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史】《蔣氏大宗碑記》標註

《蔣氏大宗碑記》標註

蔣氏世家宜興有大宗、OU亭二碑,其一在滆湖之東,唐天寶十五年丙申(756年)禮部侍郎蔣冽(亦作「洌」)為其父延州都督挺之所作也;其一在滆湖之西,唐至德二年丁酉(757年)監察御史晁為其遠祖OU亭鄉侯澄之所建也。蔣出姬裔,周公第三子伯齡,封國期思,闕後再遷於樂安,三遷於杜陵,至詡之曾孫逡遒侯橫有九子,散之四方。第八子默、第九子澄居陽羨,默居滆湖之東,而澄居其西,至唐湖東支有冽為尚書左丞,渙為禮部尚書;湖西支有防為中書舍人,乂為秘書監,皆出於澄之後也。至宋紹聖三年丙子(1096年)裔孫之翰、之奇以二碑歷年滋多浸以湮泐,乃合族屬以完石重刻之,凡族人之共襄其事者皆書其名於碑。二碑合而寄列於沖寂觀,則在元至正間。至明萬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因《大宗碑》已經剝蝕,裔孫瑞卿、應震等再重建。

近日在網上看過《蔣氏大宗碑記》現代漢語譯文,發現其中錯誤百出,感觸頗多。對這種治學態度實在不敢恭維,其言論的隨意以致混淆了多少視聽?人容易「先入為主」!這些錯誤的影響何其嚴重,真的心痛。要消除其影響我們為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為此我花了一些時間,並參照《東安蔣巷蔣氏宗譜孝思堂》、《毘陵萬塔蔣氏宗譜樂義堂》、《錫山蔣氏宗譜一梅堂》、《崗崅蔣氏宗譜敦本堂》等四個不同的版本,將《蔣氏大宗碑記》中的文字逐一校對,並加以標註。由於時間倉促,不當之處敬請指正與諒解。

《蔣氏大宗碑記》

昔者【1】,周公正天地之紀【2】,立君臣之度【3】,朝諸侯於明堂【4】,複寶命【5】於元子【6】。於是旌【7】之車服【8】,錫【9】之山川,雖名上公【10】之位號,實用王者之禮樂【12】。然猶大録豐功,優命【13】諸子,宅魯侯【14】於曲阜,城蔣國於期思,父拜於前,子拜於後。得姓之始,斯非盛歟!是以【15】再見春秋,永為藩輔【16】,受介圭【17】而作瑞,分寶玉而展親,備物典冊【18】,異姓為後【19】,南面而享國者,十有餘世【20】。其後天子微弱,下堂而見諸侯;大國憑淩【21】,容車【22】以窺王室。漢陽【23】宗國【24】,楚實侵並,既食采【25】於漆水【26】,又轉封於遼城【27】。爵土雖微,親賢不替【28】,自是浸【29】以吞削,又居於樂安。

漢徙賢豪,以強京輔【30】,我蔣氏遷於杜陵【31】,幹葉扶疏【32】,皆為嶽牧【33】。有若父臨上黨【34】,子守弘農,初並命【35】於帝廷,別增榮於王相,欲加寵異【36】,分賜黃金。依漢室之仁恩,成我祖之光顯,兗州【37】繼美【38】,高世【39】而立,拂衣灞上【40】,不窺王莽之朝,臥病長安,猶載杜陵之水。優閑三徑【41】,荊棘塞門,名先兩龔【42】,游止二仲【43】,跡【44】列於高士【45】,行書於孝子,豈雲易哉!有若步廣加冠,應生美其禮,乘輿【46】奉轡【47】,鐘會【48】重其才,賢能繼出,文牒交映。

及乎漢室崩離,三分鼎立【49】,俱有德命【50】,並顯當時。大司馬【51】之匡蜀也,才非百里【52】,運籌三分,統武侯【53】之後事,成劉主【54】之霸功【55】;護軍【56】之扞【57】吳也,舉忘私讎【58】,居用節儉,存錫禦府之帳【59】,歿賜蕪湖之田;太尉【60】之衛魏也,軍國大事,文武兼資,高論總於萬機【61】,嘉謀葉【62】於三主【63】。追夫兗州之後,三葉【64】至於大將軍逡遒侯【65】,遭遇讒慝【66】,功業夭枉,九子浮於廣陵【67】,兩祖托於陽羨【68】。仰泰伯【69】之克讓,風延陵【70】之高節,爾其山川平遠,氣象清和,君山盤礴境其前,滆湖【71】澄泓界其裡。雖聖賢之後,宜有明德【72】;亦形勝之地【73】,必生通材【74】。不然,何其宗黨雍熈【75】,閨門郁穆【76】,世傳詞學,家踐德義【77】。太邱父子【78】,羔雁【79】成行;平原兄弟【80】,文章連價。自過江以還,世數二十【81】,年且六百,或書當代之史,或列先賢之傳,禮樂名位,紛綸葳蕤【82】,不可遍舉也!

