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磨難的東歐猶太人

歷經磨難的東歐猶太人金雁 00:412009-01-15共有5條經濟觀察報 猶太人自從作為「巴比倫之囚」失去祖國後,在公元4-6世紀開始進入歐洲。而7-8世紀阿拉伯人的擴張,又加劇了猶太人離開中東西亞的步伐。950年,他們在萊茵河畔又創造了阿什科約文化。1050年,在西班牙創造了西法底文化。孤立的「外來戶」基輔羅斯和波蘭等東歐國家在八、九世紀建國時期,那裡就已經有居住在此的猶太人了。11世紀十字軍東征期間,雖然矛頭指向是伊斯蘭教徒,但猶太人也是其直接的打擊對象,以至於十字軍的口號是 「幹掉一個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在這個過程中,中東地區的猶太人受到進一步的排擠,日益嚴酷的現實使他們被迫轉徙他鄉,飄泊流浪在世界各地,作為所在國的少數民族頑強地生活著。由於是「外來戶」被孤立在基督教世界之外,又沒有資格做農民,所以長期以來他們都是宗教迫害、文化歧視打擊的對象。1264年,波蘭-立陶宛王國通過法律,同意接納猶太人在其國土上居住,並在經濟上給予他們完全的自由。這是歐洲國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友好的姿態向猶太人敞開大門,由此掀起了猶太人進入東歐的第一個高潮。雖然這個法律並不意味著猶太人享有與所在國民同等的權利,但在這塊棲身之地上畢竟有了踏實的感覺,相當於現在取得了居住國的「綠卡」。 然而,命運多舛的猶太人在14世紀蔓延西歐的黑死病瘟疫中大受責難。坊間流傳著黑死病就是猶太人在水井裡投毒所致,猶太人這時成為受到各方面限制的「賤民」,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始終背負著種種惡名,比如「黑死病的攜帶者」、「寄生蟲」、「守財奴」、「叛徒」等等。1128-1394年,法國先後六次大規模地驅逐猶太人;1290年英王下令驅逐境內所有的猶太人;1485-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又掀起驅趕猶太人的高潮;1492年西班牙驅趕全國的猶太人,禁止所有的猶太人在西班牙生活,違者就會被處死。 有研究者認為,哥倫布就有猶太血統,他選擇在1492年8月3日起航遠征去探索新大陸,就是因為驅趕猶太人法令在這一天生效。1542年宗教改革的倡導者馬丁·路德因為猶太人拒絕改信新教而發表《關於猶太人和他們的謊言》宣言,把猶太人稱作屠殺耶穌的劊子手和妄想統治世界的罪犯,並號召燒毀猶太教堂、學校和住宅,要「把猶太人像瘋狗一樣從大地上趕走」。這時,又是波蘭的卡西米爾三世(Kazimierz1310-1370年)主動邀請猶太人前往不久前爭奪到手的西烏克蘭(加利奇和沃倫的一部分),希望他們幫助波蘭貴族恢復當地經濟和向東方擴展,於是卡西米爾三世贏得了「猶太人的國王」稱呼(KingofJews),卡西米爾自己還有一個猶太情人並為他生有兒子。波蘭成為了對猶太人最具親和力的國家。 定居東歐 「烏克蘭」一詞在古俄語中是邊區、邊界的意思。自從1054年基督教東西兩大教派分裂以後,同屬斯拉夫的民族分別加入兩個不同的文明圈,西斯拉夫的波蘭等國接受天主教,而東斯拉夫的俄羅斯則信仰東正教。「烏克蘭」這個邊境恰恰既是基督教世界的東方邊界,又是東正教世界的西部邊界,這種地緣政治決定了它在接下來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註定要成為各種勢力較量的疆場,要經歷坎坷的歷史遭際。1340年,基輔羅斯分裂以後,西南羅斯加利奇-沃倫公國的最後一任王公尤里二世被毒死,在隨後的歷史中,烏克蘭就處在波蘭-立陶宛王國的統治下,成為一個喪失自己國家的民族。在接下來長達400年的時間裡,由於波蘭統治者的開發鼓勵政策,烏克蘭成為猶太人最適宜的選擇居住地。因為有法律保護和利益驅使,幾乎全世界一半的猶太人都來到這裡。 1791年,波蘭又是歐洲第一個通過法律,提出保護宗教自由,承認猶太人為公民的國家。一直到二戰以前,東歐的波蘭、立陶宛,烏克蘭、白俄羅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聚集地,猶太人數高達全球猶太人的50%。在上述國家,猶太人達到所在國人口的10%-25%,由於所有國家都不允許猶太人直接購買土地,猶太人多集中在市區和小城鎮,有的市區猶太人則多達50%,以至於希伯來語、意第緒語成為城市猶太街區的通用語言。