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到中國合資生產質量就變差,根本原因總算找到了

【Man哥語】

現在國產的車型越來越多,有些豪華品牌的合資車企連內部各項產品標準都是一塌糊塗、七拼八湊,卻在中國上馬豪車賣的好不熱鬧。從普通車型到豪華品牌,都在中國生產,不國產就完全賣不動,但有關於國產之後質量就下降這事,卻是越發坐實了,那合資之後問題出在哪了?今天是AutoMan業內爆料時間。

------------------------------------------

正文

合資車國產之後,質量會變差,這已經成為共識了。很多人懷疑車企因為中國汽車法規要求低或者有空白,再或者中國消費者容易忽悠而偷工減料。

其實相信現在各個車企都不會隨便拿質量開玩笑,畢竟競爭這麼激烈,已經不像中國市場開放之初那樣只有幾個汽車品牌了。

那麼除了懷疑偷工減料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1

裝配質量

第一個原因,中國裝配質量不好。這個原因在網路上大家廣泛地討論過。

其實現在不論是合資品牌還是國產品牌,其生產線都已經很先進。

一些生產線因為是新建,其技術比國外母公司還要更先進。質量控制體系也都是照搬國外母公司的。

那麼為什麼本土化車的質量還是不如進口車呢?

原因可能出在人身上,很多工人的質量意識不夠。

曾參加某豪華汽車製造商組織的FMEA和Poka yoke培訓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很多產線的同事對這樣重要的質量工具不夠重視。

當時有很多衝壓工段的同事參加培訓,是因為那段時間衝壓工段的質量問題和工傷數量都超標了,所以領導讓段長們去參加質量培訓,找找問題原因,提高質量意識。

結果幾天的培訓下來,到最後做演練,檢查學習成果的時候,他們一直掛在嘴上的還是「這不是有標準嘛」,「不是有作業指導書嘛」,「進行培訓就行了」,「我給它來個100%全檢」,「不是有返修工段嘛」之類的。

工人的很多意識已經根深蒂固了,很難通過幾天的培訓就轉變。但是我相信中國汽車工人的質量意識是逐年加強的,會越來越好。

2

零部件供應質量

其實最想說的是第二個原因,零部件供應商質量差。

我們注意到很多合資品牌剛成立的時候,CKD組裝的車,質量都很好。隨著零部件的本土化,車子的質量就下降了。

一台車有上萬個零件,這些零件的供應商質量千差萬別。雖然車企都有對供應商質量的管控辦法,但是如果供應商本身質量不行,管控得再好也會有漏網之魚。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走訪過很多底盤供應商。有的生產設備非常原始,記錄時間還是用鉛筆在旋轉紙盤上畫線的。同樣,記錄溫度也是使用鉛筆畫紙帶。不知道現在90後的朋友見沒見過這種東西。我還是20年前用過這些設備。

還有的供應商就是農村裡的一個土坯房,四面漏風,窗戶上是破爛的塑料布,房子四周雞鴨鵝遊走覓食。

裡面黑乎乎的,有幾台簡單的機床,一個老師傅帶個徒弟加工零件。主機廠的設計員需要把圖紙打出來交到老師傅的手上,因為他沒有email。

而且上面這些狀態的供應商並不是少數。我上面提到的打紙帶的供應商就是某非常著名合資品牌的供應商。

3

主機廠品控

當然也有很多供應商使用了自動化的生產線,也有一定程度的防錯機制。但是機器往往是國外母公司淘汰過來的,防錯也不夠完善。他們也是質量問題頻出,主機廠的工程師每天和他們鬥智斗勇,他們給的解決方案往往是「我給你加個100%全檢」。

不是說上面提到的原始機器實現不了高質量,而是那些用這樣機器的公司,既然用著這樣的老機器,就根本沒升級控制手段。所以質量穩定性必然不好,次品率高。而主機廠對於供應商的質量控制主要是抽檢,其他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供應商的信任了。

最開始選定供應商的時候有詳細的評審,定期也會對供應商進行審核。但是供應商本身質量穩定性不好,防錯能力不高,就有一定幾率讓缺陷產品流到主機廠的生產線里,最終流到消費者的手中。

如果主機廠對供應商控制的不是那麼嚴格的話,後果可想而知。

可能有人覺得質量問題哪有那麼難控制,哪有那麼容易發生。我最近就遇到一個底盤金屬件斷裂問題,是由於試車的時候污損了模具,然後模具又在生產的零件上產生了劃痕。

正巧工人休息的時候在附近喝可樂,可樂又濺到了零件劃痕上,然後熱處理的時候就產生了氫脆。單獨哪一個錯誤都不會引起零件斷裂,但這一切加在一起就導致了嚴重後果。

我見過的最好的供應商,是蒂森克虜伯德國的底盤組裝工廠,防錯能力非常強。只有兩條生產線,要組裝很多種類的底盤。

整個系統都有後台程序控制,半成品的底盤到某一個工位的時候,工位物料架上待安裝的那個零件旁邊的指示燈亮起,提醒工人拿取正確的零件。如果工人還是拿了錯誤的零件,系統會自動識別,報警並停線。

工人打螺栓的時候也是同理,系統通過燈光提醒工人拿取正確的套筒,系統自動推送正確的扭矩到工具上,最大程度避免的工人犯錯的可能。

對比之下就知道為什麼車子國產化之後質量下降了。零部件供應商的質量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新產線更新系統更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供應商質量差-> 質量沒有競爭力,只好用低價競爭-> 價格低,利潤低-> 供應商更加沒有餘錢進行質量升級-> 質量差。

而在零部件本土化的過程中,價格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我猜國內供應商不乏質量非常好的,但是質量好價格應該也不便宜,相對進口零件沒有競爭力。

那麼這種情況下主機廠就沒有進行本土化的動力。主機廠往往會考慮:既然做本土化了,就要同時降成本。於是低價低質量的供應商就進入採購體系了。

這是一個怪圈,一個惡性循環。我覺得只有隨著汽車零部件製造業整體的質量提升和整體汽車工人的質量意識的提升,這個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本文作者mikeldy授權AutoMan獨家刊載,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為視頻、音頻腳本,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圖片源自網路與文字內容無關。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六甲生產章
建檔偉業——細說生孩子建檔那些事兒
生產計劃及過程式控制製程序
用美國生產取代中國製造?
七彩神仙魚生產技術N

TAG:中國 | 汽車 | 原因 | 生產 | 質量 | 合資 | 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