝的機緣。
還有他對佛法,尤其是對大乘佛法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心,才可以在譏諷、詆毀等對境、逆境中,仍然能精進的修行菩提心,不失道心。
他也得到了對治我執、調伏心態的很多殊勝竅訣,掌握了人生的意義,明白了死亡的真相。「今死亦無憾」:即使今天死,現在死,馬上離開這個世界,也沒有任何遺憾。一個學佛人、修行人,主要是對人生不留遺憾就可以了。
恰達瓦格西得到了修持菩提心的竅訣,也得到了在逆境中能堅持修菩提心的竅訣,最後他把握了人生的意義,明白了死亡的真相。
密勒日巴尊者剛開始時非常怕死,他並不是貪生怕死之人,只是聽從老母親的囑咐,為了報仇殺了很多人。雖然他有大神通力,卻非常怕死。因為他對死亡沒有把握,特別恐懼,就跑到山洞裡修持佛法,最後明白了死亡的真相,知道死亡並不可怕,對死亡不再恐懼了,因此也就死而無憾了。
這是恰達瓦格西的《修心七要》,今天全部傳講完了。然後我們做總的迴向:將講法的功德、聞法的功德以及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無量無邊的父母眾生,願他們早日離苦得樂、早證菩提!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推薦閱讀:
※入世,修行,修心
※逆緣是修心的良藥
※【大學之道】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如何修心養性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