由於客居他鄉,有迫切的生存危機感,猶太人為了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和語言,他們每到一個地方,人口只要超過20戶,立即建立自己的社區並設立猶太教堂,建立猶太人的社團組織,顯示出抱團的互助精神和種族認同。他們以擅長做生意、從事手工業、承攬各種服務性工作而著稱。猶太人的傳統特點是:重視積累、聚斂錢財、教育至上、善於經商、頭腦活絡、有很強的競爭意識,他們很容易把這種文化傳統變成一種趨利性的商業資源。很快,猶太人就能在所在地顯露頭角,作為一個客居整體,猶太人的文化程度、自然增長率、人均壽命、富裕人口都要明顯的多於當地居民。 不同的財富觀 眾所周知,旅居世界各地華人比猶太人要多得多,但是華人與猶太人在金融行業的地位相距甚遠。拋開制度和歷史的原因,主要是財富觀念上有很大的區別。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強調 「積累財富」,這不僅僅是攢錢、存錢的概念,主要是指財富管理、讓「錢生錢,財富滾動起來」的意思。現代管理經濟學就是由猶太人奠定的,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猶太人佔到了35%。 不僅中國人,俄國文化也與猶太傳統大相徑庭。俄國人強調安詳平等,重精神輕物質。俄羅斯的經濟模式是一種自我調節的獨特模式,在於按照東正教的原則獲取合乎倫理道德規範的財富。陀斯妥耶夫斯基說:「東正教是俄羅斯的社會主義」,在東正教傳統中,我們完全可以找到對社會主義持肯定態度的充分根據,即對剝削、投機、貪財制度的否定。東正教不捍衛私有制本身,東正教也不維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他們認為,「經濟」這個詞首先是作為精神道德範疇而存在的;而中國人渴望一夜暴富「發橫財」,所以有一句俗語叫「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中國人嚮往「小概率」機遇和投機,認為「橫財」是瞬間脫貧致富的捷徑,世界各國的人都知道凡是華人都好賭,全球各地的博彩業都在做華人的生意。 猶太人似乎更傾向於一種勻速、持久的財富增長方式,也就是按財富增長的內在規律尋求高概率機會,用時間的長度降低波動的風險,這是一種可持續的財富增長方式,表面上看猶太人「很摳門」,實際上是對金錢的尊重、理性和嚴謹,他們相信財富的長期「恆守」。猶太人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由幸福到不幸只要瞬間,一個人從貧窮到富裕卻要終生。與波蘭人僱傭猶太人做管家一樣,19世紀的許多西歐要人都聘請猶太人做經濟顧問,據說俾斯麥的一個終生理財顧問跟了他30年,為他的家族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從而也成就了俾斯麥的政治抱負。這位猶太管家主要是購買土地和森林,他的理念是,土地的價值隨著人口的增長每年遞增2%,木材的價格每年上漲2.75%,再加上森林每年的自然生長的價值,絕對是一個只賺不賠的投資。在他理財的30年里,果然一直保證俾斯麥家庭的資產以每年10%的均速增長,這期間德國經歷了戰亂、通脹、蕭條,但是俾斯麥的森林和土地一直穩定增值。 恩怨糾葛 隨著西歐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十六、十七世紀,對商品糧的需求劇增,東歐國家普遍出現了「二度農奴化」,即由於商品糧有利可圖,波蘭的貴族地主千方百計爭取政府敕封予「荒原」邊疆(烏克蘭)的德聶伯河兩岸未開墾土地的所有權。為了開發這些土地,他們以二三十年免收代役租的優惠條件吸引烏克蘭農民移居這裡,於是形成了烏克蘭奇特的社會構成。由於鞭長莫及,波蘭國王使這裡基本上成為波蘭大地主為所欲為的天下,整個西部最多時也就有40多個家族,他們富可敵國,擁有的土地和人口往往比西歐的一些小公國還要大。以最富有的大地主維什涅維茨基為例,他一人在基輔省就有71500處莊園,生活在他土地上的農民有23萬之多。波蘭大莊園主一般自己並不經營土地,不直接與農戶發生關係,而是把大批的猶太人從波蘭帶到烏克蘭為他們充當管家、工匠、商販、收租人等,可以說猶太人是波蘭向東發展的實際執行者。在烏克蘭,到處都活躍著猶太人的身影,比如1616年波蘭王室的土地半數以上都由猶太人經營,僅在貴族奧斯特羅茲斯基家族莊園里就有4000名猶太人承租者。這樣三角形的階級構成恰好也就是民族構成:波蘭人是上層,哥薩克與烏克蘭農民是下層,猶太人是中間階層。烏克蘭的農民與哥薩克直接面對的並不是波蘭貴族,而是作為他們代理的猶太人。從此,烏克蘭人與猶太人之間世代的恩怨糾葛就這樣埋下了,因為在烏克蘭,民族矛盾同時也是階級矛盾。 