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La光出生頂門眼】

見法即見佛

一般學佛的人,誰不想見佛?夢中見到佛,定中見到佛,深淺有所不同。夢中見到佛菩薩,可以說是一種祥瑞,給予我們精神上很大的鼓舞;定中見到佛當然比夢中所見的佛層次更高了。定中見到的佛嚴格而言,是化身佛。

從佛法的根本義來講,見法即見佛,見到什麼法呢?見到「緣起法」——緣起性空。佛陀又稱為「空王」,當你徹見緣起,了解了「自性本空」的道理之後,見到的「空」即如見到清凈的法身佛了,也可以說見到我們的自性佛了。

佛法以空為究竟——畢竟空、真空妙有。凡夫無法達到空,貪瞋痴慢疑各種習氣層層疊疊形成了妄想執著,而生起了非常堅固的觀念,以致被我執、法執困得密不透氣。

方便隨緣

准提法門號稱「大佛母准提王菩薩」。大佛母即大般若,亦即徹見諸法空性。六祖大師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佛法實際上一切現成,是現量顯境,故懂得放下,也就到了——本自圓成,本自具足。而凡夫學佛,卻總是以揣測的心去猜疑,猶如盲人在摸像一般。

真正的佛法,即如《楞嚴經》所云:「無門為法門」。沒有方法的方法即是最高超的方法。一切方便設施、善巧安立只是隨順眾生因緣、契機教化而已,這是所謂的「方便隨緣止」,真正徹見佛法的本來稱為「體真止」——自性本體真正達到了,一切妄想執著也都融化掉了,毋須再任何加行。

很多人煩惱la字觀想不起來,你想抓個什麼呢?la字只是方便隨緣止,但對我們一般苦惱多障的凡夫而言,有個軌道可循,有個東西可抓,總覺得很具體、很踏實,也很牢固。對他談空說妙太深奧了,不得其門而入,故修起准提法,la字對他太重要了。

善了分別

而事實上,准提法的觀想,次等井然,只要你懂得,就會很快速的幫助你契入空相,從最基礎的觀想到達最後圓滿次第一氣呵成。然而,往往愈簡單的愈不容易把握。否則五祖座下,一、兩千個弟子,怎麼只有一個慧能懂得呢?

慧能大師初見五祖,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智慧乃由心地湧現,不假外求。外來的因緣或由善知識的開示啟發,有所領悟而得契入,這是具有善根利智的人;或有熏陶佛法雖已幾十年,但對般若慧仍有滯礙的,那就只好跟他談表面的信仰了,譬如把凈土具體化,讓他由宗教情操慢慢契入,卻不能告訴他「心地法門」。

心地法門才是佛法的正知正見,講經說法「依文解義,三世佛冤」,經典雖為佛說,但若對般若沒有正確認識,則開口便錯,縱使看得懂,也要能善了別佛法的究竟實義。

無上加行

在法界中,有三個根本的母音——嗡阿吽。「嗡」是上丹田的頭部音;「阿」是中丹田的胸部音,包括喉輪、心脈輪;「吽」是下丹田音,包括臍輪、海底輪。

准提神咒念得很純熟,色身到某時候,三部音就可以很清楚隨著氣的順暢,上下貫通,同時展現出來,日久功深,自然就能振動三脈七輪,進一步把身體上的種種障礙融化掉。

色身上的不健康,心理、思想、業氣上的執著,都是我們修行的大障礙,而生起次第前面的凈法界咒、護身咒,以及六字大明咒都是在讓我們儘快見到空性的加行法。金剛念誦這把金剛寶劍則可說是在「後修普賢行願海」,把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逐一轉化。

古德云:「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洞徹靈明無罣礙,千差萬別一時通」。觀想、持咒旨在遏止我們的散亂心、消融我們的習氣,卻不是菩提道上的大目標,所以各位千萬不要只感受到一點好處,就沉醉在那上面,果真如此,進步就非常有限了。

大根器的人,以無門為法門,那是無上心法,真正的大般若,可惜這在一萬人當中,也難找一人。這種人僅僅由金剛念誦即可加速他的成就了。當然中下根器的人更需要它(金剛念誦)。直接持誦准提神咒做為他修行的中心,只要勤於誦念,這股力量就大得不得了。故各位不要只在受陰的覺受上自我陶醉,而把菩提大道拋諸於九霄雲外了。

自求多福

世界上的大宗教,幾乎皆從東方崛起,諸如佛教、天主教、回教,乃至基督教也是從天主教分支出來,好比我們佛教分出來的宗派一般。如果再加上中國本土的道家、儒家,就姑且把它稱為世界五大宗教吧!

