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晉陽文化

秦漢三國2010-06-07 19:10:13|分類:信息搜集 |字型大小訂閱地理沿革:秦始皇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雖國祚較短,但政治制度為漢朝所增益沿襲。秦改分封製為郡縣制,全國36郡,在山西境內有河東、太原、雁門、代和上黨5郡,共21縣。漢朝以郡縣封國並行,全國郡國103個,縣1314個,在山西境內有6郡98縣,河東郡轄24縣,太原郡轄21縣,上黨郡轄14縣,代郡轄18縣(山西境內11縣),雁門郡轄14縣,西河郡轄36縣(山西境內14縣)。東漢時,全國13州郡,山西境內3州、一司隸、7郡―――太原、上黨、雁門、代、河東、定襄、西河,還有一國為常山國,西南部屬司隸部,北部為羌族所有。三國時,山西屬魏國,西南部屬司州,有平陽、河東二郡,東南部、中部、北部屬并州,有雁門、新興、太原、西河、樂平、上黨6郡,桑乾河以北為鮮卑族佔有。秦漢時,山西為大一統局面下的一個行政區域,其發展隨著王朝的治亂而興衰,歷史文化特色遠不如先秦時期那樣鮮明和獨立。而在大一統的局面下,山西的歷史地位始終是「北方之門戶」―――抵擋游牧民族侵擾的第一條防線和與游牧民族交流的主要場所。有史家曾這樣形容山西的歷史地位,「治世之重鎮,亂世之強藩」―――這也是以後在中央王朝統治下山西的特點。秦漢時,國家政治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與匈奴的關係。漢高祖與匈奴作戰,失利被圍於白登山,就在今天大同境內。到漢朝國力強盛,遠赴大漠抗擊匈奴,也要從山西出發。由此也湧現出了許多名將,如西漢的衛青、霍去病,東漢的竇憲,都在山西這塊土地上建立了不世功勛。三國時,蜀漢的主要大將關羽是今山西運城人,死後被不斷神化,成為從宗教、上層統治者到下層普通勞動人民和秘密結社團體頂禮膜拜的對象,是與孔子「文聖人」並列的「武聖人」,形成了饒有趣味的「關公文化」,今解州關公家廟祖塋,遊人如織,是關公文化的中心。李遇豪情風流皆為戰患生郅都 西漢河東郡楊縣(今洪洞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漢景帝時期,是西漢最早以嚴刑峻法鎮壓豪強、維護封建秩序的名臣。西漢時候,地方豪強勢力開始膨脹,有的橫行地方,蔑視官府,郅都每到一地,都採取以暴易暴的手段,對首惡決不姑息,即使面對皇親國戚也毫不退縮,贏得了「蒼鷹」的名號,名聲之大,連匈奴人也畏懼,他任雁門太守時,匈奴幾年不敢犯邊。後人評論說,郅都自己不是酷吏,但卻開了酷吏的先河,所以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中將郅都列在第一。衛青 字仲卿,西漢河東平陽(今臨汾市)人,生年不詳,卒於前106年。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邊疆的開拓做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今臨汾市青城村為其故里。本報2005年8月22日以《衛青:騎奴大將軍》為題做過報道。霍去病 河東平陽人,衛青的外甥。生於前145年,卒於前117年,是與衛青齊名的漢朝將領,從20歲起,就開始率兵討伐匈奴,不計個人榮辱得失,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名言。霍光 字子孟,生平活動在漢武帝和漢宣帝間,霍去病同父異母弟。霍光在漢武帝時登上政治舞台,是漢武帝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後,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西漢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本報2005年8月22日以《霍光:敢廢帝的名臣》為題做過報道。班婕妤 生卒年不詳,樓煩(今朔州市朔城區)人,西漢末年著名學者班彪的姑母,東漢著名歷史學家班固的祖姑,西漢著名文學家。班婕妤名字久已失傳,「婕妤」是宮中女官名,但她在宮中並不十分得寵,有次甚至被誣陷,差點被害。憂鬱的宮廷生活讓她寄情於詩賦,留下作品雖不多,但在後世有較大影響。從另一個層面上說,她寫的作品,是古代有才女子抒發對世界不滿、怨尤命運的代表。郭泰 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屬介休縣)人,生於公元128年,卒於169年,人稱有道先生。郭泰家世貧寒,但刻苦向學,成年後成為著名學者,備受當時清流領袖李膺青睞。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郭泰不願出仕,退隱回鄉,專心教學,不論學生門第出身,都潛心教授,據說弟子上千人。死之後,趕來送葬者有萬人。本報2005年8月22日以《郭泰:弟子以千數》為題做過報道。王允 字子師。生於公元137年,死於192年,太原祁縣人,故里在今祁縣修善村。王允出身世家,少年時就被士林領袖郭泰稱讚:「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王允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漢末年,宦官外戚爭相弄權,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東漢王朝更是搖搖欲墜。190年,被外戚何進調來誅殺宦官的董卓掌控了中央政府,甚至進一步想篡位。王允經過周密安排,離間了董卓和義子呂布,殺掉董卓。但因為對董卓部將安排不妥,被他們殺害。時年56歲。貂蟬 生卒年不詳,據說是忻州人,今忻州木芝村有貂蟬陵園,是村集體所建。貂蟬,一般以為都是傳說中的人,但近代有些學者認為應該實有其人。她就是在誅殺董卓中,被王充利用來離間董卓、呂布的侍女。