猶太人充當波蘭人的「二地主」為主人管家、收租,包攬各種管理和經營領域,直接的利害衝突勢必招致農民的怨恨。具有生意頭腦的猶太人還從主人那裡取得了所有賺錢的營生,包括煙酒的生產壟斷,典當行、穀物、牲畜的買賣,經營釀酒作坊、制煙作坊,酒館、磨房、商業運輸的專營權等等。剛剛遷移而來的烏克蘭農民多是以自由民的形式居住下來,享受著比東部的俄羅斯耕種土地面積大、賦稅輕、免除服勞役的種種優惠。但優惠期限一過,各種苛捐雜稅賦役接踵而至,猶太人又急於在短期內賺回成本,變本加厲地盤剝烏克蘭農民,有時竟要農民在一周內所有時間都給他們服勞役,甚至動用大量的監工讓他們像奴隸一樣整日處在監視之下勞作。強烈的反差使烏克蘭人有受騙上當的感覺,於是他們把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在猶太人身上。在烏克蘭人眼裡,波蘭主子雖壞,但猶太人更遭痛恨。烏克蘭人認為他們不但是「異教徒」,是寄生在波蘭人身上狐假虎威的「二主子」,更是喝烏克蘭人血的吸血鬼……而且除了遭受生產領域的盤剝以外,在流通領域又要被剝一層皮,反猶仇猶的社會情緒一直在烏克蘭蔓延。 俄國的猶太人 長期的流浪生涯使猶太人具有經商的意識與才能。因為從中世紀時期,基督教和東正教教會都不允許教徒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所以在這一領域的幾乎全是猶太人。在波蘭和烏克蘭的企業和商業中,猶太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828年猶太人在俄屬波蘭就有75家毛紡廠,數十家銀行。近代以後,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進入這個行當的當地居民自然競爭不過他們,加之歷史上積怨以及傳統習俗不同,烏克蘭人、俄國人從來都認為猶太人是以坑蒙拐騙之術騙人錢財。而俄國的村社自然經濟形成的觀念是,不被「商業、市場」腐蝕的民族是擔當得起「拯救人類」重任的民族。在莫斯科傳統中,「經商」歷來就不被視為「正途」,他們認為通過買賣東西獲利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那只是貪婪的猶太人的營生,而猶太人從來都是被視為在道德上、精神上和政治上非俄羅斯的異族,又被認為是萬惡之源,俄羅斯人的罪惡都是猶太人教唆所致。 東歐的猶太人由於缺乏歸宿感,有著明顯的整體自我意識、異族感、求生意識和商業活動中的趨利性,所有這些,都是有著「農業社會」自然經濟傳統的俄羅斯人所厭惡的,與波蘭國王「親猶」相反的是,沙俄歷代的統治者反猶情緒都非常強烈。 最早在俄國的猶太人是信奉猶太教的哈扎爾人,他們是非猶太民族的人群,同時在猶太文化的熏陶下也是一個重商民族,因此遭到俄羅斯人的排擠和打壓。從16世紀伊凡四世開始,俄國的「反猶文化」成為一種傳統。伊凡四世說,「猶太人是有毒的進口商和基督教信仰的蛀蟲」,在反猶浪潮中最先站出來的是沙皇和教會。其中一個原因是基於「彌賽亞衝突」。一個說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一個自封第三羅馬,居於統治地位的民族自然不能容忍弱勢群體的猶太人與之比肩;另一個原因是文化價值觀的衝突;第三是經濟理念差異。在統治文化的宣傳下,猶太人成為全俄羅斯民族的一個出氣筒,「排猶」成為社會矛盾的一個釋放點。俄國國內矛盾尖銳,猶太人往往首當其衝成為被攻擊的目標,沙皇政府曾宣布「俄國的全部不幸都是猶太佬造成的」(《列寧全集》第5卷,69頁),民間不時有無辜濫殺猶太人的事情發生,在俄的猶太人成為一個集體泄憤的對象。 俄國的猶太人在1795-1897年的一百年間,從75-80萬增長到521.6萬人,增加了5.7倍,其增長原因一方面是三次瓜分波蘭而併入的大量的波蘭猶太人,另一方面猶太人的自然增長率、平均壽命為俄羅斯各民族之首。18世紀末,猶太人口在俄羅斯帝國的民族中列為第9位,到20世紀上升到第5位。但是猶太人不僅沒有公民權,他們的居住、生存、婚姻、教育都受到種種限制,俄國統治階級始終把猶太人作為一個「異己力量」看待,整個猶太民族要為個別猶太人的錯誤負責。沙皇政府提出的口號是 「不讓猶太人敗壞俄國社會」;亞歷山大一世下令驅逐在白俄羅斯的猶太人;十二月黨人起義,展開了尼古拉一世對猶太人血腥鎮壓的30年,在他執政時期出台了「反猶太人法令」;1871年,在敖得薩暴發了由當局縱容的排猶暴亂,殺害、致殘猶太人數百人;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遇刺,俄國統治者以「尋找民族的敵人」為借口開始大規模有組織地迫害猶太人。