冽聞之:高必顛躋【83】,卑則淪圯【84】,霍陽韓魏【85】,既其剪滅,欒郤胥原【86】,降為皂隸【87】。而我蔣氏,永中和之道,守禮讓之俗,根葉深茂,源派靈長,是以東西兩宗【88】,蕃衍千室,皆聿修厥德【89】,無忝【90】前人,翰【91】飛士林【92】,武接賢路【93】。夫一日複禮【94】,天下歸仁。況累代【95】乎!

冽之高祖【96】,陳長沙王國侍郎,隋朝議大夫府君,所存者大,所及則遠。屬隋主遽幸【97】維揚【98】,百司【99】艱食【100】,公獻米萬石,用廩【101】千官,手詔【102】優寵【103】,謙讓而退,以全乎高也。曾祖【104】建安府君,進退觀時,偃仰【105】超世,邴生自免【106】,陶令來歸【107】,付清白於子孫,樂琴書於親友,任道安命【108】,推才重賢,名士聞風,自遠而至。王父鄭州司兵府君【109】,孝通神明【110】,仁及草木,修己而己立,遺名而名高。再踐王畿【111】,一行郡掾【112】所許,當年之友,無非【113】高世之才,則漢陽王張柬之【114】、御史大夫李傑【115】,蓋其倫【116】也。天乎匪忱【117】,中世而歿。

用昌【118】於延州刺史府君【119】,以積德累仁,以宏才碩量【120】,動為時則,言成世範【121】,餘風【122】翔【123】乎憲府【124】,故事【125】命【126】乎禮闈【127】。國庠【128】取法【129】,代【130】仰司成【131】,天子題詩,榮典郡國【132】。固嘗以張氏孝友【133】,侍宴周宣;馬生【134】詞賦,陪游漢武。正言直道,造膝危詞【135】,論【136】已歸於謝公【137】,政焉避於國子【138】,未伸王佐之略【139】,竟失蒼生【140】之望。小子【141】何怙【142】,銜哀籲天【143】!徙【144】敬奉於遺訓,懼【145】隕墜【146】於前烈【147】,將何以傳韋氏之經【148】,竟【149】太初之史【150】。霜露之感【151】,歲月其除【152】,假寐永歎,維憂用老【153】。

若乃考乎發源,周宗為本系,稽【154】之中葉,吳土為舊鄉。從吳則是存乎舊,歸周則不忘乎本,恭惟【155】先旨【156】,返祔於周【157】。自受氏以來,無他錫【158】姓,旁列九土【159】,咸承一宗,雖前言往行【160】,布在方策【161】。至乎述祖德、敘家風,固子孫之所奉,不敢闕【162】也。嗚呼!惟後稷【163】允迪【164】於前,惟周公克開厥後【165】,盛德之祀百世,君子之家萬年。宜乎逷【166】頌徽猷【167】,累揚德業,乃相與崇建貞石,揭立通衢,俾【168】舊跡光於千載之上,遺美施於萬葉之後。

其銘曰:

洪惟蔣國,得姓之始,我祖受地,期思是裡。【169】

文王之孫,周公之子,茅土同拜,山河濟美。【170】

彤弓騂騂,六轡耳耳,本支百世,輝映千祀。【171】【172】【173】

施於漢朝,岳牧貽慶,惟父及子,連章並命。【174】

兗州隱跡,拂衣謝病,荊棘塞門,蓬蒿蔽徑。

迨乎三國,各振英聲,太保光輔,魏階已平。

司馬匡冀,蜀郡惟清,護軍龕翦,吳朝載寕。【175】

追惟兗州,慶延良嗣,九子同徙,二宗來洎。

毘陵之鄉,陽羨之地,長湖高嶽,蘊靈毓氣。

聖賢之後,形勝旁通,詩書代業,禮讓家風。

軒冕居貴,邱樊養蒙,紛綸江左,籍甚寰中。【176】【177】【178】【179】

恭惟先德,忠孝文懿,惸惸小子,銜恤茹悴。【180】【181】【182】

遺範未書,斯文將墜,晝則忘食,夕則假寐。

合宗聚族,刻石方塘,祖德光備,家聲載揚。

仁賢繼及,胤祚靈長,子子孫孫,克傳無疆。【183】

唐天寶十五年丙申二月二十五日立

正議大夫文部侍郎尚書左丞裔孫冽撰並書。

宋紹聖三年丙子九月十五日重建

裔孫左朝議大夫、上柱國弋陽郡開國侯之奇記

裔孫朝奉大夫、上柱國武功縣開國男之翰書

裔孫進士之方、之策、之傑奉命建立

明萬曆二十九年辛醜裔孫進士瑞卿具石書丹並題額

進士應震,鄉進士宏憲等重樹


標註:

【1】昔者;從前。

【2】天地之紀:紀,規律,法則。天地陰陽四時運行的規律。語出《史記·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度:發度、制度。

【4】明堂: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築物,用作朝會諸侯、發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並配祀祖宗。古人認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統萬物,天子在此既可聽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體現天人合一的神聖之地。明堂在周初,諸侯朝覲天子的禮儀,無疑能十分明確天子諸侯之間尊卑上下的等級,使各安其位以維護統治秩序,這就是周公制禮的目標所在。語出《禮記·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明堂,天子太廟也。」

【5】寶命:天命,指皇帝的詔令。語出《尚書·金縢》:「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

【6】元子:天子和諸侯的嫡長子。語出《尚書·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

【7】旌:旌,章也,表也,旌表,表彰。語出《周語》「故為車服以旌之。」

【8】車服:車與禮服。《尚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9】錫:賜也。

【10】上公:上公為公爵的尊稱,亦泛指高官顯爵。周制,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為上公。《周禮·春官·典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鄭玄註:「上公,謂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為二伯。二王之後亦為上公。」

【11】禮樂:禮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西周時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諸侯國林立,為維護其以周天子為中心的有秩序的統治。周公旦開始制禮作樂。《禮記·明堂位》:「成王以周公為有勛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

【12】大録:録,謄寫曰録,又,取也。《公羊傳·成九年》:「録伯姬也。」大録意思是統領、總領。《後漢書·馮勤傳》:「帝益以為能,尚書眾事,皆令總録之。」唐顏師古註:「大録,總録也。」

【13】優命:示以恩寵的征命或命令。《史記·索隱》曰:「周公元子就封於魯,次子留相王室,代為周公,其餘食小國者六人,凡蔣邢茅胙祭是也。」

【14】魯候:伯禽為周公旦的長子,周武王的侄子。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當時周公旦受封魯國,由於周成王年幼繼位,於是周公旦便留在都城輔佐周成王,而派長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魯國。《春秋左氏傳》曰:「魯公伯禽宅曲阜之地。」

【15】是以:所以,因此。

【16】藩輔:藩,屏也。藩輔,喻指藩國、藩鎮,以藩屏周。《史記·太史公自序》:「天下未集,賈澤以族,為漢藩輔。」

【17】介圭:古玉器名。大玉。《詩·大雅·嵩高》:「錫爾介圭,以作爾寶。」《箋》:「圭長尺二寸謂之介。」

【18】備物典冊:備物,祭祀等所用的器物。典冊:亦作「典策」。記載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冊籍。《左傳·定公四年》:「分之土,祝宗卜史,備物典冊,官司彝器。尚德也。」

【19】異姓為後: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還有異姓,異姓列在同姓之後。異姓納入周的宗盟加強周王室的統治力量。語出《左傳》:「周之宗盟,異姓為後。」

【20】十有餘世:《左傳·僖公五年》:「楚滅弦。十二年滅黃。弦、黃、蔣三國同在汝寧府光州,蔣國之被楚禍,意亦在斯時,則十餘世可計矣。」

【21】憑凌:意思是凌駕其上、恃強凌弱。

【22】容車:送葬時載運死者衣冠、畫像之車。《史記·秦本紀》:「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容車以通三川,以窺周室,死不恨矣。」

【23】漢陽:漢陽郡,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位於今甘肅省內。轄境相當今甘肅省定西、隴西、禮縣等市縣以東,靜寧、庄浪等縣以西,黃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區。

【24】宗國:同姓諸侯國。因與天子同宗,為其支庶,故稱宗國。《左傳》:「漢陽諸姬,楚實盡之。」

【25】食采:將某地作為封地分封給某人。古代國君封賜給諸侯作為世祿的田邑。叫「采邑、「封邑」、「食邑」。采邑制盛行於周代,卿大夫在采邑內有統治權並對國君承擔義務。采邑為世襲,由嫡長子繼承,大小按爵位的等級而定。