貂蟬在後世被稱為和西施、昭君、楊貴妃齊名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只有她,是或有或無的人物,雖如此還被人傳頌,就是因為她為了國家大義毅然獻身的精神。本報2005年8月22日以《貂蟬:千年生死兩茫茫》為題做過報道。關羽 字雲長,東漢河東解縣常平里(今運城長平村)人,生於公元152年,死於219年,三國時劉備手下著名的將領,以忠勇聞於各諸侯。關羽生前雖然武藝超強,能征善戰,但同時期與之相當的武將也有許多,他今天所具有的廣泛聲名,與後來統治者的不斷神化有關,到清代,已是民間信仰的主要神祉之一(同時,也是佛教和道教的主要護法神),並成為秘密結社和某些行業所崇拜的對象。本報2005年8月22日以《關羽:勇將到武聖》為題做過報道。張遼 字文遠,雁門馬邑(今朔州)人,生於公元169年,卒於222年,三國時曹魏手下著名戰將。張遼原在丁原手下,丁原被董卓殺害,又歸附董卓,董卓被呂布殺死,又跟了呂布。最後,呂布被曹操縊殺,才追隨了曹操,從此投入到為曹魏爭奪天下的征戰中。他北破袁紹父子、擊敗烏桓,平定山東河北遼東,南御孫權,平定湖北安徽江蘇以北,為曹魏建立了不世功勛。本報2005年8月22日以《張遼:孫權的毒藥》為題做過報道。衛覬 字伯儒,河東安邑(今運城)人,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也是曹魏政權中頗有見識的政治人物。賈充 字公閭,生於公元216年,卒於282年,西晉平陽襄陵(今襄汾)人,他歷經魏晉交替之際,是司馬氏集團中重要的人物,魏傀儡皇帝曹髦就是他派人殺死的,所以成為西晉開國時期的權臣。賈充一生以權變進身,死的時候,有人甚至提議謚他為「荒公」,但在易代之際,他也為改革曹魏時期重刑苛法,穩定大局做出了貢獻。

萬榮縣秋風樓(內有漢武帝所作的《秋風詞》碑刻)精彩報道回放有一次,他去甘泉宮。一個囚犯看見了他,給他相了相面說:你是貴人,應該封侯的。衛青笑著說:奴婢生的兒子,人家不斥責打罵就不錯了,還能封了侯?不能因為衛青說這種「沒人打罵就不錯了」顯得很窩囊的話,就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抱負的人。衛青是笑著說的,說明他很高興,也暗示著他未必沒想過報國封侯的事,只是現在的境遇與理想差得太遠。衛青從小就生活在被人歧視奴役的環境里,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謹慎做事、小心做人,不大可能像項羽一樣囂張,甚至都不會如陳勝,敢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的志向是埋在心裡的。―――《衛青:騎奴大將軍》霍光是西漢超級大英雄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的發跡源於霍去病,霍去病的發跡源於衛青,衛青的發跡源於衛子夫,而衛子夫的發跡源於漢武帝的一次偶然臨幸。在專制政治下,我們無法對這樣的個人發跡史提出更嚴苛的評判―――所有的專制制度里都是這個樣子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對2200年前臨汾的這一家人作出一個儘可能公平的分析。―――《霍光:敢廢帝的名臣》許多人是從《三國演義》上認識張遼的。在這本大致能找到歷史影子的大作里,以張遼為主角的有兩個半迴文字:第五十三回的「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和第六十七回的「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無一例外,都是打孫權的,而且打勝了―――歷史事實也差不多是這個效果,張遼的半生功業都在安徽,和東吳「拉鋸」。他是孫權一輩子的毒藥。―――《張遼:孫權的毒藥》貂,聰明伶俐,生性慈悲。據說北極圈內的獵人捕貂,常常假裝快要凍死的樣子,躺在貂出沒的地方。貂看到後就跑出來,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人。獵人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捕到了貂。蟬,無巢無,黍稷不享,不食污穢之物,高潔不群。1800年前,亂世崢嶸,群雄爭霸,一個兼具貂與蟬雙重品性的女子,以聲色為戈矛,最終致兇猛之人於死命,而此年方二八、閉月羞花的紅粉佳人至此卻生死茫茫,香魂不知歸處……這個女子名叫貂蟬。貂蟬在民間久負盛名,名列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列,卻不見諸任何正統史書,只有憑《三國志?呂布傳》中「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的記載,可見一點模糊的影子……―――《貂蟬:千年生死兩茫茫》尋訪三晉歷史名人故里之七·衛青:騎奴大將軍(圖)   唐朝大詩人王維在《老將行》中寫道: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後世的許多學者說,王維「不敗由天幸」的典故用錯了,它本是指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的。但衛青七征匈奴,雖受過小挫,但每次都能凱旋,相比於李廣攻戰一生,求封侯而不得,確可以說是「天幸」。再加上他以皇帝大舅哥的身份,娶平陽公主、封萬戶侯、拜大將軍,更是令人眼熱。但衛青其實是個不幸的人。衛青的出身卑微到了不能再卑微的地步。他原是一個叫鄭季的人在……

