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量壽經  (第五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05

無量壽經  (第五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05

  從當中看起,昨天我們講到「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今天我們繼續往下面看: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這二句是「八相成道」當中的第六,就是成佛道。怎樣才能成佛道?經上給我們開示得很簡單,『得微妙法』,微妙法的意思就是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相,徹底通達明了,這叫做「得微妙法」,就是證得無上菩提。下面是請轉法輪,就是轉法輪,轉法輪這一相在本經說得很多。八相成道實在是以轉法輪為主,佛出現在世間做什麼?就是給我們講經說法。因此,這一段說得特別詳細。

  【天人歸仰。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我們一小段一小段來看。諸位首先要曉得,佛法是師道,實在講它與一般的宗教不相同。師道,世出世間都非常的尊嚴,尊師重道。學生要跟老師學,常言說得好,是要求學,我們老師那裡去求,去求學,老師不拉人,不像一般宗教到外面拉信徒,佛教裡頭沒有。佛教,你要想學佛,要求佛才行,求學。求學的心就非常真誠,你才真正能夠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因此,一定要有人去啟請,就是請法,要有人啟請。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了,我們凡夫不知道,所以凡夫不會去啟請他。如果沒有人啟請,佛立刻就入般涅盤,他就走了;到這個地方來示現,沒人請他說法,他只好走了。他不能夠宣傳我會說法,我來替你們說法好不好?這樣佛法就不尊重了。

  四禪天很特殊,四禪一共有九天,九種不同的天,其中五種都是修道之人居住之處。這是常說小乘裡面的三果聖人,他們住在五不還天。世尊示現成佛他們知道,於是乎紛紛下來,請求佛住世,講經說法。這『天人歸仰,請轉法輪』。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這個「世間」包括我們凡夫的世間,有情世間,同時還包括智正覺世間,智正覺世間就是包括聲聞、緣覺、菩薩。佛說法,就能夠破除我們的煩惱,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煩惱很多、業障很重,不曉得怎樣斷煩惱,怎樣消業障。實在講,佛也正是為這樁事情出現於世,到世間來幫我們忙,這就是他說法的目的。煩惱要是斷了,業障消除了,這就叫成佛;換句話說,佛與九法界眾生不相同的,就是九界眾生的煩惱沒有消除得乾淨。縱然是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煩惱、業障。也可以說,九界眾生只是煩惱輕重不相同,業障深淺不一樣。

  『壞諸欲塹。』欲,淺而言之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五種的慾望。佛常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五欲是地獄五條根。貪愛之心是輪迴根本,佛要不給我們說出,我們都認為貪戀五欲六塵這是應當的,為什麼?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佛不給我們說破,我們確實不知道;佛為我們說出,才曉得這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古人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如果要想求生極樂世界,一定要求一心不亂。

  『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垢污是指煩惱習氣,清白是自性光明。這兩句話要是用禪宗的術語來說,就是「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楞嚴經》上說的。如果就凈土法門上來講,就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到都攝六根,我們身心的垢污可以說真正是洗得乾乾淨淨,性德可以完全的顯露出來。這些話都是佛教給我們修行的重要綱領,知道我們修的是什麼,佛教我們些什麼,我們應當做的是些什麼,這幾句是把佛說法利生的綱領說出來。接著又說:

  【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

  這些也是我們當前迫切想要知道的。調是調和、調順。我們眾生煩惱、習氣非常重,要怎樣來調和,使我們身心煩惱習氣能夠伏住,能夠轉變,這就說之為『調眾生』。調眾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宣妙理』,妙理就是佛法的道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特別是我們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宇宙的關係,這個涉及到過去、現在、未來。如果我們統統明白了,所謂是心安理得,道理明白我們心就安了,安當然就達到和平,安和樂利。這一句實在就是《法華經》上講的開示悟入,佛為我們開示,我們聽了之後要覺悟,要相應。聽了佛的教訓,覺悟了,這是悟;悟了以後,我們心裡的想法、看法馬上就轉過來,這一轉過來,這叫入。如果雖然是悟了,境界沒轉過來,那還是不行,得不到受用。所以,入是修行,悟是理解,解了以後要修行,把我們行為立刻修正過來,這是「宣妙理」。

  『貯功德,示福田。』佛不要我們儲蓄財物,財物是假的,一樣都帶不去的。要我們儲什麼?功德。功德說起來就很多了,像昨天跟諸位報告的《華嚴經》的十大願王。普賢菩薩說了,人在臨命終時什麼都帶不去,唯有十大願王可以帶去,十大願王常常在你面前,領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可以帶得去的。所以諸位要曉得,功德是帶得去的。但是,功德的意義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千萬不要搞錯了。什麼叫做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收穫,就是真正得到了,所謂一分功夫一分收穫。因此,功德別人沒有辦法代你做的,是要你自己做的,別人沒有辦法代替。別人的功德我也享受不到,功德一定要靠自己修、自己得。

  具體說來,功德就是戒、定、慧三學。你想想看,戒德、定德、慧德,別人有,我能享受得到嗎?他沒有辦法分給我。所以功德是戒定慧。但是,持戒要得定,那個戒才是功德。持戒,戒持得再好,沒有得定,那個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是人天福報。如果得定,他前面的戒都算功德,就變成功德。所以,功德能夠斷煩惱,能夠出三界,能夠了生死;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三善道的果報,甚至於在惡道裡面也有很大的福報,這個要知道。像我們在佛門裡面修布施供養,這些東西是福德,不是功德,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這是修福,不是功德。功德裡面包括福德,福德不包括功德。