【26】漆水:漆水,渭河支流,在今陝西麟游縣、永壽縣。漢陽宗國被楚侵併後,平王遷都洛邑。十四世祖肄功也居於弋陽郡,以歷世有攻封弋陽郡公,子彝素采邑於漆水拜漆國公。

【27】遼城:即遼州。山西左權縣舊名遼縣,隋始設遼州。民國初改遼縣,1942年改左權縣。

【28】不替:沒有改變。

【29】浸:漸也。慢慢的、逐漸。

【30】京輔:國都及其附近地區。西漢定都長安,漢定都洛陽。西漢京兆尹下轄十二個縣,以加強對該區域的控制和管理。

【31】杜陵:古地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築陵於東原上,因名杜陵。並改杜縣為杜陵縣,屬京兆尹。漢徙賢豪,以實關中,三十七世孫一清公等兄弟八人始遷於此,遂為杜陵蔣氏。漢文帝三年甲子兄弟八人悉召試太賓士安策對,創立「聖制以禮樂開太平」,帝嘉之。曰杜陵八秀。

【32】干葉扶疏:扶疏,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干葉扶疏意思是家族興旺繁衍。語出《後漢書·延篤傳》:「草木之生,始於萌芽,終於彌蔓,枝葉扶疏,榮華紛縟,末雖繁蔚,致諸根也。」

【33】岳牧:指傳說中堯舜時四岳十二牧的簡稱。語本《書·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史記·伯夷列傳》:「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後以「岳牧」泛稱封疆大吏。

【34】上黨:上黨,古地名,秦置,今山西長治。弘農,古地名,漢置弘農郡,故址在今天河南省靈寶市東北,轄11縣。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門峽市、南陽市西部,以及陝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市。滿為上黨令,子萬北地都尉,後為弘農守。漢宣帝時同詔征見,父子同日剖符,父為淮南相,子為弘農守。

【35】並命:效命。

【36】寵異:給以特殊優厚的待遇。出處《漢書·敘傳上》:「班侍中,本大將軍所舉,宜寵異之。」

【37】兗州:蔣詡為兗州刺史。

【38】繼美:承繼前人之美德。

【39】高世:高超卓絕,超越世俗。語出《戰國策·秦策》:「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40】拂衣灞上:拂衣,本意提起或撩起衣襟。指拂衣而去,謂歸隱。灞:灞水,灞河。中國陝西中部的河流,是渭河的支流。源出藍田縣東秦嶺北麓,西南流納藍水,折向西北經西安市東,過灞橋北流入渭河。王莽執政,蔣詡告病返鄉,終身不出。

【41】三徑:院子里的三條小路。東漢·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42】兩龔:龔勝和龔舍。兩龔皆楚人也,勝字君賓,舍字君倩。二人相友,並著名節,故世謂之楚兩龔。少皆好學明經,勝為郡吏,舍不仕。見《漢書·語曰》:「楚國兩龔,不如杜陵老翁。」

【43】二仲:指羊仲、裘仲。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蔣詡字元卿,舍中三逕,唯羊仲、裘仲從之游。二仲皆推廉逃名。」後用以泛指廉潔隱退之士。

【44】跡:通「跡」。

【45】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高尚出俗之士,多指隱士。蔣詡的事迹載嵇康《高士傳》.

有若:如同,好像。

【46】乘輿:輿,車也。乘輿舊指皇帝或諸侯所用的馬車。借指帝王。《呂氏春秋·不屈》:「惠子易衣變冠,乘輿而走,幾不出乎魏境。」《唐律疏議》:「指斥乘輿,情理切害」。明高拱也解釋說:「乘輿,謂天子也,不敢言天子,故言乘輿也。」

【47】奉轡:轡,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奉轡意思是駕馬車。

【48】鍾會:三國時期魏國名將、謀士、書法家。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蔣琬子斌,斌弟顯為太子仆,鍾會愛其才學。《三國志·蔣琬傳》:「後主既降鄧艾,斌詣會於涪,待以交友之禮。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斌弟顯,為太子仆,會亦愛其才學,與斌同時死。」

【49】三分鼎立:三分,一分為三,三分天下。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50】德命:天命有德。古語云:「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命無常,惟眷有德。」又《正義》曰:「天命,兼德命、祿命言。知己之命,原於天。則修其德命,而仁義之道無或失。安於祿命,而吉凶順逆,必修身以俟之。」

