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8)藩王逆襲:朱棣鐵血鑄就皇帝夢

藩王逆襲:朱棣鐵血鑄就皇帝夢

(2015-10-22 11:04:32)

轉載

標籤: 歷史 軍事

明成祖朱棣像

人們從來不知道滿足,慾壑難填,為了一己私慾做出一些外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實在稀鬆平常,這劣根性古來有之。「烽火戲諸侯」博美人一笑實在是很多人都想乾的事情,這些人的不同之處,無外乎有的人有實力這樣做,而另一些人,只是空中樓閣,空自幻想而已——能逃脫出這個怪圈的人實在寥寥無幾。

朱棣就是這樣一個跳出了「欲壑」的人。

有人就要提出疑問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變,將自己的侄子推下神台自個兒做了皇帝,這不正是權欲熏心之輩才能幹出來的事兒嗎?怎麼到他這那就不是為慾望所左右了呢?

這倒是個關鍵的問題,那麼,我們便從朱允炆繼位開始講起。朱允炆父朱標,為太祖皇帝朱元璋早年所立太子,當上皇帝本是鐵板釘釘的事.不過,這朱標是個短命鬼,先朱元璋而去.朱元璋對這孫子朱允炆自是多了幾分憐憫,再加上這小子也算是熟讀詩書,伶俐乖巧,更是寵愛。公元1398年,太祖皇帝駕崩,內侍等傳下遺詔,當然了,具體內容到如今,也是爭論不清的;但畢竟是皇太孫朱允炆繼承了皇位,遺詔什麼的也就無關緊要了,登上大寶的朱允炆,史稱建文帝。這時候的他看起來贏了一切,包括皇位,卻在四年後輸了所有,包括天下。

朱元璋馬背上得的天下,大封功臣時留下不少隱患,最直接的就是各地藩王。中央集權不足,朱元璋坐鎮南京的時候倒也還沒什麼,可朱允炆卻有些壓不住場子,尾大不掉。他不像燕王那樣勤於弓馬,工於運籌,雖然是名正言順的皇帝,當的不算順心——他還算有些遠見,防患於未然嘛,與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時任燕王的朱棣算是首當其衝,朱允炆以防邊為名,將其精兵調到塞外,大張旗鼓的向燕王,也就是自己的叔叔朱棣下手了。

這裡要解釋一下建文帝為什麼要從各地藩王下手。明王朝是通過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朱元璋為確保王朝不倒,希冀通過加強中央集權,強化皇室本身的力量來保持統治,壓制住地方,這樣就「千秋萬代」:宗室二十五人(朱元璋的24個兒子和1個重孫)被封為藩王,駐紮在戰略要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這其實就等同於國中之國,西周時期已經有的東西,漢代好容易以《推恩令》解決了的問題,到明代朱元璋又把它提上了政治舞台——畢竟是沒讀過多少書的人。

藩王們手中權力很大,而對中央來講,最具有威脅的便是他們手中的兵力。而這些人,又以手握十萬雄兵的燕王朱棣為最。再加上他們手上的兵士,都是築城屯田、訓練將兵、巡視要害、督造軍器,經過了血與火洗禮的鋼鐵之師,建文帝手中的軍隊卻是久疏戰陣。朱元璋以之為倚仗的各地藩王,卻成了朱允炆的心腹大患。所以,他一定要削藩,而燕王朱棣,是他削藩的最大阻力,要削藩,必先剪除燕王。

但薑是老的辣,燕王幾經戰事,也不是吃素的,幾經輾轉,總算是脫開了身去。

燕王朱棣為了生存下去,索性與侄子撕破臉皮,起兵南下,積極向「明成祖」發展。建文帝身邊的人,下點絆子陰人尚可,或者治理國家,也能算是好用,但卻沒有什麼可堪大用的將才。面對朱棣大軍的犀利攻擊實在是捉襟見肘,只好抱著「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的念頭,啟用了耿炳文,開始了北伐。繼而又將李景隆派了出去。這傢伙是個紈袴子弟,平日里斗點蛐蛐兒倒可能在行,斗兵法斗心機跟朱棣比起來那是差得太遠。再加上老將耿炳文,雖然年紀上有兩個朱棣那麼大的樣子,卻頂不了一個朱棣的攻勢,朱允炆手下的軍隊可謂是節節敗退。

