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免疫功能與預防癌症密切相關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皮膚、口腔、呼吸道、胃腸道、陰道和泌尿道的表面被黏膜組織所覆蓋,在這六類黏膜上存在著大量的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實驗證明,人體每天產生的免疫球蛋白的80%被分泌到腸黏膜,20%分泌到呼吸道、膽道及尿道黏膜上,這些免疫細胞通過複雜的作用,使致病菌的繁殖得到抑制,最終達到阻止病原菌的黏附和侵入的目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黏膜免疫。因此,從這個角度說,腸道被認為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研究發現,在一個健康人的腸道內,即結腸內容物中,每克含10×1013個菌體,其中95%是活的,含有400到500個菌種以上。學者們已經推翻了60年代的觀點,他們認為,不是大腸桿菌佔優勢,而是厭氧菌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這麼龐大的結腸菌群,猶如一個菌際社會,大致包括三類菌群:第一類為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通常被人們叫做「好細菌類」;第二類為環境菌群,由需氧或兼性厭氧的大腸桿菌或腸球菌組成,為「時好時壞的機會主義細菌」;第三部分為外籍環境菌群中的過路軍,以梭狀芽孢菌為主體,對機體產生壞影響,以腐敗菌為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壞細菌」。
腸道內的細菌重量差不多有1公斤重,相當於消化系統中一個重要臟器——肝臟的重量。從細胞數量看人的體細胞不過為10×1012,而微生物細胞卻有10×1013個,即人體身上100個細胞中,99個是微生物細胞。以胃腸道為例,1克腸內容物中差不多含有40—50個菌屬,400—500個菌種,每克腸內容細菌總數有10×1013個,相當於地球上人口的2萬倍以上,將腸道細菌排成一行,差不多可以繞地球2周多。
腸內細菌左右著宿主個體的健康,結腸不僅僅是人體的下水道,藏污納垢,更是機體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洲」,它相當於地球的綠肺,原始森林或濕地。這樣龐大的腸內細菌,利用人體初步消化的食物殘渣,進行十分複雜的發酵工程,對人體的代謝、營養、免疫力功能發育和成熟以及延緩衰老、抗癌症、抗感染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所以說,「健康從腸內開始」。
腸內毒素就是由腸內腐敗菌利用蛋白質油脂發酵或革蘭氏陰性菌自溶而釋放的。這些毒素先可以造成胃腸中毒,腸老化,然後使身體中毒,體力衰退,引起各類感染,或引發各類慢性病甚至癌症。反過來,一個人如果經常不能定期排便,也會導致毒素在體內堆積引起疾病,如長老年斑,多種皮膚病,甚或消化道息肉和腫瘤。
人體腸道黏膜的總面積約有一個網球場大,它的結構和防禦功能構成了機體強大的黏膜免疫系統,外界的細菌、病毒和毒素很難突破這道防線。小腸免疫細胞種類多,數量大,是人體的重要免疫器官。大腸的免疫細胞和淋巴組織與眾多的微生物也是黏膜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黏膜很容易受損,其原因主要有營養不良、濫用抗生素等藥物和表面菌群失調等。當氣溫忽冷忽熱時,會影響黏膜下血管的血流量和物質交換,導致黏膜免疫能力下降,也使人容易患病。如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低下時,腸道會發生潰瘍、炎症等。所以,提高黏膜免疫力,特別是提高腸道黏膜免疫,是避免罹患疾病的有效方法。那麼如何提高黏膜免疫呢?