各教教主都很了不起,其中當以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的地位最為崇高。他不爭現世名利,只求真理,終為三界導師,千秋萬世、一切眾生的依止,乃至我們今天學佛修證的楷模。所以不論出家、在家,抑或身份如何,唯有看清楚人生的目標,面對現實環境的考驗,念茲在茲,讓自己的身口意隨時隨處與佛法相應,才是我們學佛的根本所在。

真正的佛法不用刻意去彰顯,自然煥發出奇香異卉。能夠以無所求心默默耕耘,所得到的即是清凈心,而不是名利心,則無盡法界皆歸我有。換言之,依清凈心行一切事,自然福德具足。

功名富貴如過眼雲煙,各位懂得來修法便是福報中人。這種法財是清凈財,也是功德財,那是別人搶不走的。

無所從來

佛法的根本在知見上,打坐旨在產生定力,由定發慧,所以重點在「開發智慧」。人的身體本來不足為恃,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最後還是抵不住業力的追逐,終於死在一堆亂石中,就是最有力的明證。

一個人死後,用火化嘛!留下來一堆骨灰,土葬嘛!剩餘的也是一具白骨。修到報身成就的人,要走時,涌身虛空,現十八變,引用自己禪定功夫的力量——所謂「三昧真火」——引發定火自焚,想留下來嘛!就變些舍利子給世間人做紀念。甚至有修密宗的,就變作一道虹光,連身體也看不到就向人間說再見了。

他們再見了,又到那裡去呢?我們凡夫無明,就追根究底,拚命找「到底那裡去啦?」真正懂得的人就知道,那是誠如《金剛經》所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這個法身境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呀!佛法乃般若不共法,找到「這個」,就了生死了,不再受生死所局囿了。故學佛的困難點還是在「般若」二字。

古德嘗云:「夢時夢中造作,覺時覺境都無,三思覺時與夢,顛倒二見何殊?」一切有為法,固然如夢幻泡影。縱使有個「覺境」亦是顛倒妄想了,則有點小功夫又算得了什麼呢?到時候四大分離,所倚靠的不是身體呀!靠的是你的般若智慧唷!若是看不清楚,只好再到三界去輪迴了。

理事圓融

「顯密圓通」這四個字也吻合了《楞嚴經》所云:「理須頓悟,乘悟並銷,事須漸修,因次第盡」的涵意。「理」上的迷惑,可由聽經聞法,深入經藏而乘悟並銷;「事」上的煩惱塵勞,熾盛五毒卻不是你想銷得就做得來的的。因為塵垢太濁重了,非得以盡未來際的功夫逐漸去銷融不可。

我們一天之中,情緒起伏,妄想執著,身心所起的變化與反應皆是業氣的顯現,須由「後修普賢行願海」去轉化,其中的道理太複雜了。准提法門整個儀軌的設立則清晰明了的教我們從「先悟毗盧法界」——見到空性契入,再進一步走上「後修普賢行願海」的實際修證路線,層次井然的為我們鋪造了一糹列趣向菩提的康庄大道。

普賢行願是我們入世冶煉的準則。儀軌之中,從六字大明咒至供養本尊、上師,由見地、功夫直接導引我們證入行願的脈絡。到了上師相應法之後,旋即轉入准提法的核心。剎那之間,所有影像遵照儀軌的描述,一一呈現,可說以每一個具體的畫面,彰顯了最抽像、最超然的境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理事圓融,解行兼備。

猶如戴角虎

永明壽禪師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跎,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這不是他否定禪宗,而是他深知一般人太難把般若了解透徹了。六祖《壇經》也說到「禪宗是接引上上根基的」。如果只有禪宗而沒有凈土,大概十有九人要仿徨無依了,也進不了佛法的大門了。