騎奴也有「封侯」命唐朝大詩人王維在《老將行》中寫道: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後世的許多學者說,王維「不敗由天幸」的典故用錯了,它本是指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的。但衛青七征匈奴,雖受過小挫,但每次都能凱旋,相比於李廣攻戰一生,求封侯而不得,確可以說是「天幸」。再加上他以皇帝大舅哥的身份,娶平陽公主、封萬戶侯、拜大將軍,更是令人眼熱。但衛青其實是個不幸的人。衛青的出身卑微到了不能再卑微的地步。他原是一個叫鄭季的人在平陽侯曹家做事時,與曹家婢女衛私通所生的私生子。七八歲時,衛無力撫養,衛青又回到了鄭家。私生子的身份必然不會使鄭家人對他有什麼好感,連他生父都不太憐惜他,讓他去放羊,更不用說其他人了,他的同父兄弟們甚至都把他當奴僕看待。所以,衛青的童年估計是很壓抑的。就這麼過了幾年,等到衛青稍大的時候,就又回了曹家,跟著皇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做了一名「家騎」。說得好聽也許是護衛保鏢,但更可能是騎奴,反正供人驅使、地位低賤是沒錯的。有一次,他和人一塊兒去甘泉宮,一個囚犯看見了他,給他相了相面說,你是貴人,應該封侯的。衛青笑著說:奴婢生的兒子,人家不斥責打罵就不錯了,還能封了侯?這是司馬遷在《衛青、霍去病列傳》里說的一個小細節,很容易被忽略,但這種細節是不能忽略的。我們應該知道劉邦和項羽看見秦始皇儀仗時的表現,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就這兩句話,他們二人一個深沉一個張揚的性格就躍然紙上。不能因為衛青說這種「沒人打罵就不錯了」顯得很窩囊的話,就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抱負的人。衛青是笑著說的,說明他很高興,也暗示著他未必沒想過報國封侯的事,只是現在的境遇與理想差得太遠。衛青從小就生活在被人歧視奴役的環境里,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謹慎做事、小心做人,不大可能像項羽一樣囂張,甚至都不會如陳勝,敢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的志向是埋在心裡的。從騎奴到大將軍,衛青憑藉的不僅僅是幸這個窮小子,有一年突然就轉運了。他的同母姐姐衛子夫進了宮並得到漢武帝寵幸。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青和他的兄弟姐妹也發達起來。但衛子夫得寵、衛家突然興盛,肯定會被人嫉妒,比如皇后。漢武帝的姑姑(也是皇后的母親)大長公主有一天挑了個刺兒,就把衛青抓起來想殺掉。就在這時,衛青的一幫朋友冒著危險衝進去把衛青搶了過來。漢武帝得知後,非但沒有怪罪,還賞賜了他們。衛青更是陞官為「侍中」。從這時起,漢武帝開始著力培養他,並在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派他和李廣等三位將領一起兵分四路出擊匈奴,衛青一生的功業從此開始。公元前124年,衛青第四次帶兵出征,深入大漠700里,匈奴右賢王僥倖逃脫,大小裨王被俘獲十多人,奪得牲畜十多萬頭,漢朝取得了立朝以來對匈奴作戰的第一次大勝利。漢武帝大喜過望,封衛青為大將軍,連他三個在襁褓中的兒子也被封侯。接著衛青又被他原來的主人平陽公主看上,成了「駙馬」。一時之間,權傾天下,尊寵無比。這個私生子、騎奴出身的人到了他人生的頂點。就在這時,衛青又顯示出了謹慎小心的本色。衛青出擊匈奴七次,戰功之大,有漢以來,從未曾見。但他卻不居功自傲,堅持給有功部下請賞,最後,跟隨他的裨將校尉封侯者有九人;部下獲罪,也不敢專斷,讓皇帝定奪;李廣子李敢因父親自殺遷怒於衛青,擊傷了他,然而衛青卻把這事隱瞞了(他外甥霍去病還是找個機會射殺了李敢)。只是,到了現在,我已經不能確定,這樣的性格究竟是出自本色的成分多,還是出自「伴君如伴虎」的心理多?漢武帝恩寵不定,後來又竭力抬高霍去病的地位,使其到了與衛青比肩的地步;衛青曾給大俠郭解說過情,但漢武帝並沒有給他面子。這時的衛青估計能體會到點「功高震主,為主所忌」的意思。同為漢武帝臣子的司馬遷,這些話當然不能說透,但在傳末的「太史公曰」里,說到這麼一件事,蘇建勸衛青招士鞏固地位,衛青說,竇嬰田玢的下場沒看見嗎?招門客成立小集團是皇帝最忌諱的。賞誰罰誰,這是皇帝說了算的,我們可不要摻合,規規矩矩,盡職盡責最好。真是夠小心的,也夠謹慎的,但在衛青死前死後幾年,他兒子們的爵位包括承襲自他的全都被撤消了。衛青死後,被葬在了長安附近,據說墓冢的形狀極像他收復的盧山,與霍去病祁連山形狀的墓遙相呼應———皇帝以此來表彰他們的功績。從此,衛青的魂魄就永遠留在異鄉。尋訪地理:臨汾史書中沒有提到衛青後來是否回過家鄉,但在民間傳說中,衛青至少有過這個打算。衛青準備在他家鄉修建一座城池來保護他的親族,城的名字就叫「青城」。不過,後來戰事頻仍,再加上他謹慎的性格怕引起皇帝猜忌,這個城到底沒有修建。然而名字是留下來了,即位於今天臨汾市堯都區的青城村。青城村離臨汾市區並不遠,是一個很安靜的小村子。村口有座八角二層的門樓,大大地寫著四個字:衛青故里。走近去看,見樓的四個外角畫著四幅畫:衛青牧羊、得尚公主、拜大將軍以及出征匈奴。畫工並不算精良,但線條粗獷,尤其是衛青像,劍眉虎目,的確威風得很。作畫的人也很有見識,選取的正是衛青一生中幾個重要的時代。即使沒有門樓,只要任意走進村民家,他們都會告訴你:千真萬確,這兒就是衛青故里,是他小時候放羊的地方。這個村子裡近一千人,「尉」是村中大姓,佔了百分之七十還要多。村裡一位姓李的老人說,其實「尉」就是「衛」,因為衛青在朝廷里做大官,害怕有個閃失犯了罪,全族都被皇帝殺了,所以,讓宗族裡一部分人改姓了「尉」,這樣,衛家的血脈不致於斷絕了。我寧願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這樣行事的風格,跟衛青的性格倒有幾分相像。但村裡86歲的尉根順老人說,這不是真的。他們姓「尉」的祖先,共兄弟四人是從離此地不遠的另一個村子遷過來的,繁衍生息,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說一點關係也沒有,是不大準確,正是因為衛青準備修城,他們祖先才遷到這兒的,這裡風水好啊。許是借了衛青的威靈,兩千年來,此地能人輩出。尉根順老人說,清末的時候,這個村裡的秀才有十七八個呢。