  諸位一定會要問,戒定慧怎麼修法?我告訴諸位,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修法,就是讀誦經典、執持佛號,你這樣去做,戒定慧三學統統具足。譬如說我們每天念經,把經本展開,從頭到尾念一遍,這念一遍,戒定慧三學都在裡面。戒律的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念經的時候,心裡頭沒有妄念,這就是諸惡莫作,心裡惡念都沒有。經典,尤其是這部經,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讚揚的,真是善中之善,我們念這部經,那就是眾善奉行,戒具足了,戒就完全具足。念經的時候專心,專心就是修定,這是定學。念的時候,從頭到尾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沒念錯,沒有念顛倒,這就是修慧。所以,當我們念經的時候,是戒定慧三學統統都有。

  但是諸位要知道,你念經的時候不要去想經裡頭的意思,你想經裡頭「這是什麼意思」、「這一句怎麼講法」,那好了,三學都破壞掉。心不清凈,打妄想,戒沒有了;心動了,定沒有了;在那裡起分別執著,慧也沒有了。所以念經的時候只管念,不要分別它,不要去想它的意思,這樣念經就是修行,就是修戒定慧三學。跟我們普通一般讀書不一樣,一般讀書可以研究,讀經不可以,讀經一研究就把佛法當作世間法來看待,就不是佛法。念佛號也是如此,執持名號,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當然這也是三學圓滿。這是最普通、也是最方便,實在講也是最殊勝的修學方法,修積功德的方法。

  福田,嚴格的來說,讀經、執持名號是無上福田。一般說,福田有三種,第一個是父母,孝順父母,這是「恩田」,父母對我們的恩德非常之大,一定要孝敬,要孝養父母。第二,三寶是我們的「敬田」,我們誠敬之心確實是由三寶啟發的。第三就是貧困之人,這是「悲田」。我們看到窮苦病患,我們的慈悲心生起來,我們應當去幫助他們。所以孝父母、敬三寶、能夠周濟一切貧困,這是福田,佛教給我們要做的。具體的做法,佛在這部經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再看底下這一句經文。

  【以諸法葯救療三苦。升灌頂階。授菩提記。為教菩薩。作阿闍黎。】

  佛所說的一切法,也就是講這一切經,就如同葯一樣,專治眾生的毛病的。眾生的毛病是什麼?是煩惱、是習氣、是生死輪迴,這是大苦!這種苦痛,可以說除了佛法之外,沒有方法能夠對治。即使有一些宗教,那個治法是治標不治本,可以得一時的安慰,過了這一時,毛病又複發了;換句話說,不究竟,不能夠根治。高級的宗教,它能夠幫助我們生天,生天不錯,天上福報大,壽命長,還要不要死?還是要死。並不是說到了天上就永生,這個話是安慰人的話,不是真的。天也有命終的時候,他的壽命長就是了。

  通常我們講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外面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上帝,就是忉利天,那個地方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從那個天上看人間,人好可憐,你看壽命一天,有的人還不到一天,真是朝生暮死,實在是可憐。忉利天人的壽命是一千歲,他那個演算法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六十天就是我們人間三萬六千年,他的壽命一千歲,所以壽命很長。雖然是長,壽命到了還是要死。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現在滅度了,照我們中國的演算法,今年是三千零十九年,在忉利天上才一個月,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世間才一個月。最高的天,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還是有個數字。八萬大劫到了呢,到了還是要輪迴,所以絕對不是究竟。那些宗教能力再大,只救我們一時,不是永久救苦。唯獨佛法教給我們了生死出三界,所得到的才是名符其實的永生。這就是以『法葯救療三苦』,三苦是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講的六道輪迴。

  『升灌頂階』,升是提升,灌頂是大菩薩,將我們從凡夫的地位提升到大菩薩。灌頂的意義,就是諸佛如來大慈悲心護念,這是灌的意思;頂,是如來證的果位是最高,沒有比他更上,所以稱之為頂。這個意思就是說,諸佛護念也教我們成佛,這就叫做灌頂。灌頂絕對不是拿水給你頭上灌一下,你就成佛、成菩薩,哪有這麼簡單?如果是這麼簡單都能成就,釋迦牟尼佛何必苦口婆心的說四十九年?拿一盆水給我們大家灌灌不就都成佛了,這多容易!諸位要曉得,平常用灌水,像灑楊枝凈水,這是表法的。我們看到這個樣子,就要想到諸佛如來大慈大悲護念我們,希望我們早成佛道,就這個意思。可是我們自己一定要依教奉行,如果不能依教奉行,佛雖然有這個願望,也沒有辦法把我們拉上去,自己一定要照做才行。

  『授菩提記』,就是告訴你,你什麼時候,到哪一個時期在哪個世界成佛,你成佛叫什麼名號,那個時候狀況如何,佛會詳細給你說明,等於說預先告訴你,這個叫授記。「菩提記」是成佛之記,他就告訴你成佛的時候。

  『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阿闍黎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老師,我們學生稱老師。按照梵文的意思譯叫「軌範師」,就是這個老師他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模範,就是模范的老師,稱為阿闍黎。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什麼毛病?喜歡當人家的老師,這的確是很大的毛病。佛,你看這個話說得,來做老師是不得已,為什麼?「為教菩薩」,為了教菩薩,只好做老師。由此可知,佛作阿闍黎不是好為人師,而是不得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在這個世間。你看這個言詞當中非常謙虛,非常真誠。做老師不簡單,為什麼?他要做出樣子給我們看,要做我們的榜樣。

