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張曙光早幾年想到人品這件「小事」

9月10日,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因涉嫌受賄4755萬餘元,在北京市二中院出庭受審。張曙光承認全部指控,稱自己人品太差,對自己的行為追悔莫及,他希望更多人能吸取教訓,淡泊名利,清白為官,並表示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繼續為高鐵做點兒事。

  很多人是以幽默的口吻轉述這則新聞的,如同許多落馬官員在獄中的自我反省一樣,張曙光有關人品的自責,確實也雷倒了許多人。人們並不是說他的反思沒有誠意和價值,倒是覺得在時間節點上,比較搞笑——以往你幹什麼去了?如果早幾年,哪怕在夜靜更深的時候,偶爾一閃念地想想「人品」這兩個字眼,也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

  誠如斯問:當你收受巨額賄賂時,沒有想過「人品」;當你與風情惹火小情人廝混時,沒有想過「人品」;當你為當院士上下使錢的時候,你沒有想過「人品」;當利益關聯企業招你的小情人去上班白開工資的時候,你沒有想到「人品」;當所有該想到「人品」的時候,你都沒有想到「人品」,而到了法庭審判確定量刑的前夕,你卻說起了「人品」,除了徒添笑柄之外,確實再無別的意義。

  在張曙光的最後陳述中,他承認自己「不是好官」,但又自我辯解說自己「作為中國人、中國工程師,我問心無愧」,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背後所隱藏的邏輯,其實與他關於「人品」的思維脈絡是一致的,而他的這種看法,在社會上其實還有很大的認同度,那就是「技術歸技術;人品歸人品」,殊不知道,沒有人品的技術,就是一艘沒有羅盤的航船,在沒有正確方向做指導的前提下,開得越快,越容易出事。那種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只問速度,不問方向的運行模式,不正是當下很多人和事運行的方式嗎?

  在成功學販子們鼓吹的「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運作邏輯之下。凡與金錢物質不掛鉤的理想都是被嘲弄的對象;凡與名利權位不相涉的思考都會視為多餘。堅持正義與原則被視為迂腐;敬畏法律與道德被視為保守。「人品」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甚至無比有好的多餘物,對人的行為,不構成任何實質的影響力,特別是在意氣風發揮斥方酋得意忘形的時候,更是將它當成一片沒有雨水的浮雲。而只有在鋃鐺入獄身不由已求做太平犬而不得的時候,才突然想起這茬來。這樣的重複情節,從古到今一直狗血而毫無新意地輪迴著。其實,「人品」何辜?要擔戴如此難以承受的責任。

  「人品」從來不是可有可無,更不是小事,這不需要張曙光以親身經歷來註解、提醒和說明。但事實上,即使有慘痛而悲催的事例擺在面前,但火沒有落在自已腳背個,很多人還是會以旁觀別人臉上的青春痘那樣,以暗自得意而不是警惕的心態,看著別人的故事。若非如此,包括張曙光在內的許多人,至今也只是看客,而不是演員。

推薦閱讀:

每天吃點南瓜子,堅持半個月,沒想到有這樣的效果
[轉帖]由虎年第一天三萬遊客向毛主席「拜年」想到的……
萬萬沒想到,曾經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今也要賤賣!
全球最省油的5款SUV, 第二個沒想到!
[年終策劃]萬萬沒想到

TAG:人品 | 想到 | 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