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教智慧系列

【家教智慧系列】

家教智慧之一:施愛的技巧

熱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成就孩子是父母的天職。

父母向子女施愛需要適度,關心愛護孩子,但不能包辦代替一切。

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父親是個農民,家境極為貧窮。他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還不足一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他從29歲起,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後嘗試過11次,失敗過 9次。在他51歲那年,他終於問鼎白宮,並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被馬克思稱之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林肯的成就既得益於自身的勇敢、堅毅、執著、進取,更得益於生母的堅強而偉大的愛撫。林肯一周歲左右的時候,媽媽牽著他的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了。林肯卻掙脫開媽媽的手,自己要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裡充滿了慈愛和鼓勵。他又抬頭向上瞅了瞅,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媽媽這才上前拍拍他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天不歷風雨難以見彩虹,人不經磨礪難以立於世。生活、學習和工作構成了人生中的一個個台階。對於孩子,是牽著手、攙扶著上,還是抱著上?如果家長牽著、攙扶著孩子,就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常常把父母當成拐棍而難以自立。如果家長抱著孩子上台階,把孩子攬在襁褓里,那麼,孩子就會成為被「抱大的一代」,是很難自立成人大有作為的。只有讓孩子吃點苦,有「台階」讓他自己爬,才能可能攀上光輝的頂點。

父母向子女施愛要嚴愛相加、嚴愛有度。嚴就是愛,愛必須嚴。

司馬光的老師發現他在作文時抄襲,便告知其父,並策劃一個引導啟發他的活動。父親吩咐司馬光和堂弟司馬義剝花生仁的外皮,看誰剝得最多,條件是要自己動腦,不能讓人幫忙。司馬光竟不顧父親之命,讓丫環幫忙,用開水將花生泡後再剝,所以剝出的花生仁圓潤光潔。父親問他這個方法是不是自己想出來的,司馬光點了點頭。父親非常生氣,嚴厲地說:「誠實是做人根本。一個從小為點小事就投機取巧的人,長大了會成為一個廉潔奉公、正直無私的人嗎?你小小年紀,竟然說謊,就好像幼小的樹長了蛀蟲,必須馬上清除,否則,就不成有用的棟樑之材。」長大成人後,司馬光給自己取了個字,叫做「君實」,以此勉勵自己永遠做個誠實正派的人,他還把這種美德傳給子孫,成為世代相傳的家風。

無規矩不以成方圓,如果沒有任何約束力,孩子可能會為所欲為。「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問會變壞」,這一千古良訓,是古人家教智慧的結晶。

家教智慧之二:激勵的魅力

上進心為每個孩子所共有,如果得到表揚、肯定和鼓勵,他們就會在情緒上得到滿足,在精神上受到激勵,在思想上產生快感,進而增強自信和自尊。自信心、自尊心、上進心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與成才的根本。

帕瓦羅蒂就是在祖母、父親的激勵下,經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帕瓦羅蒂小的時候,祖母常把他抱在膝上對他說:「你將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會明白的。」帕瓦羅蒂開始工作時的職業是教師,只是偶爾唱唱歌,但父親不斷地激勵他,說他唱歌很有潛力。帕瓦羅蒂在22歲時棄教從事保險業,從而獲得了更充足的唱歌時間,為他發揮天賦創造了條件,進而逐步發展成為歌劇明星。成名後的帕瓦羅蒂說:「如果不聽父親的話,仍當老師,我永遠不會站在舞台上。不錯,我的老師培養訓練了我,但沒有一位老師對我說我會成名。只有我的祖母,只有祖母那句話激勵了我。」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蓋茲和匹斯蘭德兩位教授做過「獎勵在學習上的效果」的心理實驗,他們在某學校隨機抽取部分學生,把他們分成A、B、C三組,並進行考試。三天後,再次組織考試,考試前對A組學生進行獎勵,表揚他們在第一考試中考得好;對B組學生給予懲罰,批評他們在第一次考試中沒有考好;對於 C組學生不給予獎勵,也不給予懲罰。實驗結果發現,受到獎勵的A組,第二次考試的成績最好,其次是受到懲罰的 B組,沒有受到獎懲的C組考得最差。這項心理實驗表明激勵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明顯的。

訪美學者舒靜廬所說:「孩子的潛能需要父母激勵的星星之火來點燃」。通過激勵促進孩子發展,不僅需要父母有熱情,更需要父母掌握有效的激勵策略。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激勵孩子呢?

