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新挑戰的強大武器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新挑戰的強大武器

(2016-03-16 07:19:54)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事關」的高度,深刻闡明了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指出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更為複雜的形勢與挑戰,這要求我們必須深刻領會並堅決貫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築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清醒認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聞輿論戰線面臨的衝擊與挑戰

新聞輿論處於意識形態前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新媒體日益興起的今天,新聞輿論的思想影響和行動動員能力空前放大,圍繞新聞輿論的碰撞與鬥爭更趨激烈。西方國家憑藉強勢地位,利用資本、信息、思想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加緊從思想輿論上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滲透和控制,把新聞輿論演變為引發其他國家和地區混亂的鼓風機與助燃劑。近年來,有的國家和地區局勢發生動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某些西方國家利用新媒體等手段進行輿論操控。

對我國而言,經濟全球化越向縱深發展,面臨新聞輿論上的挑戰與鬥爭就越複雜、越尖銳。當前,一些西方國家敵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看到我們在經濟上承受住了國際資本的種種衝擊,形成了產業競爭硬實力,就試圖從軟實力特別是思想輿論上對年輕一代進行動搖、瓦解。它們竭力鼓吹所謂「普世價值」,標榜「淡化主權,強化人權」,推行所謂「價值觀外交」;拋出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等;宣揚所謂「新聞自由」「媒體獨立」。究其實質,就是企圖影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利用代際更迭加緊對我國進行思想演變。與此同時,敵對勢力進行思想輿論滲透的手段正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具有隱蔽性、欺騙性。比如,披上人道、慈善、反恐、環境等外衣,為其強權意圖進行話語和行為包裝;以資本輸出推進思想滲透,特別是通過影視、書籍、遊戲等文化消費,對我國年輕一代植入西方國家所希望看到的認知傾向;利用高科技手段強化「信息霸權」,讓受西方價值觀支配的媒體成為影響我國思想輿論的「影響源」。因此,在紛繁複雜的形勢面前,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深刻洞悉當今世界依然存在著激烈的經濟競爭、意識形態競爭和發展範式的競爭。

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撥開經濟全球化下的思想輿論迷霧

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當前,國內一些媒體和輿論之所以出現了價值觀混亂、導向偏差等問題,根源就在於對西方新聞輿論觀念缺乏辨識能力,在新聞觀上存在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傾向,亟須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在新聞觀上正本清源。

要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在看清新聞輿論的本質上絕不含糊。絕不能脫離現實、抽象地看待新聞輿論,而必須放到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把握。新聞輿論屬於上層建築,本質上是不同階級和集團實現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從來就不存在超階級的新聞媒體。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聞自由」與「獨立」,其實質只是資本的「自由」與壟斷。因此,馬克思主義鮮明提出新聞自由的「人民性」,強調讓新聞輿論成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武器和陣地。所以,面對國內外各種思想輿論的交融、交鋒,我們必須更加堅定黨媒姓黨的馬克思主義立場,牢牢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讓媒體成為黨和人民的強大喉舌。

要從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與信心出發,在堅持新聞輿論的正確導向上絕不軟弱。「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唯有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與信心,才能更好地保持戰略定力,以強大的國家意志推進民族偉大復興。某些西方國家宣揚其新聞觀的目的就在於企圖通過影響和控制輿論走向,讓我們的民眾在錯誤的輿論導向下失去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失去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進而「不戰而勝」。因此,不管是新聞輿論事業還是新聞傳媒產業,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必須大力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輿論導向上,必須牢牢著眼於推動人民群眾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堅守。

要從堅持群眾路線出發,在保障新聞輿論真實性上絕不走偏。馬克思主義認為,唯有深入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聞輿論的真實性才有根本保證。1942年,毛澤東同志曾為《解放日報》寫下「深入群眾,不尚空談」的題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聞工作者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便捷,但也更容易出現作風浮躁、脫離實踐的傾向,導致新聞失真,甚至被國內外別有用心者誤導與利用。因而,不管是正面宣傳還是輿論監督,都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堅持用事實說話。

要從「政治家辦報」的原則出發,在強化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政治素養上絕不放鬆。一些人以所謂的「新聞專業主義」為借口,消解、拒絕「政治家辦報」,實則是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意圖。恩格斯就曾指出:「絕對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因為主張放棄政治的一切報紙都在從事政治。」在市場觀念盛行的今天,新聞輿論工作者尤需大力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准坐標定位。

大力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

國際輿論鬥爭的核心是爭奪話語權。話語權越大,意味著設置議題、引導議程、控制輿論走向的能力越強,也就越能應對他人的話語攻勢;相反,缺乏話語權,就會「有理說不出」。面對「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我們迫切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從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等方面,全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發好中國聲音的能力與水平。

要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當前,國內外之所以存在一些不恰當的觀點和說法,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沒有充分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以更為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國內外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理解中國特色。特別是對廣大理論工作者而言,要著力用中國話語體系解讀好中國實踐、提煉好中國經驗,使我們的對外話語更加具有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擴展閱讀】