【51】大司馬:大司馬,古代官名。《周禮·夏官》有大司馬,掌邦政。漢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蔣琬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後因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後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後,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

【52】才非百里:蔣琬為蜀漢大司馬,諸葛亮謂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

【53】武侯: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54】劉主:指光武帝劉秀。

【55】霸功:稱霸的業績。又作「霸業」、「伯業」。

【56】護軍:三國時期蔣欽拜吳右護軍。

【57】扞:同「捍」,捍衛,捍禦。

【58】讎:同「仇」。

【59】存錫御府之帳:存,在也。錫,賜也、予也。蔣欽為人節約,孫權曾進入蔣欽家的後堂,見蔣母使用的是粗布帷帳和素色被子,蔣家妻子穿著一般布裙。孫權讚歎蔣欽能做到富貴時卻堅守約儉,當即命令御府為蔣母製作錦被、改換帷帳。

【60】太尉:蔣濟仕魏,官至太尉。

【61】萬機:蔣濟撰《萬機論》八卷。萬機本意指當政者處理的各種重要事務。

【62】葉:通「協」,葉佐、協助。

【63】三主:即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

【64】三葉:蔣詡為兗州刺史。詡子助,助子晃,晃子橫,是為三葉。橫為大將軍,封逡遒侯。

【65】逡遒:古地名,逡遒縣,西漢初置,屬九江郡。東漢興平三年(196年),改九江郡為淮南郡,浚遒縣屬之。西晉初,撤浚遒縣,併入合肥縣,太康元年(280年),復浚遒縣,改「浚」為「逡」,治壽春。今為合肥縣。

【66】讒慝:進讒陷害。蔣橫蒙冤遭到誅殺後,朝野不平,一時間京城民謠四起:「君用讒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

【67】廣陵:西漢置,今江蘇揚州一帶。

【68】兩祖托於陽羨:兩祖謂默公、澄公也。陽羨,古地名,秦置,今宜興市。

【69】泰伯:吳太伯,吳國第一代君主。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兩個弟弟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於季歷及季歷之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讓。其德行仍為後輩之楷模。

【70】延陵:延陵,古邑名,兩漢時期,延陵更名為毗陵。在今常州、江陰、丹陽等吳地沿江一帶地區。季札封邑。季札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稱公子札,是一位古代賢人。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於常州焦溪與江陰申港交界處的的舜過山下,人稱"延陵季子"。《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季札封於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漢書·地理志》載:「毗陵,季札所居。江在北,東入海,揚州川。」

【71】滆湖:滆,音隔。義同。滆湖為湖名,在陽羨。滆湖位於太湖上游,縱跨武進和宜興,東臨太湖,西接長盪湖,南連宜興氿湖,北經扁擔河、德勝河通長江。它是蘇南地區僅次於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默公居滆湖之東,為湖東支;而澄公居其西,為湖西支。

【72】明德:光明之德;美德。語出《史記·五帝本紀》:「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又《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73】形勝之地:地勢優越便利的地方。語出《荀子·強國》:「其國險塞,形勢便,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

【74】通才:通常指學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六韜·王翼》:「通才三人,主拾遺補過,應對賓客,議論談語,消患解結。」

【75】宗黨雍熙:宗黨,宗族。雍,和也。熙,興也。雍熙意思是和樂昇平。語出張衡《東京賦》:「百姓同於饒衍,上下共其雍熙。」

【76】閨門郁穆:閨門,古代稱宮苑、內室的門。借指宮廷、家庭。《禮記·樂記》:「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郁穆:和穆美好的樣子。

【77】德義:道德信義。

【78】太邱父子:陳寔,字仲弓,東漢桓帝時為太邱長。子陳紀與陳諶俱以至德稱,兄弟孝養,閨門雍和。在當時並稱為「三君」。

【79】羔雁:古代用為卿、大夫的贄禮。《周禮·春官·大宗伯》:「卿執羔,大夫執雁。」鄭玄註:「羔,小羊,取其群而不失其類。雁,取其候時而行。」又《後漢書·陳紀傳》:「父子並著高名,時號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時旌命,羔雁成群。」

【80】平原兄弟:指西晉吳郡吳縣陸機、陸雲兩兄弟。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詩重藻繪排偶,駢文亦佳。與弟陸雲俱為西晉著名文學家。趙王司馬倫掌權時,引為相國參軍,封關中侯,於其篡位時受偽職。司馬倫被誅後,險遭處死,賴成都王司馬穎救免,此後便委身依之,為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