1.認可孩子的選擇。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應相信孩子的判斷能力,要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不要強迫孩子依據家長的方法去做事。

2.表彰孩子的成就。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稱讚孩子所做的事情,表彰孩子的成就。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而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3.發掘孩子的興趣。卡特·米爾頓說:「孩子都有自己特別的興趣,沒有誰比他們的父母更能發掘出他們的興趣所在。」卡特·米爾頓主張:只要看到孩子遇到令他雙眼發亮的事情,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去干。

4.鼓勵孩子動手做事。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應教給孩子做事、競爭和取得成就的方法,不要代替孩子做事,也不要說你能比他做的更好。

5.減少孩子的被動活動。家長應限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因為,這些被動活動會使孩子的集中注意力縮短,而且不需要孩子動腦思考。

6.家長應率先垂範。因為孩子,特別是兒童都是從模仿中學習的,所以,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為了孩子,在家長所能做的事情當中,為孩子做個好榜樣是最重要的。

家教智慧之三:賞識的價值

馬斯洛把人的各種需要歸納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即人的自尊、尊重別人和被別人尊重的心理狀態,包括自尊心、自信心、威望、榮譽、地位、表揚、鼓勵和賞識等。

表揚、鼓勵和賞識孩子,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梅格·安尼認為:「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好像陽光照在含苞的待放的花朵上。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的無形陽光、空氣和水。」

賞識不僅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營養劑,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助推器。

孩子都是有進取之心的,包括那些缺點、毛病比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揚、鼓勵和賞識。著名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從小曾經被認定是一個壞孩子。每當村裡的母牛走失了,樹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個人都認定是他做的。甚至父親和哥哥都認為他很壞。人們都認為母親死了,沒有人管教是拿破崙·希爾變壞的主要原因。在父親再婚的那天,希爾打定主意,不把新媽媽放在眼裡。當新媽媽走到希爾面前時,希爾冷漠地瞪著她,一絲歡迎的意思也沒有。「這就是拿破崙。」父親介紹說,「全家最壞的孩子。」令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把手放在希爾的肩上,看著他,眼裡閃爍著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繼母造就了拿破崙·希爾,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對一個人有這種信心,這個人就會成功。

希爾的故事,充分證明了賞識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正像訪美學者舒靜廬所言:「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表揚、鼓勵和賞識孩子要注意以下幾點:

1.善於尋找表揚、鼓勵和賞識的行為。如孩子思想、學業進步了;完成了適合自己年齡的遊戲和任務;服從、合作與能體貼同伴和兄弟姐妹;記住了自己所分擔的家務活;減少了不合適的行為等。

2.善於抓住表揚、鼓勵和賞識的時機。立即表揚的效果好,在孩子正在做某種事情的時候,給予表揚,效果會更好。

3.領會表揚、鼓勵和賞識的動機。表揚、鼓勵和賞識應該是使孩子因受到鼓舞而感到愉快。如果把表揚、鼓勵和賞識作為使孩子改變其行為的方法,必然會引起孩子的抵觸。

4.表揚、鼓勵和賞識的態度必須是真誠的、由衷的,不能草率、虛偽、敷衍和應付。

5.表揚、鼓勵和賞識的表情要愉悅、聲調要柔、語言要真切,目光要專註。堅決避免表情獃滯、聲調怪異、語言隨意、目光遊離,

6.表揚、鼓勵和賞識孩子要客觀、實在、就事論事,不能與他人進行對比,切忌消極性的評語。

家教智慧之四:塑造優良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貝多芬曾告誡後人:「把『德性』教給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世界著名教育家貝戈爾博士也指出:「優良品格是個人思想和行動遵守社會道德品質的體現,是一個人人性中利他特性的表現,教孩子從小養成優良的品質,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良好的品德是每個孩子必備的素養,也是決定孩子一生的精神財富。父母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等於為孩子未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身教勝於言教,生活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通過以身作則來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美籍華人崔琦,於1938年出生在河南省寶豐縣,家境清苦,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他們身上蘊藏著善良和淳樸的品德。父親雖然沉默寡言,但心地和善,日常與鄰里交往,處處表現得謙恭、寬容。這些品德對崔琦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隨家境貧寒的姐姐在香港求學期間,因為他為人謙恭、尊敬師長、成績優異,而得到老師們的賞識、表彰,多次獲得獎學金,並連年獲得減免學費的待遇,保證了中學學業的順利完成。此間,崔琦又得到了姐姐的勤儉、執著、堅毅、不畏艱難等優良品德的熏陶。中學畢業後,含辛茹苦的姐姐送他到美國讀大學、讀研究生,他秉承了父母的謙虛、善良的美德,發揚了姐姐的勤勞儉樸、精於進取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大學和博士研究生的學業,並逐漸成長為一名傑出的物理學家,於199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崔琦功成名就後,仍保持謙恭的本色,並堅持助人為樂。