到日本鬼子來的時候,出去抗日的人就更多了,老人自己,就曾做過晉綏軍的上尉副營長。衛青在這個村裡,並沒有過過好日子,但在他走後,這個村子卻因他享有榮光。現在,烽煙散去,兩個民族的仇恨也在漫長歲月里消於無痕。然而衛青的故事還將傳說下去———王侯將相,歸於塵土,掩蓋不了千秋功業、千秋聲名。尋訪三晉歷史名人故里之八·霍光:敢廢帝的名臣(圖)   只要稍微了解中國古代史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在一個時代甚至若干時代,某一地區出現的文武政要特別地多。在西漢的前期和中期,山西的臨汾就是這樣一個地區。漢時的臨汾屬於河東郡,大概包括今山西北到霍州南到永濟的廣大地區。由於古代自然地理狀態和政治地理與今天的極大差別,古時的臨汾,實際上處在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一個極佳的位置上。漢代的臨汾,首先,沒有污染這一點是肯定的;其次,它水豐林茂,土地肥沃,是……

尋訪地理:臨汾只要稍微了解中國古代史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在一個時代甚至若干時代,某一地區出現的文武政要特別地多。在西漢的前期和中期,山西的臨汾就是這樣一個地區。漢時的臨汾屬於河東郡,大概包括今山西北到霍州南到永濟的廣大地區。由於古代自然地理狀態和政治地理與今天的極大差別,古時的臨汾,實際上處在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一個極佳的位置上。漢代的臨汾,首先,沒有污染這一點是肯定的;其次,它水豐林茂,土地肥沃,是上古三代以降人文繁盛之區;再次,古汾河波濤萬里、水光接天、河汊縱橫,水運十分發達,和西安地區聯繫之緊密遠甚於和太原平原的聯繫。這樣的臨汾,是首都長安的北大門,也是首都地區的人才輸送地。從漢高祖時起,開國重臣曹參食邑在這裡,衛青、霍去病、霍光崛起也在這裡,實非偶然。喟然回望,那個時代永遠過去了。而今,在橫絕大漠,開疆千里的霍票姚的家鄉,在擁立兩代、匡定漢室的霍宣成的家鄉,我們見到最多的,是灰嘴黑臉,開著小煤窯的小礦主們。因裙帶關係走上仕途,因政治才能開始驕人功業霍光是西漢超級大英雄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的發跡源於霍去病,霍去病的發跡源於衛青,衛青的發跡源於衛子夫,而衛子夫的發跡源於漢武帝的一次偶然臨幸。在專制政治下,我們無法對這樣的個人發跡史提出更嚴苛的評判———所有的專制制度里都是這個樣子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對2200年前臨汾的這一家人作出一個儘可能公平的分析。靠裙帶關係取得高位的人千年不絕,而這些人干出驕人功業的確實不多。霍光干出了自周勃安劉以後對前漢二百年江山有存亡續絕之功的偉大業績,這個人在政治品德和政治決斷上都有著令人信服之處。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徵匈奴還兵路過平陽,帶上十來歲的小弟霍光回長安。從此他開始在皇帝身邊工作,20多年,沒出過差錯。後元二年,漢武帝病重,立劉弗陵為嗣,但弗陵這時才八歲,武帝在病榻上指定由霍光、金日石單、上官桀和桑弘羊受遺詔,輔少主。霍光居首,而且受封「大司馬大將軍」之職,位在三公之上,直追其兄霍去病,地位立刻與眾不同。剛當上首輔的霍光,就挫敗了一起由他親家、同是輔命大臣的上官桀發動的一次陰謀,但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頭。而霍光也上演了他人生最偉大的一幕。聰明的劉弗陵沒當幾年皇帝就死了,作為首輔的霍光必須給皇家選一位皇位繼承人,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異常麻煩的事。因為這裡邊既有大宗、小宗等宗法觀念之爭,還有各種主張背後的像亂麻一樣的政治利益之爭。霍光力主迎立了昌邑王劉賀為皇帝。可是,可憐的霍光馬上就發現他搞錯了。劉賀登殿的頭一件事就是姦淫了上任皇帝的宮人。霍光憤懣透頂,和親密戰友田延年商量咋辦。田延年在大事上不糊塗,勸霍光自行伊尹之事,為了漢朝天下,操持廢立!霍光終於下了決心,串連好了兩三個鐵杆支持者之後,召集大臣齊聚未央宮並提出「昌邑王行淫亂恐危社稷,如何?」田延年唱黑臉,仗劍陳詞,主張廢掉!群臣無言,只有「唯唯」。於是,霍光等一班大臣奏准皇太后,就在殿上廢了劉賀。霍光親自拉著劉賀的咸豬手,從他的脖子上解脫印繩兒,上交給皇太后,算是完成了手續。這正是霍光最偉大的一幕。他能親自否定他本人的決定,沒有一貫的信念和實事求是的精神的人是做不到的。接著,霍光再主持朝臣大會,議立了衛太子孫劉病已。劉病已即皇位,是為孝宣皇帝。時年18歲。漢宣帝在位24年。他力圖矯正漢武帝強幹弱枝、猛力開邊時留下來的一些後遺症,不管怎麼樣,總還算是一位相當湊乎的皇帝。擁昭立宣,使西漢從漢武帝發揚蹈厲的時代過渡溫柔和戎、與民休息的時代,霍光的使命總算完成了。霍家聲名顯赫,一門四侯。但即使從霍去病開始算起,顯貴也不過53年。這當然有霍光自己的原因。但即使這樣,霍光在中國歷史上也算一個忠謹的珍品。霍光自有他的毛病。比如司馬光說他在政治上的不明進退,班固說他「不學無術」,於大理。霍光死後三年,霍家滿門誅滅。「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霍家的命運再一次印證了這句話。霍家顯貴如果從元狩四年霍去病始封侯算起,到漢宣帝地節四年霍氏滅門,前後不過53年。其實,從霍光本人的品性上說,他還是稱得上忠謹二字的,然而他不懂得約束他的子弟姻親,尤其是討了個壞老婆,這讓他的一世英名馬上就毀了。霍光的老婆叫「顯」。顯為了使自己的小閨女嫁給漢宣帝,竟然昏了頭,私雇黑心大夫,害死了宣帝最愛的女人、首任皇后許皇后。這事情誰聽了都會出一身冷汗,這給霍家埋下了大地雷。而霍氏一家子弟的張狂無狀,更是扎眼。尤其是在客觀上礙了新皇帝的親信許、史兩族的門路。而在政治傾向上,他們還不滿意漢宣帝將公田收入給了貧民的做法。