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會祈請,事半功倍---祖古烏金仁波切

在噶舉與寧瑪傳承中,祈請被稱作是「萬靈藥」,能夠治癒一切疾病。在過去,數以千計的行者以祈請道融合大手印、大圓滿道而證覺。祈請如同是禪修的頭,出離是禪修的腿,而不散亂乃是禪修的心。

祖古烏金仁波切開示 —— 祈請與慈悲

艾瑞卑瑪昆桑 英譯張志佛 中譯

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此離錯謬最勝雙融道,願不離此晝夜恆修觀。

------聖者噶瑪巴朗炯多傑

體悟空性正見最圓滿的條件,乃是上對所有覺者生起祈請,下對一切有情積聚慈悲。這在第三世噶瑪巴大寶法王朗炯多傑(自生金剛)所著之「大手印願文」中有提及。此深遂的歌訣闡釋大手印、大圓滿及大中道教法之根道果及諸修持要點。其中有一行「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於中「悲」字當被釋為祈請及慈悲。於祈請時,我們懇切而非敷衍地憶及上師與傳承祖師之殊勝尊貴,行者當以至誠之渴仰及祈請,思惟上師們偉大的功德而致毛髮皆豎,涕淚縱橫。如此之讚歎應當是真正發乎於心,因為惟有由上師的慈悲方可體悟心體。如此,將感受深切的祈請,本心乃赤裸顯現。其時方無誤地體認心的本來面目。

思惟對一切有情慈悲時亦同。眾生雖有俱生之智慧,然而他們於此無知,仍是一生接一生地全然迷惑,追求輪迴中種種虛幻的覺受,而致遭受極大的苦難;不同於我們佛門行人,將可體認本心的覺性,而他們不能。每一個人皆是全然平等;然而,由於不識本性,有情無間斷地受苦。如是思惟,我們將為極大的慈憫與悲心所征服。於真實的慈悲生起時,如同真實的祈請生起時一般,體性空義將會赤裸顯現。

在噶舉與寧瑪傳承中,祈請被稱作是「萬靈藥」,能夠治癒一切疾病。若是一心祈請,則不需花費經年學習辯論、哲學、文法、藝能等等。在過去,數以千計的行者以祈請道融合大手印、大圓滿道而證覺。忽略慈悲、祈請與出離如同是小鳥欲不倚雙翼而飛——這是毫無可能的。因此,應當熟記這個著名的格言:「祈請如同是禪修的頭,出離是禪修的腿,而不散亂乃是禪修的心」。另舉一個相似的例子,如同是一個人,若是空性正見為他的心,祈請為頭,慈悲為腳;他如何能僅依空見之心而行?他如何可不依雙腳而行?

讓我們這麼想:若非是諸佛和他們所傳的法教以及那些跟從他們完美的隨行者,我們將無法知道任何佛法,或是如何證解脫。諸佛不同於我們,他們有偉大的功德。思惟及此,自然不可避免地生起殷重的祈請。同樣的,若欲生起慈悲,想想這個事實:一切有情均曾為我們的父母,因此他們和我們是如此地緊密相連。如果我們真能想到他們正經歷的痛苦,我們實將不由自主地感到悲憫。

若能漸漸積聚祈請與慈悲,我們可以之作為體認本心之助。逐漸的,我們將體悟本來面目之特質,即是不因舉心方有、無造作的祈請與慈悲。

祈請與慈悲可增進空性之正見與正修。若是一切不善行和障礙皆經世諦的功德而凈化,則出世之功德將隨之增長。但最初,祈請與慈悲必須經刻意習練才可產生,這是體悟本心重要的踏腳石。非造作、自然的祈請與慈悲是本心的表現,但這並非是對初修者而言。在大圓滿的層次,慈悲和祈請將自然產生,不須要一點努力;然而坦白說,對初修者而言並非如此。所以,最初我們必須做出必要的努力,以生起並積聚祈請與慈悲。當我們漸漸能穩定的護持覺心後,祈請和慈悲將不須造作與辛勞而產生。這就是大手印大圓滿和大中道之路。

修習祈請最重要的是皈依,而修習慈悲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若是我們仔細審究,沒有任何一個金剛乘修法不包含二者:皈依與發菩提心。我們可以這麼看:若我們已大量修持皈依與發菩提心,我們將有資糧去從事更高層次的修行,並可於生起、圓滿次第和大手印、大圓滿、大中道三大修持中獲得進詣。若是缺乏資糧,我們將不能從事任何修行事業。是以祈請和慈悲是佛門行人最基礎的資糧。

除非我們能聯貫世俗和勝義兩種菩提心,否則甚至連一絲一毫的覺悟亦不可得,這是必然的。世俗諦菩提心乃是慈悲,勝義菩提心乃是正確地體悟空性。若無此二者,絕對無法走向佛境,一步也不能。我發誓,任何修行若是缺乏兩種菩提心,將不可能讓修持者邁進一步。

若我們希望速證菩提,則根本上應當結合方便與智慧。在理念上,修習任何心地法門均應與體悟本心相結合。祈請與慈悲亦即是心地法門的中心。

噶舉派的大上師說:「認為可依靠除障、積資及依止具德上師加持之外的某法而體悟本心,是全然惑亂的。」 也就是說,不論我們是多麼聰明、多麼強壯,若我們不依止上師,反而頑愚的經年禪修而不行祈請,不發展悲心,積資除障,我們將仍停留在無明中。

祈請和慈悲的本質其實是相同的那是一種「悲」,不論我們的感受是朝向無染的覺者,或是污垢的眾生,不論是祈請或慈悲,本質都是一樣的:此心赤裸離一切想念,體性空義赤裸地顯現,並被直接體驗。在噶舉傳承中,祈請始終被稱為是應被重視的主要功德,因此噶舉派亦被稱為「祈請的宗派」。然而,祈請與慈悲在體悟本心上是同等的重要。再次強調,對於祈請和慈悲的訓練、凈除染障及積聚資糧,皆應與體悟心性相合,否則若依契經道,僅依方便而不靠智慧,將需極漫長的時間方能證覺——三大阿僧祇劫,金剛乘道則迅速得多。

推薦閱讀:

父母需學會適當對孩子發怒
確定砂水的吉凶,須知二十四山位,先學會怎麼立極
絕望主婦們,請先學會做自己的情人
學會這三招,再狠心的男人,誰會被你牢牢栓在身邊
生活需要學會承受

TAG: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