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魏志軍、高健老師公開課教案

勸 學

授課人:馬鞍山六中 魏志軍

【教學目標】

1.理解並積累文言文部分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2.學習本文運用設喻、對比的論證方法來闡述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等道理。

3.探究「學習」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探究詞義,理解文意。

【教學難點】

學習設喻論證方法。

【教學設想】

《勸學》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後代表人物荀況及其門人言論的著作《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其中「學不可以已」這一觀點對今人仍有教育意義。

文言文教學的基本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化。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本文,擬從這三個層面入手:文言——文章——文化。

文言文語言層面上通過誦讀,識記課文通假字,掌握「已、中、參省、假、生」等文言辭彙,初步理解文言語句的含義。

文章層面上通過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設喻論證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文化層面上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內涵,探討「學不可以已」對於今人的意義並獲得生活啟迪。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由「青出於藍而青於藍」、「鍥而舍之」導入。

二、解題:

《勸學》,勸,勸勉;學,學習。

三、讀課文,作文言積累

一讀,讀准字音:(方法指導:通假字、易錯字、生僻字、多音字)

請學生朗讀。

二讀,讀准節奏:(方法指導:以字為詞,理解詞義,準確譯句)

教師範讀。

三讀,讀出語氣:循循善誘、諄諄勸勉。

請學生朗讀。

四讀,讀出語勢:(排比、對偶句,使句式整齊,節奏和諧、變化流暢)

感知句式整齊、讀來琅琅上口的特點。

四、析手法,理文章思路

1.在文章中,我們能看到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平常事物或現象。這些語句是想講什麼道理?

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2.這篇文章運用什麼樣的論證方法?

明確: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論證。

3.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4.小結(見板書)

五、近荀子,明文化內涵

1.簡單介紹荀子

《勸學》主張「學莫便乎近其人」。

2.「學不可以已」在當時有什麼先進意義?

通過比較,介紹諸子百家對待學習的觀點的異同。

3.「學不可以已」對今人有什麼啟發?

六、布置課後作業:

請你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

再請你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

附板書設計:

是什麼:學不可以已

喻 證

對 比

為什麼: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的作用

怎麼辦: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2009-3-26

寡人之於國也

馬鞍山市紅星中學 高健

教學目標:

一、方法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孟子「知人論世」的方法,解讀孟子的文章。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論辯藝術。

二、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特殊句式,能正確理解文意。

2、理解文中「仁政」的內涵,以及現實意義。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感受孟子偉大崇高的人格。

2、感受儒家傳統仁政思想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知識,讀通文章。

2、朗讀與解讀並重,讀出言外之味。

3、感悟孟子的偉大精神,理解儒家的仁政思想。

教輔手段:自製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投影設備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這麼多老師來聽課,大家高興嗎?願意和我交流嗎?公元前320年,52歲的孟子不遠千里來拜見梁惠王,他們會交流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寡人之於國也》,請同學簡要說說——《孟子》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孟子是一位什麼樣的人。

明確:1、《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軻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全書共7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

2、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性善論、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人格獨立。等等

(這篇文章記錄了戰國時期著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同梁惠王的一次對話。孟子主張讀書要知人論世,就是說:只有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今天,我們就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解讀這篇文章。)

二、 檢查預習,補充背景

檢查同學的預習情況,請同學朗讀課文,並就某些疑難字詞句提問。孟子散文情感變化豐富,我們要在深入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慢慢品味。

三、解讀文本

(一)品讀第1段老師範讀

1、第一段,請同學說說聽出了哪些語氣,梁惠王請教什麼問題。

明確:自滿、疑惑。

2、自誇自滿的情緒,表現在那些詞句上?

明確:盡心、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3、梁惠王的盡心具體表現在那一句話上?

明確:救災

4、他的疑惑是什麼呢?

明確:人口不增加。人口增加意味著軍力強盛、國力強盛。

梁惠王列出了三個前提,可是居然得不出理想的結論。

5、梁惠王希望通過武力和戰爭來稱霸。可是孟子主張什麼樣的治國思想呢?

明確:孟子主張仁政,堅決反對稱霸,這樣的對話有點像赤道和南極對話,像黑夜和白天對話。

同時,中國古代這麼多知識分子面對地位顯貴的王侯,絕大多數為了乞討一點殘羹冷炙而取悅、諂媚、奴顏婢膝,或者心驚膽戰,唯恐觸怒君王,孟子面對這樣的君王,這樣的難題,會怎麼解決?