【81】世數二十:邑志稱:「雲陽亭侯十七世孫子慎,慎生繒,繒生挺,挺生渙、冽」。冽、渙是為二十世。」又《貽谷堂·茗嶺蔣氏宗譜》卷四《雲陽亭侯碑》載:「是碑各譜不載,近於叔祖若黎手錄文獻家乘中得此。玩其辭意,與太守冽公所撰大宗碑互相表裡,疑是時冽、渙兄弟二公曾寄籍洛陽,及顯貴偕來陽羨,分撰大宗、雲陽二碑。」落款為:「唐天寶十五載七月吉日賜進士第給事中二十世孫渙謹識」,也證實了冽、渙是為雲陽亭侯二十世孫。

【82】紛綸葳蕤:紛綸,眾多。葳蕤,草木茂盛的樣子。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綸葳蕤,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

【83】顛躋:墜落。

【84】淪圯:淪,沒也。圯,橋也。

【85】霍陽韓魏:《左傳》云:「虞、虢、焦、滑,霍、陽、韓、魏皆姬姓也。」杜預云:八國皆為晉所滅。

【86】欒郄胥原:《左傳》:「欒、郄、胥、原,狐、續、慶、伯,降為皂隸,八姓皆晉舊族。」

【87】皂隸:官府中的差役。

【88】東西兩宗:默公居滆湖之東,為湖東支;而澄公居滆湖之西,為湖西支。

【89】聿修厥德:聿,本是助詞,後人往往訓聿為述,因以「聿追」「聿修」謂追述先人的美德。厥,其也。語出《詩·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90】忝:有愧於,常用作謙辭。如:忝在知交。《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

【91】翰:筆也。喻指文人。

【92】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階層。

【93】賢路:賢人仕進之路。

【94】一日復禮:意思是嚴以律己。儒家指約束、剋制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一日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修養方法。語出《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95】累代:歷代。《管子·參患》:「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96】高祖:蔣冽之高祖蔣宏(亦作「洪」)。

【97】遽幸:遽,驛車。幸,巡幸。

【98】維揚:揚州的別稱。

【99】百司:大臣以下百官的總稱。

【100】艱食:糧食匱乏。

【101】廩:廩餉,廩祿。

【102】手詔:皇帝親筆寫的命令、詔書。

【103】優寵:優待寵愛。

【104】曾祖:蔣冽曾祖蔣子慎,仕建安尉。建安,東漢建安初年設建安縣,三國永安三年設建安郡。民國2年合併建安、甌寧,各取首字命名為建甌縣,即今建甌市。

【105】偃仰:本意俯仰;卧立,起伏。比喻有隨世俗沉浮或進退,或指生活悠然自得。

【106】邴生自免:邴生指漢哀帝時邴曼容,邴漢侄,時有名望。語出班固《漢書》:「邴曼容養志自修,為官不肯過六百石,輒自免去。」

【107】陶令來歸:陶淵明為彭澤令,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綬去,賦歸去來辭,從此歸隱田園。

【108】任道安命:任道,指可肩負重任的仁人志士。安命,安身立命。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託。語出《莊子.德充符》:「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109】王父鄭州司兵府君:王父,祖父的尊稱,指蔣繒(亦作「繪」),為鄭州司兵。司兵,古代官名。唐代州郡所屬有司兵書佐、司兵參軍,掌軍防、門禁、田獵、烽候、驛傳諸事。

【110】孝通神明:孝悌達到了極至,就可以通達於神明。孔子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111】王畿:即帝王直接統治的直轄區域,泛指帝京。後來唐朝又出現「京畿」一詞。語出《周禮·夏官》:「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

【112】郡椽:椽,本意是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後有「大筆如椽」、「史筆如椽」來形容文筆出眾,誇讚別人文筆雄健有力或文章氣勢宏大。現多指大作家,大手筆。《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郡椽,為古代官名,為分曹治事之屬官。《漢書·丙吉傳》:「丙吉為相,於官屬椽史,務掩過揚善。」

【113】無非:無一不是。

【114】張柬之:唐朝襄州襄陽人。歷官監察御史,合州、蜀州刺史,荊州長史等職。後因功擢天官尚書,封漢陽郡公,後升為漢陽王。

【115】李傑:唐相州滏陽人。傑少以孝友著稱,舉明經,累遷衢州刺史,明敏有吏才,甚得當時之譽。

【116】倫:輩也,類也。

【117】天乎匪忱:匪,不。忱,同「諶」,信也,相信。天乎匪忱意思是老天也不敢相信。《詩》:「天命匪忱。」《詩·大雅》:「天難忱斯。」又《尚書·咸有一德》:「天難諶,命靡常。」

