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權位如同照妖鏡——乾隆和臣工們的雙簧戲

權位如同照妖鏡——乾隆和臣工們的雙簧戲

2011-12-15 09:02:13

瀏覽 5560 次|評論 0 條

《國運拐點——中西精英大對決》

1796年2月9日,大清嘉慶元年正月初一。這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一場千年罕見的傳位大典即將在紫禁城舉行。

天剛剛蒙蒙亮,莊嚴肅穆的氣氛就籠罩了整個恢宏的紫禁城。大清帝國的文武百官們面容肅整,早早地排班列隊進入皇城。侍衛近臣分立太和殿內外,大殿前的廣場上官員們按照文東武西的原則,分班肅立。暹羅、安南、朝鮮等屬國也派使臣前來朝賀,場面壯觀莊嚴。 在王公大臣們目不轉睛的注視之下,86歲老邁高齡的乾隆手捧「皇帝之寶」國璽,親授給匍匐在地的顒琰。顒琰畢恭畢敬地接過這一最高權力的象徵。從這一刻起,乾隆成為「太上皇」,37歲的顒琰正式成為新的皇帝。

紫禁城的鐘聲緩緩響起,朝廷恩賞天下臣民,帝國子民們歡呼雀躍。

這是大清唯一的禪位儀式,也是中國數千年專制史上最後一次禪讓。沒有人懷疑,大清改朝換代,進入了嶄新的嘉慶時代了。在危機四伏的宮廷鬥爭中戰戰兢兢蟄伏已久的顒琰,心中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作為皇子的他,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最大的優點是沒什麼突出的缺點。他的母親魏佳氏在宮中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後,因此繼承皇位的優勢原本並不突出。乾隆思慮再三,勉強選擇了這個平庸的皇子作為繼承人。顒琰是中國歷史上做太子時間很長的一位,長達22年之久。從即位太子到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在這條漫長艱險的道路上,任何一步稍有差池都有可能前功盡棄。而中國曆朝歷代,太子一旦失勢必然被徹底放逐,下場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顒琰在這條滿布地雷荊棘的路上如何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完全可以想像。

而皇帝一旦傳位於太子,就意味著所有的榮譽、威嚴甚至安全感,都要遞交到新君手中。沒有了權力,意味著繁華的大幕就要拉上,盛宴的狂歡之後只能獨品無盡的凄涼。所以,中國帝王都實行終身制,沒有誰自願交出政權,心甘情願退位的。不到蹬腿去見閻王爺的那一天,誰也不會撒手。其中的生死博弈,名利糾纏,染紅了多少血淋淋的帝王家譜、宮廷陰謀。

乾隆雖然自詡為「十全老人」,但在皇權的致命誘惑前,同樣經歷了非常痛苦的煎熬。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公曆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發黃的上諭,宣布永琰為皇太子,改名顒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內毓慶宮。顒琰叩頭謝恩,表示謹遵聖諭,修身歷練,以期不負重託。緊接著,乾隆帝又宣布了更重大的決定:以明年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在統治中國六十年後,乾隆帝親自宣布他的時代即將結束,這樣驚人的巨變實在出人意料。  顒琰不能不出面表明態度了。

他聲明接受太子的地位,但堅辭明年改元歸政的安排。因為他認為自己一方面年紀還輕(當時他已經36歲,以當時的人均壽命來算,絕對已是大齡「中年」);另一方面,雖然這些年一直刻苦用功,但還是感覺自己學識有限,至於閱歷則更少,無論哪方面都還不足以獨斷乾綱。所以,他願意「謹當備位儲宮,朝夕侍膳問安之睱,得以稟受至教,勉自策勵」,再跟著皇帝實習政事。即使父皇一定要歸政,也應該等到壽登期頤——「期頤」就是一百歲,那個時候再傳位給他,他肯定不會推辭。

總之,未來的新皇帝十分謙虛,挽留父皇的心意也十分誠懇:現在父皇才八十五歲,老幹部是革命的財富,還正「老有可為」,正應該把我們這些還不成熟的年輕幹部扶上馬,送一程。所以,他絕對不能接受父親的禪讓。有清一代的皇帝,自乾隆以後者皆昧於治術,才具平庸,可對於權術精髓卻無不頭頭是道,清醒得很。都說這個嘉慶是位平凡的庸主,但你看他再傻也懂得宮廷政治的規矩。欲速不達,箇中奧妙,豈能道哉! 對於乾隆帝的退位,中央官員中除了和珅集團以外,其實普遍發自內心地贊同。但中國政治的傳統,有些事情做得說不得,有些說得做不得,遊戲規則大家心知肚明。哪怕縣太爺離任都還有一幫草民百姓追著攆著脫靴挽留,把馬蹬子之類也拽斷了的,至於當今聖上主動要求退居二線,哪自然應該大加慰留。雖然大家心裡早就嘀咕耳聾眼花的老皇帝是應該騰出位置了,但這話絕不能由當臣子的說出來;非但不能說,即使老皇帝再三要求退休,臣子們也千萬不能隨聲附和——誰知道老皇帝的心思到底如何呀!

於是,群臣紛紛上書,有的勸乾隆帝順應「億兆人之心,久履天位」,有的大臣順著顒琰的話說如果非要傳位太子不可,也應該「俟壽躋期頤」再舉行歸政典禮。蒙古王公、滿洲王公也上折懇請挽留,情真意切,聲勢浩大,大有離開了乾隆必定山崩地裂,地球都會反著轉的趨勢。

面對朝野反對他退位的呼聲,乾隆皇帝是什麼態度呢?   乾隆皇帝對太子和滿朝王公大臣的表態十分滿意。原來大清朝還真是離不開自己這位老舵手啊!老皇帝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正好藉此機會,向臣民們顯示自己不貪戀權位的高風亮節,以堵天下悠悠之口。《清高宗實錄》記載他的正式答覆是:「若因群情依戀,勉遂所請,則朕初心焚香告天之語轉為不誠,是實難以聽許,毋庸再行瀆請。」看吧,老皇帝為了懇求退休,連老天爺都搬出來作擋箭牌了,還不算心誠嗎?君臣兩相配合,心照不宣表演的這出雙簧戲,真是感人至深,天衣無縫。

0

您可能也喜歡:
推薦閱讀:

弘皙,他曾是康熙最寵愛的孫子,卻在乾隆年間謀逆
清宮檔案揭秘:撥開乾隆身世的迷霧
乾隆帝偏愛制薄如紙的痕都斯坦玉

TAG:乾隆 | 雙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