(二)品讀第2、3、4段,教師範讀。

1、面對這些問題,孟子有沒有直接回答?

明確:沒有,「請以戰喻」,就是比喻論證。

2、孟子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明確:五十步笑百步

3、你認為五十步能不能笑百步?

明確:不能,因為本質一樣。

4、你認為這個比喻的言外之意是什麼?針對梁惠王的那一條前提?包含著什麼樣的情感態度?

明確:梁惠王和鄰國君主,本質一樣,半斤八兩。針對第三條前提。孟子用這個比喻對梁惠王進行批評諷刺。

5、梁惠王聽出來了嗎?

明確:沒有,看出有點愚昧。

6、孟子期望梁惠王這樣回答嗎?這說明什麼?

明確:梁惠王完全鑽進了孟子的圈套里。孟子一向善辯,用銳利的詞鋒剝去統治者剛愎自用的思想外衣,再適機引導。

(三)品讀第5—7段,教師範讀

1、在梁惠王進入孟子的圈套之後,孟子開始大段論述。前面孟子批評了梁惠王自我感覺比鄰國好,現在他針對梁惠王自詡的前兩個前提,有沒有提出批評呢?如果有,在哪一段呢?

明確:第7段

2、孟子看到什麼樣的悲慘現實?說明什麼?

明確:狗彘食人食、塗有餓殍。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富分化,民不聊生。

3、政府做了什麼?

明確:什麼也不做,瀆職。

4、梁惠王承認自己的錯誤嗎?

明確:不承認,「王無罪歲」。

5、孟子怎樣論述梁惠王的責任是無可推卸的呢?

明確:還是比喻論證,或者類比論證。

6、這裡表現什麼態度呢?

明確:批評,更加尖銳的批評。除了批評失職,還批評推卸責任。

7、為什麼孟子這麼牛呢?敢於批評梁惠王?

明確:

孟子還說過:說大人,則藐之。(《孟子·盡心下》)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孟子·公孫丑下》)

望之(註:梁惠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孟子·梁惠王上》

小結:孟子出於對自身才華的自信,對理想的追求,對仁義的堅持,使他敢於批評君主,成為中國古代腰桿挺得最直的知識分子之一,所以,明代的朱元璋就很不喜歡孟子,要把孟子中間所謂觸犯君主的言論刪掉,可是,我們偏偏讀出孟子的可敬。

(四)品讀5、6兩段

1孟子千里迢迢來到魏國,僅僅是來批評梁惠王的暴政嗎?

明確:引導梁惠王實行仁政。

2、實行仁政的措施體現在那些段落呢?

明確:5、6兩段。

3、我們集體朗誦,體會句式、語氣上有什麼特徵?

明確:排比。氣勢充沛,理足氣盛。

4、為什麼一定選用排比局勢來表現氣勢?

明確:這寫的是他的理想,面對自己的信念,孟子一下子就激情澎湃了,而且希望用這樣的熱情感化君主。這兩段不再是批評,而是「引導」。

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探討仁政思想。

請同學們集體回答:

(一) 仁政究竟包括哪兩個基本階段?

明確:王道之始,王道之成。

(二) 兩個階段分別有哪些措施,會有什麼樣的社會功效呢?

1、重民時、節物用——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

2、制恆產、行教化——實現溫飽,尊老養老——王道之成

(三)孟子的仁政措施,你們覺得美好不美好?梁惠王接受了嗎?

明確: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君主接受。

(四)沒有人接受,可是孟子顛沛流離,堅守理想,這是為什麼呢?你學到什麼?聯繫孟子的思想,請討論。司馬遷說:讀其書,想見其為人。請大家聯繫課文內容,討論一下。

教師小結:為了天下蒼生,孟子選擇了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道路……

以全體同學滿懷激情的朗誦仁政理想的文字結束全文,想像一個在王侯面前敢於挺直腰桿,執著追求夢想的儒者形象。

五、作業布置:

以「真正的大丈夫——孟子」為話題,寫一段不少100字的話,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式。

六、板書設計

自滿 批評

困惑 梁惠王 孟子 天下蒼生

貪婪 引導

愚昧


推薦閱讀:

第三期太極拳公開課——如何理解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情感公開課【接吻學】
【今日喜劇】夏洛的反擊——一場後發制人的電影危機管理公開課
慚愧學人《三命通會》講座 第二階段 第42課時 公開課筆記
情感公開課7:拯救你的愛情觀

TAG:轉載 | 公開課 | 公開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