【118】昌:美言也。東漢·許慎《說文》:「昌,美言也。」

【119】延州刺史府君:父,蔣挺,延州刺史。延州,宣武帝置東夏州,西魏廢帝改為延州。唐時轄境相當於今陝西延安、安塞、延長、延川、志丹等地。宋升為延安府。

【120】碩量:大度。語出《晉書·孝愍帝紀論》:「晉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時而仕。」

【121】動為時則,言成世范:意思是他的言行堪稱時代楷模、世代典範。

【122】餘風:遺風。指前人的風範。

【123】翔:通「詳」

【124】憲府:古代官署名。即御史台、憲台。御史所居之署,漢謂之御史府,唐謂之憲台。

【125】故事:舊事,以往的事情。

【126】命:通「名」。

【127】禮闈:古代官署名。即尚書台、尚書省。《文選·任昉》:「出入禮闈,朝夕舊館。」李善注引《十洲記》:「崇禮闈,即尚書上省門;崇禮東建禮門,即尚書下舍門,然尚書省二門名禮,故曰『禮闈』也。」

【128】國庠:國家開設的學校。《舊唐書·文宗紀下》:「皇太子方從師傅傳授六經,一二年後,當令齒胄國庠,以興墜典。」

【129】取法:效法。仿照別人的做法去做,學習別人的長處。

【130】代:世代。

【131】司成:即司成館,唐代官署名,為官學最高管理機構。唐高宗時一度改國子監為司成館,咸亨元年復原名。蔣挺初為國子監司業,後轉湖州刺史。

【132】天子題詩,榮典郡國:開元十六年,玄宗自擇諸州刺史凡十一人,挺為湖州治,行,詔宰相、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濱,盛供具,奏太常樂,帛舫水嬉。命高力士賜詩,帝親書:「榮典郡國」。

【133】張氏孝友:張仲,與尹吉甫共同輔佐周宣王,中興了周王朝。語出《詩經·小雅》:「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134】馬生:司馬遷。

【135】造膝危詞:造膝,猶促膝。危詞,直言;激烈的言論。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有些宜興譜中作「詭詞」,意思是說假話;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言論。不合題意,故不採納。

【136】論:言論。

【137】謝公: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人。東晉著名政治家,官至吏部尚書。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全晉文》收錄有《上疏論王恭》、《魏陟周喪拜時議》、《簡文帝謚議》、《遺王坦之書》、《與某書》、《與支遁書》等言論。

【138】政焉避於國子:意思是政權哪能避開子產。國子:姬僑,春秋時期鄭國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字子產。又被稱為公孫僑、公孫成子、東里子產、國子、國僑。子產執政二十二年,既維護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貴族的特權,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的言行事迹,主要載於《左傳》、《史記》等書籍。語出《左傳·襄公三十年》:「吳公子札聘鄭,見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又,然明曰:政將焉往?裨諶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子產?舉不逾等,則位班也。擇善而舉,則世隆也。天又除之,奪伯有魄,子西即世,將焉辟之?天禍鄭久矣,其必使子產息之,乃猶可以戾。不然,將亡矣。」裨諶說的這段話大概意思是:好人代替壞人,這是天命,政權哪能避開子產?如果不是越級提拔別人,那麼按班次也應該子產執政了。選擇賢人而提拔,這是為大家所尊重的。上天又為子產清除障礙,使伯有喪失了精神,子西又去世了,執政的人只有子產不能辭其責。上天降禍於鄭國很久了,一定要讓子產平息它,國家才可以安定。不這樣,就將會滅亡了。

【139】未伸王佐之略:伸,展也。王,君主或帝王。佐,輔佐。王佐,即為「佐王」,古漢語倒裝。王佐之略意思是輔佐君王的治國策略。語出《漢書·董仲舒傳》:「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回。」

【140】蒼生:一切生靈。借指百姓。語出《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又唐李商隱《賈生》:「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141】小子:兒子。

【142】何怙:失怙,喪父。《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143】銜哀籲天:銜,含在心裡。銜哀籲天意思是心懷哀痛向天呼冤。語出三國魏嵇康《養生論》:「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飢。」

