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句賞析:留得枯荷聽雨聲

【名句出處】

宿駱亭寄懷崔雍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詩文注釋】

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竹塢:生長竹的池邊高地。水檻:指臨水而建有欄杆的亭軒。迢遞:遙遠。秋陰句:秋日陰雲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只有徹夜輾轉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背景點擊】

大和七年(834),二十一歲的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做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崔戎不僅待他極好,還送他去南山讀書。第二年,李商隱再次落榜,又回到了表叔家。當時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剛到兗州一個多月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恩。李商隱和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和崔袞也是情深義重。這首詩大概作於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崔戎死後不久,詩人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兩位朋友,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全詩品

全詩緊緊扣住了詩題的「寄懷」,詩中的修竹、清水、靜亭、枯荷、秋雨無不成了詩人抒發情感的憑藉,成了詩人寄託情感的載體。竹塢和枯荷,榮枯相襯;水清與雨聲,動靜相依;隔重城與霜飛晚遐邇相應,短短的幾句詩中,聲、色、動、靜、遠、近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在筆法上可謂匠心獨運了。然而,枯荷聽雨才是神來之筆:秋雨連綿,輕擊枯荷的意境與作者羈旅漂泊,凄苦悲愴的經歷完美融合,字裡行間都滲透著詩人低沉深遠的內心感受。

這首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除了一個十分平常的中性詞「相思」之外,其他都是景物的描寫,沒有一個字是直接抒發詩人自己感受的,然而卻意在言外,無處不見詩人的情感。

【名句大意】

在那陰霾沉罩不散,晚來霜飛的秋日黃昏里,水裡的荷葉早已凋殘,卻仍留得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名句品

「枯荷」一般都寫作「殘荷」。原詩是借寫景抒發其對朋友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感慨。此句在原詩中,極為悲涼,有一種在無奈中掙扎的味道。抽離原詩來看,在蕭瑟的秋日裡,坐在荷花旁,荷池邊,靜靜地聽著雨點打枯荷的聲音,別有一種冷清蕭瑟的詩情。

【網友新說】

連綿的秋雨敲擊在凋衰的荷葉上,這低沉深遠的意境與羈旅漂泊的情韻,難免使人聯想到凄冷的人生風雨。平凡的殘荷,平常的雨,兩者碰撞在一起卻激蕩起我們心靈的漣漪,仔細傾聽,含英咀華,那雋永的情味就幽幽地飄逸出來。

【名句運用】

1.秋,似乎註定了是讓人悲傷的季節,然而我卻總是在「留得枯荷聽雨聲」和「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氛圍里徘徊。

2.天氣漸涼,又逢下雨,磨山腳下荷塘里的殘荷枯蓮別有情趣,讓人不禁想起「留得枯荷聽雨聲」的詩句。

3.「留得枯荷聽雨聲」。 聆聽著雨打枯荷的旋律,彷彿聆聽秋天的聲音,彷彿聆聽荷花的心事,又彷彿聆聽自己的心語。

4.自古以來,喜歡聽雨的人不少,很多文人墨客還留下許多描寫聽雨的名句。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欣喜;陸遊「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邁,「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清新;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幽獨;韋莊「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旖旎;無名士「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心頭葉上滴」的愁郁,寫出了聽雨的各種況味,引起了多人少的共鳴。

5.下雨的時候,不要怕淋濕身體。慢慢地走,最好徜徉在湖畔,去領略「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意境,體會「數點雨聲風約徑」的況味。讓心音應和雨滴的叮咚,組成一曲只有你自己能聽懂的旋律。

6.我聽著雨聲,心情特別舒適安逸,既不覺「木葉啼風雨」,也不想等「留得枯荷聽雨聲」,只希望那點點雨聲在心中引起一片天籟的迴響,只希望好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萬物承受雨露,給百姓帶來好收成,便心滿意足了。

7.「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吟詠著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輕輕掀開文學神秘的面紗。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放,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低沉,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曠達,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各有千秋。