到後來,漢宣帝也故意收拾霍家大佬們,他任霍禹(霍光之子)為大司馬,但只讓他戴「小冠」,還不發給官印。對其他人,也有意擱置或調任外官。霍氏集團終於坐不住了,密謀讓霍光的老婆顯設宴請漢宣帝的姥姥,席間誑殺丞相等一班大臣,然後廢天子,由霍禹自己坐皇帝!這個陰謀還沒實施就暴露了。後果可想而知。上述人等全部誅殺,而且誅連及數千家,長安城殺人盈萬,一片血海。那個「顯」費盡心機送給皇帝當老婆的霍皇后,廢處昭台宮。照司馬光評論,這個事件的原因是,霍氏奢侈太甚,「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勢所必然耳。但霍光在家天下的時代,身為「託孤之臣」、「輔弼之臣」,並沒有像歷史常上演的那樣由相而攝、由輔而篡。因為稀少,所以珍貴。霍光,就是平陽霍家走出的一個珍品。尋訪三晉歷史名人故里之九·郭泰:弟子以千數(圖)   介休市以「三賢故里」聞名三晉。三賢,就是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東漢郭泰以及宋朝宰相文彥博。介子推以忠貞絕俗、功成不居垂名青史,民間的寒食節與他有很深的淵源;文彥博位及人臣,生榮死哀,歷史也沒有虧待他。而郭泰,一個「墨、孟之徒不能絕也(可以與墨子、孟子比肩,《後漢書》作者范曄如此評價)」的人物,雖然當時名聲很大,但卻逐漸被歷史湮沒。現在,只有他的同鄉們還常常提起他。郭泰的時代,是亂世已見徵兆的東漢末年……

尋訪地理:介休介休市以「三賢故里」聞名三晉。三賢,就是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東漢郭泰以及宋朝宰相文彥博。介子推以忠貞絕俗、功成不居垂名青史,民間的寒食節與他有很深的淵源;文彥博位及人臣,生榮死哀,歷史也沒有虧待他。而郭泰,一個「墨、孟之徒不能絕也(可以與墨子、孟子比肩,《後漢書》作者范曄如此評價)」的人物,雖然當時名聲很大,但卻逐漸被歷史湮沒。現在,只有他的同鄉們還常常提起他。郭泰的時代,是亂世已見徵兆的東漢末年,也是三國時代的序曲。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可以說是非常不幸。日薄西山的王朝,既挽救不了它,也不會給人希望,而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時代,眼看著卻趕不上了。處在歷史的夾縫裡,既尷尬也十分無奈。生於末世的大名士郭泰家世貧賤,如果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能夠在末世苟全性命就不錯了。但郭泰說: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他是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的,所以找了名師,刻苦學習。史書上說: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當時,有個叫李膺的人,是天下名士的領袖,能夠得到他的品鑒賞識,俗稱「躍龍門」。就是這樣的人,見了郭泰,也「大奇之,遂相友善,」郭泰由此名震京師。後來郭泰回鄉,當時名士車數千輛送至河上,然而「唯與李膺同舟而濟」,人們遠遠看去,就好像看神仙一樣。這樣一個人卻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黑暗時代。既能不為世所用,因為郭泰「性明知人,好訓士類」的性格,他便選擇了一條最適合他的人生道路———回鄉教書,最後,「弟子以千數」。這條路很不錯,做不了三國英雄,可以做三國英雄的老師啊。名士盧植教出了一個劉備,那是多大的幸福!郭泰沒有教出這樣的學生,但在當時知名者也有六十多人。建寧二年春,郭泰逝世,年僅42歲。他死了以後,「二千里負笈荷擔彌路,柴車葦裝塞塗,蓋有萬數來赴」,大名士蔡邕專門為他寫了碑文,並說,平生所作的碑文很多,都有恭維的成分在裡邊,只有郭泰可以沒有愧色。就是這樣一位大名士、大學者、大教育家,在他死後,聲名卻逐漸消失而不可聞,令他後世的同鄉非常不平。原晉中市文化局局長、做過20年教師的王融亮說,郭泰所做出的歷史貢獻,與他的歷史地位和他現在的知名度非常不相稱。有教無類的教育家王融亮說,郭泰出身貧賤,也沒有做過大官,這也許是他得不到足夠重視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雖然以儒家為主,但從道家尤其從下層勞動人民那裡汲取的思想養料也佔了很大的比重,自然也被所謂「正統儒家」所輕視。郭泰教授弟子的最大特點是發展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孔子雖說「有教無類」,但學生卻以貴族子弟為多,但郭泰的學生,真可以用「蕪雜」來形容,販夫走卒乃至囚徒劇盜,郭泰都不以為忤,盡心培養。可能因為郭泰這種不計出身、獎掖後輩的精神,歷史雖然沒有給他應有的位置,但在人民心中,郭泰的名字卻是光輝而長久流傳的。比如,介休當地的人,稱郭泰都為「郭林宗」。「林宗」是郭泰的字,稱一個人的字而不稱名,傳統習慣上表現的是一種親近的感情,朋友之間才會如此。問當地人為何如此,他們都說,祖祖輩輩就是這麼叫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猜測,當年郭泰回鄉教學,必然沒有什麼名士的架子,與鄉民水乳交融,鄉民自然也不會感到生疏,才會以「林宗」稱之,久而久之,留傳後世,名反倒不為人所知了。就在這時,我又感到了郭泰的一片苦心:亂世徵兆已見,天下即將塗炭。能指望肉食高官來延續文脈嗎?不如就把文化學術、道德文章的種子深深地埋在民間,留在這些看似愚鈍實則樸實堅韌的人心裡吧。王融亮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任介休縣副縣長時,倡議在郭泰教授弟子的原址上修建林宗書院。現在那裡是一所小學。學校里立著郭泰的雕像。