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寧的成就,也得益於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楊振寧的父親楊克純,是一個學養深厚,為人光明磊落,具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人。1923年赴美國留學,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執教。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艱苦、努力工作、正直做人的一生。楊振寧的母親,是一個意志堅強、賢惠、克勤克儉的人。他們的人格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楊振寧兄妹。楊克純經常用自己9歲喪母,12歲喪父,寄於親戚籬下,閱盡人間冷暖,從而發奮讀書,堅持不與紈絝子弟和不求上進者為伍的人生經驗告誡和教育楊振寧兄妹。

孩子只有先成人,才能再成才。一個多世紀前,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在哈佛大學的一次講演上就斷言:「品格高於智慧。」家長們要摒棄重物質輕精神、重智商輕情商、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家教理念,切實肩負起塑造孩子品德的責任。

家教智慧之五:保護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們積極探究新事物的一種傾向,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動力。1991年 7月《光明日報》社科技部曾對全國少年科技小發明比賽獲獎的 11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徵一欄里,92%的同學寫的是「好奇心強」。

科學起源於人類的好奇心,好奇心的不斷產生和不斷擺脫,正是科學的不斷發現,不斷創造的過程。法國作家法郎士認為「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認為「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只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步出第一步。」因此,人們把好奇心稱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

好奇心是興趣的起點,是激發人們進行探索的因素,許多科學家和發明家在少年時代就表現出驚人的好奇心。愛迪生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極強的好奇心,看到不明白的問題,總要問出個子丑寅卯來。看到孵蛋的母雞,愛迪生就尋思人為什麼不能孵出小雞呢?於是就蹲在雞窩裡,屁股下放著許多雞蛋孵起小雞來。 8歲上學後,愛迪生更是喜歡刨根問底,經常把老師問得目瞪口呆。一次,愛迪生問老師:「為什麼2+2=4呢?」這個問題確實把老師問住了。老師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好與老師鬧彆扭。愛迪生在學校僅上了 3個月的學,就被老師趕回家了。母親並沒有因為兒子被趕回來而責備他,並承擔起教育他的責任。細心的母親發現愛迪生不但好奇心強,而且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為了保護他的好奇心,並進一步激發他的興趣,為他買來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書。愛迪生得到書後,如獲至寶,就照著書本獨自做起實驗來,母親為愛迪生創造了科學發明啟蒙教育的機會。愛迪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被譽為「發明大王」。好奇心激發著科學家們不斷地去探索、思考、發明與創造,愛迪生是這樣,牛頓和瓦特也是如此。牛頓對蘋果落地現象感到好奇,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對水蒸汽頂動壺蓋跳動現象感到好奇,改良了蒸汽機。

愛迪生的成功,既得益於自身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更得益於母親對其好奇心的保護與培養。現實生活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挫傷著孩子的好奇心。

2011年11月16日,因感冒到衛生室打吊針。11時許,天空下起了小雨。護士說:「外面下雨了。」話音未落,醫護人員、病人及其家屬都將目光投向了窗外。突然,我聽到:「媽媽,天為什麼會下雨?」聲音是稚嫩的、單純的、充滿好奇的。我循聲望去,只見一個身穿紅色線衣,兩歲半左右的女孩正滿臉疑惑地望著她媽媽。我想,她媽媽一定會因女兒提出這樣有意義的問題而高興,給予表揚,並給出富有啟發性的答案。然而,我聽到的卻是媽媽的呵斥聲:「你發熱燒糊塗了,問它幹嗎?好好打針吧!」聽後,女孩便滿臉委屈地低下了頭,左手漫不經心地玩弄著線衣上的紫色紐扣。 見此情景,我感想頗多。女孩提出「天為什麼會下雨?」的問題,充分說明她對下雨很好奇,對身邊發生的事很感興趣,是好動腦的表現。愛提問題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種優秀品質,家長們應予以保護。沒想到這位家長,竟將孩子的這一優秀品質扼殺了,長此以往,將會禁錮孩子的思維。 好奇心是人們最可寶貴的財富,是人們成就事業的關鍵因素。我們必須保護、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1.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應及時回答。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家長們應及時準確回答。對那些搞不清答案的問題,經查閱資料後,給予回答。對那些經查閱資料仍回答不了的問題,應給孩子解釋清楚,並記錄在案,隨時尋找答案。如果不及時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就認為家長不關心他的問題,時間長了他就不提問題了。

2.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應予以激勵。一旦孩子提出了問題,家長應該給予鼓勵。要麼口頭表揚,要麼微笑示意,要麼親吻愛撫,要麼物質獎勵。物質獎勵最好是獎勵孩子好奇的物品和讀物。

3.適時反問孩子的有關問題。對孩子提出的有關問題,家長可以適時反問,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如孩子問:「為什麼人必須喝水?」家長可以反問:「為什麼必須給小樹澆水?」

4.為孩子提出問題創設條件。一是帶孩子走向大自然,孩子對春花、夏雨、秋果、冬雪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孩子的思維也是豐富的,因此提出的問題也是千奇百怪的。二是引導孩子閱讀,邊閱讀邊思考,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多樣的。