  【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

  這就是他做老師的這些條件。這個四句話,內容非常深廣,可以說《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諸位看「普賢菩薩行願品」四十卷,我們叫《四十華嚴》。這四十卷經,在我們此地就這四句,這四句就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四十卷。『相應』,淺而言之,要與佛的教誨相應,佛怎麼樣教我們,我們怎樣做,我們都把它做到了,這叫與教相應。如果往深處講,是與自己的心性相應,這是真正的相應。

  『無邊諸行』,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言說都能夠與心性相應,說得淺一點,都能夠與佛的教誨相應;再說得明白一點,能夠與這部經上所講的相應。你能把佛說的這部經統統做到,就行了,這就是『成熟菩薩無邊善根』。這一句著重在「熟」,菩薩根熟了,就要快成佛了。我們在座的同修當中,有不少根熟了,為什麼?如果你根要沒有熟,你這一生當中決定遇不到這部經。你能夠遇到這部經,就表示你的根性成熟了,為什麼?這部經是講當生成佛的法門,不是普通法門,不是教你成阿羅漢、成菩薩的,這個經是教你成佛的。你能夠遇到這個經,依照這個經修行,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

  諸位要知道,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死了才往生,是活著往生的,這個經後面跟我們講得清清楚楚。福報高的、大的,福報最大的,他臨終的時候預知時至,清清楚楚知道佛哪一天來接我去。往生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家親眷屬,「佛來接引我了,我跟他走了」,說了就走了。所以,他是活著走的,他不是死了走的。福報比較差一點的,就是臨終的時候他也清楚,但是他體力不夠,佛來接引他,他想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他說話沒有聲音。嘴巴在動,他那不是念佛,他是告訴大家,我看到佛,佛來接引我了,說的沒有聲音,還是活著走的,沒有死了走的。所以,這個法門是不死的法門,大家要知道!

  往後經文裡頭統統告訴我們,你才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依照這個法門修,修到西方極樂世界,要修多久才能去得了?我告訴諸位,你要是認真修學,努力修學,一般講大概是三年就能夠修成功。如果你今天在此地聽到,三年,三年就要死了,算了,我還是不學好了,不學這個法門。由此可知,你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口是心非。佛真的要來接引,你都不去了,你要賴皮了,那就沒有法子!不過我告訴你,真正念到成就了,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就去得了,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你看這多自在!

  我們看《楞嚴經正脈》,就是交光法師,明朝時候的,他也是念佛,感應到佛來接引他。他向阿彌陀佛告假,他說:阿彌陀佛,《楞嚴經》自古以來這些注子我看都不滿意,我向你老人家告幾年假,我來註解《楞嚴經》。阿彌陀佛點點頭,就走了,就准了他的假,他留下來繼續來弘揚《大佛頂首楞嚴經》。這個事情在交光法師序文里寫得很清楚,他註解《大佛頂首楞嚴經》是向阿彌陀佛告假的,阿彌陀佛來接他走,他沒去,確實生死自在。所以諸位還是應當努力,尤其是現在這個世界災難很多,我們自己有了把握,大災大難來了,沒關係,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想去就去,心裡動個念頭想去,阿彌陀佛就來了,多快!心一動念,阿彌陀佛就知道,你想要來了,他立刻就來接引你。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這句話大家要特別注意到,你才能夠體會到這個法門的殊勝。也就是,弘揚凈土的這些菩薩,修學凈土這些人,絕對不是一尊佛護念你,『無量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護念你。你要是選擇這個法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歡喜,都給你道賀。恭賀你什麼?恭賀你快要成佛,這是第一好事,第一善事。你修學其他任何一個法門,你一生成不了佛,唯獨這個法門是一生真正成佛,成的是圓教無上佛果。所以一切諸佛都護念,一切諸佛都慶幸。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底下這段是講妙智成行,也就是文殊菩薩的妙智、智慧,成就普賢大行,也就是前面講的十大願王,如果沒有真實的智慧,十大願王沒有法子修學。由此可知,十大願王是建立在真實智慧的基礎上。所以這些人可以說,前面跟大家說了,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的人,也都是西方極樂世界倒駕慈航,到他方世界去接引眾生的這些人。他們都到極樂世界去過了,從極樂世界再出來,到十方世界去接引眾生。所以,他們的能力、神通不可思議。

  『諸佛剎中』,就是一切諸佛剎土,『皆能示現』,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這些人各個都有這個本事,都有這種能力。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有這個能力,他的神通道力就跟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差不多。這種能力,給諸位說,不是自己修來的,如果靠自己修來,至少要三大阿僧只劫。這個能力怎麼來的?能力是阿彌陀佛加持給他的,所以他很快就可以得到,他得的能力跟等覺菩薩沒有什麼兩樣。所以,這個世界是非常殊勝奇特的世界。底下講得意思很深。

  『譬善幻師』,譬如,「幻師」就像我們世間魔術師一樣,變魔術變把戲,他會變。『現眾異相』,三十二相,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變現什麼身。雖然他能夠變現種種身,在這種種身相當中,『實無可得』,為什麼?變現出來的,不是真實的。菩薩也是如此,因此菩薩才真正是遊戲人間。他現種種相,現得很自在,現這一切相他決定不執著,即相離相,就跟《心經》上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是諸法實相。不像我們凡夫,我們凡夫把這一切現象認作是真的,在這些形相裡面分別執著,所以才起惑、造業、受報。菩薩沒有這些,他所現的相,不是自己的受用,是他受用;換句話說,為什麼現這個相?利益眾生,接引眾生,幫助根熟的眾生當生成佛,他是為這個而來的。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這兩句也非常要緊,這是說菩薩真實的德能。『通諸法性』是他自證,也就是證得了無上菩提,明心見性。法性就是明心見性,通是通達,沒有障礙,就是明心見性。『達眾生相』,就是對於六道眾生因緣果報這些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一句,菩薩說法不違背真理,契理,後一句是契機,契理契機,跟佛所說的就沒有兩樣。