雕像為漢白玉制,郭泰身形瘦削,長身挺立,左臂夾書一卷,臉微側,向下俯視,注視著從他身前經過的蹦蹦跳跳的小孩子,目光深邃柔和,似乎滿含著期望———但他應該高興的,介休在歷史上一直以文脈深厚,讀書人眾多著稱的。離林宗書院不遠的一個焦化廠,是郭泰墓的所在地,人稱「郭有道墓」,「有道」是當年人們對郭泰的尊稱。墓在一大片草叢裡,艱難地穿過草叢,還沒到墓前方十步呢,就不能再前進。墓封土很大,旁邊照看工廠的大爺說,傳說這封土是當年來送葬的人一人一掬堆起來的。墓封土上的草明顯和四周不同,緊密地挨著,挺拔地立著,足有半人高。我問大爺是什麼草會有如此不群的身姿,他也說不知道,但同時告我,這些草,即使到了冬天枯萎,也是這般挺拔地立著……尋訪三晉歷史名人故里之十·關羽:勇將到神聖(圖)   關公本名關羽,字雲長,河東解梁人,是《三國演義》中虛構最多的部分之一,這個藝術形象的產生有他特定的歷史背景。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當時元朝並不重用漢學,文人多閑散於社會,備受壓抑,飽學之士多以外族當政為恥,這就有了皇權正統學說傳播的土壤,就需要一個維護正統道義的有力形象,而史實中,關公自身的智勇忠義原形可塑性很強,這樣關公在沉寂了幾百年後,因一部小說被重新推到了史海的浪尖之上。羅貫中通過移花接木、……

尋訪地理:解州提及關公,大家都知道是「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五綹長髯」,但是《三國志》中,關於關公的容貌卻只有一句「髯之絕倫逸群」。今天我們對關公的了解離不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這兩部書。關公本名關羽,字雲長,河東解梁人,是《三國演義》中虛構最多的部分之一,這個藝術形象的產生有他特定的歷史背景。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當時元朝並不重用漢學,文人多閑散於社會,備受壓抑,飽學之士多以外族當政為恥,這就有了皇權正統學說傳播的土壤,就需要一個維護正統道義的有力形象,而史實中,關公自身的智勇忠義原形可塑性很強,這樣關公在沉寂了幾百年後,因一部小說被重新推到了史海的浪尖之上。羅貫中通過移花接木、角色互換、虛構情節等手法,把歷史中的關公塑造成一個忠信禮義具備的全才形象。真真假假的關羽《三國演義》中有大約七成的史實來源於《三國志》,而假定《三國演義》中關公形象有70%的真實,他也稱得起蓋世英雄。但最近,在網上我看到了一些關於關公的文章,引用《三國志》中關公與曹操爭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的事,論證關公好色。我覺得這太沒有必要了———只用忠信禮義的戒律來束縛關公形象,不應該是讀史研史的方向,史書上記載的東西,還不如埋在地下的古董容易鑒別,勘正起來不太容易,畢竟已經塵封幾千年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古訓發人深省。更何況《三國演義》本非正史呢?如《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據《三國志·蜀國傳》中記述:「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但此一事件,羅貫中用了二回半,萬餘字虛構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使關羽的忠義形象更加豐滿,又為後面虛構華容道義釋曹操留了伏筆。這一節應該說是全書中最有深意的一筆,論忠當斬曹,論義當放曹,最後關公動了思舊之情,義字佔了上風,這與皇權要求的忠打了擦邊球,而恰恰是這一點,讓人覺得關公更有人情味,更可親可敬,拉近了關公作為神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關公故里盛產傳奇關公的遺迹有三處:解州關帝廟、常平家廟、關帝祖塋,現被簡稱為「三關」。不過,關帝祖塋因時間緊張,並未去看,好在聽說它對了解關公用處不大,也稍減了遺憾。解州關帝廟離運城20公里,是三關之首,規模最大,據說關公故去後,頭在關陵,身在當陽,而魂魄返歸故里。拜關公不到解州不算真的拜祭。因關公被尊封為帝,解州廟區的建造近似一個微縮的皇宮,沿用了「前朝後寢」的格局。廟外的結義園是近幾年才擴建進來的,用圍牆與外面的道路相隔。結義園以前是劉備的殿堂,因為建在關廟之南,有違君臣之祖制,後人就改修為結義園,園中桃樹頗多,流水似帶,可惜我去的時候是盛夏,桃花已謝,遜了天地一拜的氣勢。連接關帝廟宮門的圍牆高約數米,雉堞高聳,垛口如林,左右鐘樓鼓樓遙相對峙,若戰鼓雷鳴,揚刀立馬於城下是何等氣概。人們常以此與紫禁城相比,不過那樣雖多了一些皇族貴氣,卻少了些英雄霸氣。舊時大門一關,兩邊台階上搭起木板,此處又是一座完整的古戲台。據說以前有位叫米喜子的,善演關公戲,演時只勾眉眼,上場時飲一大碗酒,面色即變赭紅。現在上戲多用重彩,雖然好看卻失去了自然之本了。常平家廟在運城市西南方向,距解州關帝廟9公里,是關公的故居。建築格局類似解州關帝廟,只是格局小些。廟雖小,但一石一磚皆有故事,一木一樹皆附傳說,尋石問木更有情趣。崇寧殿前有龍虎二柏,已經有1800多年的樹齡。左邊龍柏參天,有兩枯枝分叉高聳如龍角,而主幹高昂如龍身,臨風葉動,駕雲即起。右邊虎柏,臨地有凸出樹包如虎目圓睜,樹根似虎爪撲地,栩栩如生,一顯龍騰虎躍之形。前些年修獻殿,虎柏有一大枝礙事,無奈就鋸了,相傳當時連刮三天三夜大風,斷口殷殷如血,更增加了一份神秘之感。當地有一風俗,新生兒男寄養於龍柏,女寄養於虎柏,以紅線繞樹三匝。現樹上紅線纏繞如圍裙,更添古意。古建築深奧難懂,非一般人能詳解,倒不如這些樹的傳說更能讓人留戀。關公文化源遠流長關公文化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筆文化遺產和財富,關公所代表的社會觀、價值觀,既為統治階級極力推崇也被普通百姓接受。官取其忠、商取其信、民取其義,三教九流各取所需虔誠供奉,都寄託了各自的一種思想和願望。