5.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到興趣上來。好奇心是興趣的起點,只有將好奇心轉變成興趣 ,孩子才能專註於它,才能為之付出努力,並取得成就。

家教智慧之六:親近大自然 研究結果表明,在 110年來榮獲諾貝爾獎的 541位自然科學家中,絕大數人在青少年時期都有過與大自然密切接觸的經歷,其中多數人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萌發了探索自然奧秘的想法,立下了探索自然的志向,進而走上了自然科學研究的道路,取得了震古爍今的成就。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化學家福井謙一是大自然把他引入了化學的王國。父母鼓勵他到郊外遊玩,經常帶他來到郊外釣魚,並講述有關魚類的知識。每年夏天他們全家都會來到海邊度假,觀看海鷗翱翔之姿,聽取波濤洶湧之聲。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威力,思考自然的奧妙。少年時代的福井謙一經常把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里。春天,在和煦的微風中追逐蝴蝶、嬉戲昆蟲,欣賞著漫山的鮮花和遍地的野草。夏天,在熾熱的驕陽下垂釣湖邊,捉魚於河裡;在靜謐的月光下,仰望著蒼穹,遐想著太空,聽取著醉人的蛙聲。秋天,在天高雲淡的時節,欣賞著迷人的紅葉,觀賞者著累累的碩果,體會著收穫的喜悅。冬天,在凜冽的寒風中觀賞者晶瑩的雪花,感想著萬物的蕭殺。在觀察四季更替的過程中,思考著萬物生長的規律,感悟著大自然的神奇,增強了探索大自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福井謙一在給中國讀者的信中說:「我生活在一個和科學沒有什麼緣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積累起來的切身經驗,促使我後來選擇了從事科學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僅把我引向了化學王國,它也是我探求化學理論時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師。我的理論獲得了承認,並且榮幸地獲得了諾貝爾獎。每當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為我的少年時代創造了一個能與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環境。」

由於家庭因素,世界近代科學基礎的奠基人牛頓自小就失去了一個孩子應有的天真,過著比較孤獨的生活。他還未出生,父親就去世了,兩歲多時母親又改嫁了,只好跟隨外祖母生活。但是,在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過程中,牛頓經常深入美妙、神奇的大自然。在觀察、思索和感悟中,對大自然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正是這些興趣和好奇心促使牛頓逐步成長為震古爍今的科學巨匠。年少的牛頓,有時躺在婆娑的樹影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觀看著排列整齊的小樹,欣賞著碧綠如滴的小草,體會著萬物生長的生機。有時赤腳踏在光滑的鵝卵石上,遠望著粼粼的波光,嬉戲著清澈見底的河水,觀賞著鷹擊長空和魚翔淺底的美景,分析著各種水中植物的形狀,思考著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牛頓還經常從事長時間的靜心垂釣,在垂釣中磨練著意志,體會著成功的喜悅,感悟著付出與成功之間的關係。 牛頓在對大自然的欣賞和認識中,凈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對大自然產生了強烈的熱愛之情,並逐漸萌生了戰勝自然的力量和信心。這種力量和信心成為他後來從事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在觀察自然現象的過程中,牛頓養成了善於動腦、勤于思考的習慣和獨立自主的個性,並對自然的探求產生了無窮的樂趣。這些習慣和個性為他後來從事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我們要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孩子親近大自然。

一是要帶領孩子觀賞大自然。每一周或兩周帶孩子到野外考察一次,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引導孩子注意傾聽、觀察、思考,讓他們閉上眼睛,專心聽聽風聲、雨聲或是蟲鳴,並鼓勵他們尋找聲音的來源。讓他們用觀察水的流動、草的形狀、花的顏色、雲的變化,鳥的飛翔。引導他們思考自然景物變化的規律。

二是要指導孩子種植花草、飼養動物。除了要讓孩子觀賞接觸自然之外,也要讓孩子懂得照顧自然。雖然身處都市,不過還是可以和孩子在陽台上種一些簡單的植物,例如栽種一些瓜果蔬菜,並記錄瓜果蔬菜的生長情況。還可以讓孩子飼養小動物,如小烏龜、小魚等。讓孩子學習自己照顧動植物,讓他們體會生命成長的可貴。

三是要引導孩子閱讀與自然相關的書籍,觀看與自然相關的影視節目。親子共讀自然類書籍,舉家共賞自然類節目,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感悟大自然的奧妙。


推薦閱讀:

【智慧背囊】和坤喊冤
命理如何看出一個人的智慧?
二十四節氣與人體對應——《經絡養生智慧》
老子智慧與協調高手 ——陳平協調略談
國學堂 20090704梁冬對話余敦康 周易的智慧周易的智慧 全文 MP3

TAG: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