時朱棣遣使入京師奏事,但使者被齊泰等人拿下,反計泄漏,並派遣張信捉拿燕王。但張信與其母親討論,倒向了燕王,密告之,燕王遂以八百勇士攻下北平。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終於正式起兵造反,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為國「靖難」,取意平定國難。

燕軍控制北平後,七月間接連勝利,士氣大振,直至遇到老將耿炳文率十三萬大軍而來,遭遇起兵之後的第一場硬仗。但朱允炆優柔寡斷,親自告誡耿炳文:「毋使朕有殺叔父名。」

耿炳文手上雖握有十三萬大軍,但部下張保降朱棣,士氣低落。二十五日,雙方決戰,朱棣身先士卒,擊官軍側翼,耿炳文大敗而逃。

耿炳文率殘部在真定城堅守不出,燕軍攻城不克,後返回北平。

戰敗的消息傳回,朱允炆將耿炳文換下,代以李景隆,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往前線。

朱棣聽說五十萬大軍以李景隆為帥討伐,不驚反喜,並預言燕軍必勝。後經鄭村壩、白溝河戰役之後,李景隆果不負朱棣之望,近六十萬大軍喪失殆盡,燕軍終於可以和南軍相提並論,而燕軍也一改之前的守勢,開始主動進攻。

濟南開始進入朱棣的視線,南軍濟南守將鐵鉉知力有不敵,設計千人詐降,以誘朱棣進城,但天不遂人願,以毫釐之差讓朱棣逃回燕營。朱棣大怒,圍城猛攻三月余,一度想用火炮攻破城牆,但鐵鉉在木牌上寫了「高皇帝神牌」幾個字並掛在城頭,燕軍只得停止炮擊。後來燕軍糧道被襲擾,軍心不穩,終於失敗。

後兩軍行東昌之戰,朱棣屢次身臨險境。但朱允炆「毋使朕有殺叔父名」之言,使得諸將患得患失,不敢真正對朱棣下殺手,終使朱棣逃回。

兩軍相持不下,但朱棣很快打開局勢,經夾河-藳城、靈壁等戰役,朱棣終於渡江進京,在這場角逐之中取得了勝利。

朱棣進城之後,曾指馬皇后的屍體為建文帝,造成其已經在亂軍之中身亡的假象,以穩定軍民之心,而後不久便稱帝。而有關於建文帝,更多的是認為他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或葬身火海,或逃出生天——但他肯定沒有翻過身的。《明史》載「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聞於朝。按問,……及加廟謚,皆下部議,不果行」倒是證明朱允炆未死,而且一直圖謀興復,但就算他真的逃了出去,從現在看來,他也沒能撼動朱棣,與死在深宮大火之中並無區別。

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

朱棣以藩王身份造反並獲得成功在中國封建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究其造反原因,只是因為朱允仍率先對他下手,不得已而反之,並於戰時數次和談。他反,並非是利益驅使,只為求生而已。

《明史·成祖本紀》中評價永樂大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文/高會民)

分享:

52

喜歡

7

贈金筆 閱讀(131794) 評論 (10) 收藏(6) 轉載(18)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人們為什麼愛八卦? 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信息 [發評論]

  • 惠神州商貿城006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10月22日19:52舉報分享回復(0)

  • 陸新生

    藩王制度在歷史一直都存在,推恩令也只是臨時政治舉措,封建皇帝不可能做到完全不靠血緣關係保衛血色政權,這跟朱元璋讀書少沒關係,但傳位孫子輩在歷史上是不合適的,因為不合適,為人所不敢為,所以他的文革雖然最終被燕王終結,但老朱仍算得上是蓋世英雄。

    10月23日10:49

  • 推薦閱讀:

    [轉載]崇楨皇帝朱由檢——閑話皇帝系列_再回首
    金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皇帝被戴綠帽子該怎麼辦?三種處理方案,最後一種奇葩至極
    皇帝:咱遷都吧!大臣:誓與國都共存亡!敵軍攻來,親自開城門
    洪熙皇帝的后妃子女們

    TAG:逆襲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