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止學》大智慧: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有智慧的人顯現愚鈍,是不想暴露他的思想。

在錯綜複雜的人際社會裡,不賣弄自已的聰明,不輕易展露自己的思想,是保身立命的重要準則。聰明有時是惹禍的東西,直率也常常是授人以柄的缺憾,不失警戒之心終是必要的。故意顯示愚鈍和愚蠢截然不同,它是一種智慧的顯現,是智慧層次上的高級階段。它看似智慧的倒退,實際上卻是智慧的一次飛躍,不是大智慧者不但難以想像,更難以做到了。

舜教導禹,應溫雅而不自大。傅說勸諫高宗,千萬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聖明的君主和賢能的輔相都是以這些有益的話來互相告誡的。人身上所存的小的優點,若自誇就會馬上喪失。

東漢劉昆為官之時,治郡有方。皇帝問他推行了何種德政。他卻淡淡地回答說那只是出於偶然。西漢龔遂也治郡有方,皇帝問他有何好辦法,他只是用屬下王生所教他的話推辭道:「是託了皇上的聖德。」晉國三位將軍前去援助魯國和衛國,使齊國大敗,在論功時,卻都說自己無功。作為臣子,立下如此大功,還能做到居功不傲,實在令後人稱讚。

唐代的杜審言,恃才傲物,稱自己的文章足以讓屈原、宋玉做衙官,他的書法之佳當讓王羲之甘拜下風。這種吹噓自己的大話,讓後人覺得荒誕可笑。

唉,人應有自知之明,怎麼能夠大言不慚地誇耀自己呢?

驕矜,是指一個人驕傲專橫,傲慢無禮,自尊自大,好自誇,自以為是。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經常能看到的,具有驕矜之氣的人,大多自以為能力很強,很了不起,做事比別人強,看不起他人。由於驕傲,則往往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由於自大,則做事專橫,輕視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驕矜對人對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這一點古人認識得十分清楚。《管子·法法》中說:「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彼矜者,滿也。滿者,虛也。滿虛之物,在物為制也。矜者,細之屬也。」這段話告訴我們,評價一個人,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凡是能夠做出一番偉大事業的人,沒有一個是具有驕矜之氣的人。

那些驕傲矜持之人,是自滿的表現,是空虛的表現,這不是什麼好事。

禰衡很有才華,但性情高傲,總是看不起別人。有人向禰衡說:「你何不去許都,同名人陳長文、司馬伯達結交呀?」

禰衡說:「我怎麼能去和賣肉打酒的小夥計們混在一起呢?」又有人問他:「荀文若、越稚長將軍又怎麼樣呢?」

禰衡說:「荀文若外貌長得還可以,讓他替人弔喪還行;越稚長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讓他去監廚請客。」

禰衡和魯國公孔融及楊修比較友好,常常稱讚他們,但那稱讚卻也傲得很:「大兒孔文舉,小兒楊祖德,其餘的都是庸碌之輩,不值一提。」禰衡稱孔融為大兒,其實他比孔融小了將近一半的年齡。

孔融很器重禰衡之才,除了上表向朝廷推薦之外,還多次在曹操面前誇獎他。於是曹操便很想見見禰衡,但禰衡自稱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見曹操,反而說了許多難聽話。

曹操十分惱怒,但念他頗有才氣,又不願貿然殺他。但後來,禰衡屢次侮辱曹操以及他手下官員,最終被殺。

老子說:「固執己見者不明事理,自以為是者不通達,自傲者不會成功,自誇者不會長久。」

所以,人要忍驕,不自以為是,要克驕防矜,謙恭待人,禮賢下士,才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和擁護。

推薦閱讀:

智者曾國藩
【智者睿語】善心·善行·善果
智者無言之十三(父母與子女B)
我們該如何提問
真正的智者,懂得常懷一顆平常心

TAG:智慧 | 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