它的形成發展投入了平民太多的幻想和期望,更容易讓人們接受,歷代統治者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把關公推到了「神」的高度,使他成為了政治思想的代言人。而今的關公已經成為運城的標誌,一到運城火車站,就能看到高近十米的關公提刀躍馬像。圍繞關公文化而樹立的商業文化品牌更是比比皆是,例如有關公酒、關公大酒店等,連今年新近投運的飛機場也當仁不讓地被命名為「關公機場」。而每年9月份的關公春秋大祭,更是給關公文化在運城的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動力。為了振興山西經濟,我們應該給關公文化注入一種新的歷史內涵,讓它服務、造福于山西。尋訪三晉歷史名人故里之十一·貂蟬:千年生死兩茫茫(圖)   「貂,聰明伶俐,生性慈悲。據說北極圈內的獵人捕貂,常常假裝快要凍死的樣子,躺在貂出沒的地方。貂看到後就跑出來,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人。獵人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捕到了貂」。「蟬,無巢無穴,黍稷不享,不食污穢之物,高潔不群。1800年前,亂世崢嶸,群雄爭霸,一個兼具貂與蟬雙重品性的女子,以聲色為戈矛,最終致兇猛之人於死命,而此年方二八、閉月羞花的紅粉佳人至此卻生死茫茫,香魂不知歸處……這個女子名叫貂蟬。貂……

尋訪地理:忻州「貂,聰明伶俐,生性慈悲。據說北極圈內的獵人捕貂,常常假裝快要凍死的樣子,躺在貂出沒的地方。貂看到後就跑出來,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人。獵人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捕到了貂」。「蟬,無巢無穴,黍稷不享,不食污穢之物,高潔不群。1800年前,亂世崢嶸,群雄爭霸,一個兼具貂與蟬雙重品性的女子,以聲色為戈矛,最終致兇猛之人於死命,而此年方二八、閉月羞花的紅粉佳人至此卻生死茫茫,香魂不知歸處……這個女子名叫貂蟬。貂蟬在民間久負盛名,名列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列,卻不見諸任何正統史書,只有憑《三國志·呂布傳》中「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的記載,可見一點模糊的影子……貂蟬,一個永久的謎"忻州無好女,定襄無好男",這是一句在忻定一帶婦孺皆知的俗語。因為忻州出了貂蟬,定襄出了呂布,貂蟬國色天香,傾國傾城,呂布氣宇軒昂,所謂「馬中赤兔,人中呂布」,此二人吸納盡忻定一帶精華,所以忻州再也出不了美麗的女子,定襄再也出不了俊朗的男子。言之久遠,卻查無實據。比之於與正史上有記載的其他三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來說,貂蟬似乎只是一個藝術形象,這個藝術形象被人熟知是因為出現在了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記,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牡丹亭畔,長吁短嘆」,隨著這嘆息之聲,貂蟬出場,「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八個字勾勒出貂蟬乃一秀外慧中的青春少女,「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從聲到形再到神,萬死不辭就是貂蟬在這出美人連環計里的品格與靈魂。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她要報答王允以親女待之的養育之恩,她也是一個可憐天下生靈心懷悲憫的人。這出連環計最終以呂布一戟直刺董卓咽喉而大告全勝。董卓已除,而為此忍辱負重的紅裙得到的獎賞卻是「呂布至塢,先取了貂蟬」。貂蟬有沒有在連環計中假戲真做而愛上呂布,後人不得而知,但一個「取」字卻道出了呂布這個有勇無謀貪財好色之徒對女性的無比輕賤。呂布白門樓殞命,妻女被載回許都,貂蟬退出三國舞台,至此生也茫茫,死亦茫茫。有說是曹操重演連環計,將貂蟬賜於關羽,意欲離間桃園三兄弟,貂蟬大義引頸祈斬,被關羽送走,出家為尼;有說被關羽斬殺;有說被曹操抓捕後撲劍而亡……在史學界,有人只承認貂蟬是宋元以來,話本、戲劇、小說中塑造的人物,但也有人認為貂蟬的存在是真實的,代表人物就是近代史學家、演義小說家蔡東藩先生。他說:「貂蟬不見史傳,但證諸稗史,傳聞鑿鑿,諒非無稽。」並感慨: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謀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貂蟬,吾愛之重之!」《三國演義》讓貂蟬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卻未點明貂蟬是何方人氏。故現代人對貂蟬故里有幾種推測,那麼貂蟬乃忻州人一說從何而來呢?從忻州文聯退下來了潘玉厚先生,對家鄉文化名人充滿了充沛而又複雜的感情。他從1990年開始對貂蟬進行考證,認為貂蟬乃忻州人有以下幾大根據:其一:元代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劇中貂蟬對王允有一段表白:「孩兒……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昴之女,小字紅昌」;其二,「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之傳說民間流傳已許久;其三,木耳村西南有貂蟬墓。「文革」後期,造田平墓時發現了城磚、墓磚都與貂蟬有關;其四,「文革」前木耳村有貂蟬故里的路碑;其五,木耳村有王允街;其六,相傳貂蟬出生前三年,木耳村桃花不開,直到如今,此地桃樹依然生長不旺……貂蟬陵園與一群幸福的雞貂蟬陵園在距忻州市東南3公里處的木芝村,1995年前後為村集體所建,沒有被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列入文物保護範圍。