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幣看消失的契丹文化
泉藏古藏論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圓之間天地大,古往今來歲月明
一千多年前,中國曾出現一個神秘而強大的民族,契丹民族。它曾經雄據北方五京,幅員萬里。強盛一時。現在已經消失了。小編現在帶您一起感受契丹的魅力。
唐朝末年,我國北方一個叫耶律阿寶機的部落首領於公元916年統一契丹八部稱帝,仿照中原漢族封建王朝體制,建立了一個以契丹族為主體的國家——遼。遼國雄據北方五京,幅員萬里,歷九帝210餘年。正是這個遼國,長期與宋朝南北對峙,歷史上曾留下無數金戈鐵馬、大漠狼煙的戰爭故事;留下蕭太后、耶律休哥、寇準、楊繼業、楊六郎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英雄名字…直到公元1125年,遼國被完顏阿骨打率領的金軍所滅。
契丹語為與烏桓、鮮卑一脈相承的東胡語的一個分支,屬阿爾泰語系。與古蒙古語同源,關係密切,某些契丹語辭彙與古蒙古語相同或相。
契丹大字筆畫較漢字為簡,但字數仍有3000之多,不便掌握。並且用以記錄多音節辭彙較多、語法中有粘著詞尾的契丹語時,效果也不理想。後來,皇弟迭剌參照回鶻字對大字加以改造,創製了契丹小字。小字為拼音文字,拼音方法受了回鶻字的啟發和漢字反切注音的影響,遼代鑄錢早期受五代影響,後期受宋錢影響較大,多是小平錢,鑄量較少,製作多粗糙,錢文多為漢文,書體隸兼八分,沒有對子錢,遼錢中「天顯通寶」、「會同通寶」、 「保寧通寶」十分罕見。
遼錢幣全是用的漢文。遼錢的製作都不精,錢背常常劃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個錢上有兩種字體。遼錢珍貴一些要算天顯、天祿、應歷、保寧、統和等。目前遼幣統和已有偽品。
1 天朝萬順 1977年遼代上京遺址出土
這是一枚契丹文大錢,釋文為「天朝萬順」,也叫「天朝萬歲」。該錢幣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中國最早以少數民族文字為錢文的錢幣。據考證,為耶律阿保機建國前(907年)鑄 。
2 開丹聖寶
遼太祖阿保機建契丹國前後鑄,時限約在916年左右。「開丹」義「開創契丹」或「契丹開國」,含自祝自勉之意。「開丹聖寶」四字直讀,體分二式:一式行楷,筆畫拙樸具遼錢文風,製作粗獷,一式正楷,字形端莊,製作工整。兩錢均為小平,徑2.4厘米,重約2.7克左右,皆光背無文。開丹聖寶不太難見。然古今泉家有釋為北宋厭勝錢,亦有疑為術士煉丹之祝語錢者,今姑存疑。
3 通行泉貨
早期遼錢。1081年內蒙林西縣(遼上京附近)又出土一枚,更確證為遼錢無疑。因其未用年號而援五代南唐「永通泉貨」例,且書隸體,可推為太祖阿保機(916—926年)時代或其前,後所鑄。徑2.3厘米,重4.4克。錢體渾厚,色澤淳古,為古泉中大珍之品。舊譜常刊為「通行泉寶」,誤。
4 天顯通寶
遼太宗耶律德光天顯年間(927—936年)鑄。「天顯通寶」四字隸書,旋讀,光背無文。徑2.4厘米,重約2.7克。此錢製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樸可愛。傳世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駱氏曾於大房山獲得一枚,經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葯雨、馬定祥諸氏審定為真品無疑,惜於抗戰後期輾轉落八日人之手。天顯珍品有待新的發現。世存一種仿製品出於清末,錢體較厚,字體呆板,無綉或銹色浮泛,鑒別時應加註意(《中國歷代貨幣》所載一品亦偽)。
5 天祿通寶
「天祿」是遼世宗耶律阮在公元九四七年用的年號,共四年。
在巴林右旗上石匠出土的一批遼代窖藏古銅錢中,有一枚「天祿通寶」銅錢。銅質小平錢至今僅發現四五枚,錢文有細別,有數種版別,屬我國古錢中大珍級大名譽品。巴林右旗出土的這枚「天祿通寶」銅錢,就是此時所鑄的年號錢。此錢在《遼史》食貨中沒有記載。這一次在遼上京附近出土之後,經學術界考證,已確認為遼錢無疑。這次發現的國內外已知僅存的一枚稀世孤品,確為國之珍寶。
6 保寧通寶
遼代遼景宗耶律賢保寧年間(969-978)的鑄幣,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極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寬緣、細緣、狹穿、廣穿、背月紋等區別。是遼錢中的稀見品之一。
7 清寧元寶
遼國道宗皇帝清寧年間(公元1055-1064)鑄造。文字粗糙,僅在北地流通,今已少見。
錢文「清寧通寶」為楷書,唯「寶」字尚留隸韻,旋讀,光背無文。此錢有大樣小樣之分,大樣筆畫質樸,小樣四字清奇,「寧」字寶蓋下從「下」而不從「心」,「通」字「甬」頭為「丷」,製作亦較粗疏,想為清寧後期所出。徑2.2~2.4厘米,重2.7~3.4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