  【供養諸佛。開導群生。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供養諸佛』這句是身教,『開導群生』是言教。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他要做個樣子給我們看。如果他對於諸佛不禮敬、不供養,要叫我們禮敬、供養,我們不能接受,我們也不會相信。所以他帶頭做樣子給我們看,使我們能夠效法他。開導,這是言詞,就是給我們說法,給這一切眾生說法。

  『化現其身,猶如電光。』猶如電光,電是閃電,下午打雷的時候閃電,用這來做比喻。比喻什麼?他有用,有作用,但是他不住,不住就是不執著。菩薩現的身相,起作用,教化一切眾生,但是他對於自己的身相,對於一切眾生相,統統不執著,這是佛門裡常講的三輪體空。這樣教化眾生才真正得大自在,沒有執著,不生煩惱,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因此他也不會有疲倦。我們一般人工作時間多了會疲倦,為什麼會疲倦?因為執著我有個身體,我做了好多事情,應該疲倦了,所以馬上就疲倦了。如果你在工作的時候,工作得很興奮、很快樂,把時間忘掉了,就不會覺得疲倦。可見得人身體疲倦從哪來的?是從心理作用,就是分別執著,你著了相。菩薩不著相,永遠不疲不倦,他沒有疲倦,他不著相。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

  『纏縛』簡單的說就是煩惱。『魔見』,見是見解,是指一切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因為,佛菩薩為我們說法,破除我們錯誤的知見,這就比喻裂魔見網;把我們的煩惱消除,就好像『解諸纏縛』。這兩句話是教我們捨棄錯誤的看法、想法、做法,使我們的見解、思想、行為如同佛菩薩一樣,就是這個意思。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

  『聲聞』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如果用大小乘來說,這兩種合併都稱作小乘。小乘雖然也相當的殊勝,也很了不起,但是佛在大乘經上講印度當時九十六種外道,實際上外道只有九十五種,第九十六種是什麼人?就是聲聞、緣覺。釋迦牟尼佛把小乘人算到外道上去,這個諸位要知道的。他在一切外道裡頭最殊勝,但是因為他沒有明心見性,他只斷見思煩惱,塵沙、無明沒破,依舊還是心外求法。只破我執,沒有破法執,所以釋迦牟尼佛把他列入外道。這種外道叫門內外,佛門裡面的外道,不是門外的。九十五種那是門外的外道,這個是門內的外道,叫門內外。菩薩遠遠超過小乘。

  【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善立方便。顯示三乘。】

  這個意義說得很明白、很清楚。像佛陀當年在世,舍利弗、目犍連都示現的聲聞,小乘。那是示現,不是真的,就好像唱戲一樣,他扮演一個小乘的角色,實際他是菩薩,他是佛再來的。尤其是舍利弗是金龍陀佛化身再來的,來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這就是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所以,釋迦牟尼佛那些學生,你不要看他是個小乘阿羅漢,其實很多都是古佛再來假裝的。釋迦牟尼佛唱戲唱主角,他們來跑龍套,來唱配角。有些時候唱戲,諸位曉得,他的學生唱主角,老師拿著旗子跑龍套。你看佛與佛他們真的合作,我們世間人做不到,世間人有分別、有執著,佛菩薩沒有執著。隨便哪一位做主角,我們大家都擁護,都團結、都合作,佛法才能夠興!從這個地方看到僧團裡面一團和睦。

  『空』就是講的性空,『無相』是講相是假的,『無願』是講無妄想取著,於一切法無取無著,就是《金剛經》上佛跟我們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空、無相、無願」也叫做大三空三昧,小乘跟大乘裡頭都有說,但是境界不相同,可見得三空三昧是大小乘人都需要修學的。這是佛教的專門術語,意義很深,如果細講要耽誤很長的時間,諸位聽了未必得受用,所以我們就省略掉。如果你想要知道,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講得很詳細。這個名詞在佛學字典裡面、《教乘法數》裡面都可以查得到,我們就不多說了。

  『善立方便』,善是善巧,方便就是方法。譬如佛跟我們講無量的法門,跟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在中國,我們的祖師大德將整個佛法分為十個宗派,十宗下面又分派,這都是善立方便,使我們學習容易得多。像凈土宗,它在一切經里只依據三部經,凈土三經。後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增加了兩種,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凈土五經。五經,第四種是清朝魏源居士加進去的,加了一部「普賢菩薩行願品」。晚近我們印光祖師,印光祖師是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加進去,這樣就變成凈土五經。五經怎麼來的,我們要知道。可以說在所有一切宗派當中,凈土是最簡單的,經典最少,最容易修學。容易,成就還是最高、最殊勝,實在是不可思議。一般講容易,大概程度比較低一點,沒想到這個容易反而是成就最高,最不可思議。