木芝村又名木耳村,原盛產木耳,如今沿途已是一望無垠的玉米地。透過肥厚寬大的玉米葉子,貂蟬陵園就像一處小小的莊園,寂寞,寧靜。大門反鎖著,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孩子從窗戶里探出頭來,一人收了十塊錢的門票。門打開了,一股濃濃的雞糞味撲鼻而來。我有些恍惚,這是紀念一個美麗女子的地方嗎?它該是雅緻的,該是靈動的,該是有琴聲裊裊傳來。可是,芳草萋萋,只有雞在踱著慢悠悠的方步……彩塑館裡,陰暗潮濕,霉味很重,一隻雞大搖大擺地跟著我進來,它是在觀賞這段美麗的故事,還是嘲笑這位傳奇的女子?在貂蟬墓前,碰到了承包這個陵園的女主人,女人看上去很為樸實,她說一年遊客僅僅百餘人;這裡的雞蛋為綠色雞蛋,一斤六塊錢……胸中似乎有氣血在翻湧,慢慢瀰漫到喉間、舌尖,那是一種比雞糞味更令人難以忍受難以言說的味道。回來後看到當地報紙上有一個關於貂蟬宜不宜作為忻州旅遊文化的領軍人物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應該發掘美女經濟,一種觀點認為元好問生長雲朔,多慷慨悲歌之氣,忻州應該「遺山氣息,無處不在」,貂蟬只可作為點綴。我願意相信貂蟬曾經的存在,但我更願意這樣一位人間奇女子一直活在久遠的歷史當中,被人遺忘。如果千年可以修得再生緣,不要再做那慈善的貂,也不要再做那隻食雨露的蟬,就做一樹桃花吧,花開花落,不染塵囂……尋訪三晉歷史名人故里之十二·張遼:孫權的毒藥(圖)   如果按傳統的「忠義」觀來看,張遼絕不是一個「忠義之臣」。他青少年時走馬燈似地換過五個主人,也就是說,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個老闆。但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混戰中,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最有望一統天下的人———曹操,並在他統一北方的爭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一點上,他無疑是明智和值得讚揚的。少年的張遼武力過人,并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讓他做「從事」,並讓他帶兵進京,就是從太原趕到河南洛陽。到了洛陽後,張……

如果按傳統的「忠義」觀來看,張遼絕不是一個「忠義之臣」。他青少年時走馬燈似地換過五個主人,也就是說,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個老闆。但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混戰中,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最有望一統天下的人———曹操,並在他統一北方的爭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一點上,他無疑是明智和值得讚揚的。少年的張遼武力過人,并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讓他做「從事」,並讓他帶兵進京,就是從太原趕到河南洛陽。到了洛陽後,張遼受雇於皇帝的大兄哥、權勢人物大將軍何進(當時,何進最有可能剪除宦官,穩定天下局勢),赴河北招兵。招兵回來,何進已經在對付宦官的鬥爭中徹底失敗,張遼轉附董卓;董卓伏誅,張遼再附呂布;呂布下邳被擒,張遼帶兵最後投了曹操———我們從上述跡象推測,張遼很可能是把從河北招來的兵勇當作自己的本錢,在各個軍閥中尋找合作機會。歸曹後的張遼此後沒有再跳過槽,一鼓作氣投入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曹袁官渡之戰後,曹操還有許多殘局急需收拾:袁紹原來屬下的人分崩離析,但均未歸曹,這些人有袁紹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外甥。袁紹原來也沒有統一的地方,還需要曹操去統一,如東海、烏桓、漢中、巴蜀、東吳等。張遼要打的,就是這一系列仗。建安六年,受曹操派遣,張遼和夏侯淵去略定魯國諸縣,將昌圍在東海。好幾個月後,曹軍的糧也吃完了,大家商議著要撤兵。但細心的張遼注意到一個現象:在打攻防的這些天里,昌有好幾次給張遼送「菠菜」,史書說是「屬目視遼」,而箭也射得稀少起來。張遼一分析,他認定這事實上傳達出來敵方在心理上的一種「依違兩可」的態勢。張遼立馬去驗證,對昌說:「曹公有個想法,讓我來轉達一下。」昌果然下馬來說話。於是,張遼先「親赴虎穴」,再說以恩威利害,昌順利歸降。本來,這是一場雙方都耗幹了的戰爭,就像一局馬上將黃庄的小麻將,可因為張遼的細緻,竟突然間讓曹軍開了和!難怪回朝後曹操一邊親熱地責備張遼「為大將者不可輕蹈險地」,一面樂得眼睫毛都開了花。而大腦夠用的張遼,則報以更高的馬屁:「憑著您在五洲四海的威望,誰敢動我一根毫毛?!」接著,張遼參與了對袁譚、袁尚的戰爭,征戰黎陽,攻破鄴城,攻下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寇及黑山孫輕,攻破袁譚,攻破遼東柳毅……在統一戰爭中居功至偉的張遼,立馬被曹操封為「蕩寇將軍」。受封后的張遼繼續征戰,定江夏、破袁尚、斬蹋頓單于,從此使烏桓浸衰,雲中、五原直至遼東一線以北進入了鮮卑王庭並立,基本服從中央政權的新時代。
推薦閱讀:

COVtab走在新長征路上
簡奧斯汀的跟屁蟲
泰國的地域文化
為什麼說余秋雨是文化流氓?
中國有類似毛利戰舞一樣的東西嗎?

TAG:文化 | 三國 | 秦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