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治污目標屢屢落空,20年投入五百億水質仍多處劣五類

2016年7月21日,雲南昆明,昆明滇池藍藻水華在外海北岸未暴發,草海水域出現輕度富集。滇池草海大壩發生藍藻水華富集的部分水域沿岸環境仍然受到一定的污染。 治污,五百里滇池的警示「滇池清,昆明興。」這是昆明人眾口成誦的話語,反映了昆明人對「母親湖」滇池治理的渴盼與厚望。然而,「滇池清」還真不容易。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在國家的支持下,雲南省、昆明市一直在下大力氣不懈地治理滇池,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百姓期待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滇池是一面鏡子,映照著當地發展方式的變化與得失。滇池是怎樣一個湖「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昆明大觀樓長聯是對滇池的一幅白描圖畫。滇池位於昆明主城區西南側的西山腳下,又名昆明湖,是一個典型的半封閉湖泊,湖面30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3米,常年蓄水15億立方米,是我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也是雲南面積最大的湖泊。歷史上滇池「葦叢密布,波光柳色,魚躍鷺飛」,一直是觀光、避暑勝地。作為昆明的「母親湖」,滇池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生態功能。滇池具有工農業用水、防洪和調節氣候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昆明城市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僅以氣候為例,昆明成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春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滇池的氣候調節作用。第二是經濟功能。滇池綜合發揮著航運、漁業、旅遊、供水功能。滇池流域面積為雲南全省的0.78%,但聚集了全省7.5%的人口,產出全省25.3%的工農業生產總值、44%的工業總產值、五分之一的社會商品零售額。第三是文化功能。滇池是雲南文化的發祥地,可以說整個雲南文化基本都是圍繞滇池而延展。環繞著滇池,大觀樓、運糧河、睡美人、官渡古鎮、中國遠征軍司令部等文化設施、歷史遺迹比比皆是。可以說,滇池是昆明的文化圖騰和文化象徵。記者至今能清晰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初到昆明時見到滇池「萬頃晴沙、九夏芙蓉」的美好景象。那時候,滇池水非常清澈,盛夏的傍晚,熱愛生活的昆明人無比愜意地在滇池湖畔嬉戲。怎麼就變髒了環境監測數據顯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滇池還是二類水,基本上可以直接飲用。進入80年代後水質快速惡化。90年代以後,滇池水質已經總體降為發綠髮臭的劣V類水,富營養化日趨嚴重,成為我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滇池之所以變髒,總體看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入滇池的污染負荷超過了其自凈能力,破壞了生態平衡。當然,這是一個籠統的說法。而專家一般會說出五個原因:一是滇池位於昆明城區地勢最低地帶;二是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大量排入滇池;三是滇池環湖地帶城鎮化發展迅速;四是滇池屬於半封閉性湖泊,缺乏充足和乾淨的河流水進行置換;五是自然演化過程中滇池污染物堆積。「滇池污染的加速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主要原因是工業粗放式發展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改變。」長期研究滇池治理的昆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徐曉梅說,80年代滇池流域工業發展較快,很多是高污染行業。另一方面,以前城市居民都是用旱廁,80年代中後期水沖廁所快速普及,這也導致滇池污染加劇。昆明市官渡區六甲鄉福保村是毗鄰滇池的一個村子,因其經濟發展較快而在雲南省乃至全國小有名氣,該村起家於造紙廠,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排放了大量污水。「滇池污染來源,最初主要是工業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後來工業污水得到控制,生活污水仍然是主要污染源,農業面源污染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規劃處處長余仕富說。傷疤醜陋,損失巨大「痛心疾首啊!」說到滇池的污染,許多昆明人都會傷感地說。滇池本來是雲南尤其是昆明的一顆明珠,現在反而成了昆明乃至雲南的一塊傷疤。