  經文一直到這一段都是講的轉法輪,八相成道的第七相轉法輪,你看講了這麼多。最後的有兩句,就是第八相「入般涅盤」。

  【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這兩句就是八相成道里「入般涅盤」的相,經文很簡單,但是這裡面的意思非常豐富。成了佛,佛哪還有生死?佛沒有生死。你說釋迦牟尼佛入滅了,沒有!這裡說得清楚,『於此中下,而現滅度』。看到釋迦牟尼佛滅了,上根的人曉得釋迦牟尼佛不生不滅,釋迦牟尼佛不來不去,上根人知道。上根是大菩薩,他曉得,中下的人不知道,因為中下的人著相,就在相上看。上根的人離相,離相真是「覓生死涅盤俱不可得」。所以,經文上講得多清楚。對於中下根性的人,是表演給他看,表演般涅盤。為什麼要表演般涅盤?諸位要曉得有一類的眾生,不用這個方法他不會覺悟,不會開悟,不會認真學佛,也不會得到結果。佛在世,天天看到佛,好像也無所謂,也不稀奇。佛一走,他就緊張了,這不得了,當時沒有認真學習,佛這下走了怎麼辦?這一走等於說一棒把他打醒。所以佛一入般涅盤,許多人也因此得度。由此可知,八相要說它的目的,無非都是利益眾生,沒有一樣不是為利益眾生而示現的。這個意義很深,我們要知道。

  底下是另一個大段,敘說菩薩德用無邊,德用裡面有自利之德,有利他之德。先說自利。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

  這是菩薩自己證得的。『無生無滅』就是我們一般人說的涅盤,不生不滅。什麼時候證得?小乘在四果的時候證得,但是他證得的叫偏真涅盤,不是究竟的,叫偏真涅盤。大乘菩薩們所證得的涅盤,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涅盤」,這是究竟的,是真實圓滿。不住生死,不住涅盤,生死、涅盤二邊都不住,這就是無生無滅的三摩地。『三摩地』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當的受用,他得的是這個自在。『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總持;換句話說,就是一切諸法的綱領,他抓到了。他掌握到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綱領,他說法就自在,所謂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

  【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這一句又與《華嚴經》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稱本經為「中本華嚴」,的確是有依據的,不是隨便說的。這些菩薩們隨時都能夠『悟入華嚴三昧』,華嚴三昧就是一真法界。唯是自心,於自心完全明了通達,這叫做華嚴三昧。一般的解釋,華嚴三昧是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就是理論、歸趣。對於這個理論、歸趣真正通達明了,而且能夠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這個境界完全相應,這才叫做莊嚴佛果,才叫做華嚴境界。一心修得就叫做三昧。所以這個三昧是莊嚴法身,也就是莊嚴妙明真心,因為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心變現出來的。佛在大乘經上常常告訴我們,《華嚴》上所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就是體,一切諸法的本體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說一切唯心造。唯識學家講的,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說的這樁事情。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菩薩隨時入華嚴三昧。

  『具足總持百千三昧』,百千是形容多,這個地方不是數字,是無量無邊的三昧,他統統得到。在此地我簡單跟各位解釋一下。三昧是定,定哪有這麼多?定是真多,無量無邊。所以修定那是很含糊籠統的,你得到什麼樣的定?說老實話,我們哪個人沒有定?各個人都有定;無量無邊的三昧,你總有幾個。在境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三昧,這叫定。我們眼見色,在一切色塵境界裡面,我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眼根在色塵裡面得到定,得到三昧。耳根在音聲里,我聽一切聲音我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的耳根在音聲上入了三昧。你們想想,外面境界無量無邊,所以三昧就無量無邊。

  譬如有些人他不要錢,他看到人家再多的錢,他不動心,他在錢裡頭得定。但是他好名,他名裡頭就沒有定,人家給他一頂高帽子一戴,恭維他,歡喜開心得不得了,他定就沒有了。你們諸位想想,你們哪些境界裡頭得定,哪些境界裡頭沒有定?說老實話,恐怕對於大乘佛法裡頭沒有定,沒有入這個定。也許有人說在大乘佛法裡頭得到定,為什麼?這個佛法他不想學,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不想學這個。所以,境界無量無邊,三昧就無量無邊,這個諸位要曉得。

  【住深襌定。悉睹無量諸佛。】

  『深襌定』是性定,那就不一樣,這個一得,一切都得到,這是自性本定。『悉睹無量諸佛』,如果你真正入華嚴境界,得無量三昧,住甚深襌定,那你就見到一切諸佛,決定見到!為什麼?前面那三句你要是得到,你就成佛了。你自己一成佛,你就會看到大地眾生同成佛道,你看到每個眾生都是佛,所以《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悉睹無量諸佛」就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看到所有眾生都是佛,你自己成佛了。菩薩看到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我們今天看到一切眾生是眾生,所以自己成不了佛,自己還是眾生;眾生眼裡看到佛菩薩也是眾生。所以你要問問你自己,我究竟到什麼境界?不要問別人,問自己就曉得。我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自己就是好人。我看到這個人不好,那個人不好,誰不好?我的心不好,我不是好人,所以我看到人都不好。我是好人,看到一切人都好;我是菩薩,看大眾都是菩薩;我是佛,看大家都是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諸位,你在修學佛法過程當中,勘驗自己的功夫,勘驗自己的境界,不要去問人,問人家,人家會騙你,你一問別人,人家就曉得,傻瓜!