【144】徙:徒勞,徒然,枉然。

【145】懼:恐也。害怕,恐懼。

【146】隕墜:本意星體或其他物體從上墜落。喻作死亡的婉詞。

【147】前烈:祖先,前輩。

【148】韋氏之經:韋氏指韋賢。西漢大臣,魯國鄒人。性質樸,善求學,精通《詩》、《禮》、《尚書》,號稱鄒魯大儒,並以教授《詩經》著名。語出《漢書·韋賢傳》:「賢四子:長子方山為高寢令,早終;次子弘,至東海太守;三子舜,留魯守墳墓;少子玄成,復以明經歷位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

【149】竟:完畢,完成。

【150】太初之史:司馬遷大約在太初元年開始寫《太史公書》,後稱《史記》。《太史公自序》:「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史記石室金匱之書。五年而當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曆始改,建於明堂,諸神受紀。」

【151】霜露之感: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語出西漢·戴聖《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152】歲月其除:除,又去一歲之意也。《詩經·唐風·蟋蟀》云:「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歲月其除」。

【153】假寐永嘆,維憂用老:假寐,和衣而卧。維,思也。維憂用老意思是憂愁更易催人老。《左傳·宣公二年》:「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詩·小雅·小弁》:「假寐永嘆,維憂用老。」

【154】稽:考也。

【155】恭惟:對上的謙詞。一般用於行文之始。如:恭惟皇帝陛下。

【156】旨:意也。意旨。

【157】返祔於周:祔,祔葬或以死者神位附祭於先祖。《史記·魯世家》:「周公將歿,曰:必葬我成周」。蔣挺歷三朝,因家於洛陽,為周之後也,願返葬周郊。今墓在河南府偃師縣西北三里。

【158】錫:賜也。

【159】九土:九州。語出《登徒子好色賦》:「周覽九土,足歷五都。」

【160】前言往行:前代聖賢的言行。語出《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161】布在方策:記載在史冊。方,版也。策,簡也。方策即方冊。簡冊,典籍。後亦指史冊。《禮記·中庸》:「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162】闕:古代用作「缺」。空缺;過錯。

【163】后稷:稷,姬姓,名棄。是黃帝的玄孫,帝嚳嫡長子。堯舜時期掌管農業之官,為周朝始祖。

【164】允迪:認真、誠實地履踐或遵循。尚書帛陶漠》:「允迪厥德,漠明百諧。」孔傳註:「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漢蔡邕《墳前石碑》:「彌綸典術,允迪聖矩。」

【165】克開厥後:意思是能把後代基業創。語出先秦《武》:「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166】逷:同「逖」,遠也。《爾雅·釋詁上》:「逷,遠也。」

【167】徽猷:徽,美也。猷,道也。徽猷,美善之道。《詩·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168】俾:使也。

【169】洪惟:語助詞。用於句首。

【170】茅土:古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築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徵。後遂以「茅土」:指王﹑侯的封爵。

【171】彤弓騂騂:彤弓,朱弓也。騂騂:弓調和後呈彎曲狀。《詩·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

【172】六轡耳耳:轡,韁繩。古代的時候一輛馬車有四匹馬,每匹馬二轡,四匹馬中在兩邊馬的內側的轡(韁繩)系在車廂前面用來當扶手的橫木上,駕馭馬車的人手裡只執其他六轡。後以「六轡」指代車馬或駕馭車馬。耳,文言助詞,而已,罷了。《詩·魯頌》:「六轡耳耳。」《漢書·韋玄成傳》:「繹繹六轡,是列是理,威儀濟濟,朝享天子。」

【173】本支百世:指子孫昌盛,百代不衰。語出《詩·大雅》:「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174】連章並命:上下篇連接稱「連章」,比喻蔣滿、蔣萬父子。並命即效命。

【175】龕:同「戡」,用武力平定叛亂。

【176】軒冕居貴:做官不求功名利祿。

【177】邱樊:園圃,鄉村。常指隱者所居。

【178】養蒙:謂以蒙昧自隱,修養正道。語出《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179】寰中:天下。

【180】惸惸:同「煢煢」,孤獨無依靠。

【181】銜恤:含哀;心懷憂傷。語出《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182】茹悴:忍受憂愁或悲傷。

【183】胤祚:胤,後代。祚:賜福。子孫後代的福運。語出《詩·大雅》:「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二零一七年丁酉仲春

蔣國平標註於上海


推薦閱讀:

胡小石文史論叢
達賴、班禪的產生,跟蒙古人征服西藏密切相關|文史宴
文史|六大古典文學名著——原來可以串著讀
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中的「應有鉤乙分,書本無」是什麼意思?
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人,法語怎麼樣?

TAG: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