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為何討厭李商隱
紅樓夢第四十回,賈母帶著劉姥姥大宴大觀園,在園裡曾坐了一次船。看到了池中的枯荷。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的這園子閑了一閑,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別叫拔去了。」
李義山就是李商隱了,先不說這,先誇誇曹雪芹,寥寥幾筆就力透紙背,把女一女二刻畫得入木三分。就荷葉叢生一事,寶釵思考問題的角度顯然是理科思維,明顯不招寶玉待見,而林黛玉這個文傻則裝逼裝出了新高度,恰好寶玉偏偏也就好這口兒。林黛玉的議論倒是很值得去玩味,是真的不喜歡李商隱,還是為了顯得自己有逼格、還是只為了特彆強調「留得殘荷聽雨聲」這一句而故意這樣說的呢?其實仔細想一下,林黛玉其實真的是說的了一句心裡話,她討厭李商隱,恰好正說明了她的性格。她的確只喜歡這一句。
說起李商隱的詩,我們能憶起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等等。這些名句自古以來,被多少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所背誦、所傳遞、所默念。為什麼林黛玉不為這些描寫愛情的警句所動?我們知道,在紅樓夢出現以前,很多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愛情故事,總不出這樣的窠臼:青年男女相愛了,但由於距離使他們不能在一起,因此引發了他們的相思之苦。一旦他們相逢了,愛情也就得到圓滿的結果。李商隱詩中都是這種「生離」的痛苦。而之於林黛玉而言,她對愛情的癥結,並不在於生離,而是在於「生別」,她所愛的寶哥哥天天像狗皮膏藥一樣糊在她身上,趕都趕不走的,可以說整天與她在一起,寶玉經常到瀟湘館來看她,她也可以到怡紅院去看寶玉。他們並不少可以傾訴愛情的機會,但事情每當稍有進展,她的小性兒就泛濫作妖,最後結果總是兩個人哭成了傻逼,只因為她比什麼都不懂的寶玉更明白自己的處境。即使朝夕相處,也只能偷偷摸摸。寄人籬下的自卑與自憐自傷的性子讓她直覺的相信愛情就是一場悲劇,因此她不可能喜歡李商隱詩中傳達出的那種簡單粗暴的邏輯。這種李商隱式的詩詞所傳達的理想主義,讓她覺得太膚淺,顯然引不起她思想上的共鳴。
而她為何偏喜歡這句「留的殘荷聽雨聲呢」,如果能仔細分析下她的處境,也不難理解,很多讀者都會覺著林黛玉矯情,事實是她真的很矯情,人聰明大發了就難免感覺到孤獨,尤其是林黛玉這種寄人籬下的孤女,典型有種你們跟不上我智商我還得跟你們混飯吃的無奈,荷花自古便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氣質,不過這回是變成殘荷了,但殘荷也是荷,畢竟也不是狗尾巴草,沒了媽一身病的林黛玉也是林黛玉,畢竟也不是只想著薅殘荷的管家婆薛寶釵,沒有殘荷呢,到是波光瀲灧,亮亮堂堂,但你又哪裡去聽雨打荷葉的非主流之美?所以,我猜黛玉的心情大抵是這樣的:你們這些凡夫俗子不要總是天天想著把我林黛玉薅出去,我林黛玉是傳播精神美,凈化你們銅臭心靈的天使,除非你嫌我礙眼排擠我想要轟我走。我雖然同情你們的愚蠢,但畢竟這世道是蠢人說的算,我要想有飯吃,只能盡最大努力少吐槽你們,你們再不讓我吐槽,我憋的渾身難受,最後只好跑去葬花,一個人祭奠你們的愚蠢,當然,再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
再者,紅樓夢中林黛玉對雨聲也是情有獨鍾,對雨,她有很多描述:「冷雨敲窗被未溫」(葬花詞),《秋窗風雨夕》更是濃墨重彩地大大描寫了一番秋天的風雨。這就更好理解,惆悵的時候,看一看所有東西都被吹淋的苦逼兮兮的,是不是感覺也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如此風雨飄搖無牽無掛般的命苦了呢?
因此,從移情的角度來看,黛玉最不喜歡的李商隱,卻獨獨欣賞「留得殘荷聽雨聲」自然是理所當然的。
推薦閱讀:
※唯美李商隱:紅樓隔雨相望冷
※李商隱 名作鑒賞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鄭板橋《書李商隱詩》
※李商隱絕句二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