8.在傳統的意象中,「荷盡已無擎雨蓋」的破落,「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凄涼,是有了藝術定位的。

9.衰葉殘花,滿眼寥落,在詩人的筆下卻是「留得枯荷聽雨聲」,別具神韻;陰雨連綿,撩人愁緒,在畫家的筆下,卻是「春在濛濛細雨中」,自有洞天。

10.古人有「悲哉秋之為氣也」,也有「停車坐愛楓林晚」和「卻道天涼好個秋」,李商隱偏要「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凄楚。

11.音樂的魅力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詩歌的魅力使陸遊「至夜,卒不就食」,語文課的魅力是教師創設營造出的欣賞氛圍,是「留得枯荷聽雨聲」的魅力。

12.杜少陵感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李義山品味「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蘇東坡讚歎「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秦少游低吟「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這些詩句看似敘景,實則抒懷,一旦讀懂其真意,便得以與先人偉大的靈魂相交談。

13.如果說「天街小雨潤如酥」是春雨,「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夏雨,「留得枯荷聽雨聲」是秋雨;那麼「屋漏偏遭連夜雨」對於不少商家而言則是感嘆天公不作美的苦雨。

【運用指南】秋景荷景 雨景閑適心情

【創新改寫】

留得殘荷聽雨聲

那年夏天,洞庭湖邊,荷花池旁,桃林院里,傳來我的鴻蒙之聲。顰額蹙眉,無端的憂鬱好似前世命裡帶來,微笑註定成了今生偶爾才開的芙蓉。打小不喜歡說話,人世間的談笑勞作都只不過是幾歲孩子眼中的過場而已。常常搬了板凳,在春暖花開時節,坐在家院中桃林下賞花,落得個看花瓣飄落、憂鬱成疾的獃子,做著一個個美妙的好夢。夢裡說,我不是人,是花神。要在院子裡頭栽滿桃、李、桂、荷、菊、梅,花開四季,以花為食,以露為茶,質本潔來還潔去。雖然我不是花神,但我相信是遺落的天使。

洞庭湖,煙波浩渺,無際無涯,水天相接處氤氳著似有似無的遠山線條,傳遞著一種迷茫漂泊的人生意境,惹人愁思。喜歡這種身世浮沉,四處飄零,未卜前程的感覺,「文章憎命達」,只有命舛時才能切身的穿透浮華飛升到所思所望的幽怨的世界。很多人不解,人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偏你-?其實不然,幽怨里有許多藝術享受,見月便覺月光寒,見水便嘆水東流,見花便愁老死時,見土便知掩風流,無物不通靈性,無物不含深情。幽怨里,心是靜的情是深的眉頭是緊鎖的,女子溫柔萬千男子情深義重。幽怨已超脫出了幽怨的內容,我貪戀的便是那心靜情真,感萬物生靈的世界。

更加迷戀幽怨,便是始於讀李商隱的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春也恨秋也恨,生也恨死也恨。這就是我喜歡的詩的風格,毫不矯揉造作,毫不佶屈聱牙,隨意自然,渾然天成。他姓李也愛殘荷,難不免讓我猜想一份命里註定的因緣。最愛「留得殘荷聽雨聲」,院子旁荷花成遍,生到死,歷歷在目。殘荷聽雨,常有之,那時不曾讀得「留得殘荷聽雨聲」,但我已有了殘荷聽雨的癖好。聽著聽著,不覺淚眼迷濛,生的繁榮死的蕭索,落得雨奏輓歌,凄涼至極。聽著聽著,已覺淚始干,天地萬物終有其歸宿,風來雨去,死的平等,心也靜了化了。

除了殘荷,我也偏愛花,尤其是落花。還記得《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滿天的落花飄飛,花瓣飛過眼前,飛到身上,落到地上。漫天的花瓣雨,漫天的花魂隕落,手捧落花一吟雙淚流,「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惜花又奈何,落花尤有時,憐春又惱春。想起家中的桃林,想起兒時的美夢,如今的花盡人亡,零落傷懷幾時休。傷花傷的深,戀花也戀的深。花的香氣,花的純潔,花的洒脫,花的輕盈冷艷都讓我著迷,所以想借了她的靈氣驅趕俗氣,生活中有花的地方便覺有陽光。

夢,夢裡菡萏夢裡花,夢裡綠水夢裡山。看不懂的世界,摸不清的世界,恰好還我一片菡萏,一地幽怨!

