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一:姓名和稱謂(三)
謙稱、敬稱、賤稱
1、謙稱。
① 皇帝王侯自稱:寡人、孤、朕、不穀(古代諸侯自稱)。
② 臣自稱:臣。
③ 一般人自稱:臣、愚、某、鄙人等。
「臣等不肖,請辭去。「(《廉藺列傳》)
「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
「某自幼熟讀兵書」(《失街亭》)
「鄙人不慧,將有志於世。」(《中山狼傳》)
另有:仆、不才、不佞、牛馬走、敝人、小子(有時也用於長輩稱晚輩,或在長輩前自稱,屬謙稱。有時表輕蔑的稱呼)。
④ 女子自稱:妾、臣妾。
⑤ 與別人談話、寫文章時,稱自己的長輩或年長的平輩時,稱呼前加「家」字。如:家嚴(父),家慈(母),家兄等。
稱比自己輩份小或年齡小的家裡人時,稱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等。有時也加「愚」字。如:愚兄、愚弟。
稱別人的父母、子侄等,加「令」字。如:令尊(父),令堂(母),令夫人(妻),令郎(子),令愛(女)。
所以,有「家大舍小另外人」的說法。
2、敬稱。
除上文談到的稱字、號、謚號、官爵名、籍貫等屬敬稱外,還有一些敬稱。
① 稱君王。:陛下、大王、皇上、上等。已死的皇帝稱廟號或年號。
② 稱師:子、夫子、師、先生。
③ 稱朋友、尊長。公、君、足下、吾子、丈、丈人、大人。
④ 加「太」,表示長一輩。太公:祖父;太母:祖母。
⑤ 加「先」,表示已逝去的尊長。先考、先君子:(已故的父親);先妣(已故的母親);先祖父(已故的祖輩、父輩)。
⑥ 加「尊」,稱比自己年齡大的人的親屬:尊祖、尊兄。
⑦ 加「賢」,稱比自己年齡小或輩份低的人的親屬,有時和自己的晚輩談話時稱呼前也加「賢」:「賢弟」、「賢侄」等。
⑧ 加「貴」,稱一般關係的對方:貴家長、貴老師。
⑨ 加「從」,表叔伯關係。余群從。我的弟侄輩。
⑩ 加「季」,季父,指叔父。
3、上稱下或平輩之間的稱呼。
第一人稱:我、吾、余、予。
第二人稱:爾、汝(女)、而、若、公、子、君、吾子、足下等。複數:若屬、公等、爾曹、吾儕、鼠輩、二三子等。
第三人稱:之、其、彼、渠。
4、賤稱。豎子、小子。
5、職業加名。
周朝前,一般平民有名無姓,平時人們就用職業加名稱呼。如:弈秋(名秋的棋手),優孟(名孟的演技藝人),師曠(名曠的樂師),庖丁(名丁的廚師),輪扁(名扁的做車輪的人)。
推薦閱讀:
※[禮儀常識]~女人最缺少的禮儀有哪些呢?
※辟邪常識
※拆穿10大「偽營養常識」,總有一條坑過你
※搬家常識知多少
※#養犬常識#【養犬生活必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