「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老虎已經夠威猛了,如果頭上還有角,豈不更無以匹敵了?凈土,當然走的是「糹心一緣」,它是有次第、有步驟的——念一句佛號,觀想西方三聖——先抓一句很具體的佛號,再觀想一尊很具體的佛像,把心糹在一個境界上。不論上根利智,抑或下根鈍愚,照單齊收,三根普被。

禪,是由空下手的,若是理念不對,難免落入「頑空」,到頭來一無是處,卻又自以為是。准提法的修持既周延、又穩當,持誦咒語,與修凈土,念佛號等無差別,皆在糹心一緣;如果還懂得觀想就相當於「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了,威力銳不可擋,用它來開發我們的無盡寶藏,自然更加神速。

所以各位對心月輪與字輪的觀想宜特別用心,這是身心的交會關鍵處,等於生命的觀察站,從現象到本體,脈絡分明,對自己的生命,在見地上尚未完全了解之前,我們不妨先在事修做功夫,以糹心一緣為方法,等開發到某時候,很多道理自然會豁然通達,心開意解。

佛法無多子

禪宗祖師曰:「佛法無多子。」佛法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複雜,往往愈深妙的境界反而愈簡單,只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執著把它複雜了。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只為契合眾生根器而安立罷了。有人修了非常簡單的數息法而上路了,而有人到處參訪,學了大半輩子,卻還找不到門路。

論做功夫,是要愈簡單愈好,太複雜反而「歧路亡羊」不知所措。修得相應,道理不在多,功夫要精簡,要透徹,卻不是複雜,乃至世間法也貴在能夠做到精簡。

有人持名念佛,幾十年下來,始終一句「阿彌陀佛」,功夫深了,定慧亦在其中,方法加上時間的體驗,道理即在純熟中展現出來,正如同《心經》所云:「照見五蘊皆空」。能不為身體的覺受所迷惑,你就慢慢上路了。

持誦准提神咒是功夫,是轉化我們身心的一種善巧方便,如果再配合深厚的善行功德,必然很快就可得到感應。當然,每個人的三世因果不同,不能套上固定的模式,有道是「各有前因莫羨人」,修行總要靠自己去創造。

別具隻眼

通常我們都依六根對六塵而起分別心,才能對外在的一切事物產生理解,問題是眼所見,耳所聞,皆在我們認知的範圍之內,也都限囿在自己的感官知覺了。

《心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我們的視野就更寬闊了,聽覺也敞開了,見聞覺知亦不再局於感官知覺的作用了。這時候,也真正懂得觀想了,隨時可以融入無盡的法界之中了,對於眼前那些順逆的境界當然就能處之淡然了。此即所謂「別具隻眼」。

這隻眼睛,橫跨時空,世、出世間,而我們修行也就在找這隻眼。因為有了它,就可以念得很自在,隨時隨地都很清明。現在,由於我們迷失了它,所以需要借著觀想la字,由la字的導引去尋找它。

探囊取物

念咒語,快慢隨心,念與不念都無罣礙,才能自在。我們凡夫迷失了自己,總覺得念也不對,不念更錯。在這情況下,只好不斷的「念」,念到有一天開竅了——或由「理入」,或由「行入」;理入,則不迷惑;行入,則無罣礙。古德曰:「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能以細水長流的精進心,一路用功不輟,豈有不成功之理?

宗派沿革

中國佛教以大乘、小乘分宗,合起來總共有十個宗派。小乘的成實宗與俱舍宗到現在去發揚的人已經很少了。大乘的八個宗派,含蓋四個宗門和四個教門。宗門以修行為主,即所謂禪凈律密,由行門下手。四個教門分別是以中觀論、大智度論、百法論為研究基礎的三論宗,亦名空宗,即般若宗,法性宗,破相宗,是著重在般若方面的探討;再者,是以《華嚴經》為主的華嚴宗;以《法華經》為主的天台宗;和以窮明萬法性相,依唯識為主的法相宗。

在四個教門裡,出了一些大法師、大居士,他們不畏環境壓迫,直下承當,畢生致力於經藏之鑽研。但基本上,除了一般學有專長的同道之外,卻鮮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因為真正肯下功夫在這方面深究思維的人太有限了。