【相關鏈接】

文學作品中的荷花

荷花芳香素雅,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讚美它,以至於詠荷的詩文佳作,俯拾即是。早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吟唱了;李白稱荷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語道出了荷花清雅質樸的自然美;曹植更是認為荷花乃百花之王――「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花之獨靈。」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動人而又絕美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他的另一首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則給人以清新的愉悅,引發了人們愛憐新秀的遐想;李商隱則獨樹一幟,留下了「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千古絕唱,帶我們走進「禪」的境界;清末革命女俠秋瑾以荷花自勉「濁流縱處身原潔,合把前生擬水芝。」……因為荷花清麗脫俗,很多人將荷花比作「美人」。皮日休的《詠白蓮》曰「吳王台下開多少,遙似西施上素妝」,把朵朵晶瑩剔透的白蓮比作美女西施;宋代王沂孫則把荷花比作楊貴妃,「翠雲遙擁環妃,夜靜按徹霓裳舞。」在這類詠荷的詩詞中,當然少不了風流才子唐伯虎的詩句了「凌波仙子斗新妝,七竅虛心吐異香」。

屈原《離騷》中的「制菱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是將荷花比作君子的開篇詩作。這裡的荷衣代表著他高尚堅貞的品質和情操;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成為千古不易的詠荷名篇,至今,人們依然用荷花來歌頌正直、無私、堅貞、高貴的品質。

在荷花的生長中,由於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偶然會出現一梗雙花的並蒂現象,文人墨客們抓住了這一特徵,詠詩賦詞。並蒂蓮從此就成了純潔堅貞的愛情象徵。「虞舜南巡去不歸,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萬古香魂在,結作雙葩合一枝。」每每讀到韋莊的《合歡蓮花》,不禁聯想,忠貞不渝的愛情就該像並蒂蓮一樣;北宋歐陽修那首膾炙人口《漁家傲》,也勾勒出並蒂蓮相親相愛的情侶形象。

而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下的風情韻致更是不知感染了多少人的情結……

【沙場演練】

1.楊萬里詩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李商隱詩云:「留得枯荷聽雨聲」,分別是從 、 角度對植物的描寫。

2.第一句所描寫的駱氏亭的環境有什麼特點?寫這種環境在詩中起什麼作用?

3.李商隱寫詩常通過時空之「隔」,表達情意的「難隔」或「不隔」。據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達意上的效果。

4.許多人說「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全篇的點睛之筆,請說說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視覺聽覺

2.詩歌首句描寫了駱氏亭凄清絕塵(或「凄清雅潔」、「凄清孤寂」)的環境特點。如此環境自然惹動懷友思緒,為下文抒發思念之情作鋪墊。

3.本詩「隔」字是寫詩人與友人(崔雍崔袞)在地域上的距離;詩人雖與友人(崔雍崔袞)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對友人的思念卻沒有被阻隔,所以,一個「隔」字更顯出雙方在情意上的相通。

4.本詩是懷友詩,而這一句寫詩人因旅宿思友而徹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韻,暫時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說此句是點睛之筆。(或:本詩是懷友詩,雨打枯荷的聲音,單調而凄清,更襯出環境的寂寥,從而加深了對友人的思念,所以說此句是點睛之筆。)


推薦閱讀:

精選歐陽修詩詞名句大全
☆詩詞名句好句(宋·歐陽修)
描寫花的古詩詞和描寫花的名句
名句默寫考點精講精練

TAG:名句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