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在俄國發生了第一次 「阿利亞運動」,大約有數百名俄國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這時「猶太復國」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而是以「熱愛聖山」為由號召人們前往,隨後這一號召演變成為回到自己的「民族住宅」。但是由於生存困境,部分人又返回了俄國;1903、1905年俄國再次發生大規模反猶暴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給他母親的信中說,俄國的壞事「十分之九都是猶太人乾的」,「國內造反都是猶太人挑唆的」,又有數萬人因此離開俄國前往巴勒斯坦,許多後來以色列的政要就是在這期間考慮「復國運動」的,史稱「第二次阿利亞運動」(1904-1914年)。 革命隊伍中猶太人數量多很容易理解,人文猶太知識分子一貫同俄國以外的世界保持聯繫,他們往往定居在世界性強、包容性大的移民城市,生存的經歷使他們傾向一種鬆散的聯盟。因此猶太知識分子更易接受革命宣傳,19世紀以前,猶太人基本上不參與俄國的政治生活。但亞歷山大三世不斷升級的反猶暴行和歧視、限制猶太人的法律頒布,大大地激發了猶太知識分子的反政府政治熱情,與從事金融、法律等行業的猶太人不同,他們有很強的「國際主義」和「反對派」理念,俄國的馬克思主義小組最早就是出現在猶太人居住比較集中的西南俄的維爾諾(維爾紐斯)、明斯克、基輔、敖德薩等地。猶太工人中間比任何地方都更早成立了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到1897年成立了社會主義組織 「崩得」——(Bund,聯盟的意思,全稱是「立陶宛、波蘭、俄羅斯猶太工人總聯盟」),1904年它的成員已達23000人。 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就是在基輔的「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的提議下召開的。在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兩個派別中,孟什維克中的猶太人和喬治亞人比例很大,因此在俄國的馬克思主義組織中,猶太人、喬治亞人、波蘭人佔了很大的比重,因為這三大民族都是受壓迫的少數民族,而且是受教育的知識分子比例和接觸西方最多的民族,在出席俄國社會民主黨二大的57名代表中,猶太人就佔了25名。俄國蘇維埃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猶太人佔了75%。早期的革命領袖如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馬爾托夫、阿克雪裡羅德、查蘇里奇等都是猶太人,就連列寧也有猶太血統。後來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分道揚鑣,俄共(布)在宣傳中也像沙皇一樣把過錯歸咎於猶太人,說孟什維克是「猶太人總部」。斯大林明確區分說,「孟什維克是清一色的猶太幫」,而「布爾什維克則是俄國幫」。十月革命以後的1920年代,布爾什維克中的猶太人也逐漸在黨內鬥爭中被一一剔出。就是到蘇聯時期,反猶情緒在革命後並沒有從生活中消失,斯大林的排猶一點也不比沙皇遜色,當然那是另外一個值得談的話題了。 二戰前夕烏克蘭還有300萬猶太人,1933-1945年希特勒法西斯殘殺了全歐洲2/3的猶太人,1943年華沙猶太區的6萬人舉行暴動,納粹用坦克、大炮歷時28天才將起義鎮壓下去,幾乎把猶太區夷為平地。二戰結束以後,僥倖活下來的猶太人大都去了美國和以色列,現在整個東歐只剩下約90萬猶太人。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本文發表時刪去注釋若干)【經濟觀察網】本文網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qqsj/2009/01/14/127348.shtml
推薦閱讀:

猶太民族:種族主義的接班人
猶太人的歷史(3-3)聯合國衛生組織徽章的由來
以色列父母的家教經:注重歷史傳統的家庭教育
猶太人的啟示
住棚節怎麼過?今晚,猶太人在帳篷里看月亮

TAG:猶太人 | 東歐 | 猶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