構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體系

觀點速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聞觀」「輿論觀」和「方法論」,不僅對媒體人極具指導意義,對其他各個領域工作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黨的新聞輿論機關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和感召力愈強,愈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其社會管理和輿論糾偏功能就愈加凸顯。

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接續、豐富、創新和發展。系統全面地學習、領會、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的系列講話可以發現,他長期觀察、思考黨的新聞事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對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的新聞輿論工作進行了系統、深刻總結,是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集中概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境界。

立足全黨工作大局

《講話》立足當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大局,深刻認識現代信息傳播的普遍性、便捷性,深入思考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從黨和國家戰略布局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強調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切實擔負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責任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必須從全局出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他提出的「新聞觀」「輿論觀」和「方法論」,不僅對媒體人極具指導意義,對其他領域工作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這和他自十八大以來構建全黨動手的「大宣傳」格局系列講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做好宣傳思想工作,不能只靠宣傳部門,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也要承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切實解決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問題。在全黨動手、全党參與,形成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的強大合力、強勁動力。這是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重大戰略思路,為統籌宣傳思想工作與其他各項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由人的思想意識和各種輿情信息構成的社會生態,是不可能處於真空狀態的,先進的思想意識形態不佔領,腐朽錯誤的思想意識形態必然會乘虛而入。《講話》再次強調黨要管好媒體、管好意識形態根本任務的極端重要性,強調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要求,體現在黨委工作各個方面,認真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職責與崇高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思想理論支撐和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

立足科學構建新聞思想體系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是黨領導下的新聞輿論工作安身立命的理論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此次《講話》,接續、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內涵,對科學構建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體系做出了獨特貢獻。

第一,《講話》立足於政黨組織和意識形態話語體系,集中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核心理念。

關係決定屬性。黨領導下的所有新聞傳媒,都是黨的肌體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耳目喉舌。從媒體「黨性」到媒體「姓黨」,這就從理論基礎和邏輯關係上解決了新聞媒體的性質和歸屬問題。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由此看來,我們的黨沒有自己的私利,毋庸置疑,黨性與人民性也就是完全一致的。在新聞輿論工作中,將黨的意志與人民的呼聲統一起來,將黨的奮鬥目標與人民的美好生活結合起來,將黨的信念宗旨與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起來,就自然成為「媒體姓黨」的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講話》立足於新聞輿論工作規律的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新概念和新境界。

針對當下傳播新技術、媒介新生態和輿情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使用了「新聞輿論工作」這一新概念,體現出對傳媒生態變革的深刻認識和思考,是他的「新聞觀」「輿論觀」等思想的一次深化與升華,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新貢獻。早在主持寧德地區工作時,他就曾對新聞工作有過一段頗為精到的論述,他說:「新聞學作為一門科學,與政治的關係很密切。但不是說新聞可以等同於政治,不是說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實性,所以既要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又不可忽視新聞工作自身的規律性。」

《講話》再次論證了堅持黨性原則和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的關係。他兩次提到「客觀、真實、全面」地報道新聞事實,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醜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在這裡借用了馬克思的「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的提法,正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歷史接續和科學創新。

第三,《講話》立足於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大眾化追求,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新概念和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准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他強調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通過人民群眾的視角,尤其是社會底層民眾自己的表達方式,做好新聞輿論工作。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大眾化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它注重馬克思主義及其新聞思想在人民群眾中的實際接受程度和傳播中的實際效果,注重每一種觀念、思想、意識的傳播影響力。

在這方面「人民記者穆青」就是成功的例子。對很多人來說,恐怕不會說出穆青的名字,但他所撰寫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託》等優秀作品卻家喻戶曉。正是這種普遍存在於民間的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大眾話語方式」,構成了黨的新聞事業廣泛的群眾基礎。

立足治國理政定國安邦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彆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作為社會管理的軟性手段,媒體是國家治國理政最重要的輿論平台。黨的新聞輿論機關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和感召力愈強,愈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其社會管理和輿論糾偏功能就愈加凸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歷史機遇呼喚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黨的事業智囊團、思想庫與國家「外腦」的功能與作用,承擔起更大的治國理政的軟性職能與輿論引領的偉大使命。

《講話》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局高度,系統地全方位闡釋了新的歷史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宗旨任務。既有在基礎層面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新聞傳播理論建設的思想價值和指導原則的深刻闡述;也有中間層面上,作為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體系,對新聞輿論傳播規律的探索和新聞科學的認識與追求;在高級層面上,作為政黨組織和階級的意識形態體系,在治國理政中同樣具有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上層建築等社會主流意識潛移默化的指導作用。總之,《講話》在新聞觀、輿論觀和方法論上,展示了新境界,體現了新思維,指明了新路經,創新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科學體系。


推薦閱讀:

沒有中國,我們無法強大!剛剛,這國首相大讚中國仗義!
經典勵志簽名 要想自己變得更強大,唯一的辦法只不斷的努力。
白登之圍,匈奴40萬騎兵看似強大,但冒頓單于明白自己有兩個軟肋
徒手練就強大的上身力量
哪些日子出生的女人有一顆強大的心?

TAG:經濟 | 新聞 | 武器 | 馬克思主義 | 經濟全球化 | 挑戰 | 強大 | 全球化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