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節見教養,父母要教給孩子的21個禮儀好習慣

現實生活里,不乏有這樣的孩子——

他們在公共場合過分喧鬧,四處瘋跑,大喊大叫;

他們亂扔垃圾,隨意擺弄別人的東西;

他們欺負同伴,甚至對陌生的小孩大打出手……

他們就是我們口中的:熊孩子。

在乘車時,在聚會時,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這樣的孩子,為此深感煩躁。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從一個孩子的表現中也可以窺見其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行為不當,父母若是及時糾正,批評教導,「熊孩子」知錯能改,就會變成「小天使」;

若是父母極力袒護,過分寵溺,熊孩子只會越來越囂張,終究成為沒教養的大人。

教養是家庭教育的綜合體現,良好的禮儀行為受用一生。

只要家長教的好,這世上本沒有「熊孩子」。

下面和大家分享21個禮儀好習慣,以便各位家長從簡單普通的生活細節中,逐漸引導孩子們成為講禮貌的人。

我們不強求孩子做到「人見人愛」,但希望他們可以成為舉止得體的人,具備高尚的人格與良好的教養。

吃飯時,怎樣才算有禮貌?

1、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

這種感恩,包括對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的大自然,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

2、培養孩子先讓長輩先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的習慣。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

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3、培養孩子正確地拿筷子。

其實只要1個小時就可以教會孩子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

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4、避免讓孩子在盤中翻來翻去。

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

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並且顯得比較自私。

5、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干別的事情。

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

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吃飯時也盡量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不要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

同時也要提醒父母,再忙也不要在吃飯時長時間接手機,以給孩子帶來不良示範。

6、培養孩子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春節期間,跟家人、客人一起進餐的機會比平時多很多,而這也是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的極好機會。

每個家長都希望帶孩子出去時獲得朋友的讚賞。不過,家長的功課要做在前面,要從平時就開始關注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孩子勤勞、樂於助人的好品質,多多幫助主人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

在公眾場合,有哪些禮儀?

7、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端正。比如咳嗽或打噴嚏時,盡量捂住嘴;千萬不要在公眾場合挖鼻子。

8、開門時要注意:先環顧四周,看下是否有人也需要開門,不要立刻鬆開門把手。

9、入座時的禮儀:在膝蓋上放一塊紙巾,必要時就能拿它擦嘴。

10、正確使用餐具。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可以詢問爸爸媽媽,或者看看周圍的大人是怎麼使用的。

11、即使現場演出或講座很無聊,也要安靜地坐著。因為演員、演講者在儘力做到最好,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與人交談時,有哪些禮儀?

12、請求:在請求別人做事的時候,要說「請」字。

13、幫助:在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這個人往往就會願意再幫你一次哦!

14、插話:如果你需要立刻獲得某人的關注,用「不好意思,打擾了」來開始談話是最禮貌的方式。

15、道歉:如果你撞到了人,就立刻說「對不起」。

16、等待:除非有緊急情況,不要打斷大人之間的談話。等他們談完事情後,自然會注意到你,並且會給你相應的回應。

與朋友相處,要注意什麼?

17、不叫綽號。除非是在私下裡的談笑,其他時候,尤其是在公開場合,不要隨意叫他人綽號。不管綽號如何,都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18、不評頭論足。除非是讚美別人的外貌,否則不要去評頭論足。

19、不開過分玩笑。不要以任何理由對他人開過分的玩笑。因為這對於別人來說,都會是殘忍的。

20、表達關心。當別人問你近況時,回答完問題後,你可以同樣地反問他,以示關心。

21、表達感謝。當在朋友家的時候,要對TA的爸爸媽媽的招待表示感謝。


推薦閱讀:

三元玄空飛星水法(六)伏吟反吟、父母連珠三般卦
兒童(3-6)歲發脾氣動手打父母,是應該給他嚴厲以牙還牙還是語言說服?
站在鏡頭前我才發現,談論父母是一件如此艱難的事情|簡單TV
孝敬父母:你及格嗎?!
普通家庭的孩子,一輩子都會普普通通嗎?

TAG:禮儀 | 孩子 | 父母 | 習慣 | 教養 | 細節 | 好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