最新研究發現,保持體內各種微生物的正常比例和數量,是維持人體健康必不可缺的因素。一些可調節黏膜正常微生物菌群比例的複合酵素——微生物酵素可有效提高黏膜免疫功能。專家建議:老年人、慢性病人者在日常保健中,應適當補充微生物酵素。目前,我國市場上已有微生物酵素的產品。如每天吃「培菲康」2粒。
提高黏膜免疫力,人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多吃含維持生活素A的食物。如果維持生活素A攝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細胞就會缺乏抵抗力。
2.戒煙限酒。吸煙會使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氣和養料供給,抗病能力也就隨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則會降低人體免疫功能。
3.經常鍛煉,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運動如慢跑、快走、爬山、游泳等也能應對緊張和焦慮,使血液中細胞免疫因子增多,體液和細胞的免疫功能增強,促進腸道蠕動和腸道黏膜血液循環的改善,從而迅速有效地消滅體內的病毒和有害物質。
4.保證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去擁擠、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
5.要特別注意腳的保暖。因為如果腳部著涼,會反射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改變。
6.鼓勵產婦為孩子哺乳。初乳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最多,可保護腸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免受細菌、病毒、微生物的侵犯,所以初乳可提高黏膜免疫力,要積極鼓勵產婦為孩子哺乳。
7、保證營養,多吃促進腸道排毒的食物。如酸奶、木耳、韭菜、豆角、苦瓜、香菇、綠豆、魔芋、草莓、豬血、香菜、荔枝、櫻桃等。每周至少1天全素食,利於胃腸道的自潔和休整。
8.充分飲水。成人每日飲水至少1500毫升,特別是在乾燥的季節,保證水分的供應有利於黏膜的營養和新陳代謝。
9.非常慎重地使用抗生素。不要在沒有確切臨床需要和醫生建議下使用抗生素,憑感覺是發炎了,就自行服用抗生素,是一種對自身健康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一旦確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就要嚴格按醫生囑咐足量足療程使用,切忌吃吃停停,隨心所欲,導致抗藥性產生和菌群紊亂的發生。
10.保持心緒平和,快樂。減少工作壓力,避免長期超負載工作和生活狀態,是最重要的一條。
情緒能夠影響疾病,而疾病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笑聲和積極的思考讓人康復。最近十多年來科學家用免疫和神經科學的技術對這些在所有文化中都很普遍的現象進行了研究,證明了情緒和疾病之間、精神和軀體之間的聯繫是確實存在的。
科學家已發現免疫系統是精神與健康之間的重要橋樑。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構成,它是保衛人體健康的「國防部」,通過執行體液免疫功能和細胞免疫功能來抵禦外界病毒、細菌的侵襲。
研究表明,腦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即免疫功能受心理活動的調節,而免疫系統的紊亂不僅導致疾病,也與衰老、性格和行為變化有關。生活事件和生活境遇對免疫功能有很大影響,研究發現緊張事件特別是心理緊張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增加疾病的易感性。如果人長期處於矛盾、焦慮、過度緊張和勞累狀態,會影響體內環境的平衡,從而降低免疫功能,使體內淋巴細胞對有絲分裂原的增殖反應降低、自然殺傷細胞(NK)的活性降低、外周血的白細胞數量減少,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減少。這在老人和住院病人中尤為明顯。筆者認識的幾位結腸癌病人都是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但是就是因為長期追求工作的完美,家庭角色的完美,而顧不上休息和放鬆;結果一旦退休了,有時間休息和放鬆了,卻被診斷為結腸癌,且很快惡化不治,就是證明。
另有研究表明,情緒消極的人其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反應低於情緒積極的人。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是一個重要的免疫指標,它是黏膜表面主要的免疫屏障,是抵禦外界病毒、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這一物質對於心理狀態的變化非常敏感。有研究表明,在抑鬱焦慮心理作用下,人體SIgA的分泌受到抑制,而觀看喜劇片大笑時可以促進SIgA生成。研究已經證實,樂觀的信念、積極平和的心態對調整免疫功能、預防疾病和抗老化有促進作用。
通過自我意識調整,使用意境、放鬆或愉悅想像訓練可以防止由緊張引起的免疫球蛋白的減少、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等免疫功能的變化。
推薦閱讀:
※·頸胸段結構功能及缺陷
※談談功能性子宮出血(中篇)
※用相機多重曝光功能 拍別樣美麗花卉
※生我者印-印星功能詳解-八字斷語-父母篇
※camer raw功能簡介 - 無忌論壇