雲南大學多年前「滇池流域社區生活質量、人體健康與環境保護」的調查顯示,昆明每年因滇池污染導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水資源流失及漁業、旅遊、地產等方面的經濟損失達710億元,相當於每個昆明市民每年減少670元的經濟收入。這些年來,雲南省、昆明市的不少重大項目因為「一池污水」而進行了調整。比如,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本來選址在昆明南市區的滇池之畔,因為滇池污染太嚴重而改在北市區,因此增加不少投資。作為昆明長期以來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滇池污染後雲南省、昆明市不得不投入巨資新建城市供水工程。最直接受影響的是旅遊業。由於成了一塊醜陋的「傷疤」,本是昆明稟賦最好、最有競爭力的旅遊資源卻花容失色。「當前,昆明已經從全省的旅遊目的地,淪落為旅遊過境地。」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有關負責人這樣說。當然,最主要的是對當地人生活品質的影響。昔日在湖中游泳、嬉戲的景象已經見不到。每當藍藻大面積暴發,湖水就像綠油漆一般,遠遠就能聞到一股惡臭,往湖裡扔個石頭半天都沉不下去。治理目標不斷落空「九五」時期開始,滇池被列為全國重點治理湖泊,治理投入不斷增加。從1996年到2015年,20年共計完成投資510億元左右。為了整合力量推進滇池治理,昆明市專門成立了滇池管理局和實施工程治理的昆明滇池投資公司。連續多年實行由昆明市委書記、市長和各區委書記、區長任河長、段長的河道治理責任機制,並由一位副市長專職負責滇池治理。成效也在顯現。目前,環繞滇池的截污幹道已經全部建成,滇池環湖截污體系已經基本形成,35條入湖河道全部進行了整治,尤其2013底牛欄江引水工程正式通水運行,每年可以為滇池調入三類水5億立方米左右,大大減輕了湖水污染。環保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滇池多項富營養化污染指標比2010年減少近50%。行走在滇池附近,異味沒那麼強烈了。即使如此,滇池不少區域的水質仍屬劣V類,並沒有完成「十二五」的治理目標。昆明市政府提供的資料指出,由於滇池污染存量大,水環境承載能力低,面源污染治理等還不徹底,入湖總氮、總磷等指標仍然超過滇池水環境承載能力。事實上,從滇池治污啟動以來,出現了治理目標不斷落空的「循環」。1993年雲南省的治理規劃是用7年時間,投入2億元,實現滇池變清;1996年的治理規劃是到2010年實現水質在V類水以上。歷次規劃目標完成情況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對發展壓力估計不足。從1998年到2013年,滇池流域GDP從12.95億元增長到2322億元,增長約178倍;城鎮人口數量從117萬人增長到375萬人,增長2.2倍;城鎮建成區面積增加了229平方公里,增長1.6倍。在環保措施跟不上的情況下,這樣的發展速度無疑讓滇池承受著巨大的環境壓力。滇池泣血的警示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滇池治理的「十三五」規劃即將編製完成。已經治理20多年的滇池,又將邁向新的治理征程。昆明市的公開表態是:各級各部門要繼續把滇池治理作為頭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標準,加大工作力度,下更大的決心把滇池治理好,還滇池一湖清水,實現滇池水質的根本性好轉。基於對滇池治理複雜性、艱巨性的認識,昆明市決策者提出的治理路徑更加精準、更加科學:進一步完善控源截污體系,突出抓好入湖河道、支流溝渠綜合整治及面源污染治理,加速滇池生態修復進程,實現滇池「以污染治理為主、力促水質持續改善」向「以生態修復為主、保護生態系統健康」的戰略性轉變。2015年8月初,程連元履新昆明市委書記。上任後第一次調研,他就安排一整天時間專題調研滇池治理並有精闢論斷:滇池是昆明的生命線,滇池治理是整個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一面鏡子,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面鏡子,時刻在檢驗我們是不是真正轉變了發展方式。滇池確實是一面鏡子!生態環境破壞容易治理難,恢復生態花費的資金投入不知比當初損害時得到的那點收入要高多少倍。滇池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其給予人們的警示就是——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不能只算小賬,要算長遠賬、不能只算眼前賬,要算整體賬、不能只算局部賬,要算綜合賬、不能只算單項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飲鴆止渴。(本文原題為《治污,五百里滇池的警示》)
推薦閱讀:

行攝香格里拉:滇池湖水很綠很怪異
滇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污染最嚴重
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的滇池位於哪座城市?
昆明滇池開漁節好玩嗎?
昆明滇池和大理洱海哪個面積更大?

TAG:滇池 | 水質 | 目標 | 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