  我在洛杉磯講經,其中有幾個居士,因為有五個居士,別人告訴我的,有個密宗的上師給他們灌頂授記,說這五個人已經開悟了。他們自己不得了,貢高我慢,都認為他開悟了。我講經他也來聽,聽完之後他問我,他說法師,你看看我們有沒有開悟?我就老實告訴他們,我說你沒有開悟。他就很生氣,密宗上師給我灌頂授記,我開悟了,怎麼你說我沒有開悟?我就告訴他,我說我沒有開悟,你來問我,你當然沒有開悟!現在人真是可憐,聽騙,都聽假的不聽真的。給他說真話,他會生氣,騙騙他,他高興,可憐!可憐憫者。所以諸位自己修行到什麼境界,不要問別人,問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要不能轉境界,那就一點成績也沒有,等於讀書交白卷,考試不及格,一定要轉境界。古人常講,聽教要在消歸自性,修行要在轉識成智,轉變你自己境界,那是真正修行。境界不轉,叫什麼修行!也就是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一定有所改變,改變的標準,依照佛的教訓,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應當怎麼做法。

  【於一念頃。遍游一切佛土。】

  就像諸佛如來一樣,應化他方。這個地方我們要是含糊籠統把它念過去,那很可惜,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殊勝還是沒方法體會。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他們有這個能力,『一念頃』是時間非常短暫,一剎那,他能夠『遍游一切佛土』,這句話重要!我們娑婆世界的菩薩,能不能在一念頃遍游一切諸佛國土?跟諸位說,不行。一尊佛有一尊佛的教區,這是佛在經論上常講的。每一尊佛他的教區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教區,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不會跑到極樂世界去,也不會跑到東方藥師如來佛國土去,不會去的,他守住他自己的一個範圍。他的這些菩薩也在這個範圍,也不是隨隨便便到別的地方去。所以要曉得,每一尊佛的教區都是有一定的範圍,範圍大小不一樣,但是它有個範圍。就好像你做學校校長一樣,你這個校長所管轄的就是一個學校之內,不能管到別人學校去,沒有這個道理。

  唯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一樣,阿彌陀佛的教區多大?絕對不只一個極樂世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都是阿彌陀佛的教區。這個不得了!怎麼曉得?你看,一切諸佛如來都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勸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看是不是阿彌陀佛的教區;換句話說,一切諸佛在十方諸佛剎裡面做阿彌陀佛的代理人,代阿彌陀佛招生,把這些學生統統招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裡的學生,他有資格遍游諸佛國土。你能夠體會到這一點,你才曉得這個世界的殊勝,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讚歎,一切諸佛宣揚,一切諸佛都勸眾生念佛求生凈土。你把這個意思明白了,你才能夠體會得到。

  到這個地方,是說菩薩自利之德,他自己的智慧德能,下面是利益眾生,自利利他。

  【得佛辯才。】

  他善說經要,善說諸法,他所講的跟佛講的沒有兩樣。得佛的辯才,不是普通辯才,這些菩薩們的辯才跟佛差不多。

  【住普賢行。】

  這一句重要!你看這個經裡面,提到普賢菩薩,提到華嚴境界,處處都可以看到,的確它是《華嚴》當中的《華嚴》,是一真法界裡面的一真法界,無比的殊勝。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要想度眾生,言語很重要。他對於一切眾生的言語都能夠通達,都能夠明了,所以言語上沒有障礙。以無礙的辯才宣說甚深的妙法。『開化』,開是開示、開啟,化是眾生變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菩薩來教化眾生,目的是要每個眾生明心見性。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夠跟它相比。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諦』是實實在在,真實的。這些菩薩的心,真真實實心裏面只念一樁事情,普度一切眾生,『度世之道』。這是說出菩薩的心愿,菩薩利生的德能。

  【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

  他的確有這個能力,換句話說,隨緣而不攀緣,佛門常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就得自在。我們凡夫不行,凡夫是隨緣隨變,這個東西很麻煩!隨著順境他就歡喜,隨逆境他就痛苦,他這個心自己做不了主,會被外境所轉。佛家最低的限度講「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不是很高的成就,是最起碼的本事,在境界裡頭不動心。人家讚歎我,我不會很歡喜、不會動心,人家毀謗我、罵我,不會生氣,這是最起碼的功夫。人家一讚歎我,我就得意忘形,歡喜得不得了;罵你幾句,三天睡不著覺,生氣了,這就糟了。這是隨緣隨變!

  隨緣隨著變,這是凡夫,這是迷惑造業,搞六道輪迴的。像阿羅漢那些人,他不隨緣,他也不變,他是不變不隨緣。他證到偏真涅盤了,他也不度化眾生,不隨緣,他不變不隨緣。菩薩是在隨緣裡面學不變,在練功夫。諸佛如來是不變隨緣,佛是不變隨緣,菩薩是隨緣不變,隨緣裡頭求不變。凡夫很差勁,隨緣隨變。這些菩薩們了不起,『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隨意就是隨緣,自在就是不變,不變就自在了。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庶類』就是一切眾生。成了佛之後,往往跟眾生往來不能用佛的身分,用佛的身分,眾生害怕,眾生不要見他。他要把自己的身分降低,要降低成菩薩的身分,為什麼?菩薩可以作眾生不請之友,就是你不要去找他,他來找你。佛不行,佛是老師,老師怎麼可以去找學生?現在有,現在有招生,從前沒有招生。你念念古書,哪個老師說招學生?沒有,沒有招生的。來學的人他自己來的,慕名而來的,自動而來的,自動自發來求學的,老師沒有去找他來。菩薩就不一樣,菩薩你不找他,菩薩是同學。所以諸位要曉得,菩薩是我們的同學,我們同輩分的,不必客氣,他可以找到我們。老師比我們高,我們對老師要很尊敬,在老師面前不敢隨便,同學面前就無所謂,不要那麼拘束。所以他示現菩薩的身分,『作不請之友』,你不找他,他來找你,你不肯學佛法,他把佛法送到你家裡來,他來勸你學佛。同學可以,老師不可以。老師如果這麼做的話,師道的尊嚴就沒有了,尊師重道的意義就沒有了。老師一定是要尊重,同學就無所謂。這個地方了不起,「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正因為如此,老師又不招生,老師有這麼好的道德學問,要不傳下來,不是太可惜了嗎?誰替老師去招生?學生。學生要把老師的學問道德到處宣揚,讓別人知道,知道之後他有感動,他就會來求學。但是諸位要知道,學生招生也只是把老師智慧德能的好處介紹給別人,別人來不來學是他的事情,絕對不能拉他來,沒有這個道理。拉他來,他勉強來的,他沒有尊重心,他學不到東西。佛門是最高的一種教學,印光老和尚說過,「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的好朋友你勉強他到此地來聽經,他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他在那裡聽兩個鐘點,受兩個鐘點的罪,他得不到東西,你拉他來沒用處,不必去拉他來。可以勸他,來不來是他的事情,不要勉強,這是佛法。如果你要不把佛法的好處介紹給他,你對不起他。萬一你一介紹,他真的歡喜心,他從此學佛,他有成就,你這個機會不給他那太可惜了。所以,你一定要把這個機會介紹給他,學不學是他的事情,我們自己的責任就盡到了。這一點學佛的同修都應當知道,佛法不強迫人修學,不拉人來修學,這跟其他的宗教決定不一樣。