早期的禪宗非常蓬勃,它以平實簡易取勝。然而,直至宋朝大慧杲禪師之後,禪宗也慢慢沒落了,只剩下參話頭,原來禪宗的風貌已逐漸褪失了色彩。

律宗方面,以道宣律師的南山宗為主,倒是斷斷續續傳揚了好幾代。譬如近代的弘一大師在律宗方面,可說紮下了極深厚的功夫,慈舟老和尚亦有其輝煌的一面。

嚴格而言,真正在一般民間傳導最深入的要屬凈土宗及密宗了。

現代人忙忙碌碌、汲汲營營,那有時間去研究教理呢?能夠好好研讀三經一論或五經一論就很難得了,更簡單的就是一句彌陀聖號了。

密宗講究修證,在近代可說極其風行,又有那麼多教派。藏地的密教傳承相當嚴謹,幾乎沒有斷層,乃至流亡在印度、尼泊爾的一些仁波切、活佛都還保留著密教的精神。

成佛心要

我們准提法門,橫跨顯教、密教,有博大精深的教理作基礎,可說把所有宗派教理之心要都歸納到裡頭去了,故稱為「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更可貴的,它有一糹列非常完整的修證藍圖,讓我們得以按部就班,依教奉行。只要你假以時日,精進熏習,則身心兩調、定慧等持,必然可期。這也是我們禪林不斷引導大眾專修的目的。

轉化生命,沒有什麼?徑,唯有把道理看清楚了,再腳踏實地去修證。釋尊多生累劫行菩薩道,直至今生才示現成道,給予我們非常確切的榜樣。

佛法告訴我們,一切都不是偶然的,總有其前因後果。

理論可以從探討道理之中而得瞭然,功夫卻是無可偷巧的,事修的終南?徑便是行菩薩道,面臨逆境,而能行難忍難。縱使已跳離三界的小乘羅漢們,到最後仍得發大心,遍行六度,方得究竟圓滿。

綜上可知,准提法門亦是所有修行法門的終南?徑,只要你肯耐心去修持,對於身心的轉化,必然有震撼性的影響。能老老實實持誦咒語,到了某種程度,很多不懂的道理,必然會豁然開解,歷代許多高僧大德皆有明示。

般若之光

在密教中的修持法門,有很多派糹以六字大明咒來做為加行法,甚至專門持誦六字大明咒的。何以取名為「大明咒」呢?因為我們凡夫的分別心重,不是開眼見明,便是閉眼見暗,明暗的視覺感受非常強烈。而「大明」則已離開明暗的對立與矛盾了。明暗融化,所呈現的境界當然是般若之光——十方法界盡在羅列之中了。能以「大明」的精神境界來持咒,感應道交自是不在話下,因為那正是佛法的核心所在呀!

上下呼應

修持准提法門,除了持誦准提神咒之外,平常宜從觀想方面來獲得安心,以及與法相應。不論你取的是前段的la字,後段的圓滿次第,抑或中段的心月輪、字輪,其理皆然。

倘若以la字作為觀想目標,la字融入光明之中,進入到無相光明,也就是圓滿次第了。若是觀想中段的心月輪,再加上默念咒語,即相當於在作字輪觀了。這兩種都可以做為平常行住坐卧用功的準則,而不致讓時間空過了。縱使與人談話,心月輪並不妨礙,隨時皆可攝心。

這兩種觀想可說是准提法門的核心關鍵,咒語則是方便加行。

la字的觀想是最初,也是最後,它可以貫穿整個觀想的脈絡,乃至心月輪的觀想,亦不離此軌則。能把握到無相的道理,則焉有頭頂、心窩之差別?

唯若依報身而言,觀想膻中穴自有其更深一層的道理。總而言之,la字與心月輪的觀想是上下呼應、互相彰顯的。這個準則希望大家牢牢把握,修起法來就更紮實了。

推薦閱讀:

?屬牛的幾月出生最好
出生時間看你的健康運
【轉載】全球最佳出生地:北歐四國
Facebook扎克伯格成為賺錢最快的人!出生後每天賺400萬美元
屬兔人什麼時辰出生,有福星入命,註定一生富貴多金,無災無難!

TAG: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