  佛法裡面許多偈贊,像我們唱贊,唱贊是不是唱給佛聽的?不是的。贊的內容都是讚歎佛的智慧、德能,都是讚歎這個。唱給誰聽的?唱給那些還沒學佛的人聽的。讓他們聽了之後,原來佛有這麼大的智慧,這麼大的功德,我們應當去學,去親近他。所以,唱這個歌是唱給沒學佛的人聽,主要的目的就是拉他來學佛。你看這個方法多溫和,多美善,不強迫人。因為這是非常殊勝高深的一門教育,一定要讓人自動自發來求學,他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所以唱贊一定要字正腔圓,要叫人聽的時候,內容聽得清清楚楚。如果唱贊,叫人家聽了半天,一個字都沒有聽出來,效果就沒有了,意義就失掉了。我聽很多人唱贊,我聽了半天,不知道他唱些什麼,這就是字音咬不正確。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這個地方有一句,是佛的『甚深法藏』,法就是佛法,藏就好像是倉庫。一切佛法藏在裡面,這叫甚深法藏。如果以本經來說,甚深法藏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一切如來甚深法藏,知道的人不多!何以曉得這句佛號是如來甚深法藏?我們不要看別的,看《華嚴經》好了,《華嚴經》大家沒有話說,不管哪一宗,不管哪一派別,大家公認的,經中之王,根本法輪,這是大家公認的。《華嚴經》講到最後是一句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想想看,《華嚴經》精髓就在這六個字,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是《華嚴經》的精髓,豈不是一切如來的甚深法藏嗎!

  底下講,『護佛種性常使不絕』。佛種性是什麼?這是說的我們。簡單的說,佛種性是菩提心,發菩提心才能夠成佛。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成佛是菩提心的結果,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你能夠發菩提心,就是「護佛種性」。菩提心怎麼發法?這個事情麻煩大了,跟你講也講不清楚。《起信論》上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裡面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些我們都不大容易能夠理解。蕅益大師說得很好,你誠心誠意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話說得我們容易明白,能夠聽得懂。他講的這個話是真的,還是假的?諸位要是把大乘經論仔細去研究研究,你就了解他講的這個話千真萬確,一點都不錯。為什麼?因為你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圓成佛道,這個心就是成佛的心,這個心的果報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那當然是無上菩提心。

  蕅益大師這句話說得真好!因此,護佛種性也就是一心受持六字洪名。在日常生活當中,要與菩薩六度相應,你是個百分之百的護持你自性佛的種性,你這一生決定成佛。不但自己要護持自己,也要幫助別人,教別人護持,『常使不絕』。

  【興大悲。愍有情。】

  一定要發大慈悲心,要憐憫一切有情眾生。這一切有情眾生,即使是再大的富貴都可憐,為什麼可憐?他壽命到了之後,馬上就六道輪迴,眼前富貴也不過就是借給他看幾年而已,沒有一樣是他自己的,沒有一樣他能夠帶得去的。所以,真正對佛法通達了,對世間富貴決定不會羨慕,不會貪戀。為什麼?知道這是轉眼成空,是夢幻泡影,不是實在的。所以你求這些富貴,真的是得不償失。你用多少心機去求,求到之後,又要想盡方法保持,又怕它丟掉,遲早總是要丟掉。你這個心,實在講沒有一天能夠清凈下來,能夠安定下來,患得患失,苦不堪言!你能夠看透這一點,你才曉得眾生可憐。這是真正覺悟的人曉得。

  最富足的人,佛跟我們說知足常樂,知足的人是世間最富足的人,為什麼?他不要了。黃金、美鈔我不要了,不要這真富貴!還想要,換句話說,他那個富貴還不到家,還不夠程度。到什麼都不要了,這真正富貴。所以,知足則常樂;不知足者,沒有辦法,苦惱永遠斷不掉,一天到晚操心。所以我們要憐憫這些有情。

  【演慈辯。】

  如何幫助他?要以大慈大悲為他演講,說明宇宙人生的實相,說明真實的義理,讓他破迷開悟。

  【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

  『法眼』就是智慧之眼,使他智慧開了,破迷開悟。自自然然,『惡趣』就是惡道,惡道堵塞了,他從此以後不再造惡,不作惡就不會墮惡道。從今以後他修善,斷惡修善,他將來必定得善道。善中之善,第一至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比這個更善的。

  所以這幾句就本經來說,惡道並不專指三惡道,六道統統是惡道。不但六道是惡道,聲聞、緣覺也是惡道,為什麼?因為釋迦牟尼佛把它列入第九十六種外道。大乘菩薩,嚴格的說,要跟凈土比還是惡道。為什麼?他雖然能成佛,他要多劫薰修,最低限度三大阿僧只劫,《華嚴經》上講的無量大劫,才能夠修成功,不是一生就能成功的。這個法門一生就能成佛,那個法門要無量劫才能成佛,你想想哪個是善道,哪個是惡道?所以這一句,你決定不要把它看作三惡道,『善門』是三善道,那就錯了,這個意思就太淺了。你真正通達明白了,你才曉得,唯一至善之門、至善之道,就是念佛求生凈土,任何一個法門都比不上。

  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真正通達了,最後怎麼樣?全都選擇這個法門。像無著菩薩、天親菩薩、龍樹菩薩,在我們中國,智者大師、永明延壽禪師,這都是宗教一切統統貫通。貫通之後他修什麼?他什麼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真正透過來了,上根上智,決定沒有疑惑,成就不可思議。下下根的愚人,除非他不相信,他要一相信了,他的成就跟上上智的人是一樣的。為什麼一樣?你說馬鳴、龍樹、智者、永明這些大德們,他們怎麼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信願持名往生的。我們今天一竅不通,什麼也不會,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信願持名。我們依據的理論、方法完全相同,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待遇當然也應該相同,這沒有話說的。十方諸佛如來底下那些大菩薩去往生的,都是用這個方法,這真不可思議。方法相同,成就必定是一樣的。

  所以你要是一生到西方世界去,那些大菩薩們去往生的,一個個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怎麼呢?他們修了多少阿僧只劫,吃盡苦頭,這才到西方極樂世界來。你們這些人怎麼一點苦頭都沒有吃,一下就跑來了?乘直升飛機來的,一下就來了,佩服得不得了。他說我不如你,我吃盡苦頭,花了多少時間才到達此地,你們怎麼一下就跑來了?當然佩服,當然讚歎,這是一定道理。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這是菩薩心,一定要學的。我們看一切眾生就像看自己一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自他不二,要培養這種情操,要培養這個心量。這個心量是本來有的心量,這個心量是諸佛菩薩的心量,我們要學佛,第一個我們心量要跟諸佛菩薩一樣。心量小的不能成就,心量一定要拓開。

  【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這一句是表福慧兩種莊嚴跟如來果地上沒有兩樣。這個意思剛才說出來了,第一是自德深。自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去念,把阿彌陀佛無量劫當中所修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這個人是第一等聰明人!人家修的現成功德,我把他轉變變成我的。這就是佛力加持的,阿彌陀佛把他的功德加持給你,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其餘法門是要靠自己修,佛菩薩的功德沒有辦法轉移給你,唯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功德可以轉移給你。

  這個事情你聽了也會奇怪,為什麼別的佛菩薩功德不能轉移給我,阿彌陀佛可以?一切諸佛世界,功德是要自己修,自己累積。就好像你在這個世間,你要努力辛勤工作賺錢,慢慢累積,你就富有了,是你自己創業,自己經營,很辛苦才能得到。往生到阿彌陀佛世界,就好像他來投胎,你現在是大富大貴,他投胎來做你兒子。一生下來,就這麼一個獨生子,你所有一切都是他的,統統是他的,你的辛勤財富統統轉移變成他的,他不費工夫統統得來了。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說做阿彌陀佛的兒子一樣,阿彌陀佛無量劫來所修功德統統變成我們的,這個不可思議。念這句佛號,是把佛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所以才『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你要曉得念佛的好處。

  讚歎與會大眾,到這個地方就告一段落,就讚歎完了。下面這是說明與會還有其餘的聽眾。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

  這是總結同行大士。可見得前面所列的幾個人,那不過是幾個代表而已,像這樣的等覺菩薩,在這個法會裡面人數非常之多,『無量無邊』。無量無邊這麼多菩薩,靈鷲山你們也許都去過,都去看過,那個地方有多大?這麼多人能容納得下嗎?諸位要知道,那些菩薩們有神通,會變化。像維摩居士的丈室,維摩居士住的房間很小,方圓只有一丈,一丈,大概我這個座位再多一點點就差不多了,那是他的房間。他房間里放十萬個大師子座,那麼多菩薩在他那個地方圍繞著,聽他講經說法,神通示現。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十方世界的菩薩們都來聽,所以菩薩眾無量無邊,『一時來集』,他方世界的菩薩。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這是講我們人間的,出家女眾有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

  『清信士』就是優婆塞,我們今天講在家男眾,在家的男居士有七千人。

  【清信女五百人。】

  在家的女眾也有五百人,同時參加這個法會,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

  【欲界天。色界天。】

  除此之外,還有天人,有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從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往上去還有色界四禪十八天,再往上去有無色界,有四層天。

  【諸天梵眾。】

  『諸天』,可以說通指二十八層天。『梵眾』是指四禪以上的,梵是清凈,大梵天以上的稱為梵眾。這些人數一定也相當之多。

  【悉共大會。】

  統統來參加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解、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凈國土這個大法會。

  到此地,序分裡面的通序講完了,下面這一章是本經的別序,就是這部經發起的因緣,這就很重要。也就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怎麼來的?這一會,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是什麼樣的因緣?為什麼要講這部經?底下這一章給我們說明。到第四章才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來源,那就屬於正宗分。

  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新加坡搬新家之風俗趣談!
SINGAPORE HOUSES
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新加坡能否引領變革?
新加坡究竟更喜歡美國,還是中國?
去上海工作還是去新加坡工作?

TAG: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